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同步测试(A卷)
一、单选题
1.(2019高三上·凌源期中)读下图,完成题。
(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
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
A.反映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
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2)五原到西安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2.(2019高二上·磐安竞赛)下列地区的高大山岭中,垂直地域分异最典型的是( )
A.内陆地区 B.高纬度地区 C.低纬度地区 D.中纬度地区
3.(2019高二下·北京期中)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
A.气候和植被 B.气候和地貌 C.地貌和植被 D.土壤和植被
4.(2019高二下·伊春月考)读下图“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题。
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
A.由赤道向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5.(2019高三上·太原期末)下图示意世界某著名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山脉位于( )
A.非洲 B.亚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该山脉山麓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3)影响该山脉山地阔叶、针对林带的海拔从赤道向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6.(2019高一上·华阴期末)下图为“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带全年高温干燥、降水少 B.草原上常见斑马、长颈鹿
C.森林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D.该区域景观展示的是亚洲
(2)图中荒漠带内有绿洲的分布,主要影响因素和分异原因是( )
A.热量 纬度地带性差异 B.水分 经度地带性差异
C.热量 垂直地带性差异 D.水分 非地带性差异
7.(2019高一上·金华期末)造成热带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显著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分差异 B.地形差异 C.热量差异 D.植物差异
8.(2018高二上·黑龙江期中)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从地理学角度看,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2)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2018高二下·温州期末)随着气温的下降,美国森林中的树叶会变幻出多彩的颜色,展示出多姿多彩的秋天颜色,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下图是美国赏秋地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美国不同地区赏秋时间的差异,主要体现了( )
①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②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③垂直分异规律
④地方性分异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造成图中A地区赏秋时间晚于B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低 B.降水较多 C.降温较慢 D.植被较密
二、综合题
11.(2020高二上·南昌期末)下图为非洲和中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乙图中A、C、D、G处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2)说出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并解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写出甲图中A→D体现出的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和主导因素各是什么?
(4)图中E→F→G体现出了陆地自然带 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 。这些自然带中,F地因地制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
12.(2021高一下·沧州开学考)读“亚洲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②地植被类型的名称是: 。
(2)④所示自然带的气候特征是 。
(3)①所示自然带的气候类型除了温带季风气候之外,另一种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4)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主要受 因素的制约。
13.(2020高二上·沈阳期中)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图,M、N之间不同地质时期地形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常会出现大量鱼类死亡的原因。
(2)请说明C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
(3)读图,简析M、N间地形变化对P地自然景观的影响。
(4)在C、B两处山地东侧,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4.(2020高三上·淮安期中)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 ;B ;A地的气候特点是 ;B地的气候特点是 。
(2)图中各自然带中,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但自然带的名称相同的两个自然带分别是 和 (填写字母代号)。
(3)自然带由A→E→D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自然带E→G→F→C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
(4)简析自然带D的分布南界,在大陆西部偏北(60°N)、大陆东部偏南(55°N)的原因:西部 ,东部 。
15.(2020高二上·即墨期中)下图为“雪线景观示意图”和“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例A代表 (自然带),赤道附近的该自然带常年受 (气压带)影响。
(2)南美洲东部自然带按A—B—C—D—E的序列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 分异规律, 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
(3)图中甲处的热带荒漠带呈南北狭长分布,其影响因素有 、 。
(4)雪线即高山上部常年冰川积雪的下线(如图18所示),安第斯山脉的永久性雪线高度有很大的变化,在麦哲伦海峡附近为792米,南纬27°附近为6096米,赤道附近为4572米。安第斯山脉雪线高度在南纬27°附近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5)图例A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这种分布属于(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A
(2)D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五原纬度较高,西安纬度较低,因此反映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故答案为:A。(2)五原到西安基本呈南北方向,热量的纬度差异是两地景观差异的原因。故答案为:D。
【点评】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
2.【答案】C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海拔高度相同的高山,垂直带谱的多少与纬度位置密切相关,纬度越低,带谱越多,反之越少,故C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山体自然带的丰富程度取决于山体所在纬度与山体的海拔高度。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⑴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⑵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⑶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纬度位置,高度(相对高度、绝对高度),坡向,降水量。
3.【答案】B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点评】一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一下几方面入手:
1)气候背景;
2)地形特征;
3)土壤与植被特征;
3)在自然地域分异中,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情况.
4)地质环境;
5)河流与水系情况;
6)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华北平原的旱、涝、盐、碱、风沙的危害;人类活动破坏草原使草场退化,风沙漫延等.。
4.【答案】A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图示自然带的类型随着纬度更替,沿着纬线延伸,分布状况体现了由赤道向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A对。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随着经度更替,B错。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类型随着海拔高度更替,C错。非地带性规律是小范围特征,D错。
【点评】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
5.【答案】(1)D
(2)C
(3)B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该山脉位于从10°N到50°S,只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符合条件,选D。(2)注意题中的条件是该山脉的山麓自然带的更替,是水平方向上的更替,不是从山麓到山顶,由于安第斯山脉呈南北走向,不同纬度山麓的热量不同,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选C,其余选项排除。(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脉山地阔叶、针对林带的海拔从赤道向南逐渐降低,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纬度越高,热量越低,故答案为:B,其余选项可排除。
【点评】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6.【答案】(1)C
(2)D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该地位于北温带地区,荒漠带位于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故A项错误;该地草原是温带草原,不会经常看见斑马、长颈鹿,故B项错误;森林带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区,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C项正确;亚洲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图中森林带所处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气候,故D项错误。(2)绿洲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绿洲地下河的水来自周围附近的高山冰雪融水,故影响绿洲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绿洲出现在温带荒漠带之中,对应的自然带本应该是温带荒漠带,故沙漠中的绿洲属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故D项正确。
【点评】 非地带性又称隐域性。是由非地带性尹素引起的无规律分布。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7.【答案】C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热带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属于不同纬度位置形成的自然带景观,不同位置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导致热带雨林和寒带草原景观的差别。C选项正确。
【点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
8.【答案】(1)A
(2)D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体现自然带的南北变化,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又名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多是东西向,B错;垂直分异规律多是在山地的不同海拔,C错;不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D错。(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分异的基础是热量差异。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其余选项排除。
【点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和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两种形式,一是从赤道到两极因热量差异而出现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布规律产生的基础是热量;二是从沿海到内陆因水分差异而出现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产生的基础是水分。
【答案】9.B
10.C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分异规律的因素,考查知识点较容易。
9.美国不同地区赏秋时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东西不同上。东部地区由北向南越来越晚,这是因纬度差异而造成的;而西部山区则随海拔而变,这是因山区海拔高度不同,水热组合差异造成的垂直分异规律的体现 。
10.A地区赏秋时间晚于B地区必定是A比B降温较慢,这是因为图中A地区东部、北部均有山地阻挡冷空气,且受海洋影响较大,温度较高,入秋较迟;而B地区居于内陆,地形开敞,受冷空气影响大,入秋较早。
11.【答案】(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2)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常年被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多雨
(3)从赤道到两极|热量
(4)从沿海向内陆;水分;畜牧业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解:(1)甲图中A地位于非洲的刚果盆地,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C地是撒哈拉大沙漠,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D位于北非地中海沿岸地区,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乙图中的G地位于我国大陆内部,是温带荒漠带。(2)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是位于热带地区,常年被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雨。(3)甲图A→D自然带南北方向递变,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的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热量。(4)自然带E→F→G的变化是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是由于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出现的,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是水分。这些自然带中,F地属于半干旱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畜牧业。
【点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
12.【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终年高温多雨
(3)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4)热量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看出,②地分布在我国南方,在北回归线以北,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从图中可看出,④所示自然带位于赤道附近,代表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
(3)从图中可看出,①所示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从图中可看出,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是因为纬度不同所导致热量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属于纬度地带性分异,所以主要受热量(或温度)因素所制约。
【点评】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受其影响,自然景观呈现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热量差异导致的,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3.【答案】(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水温升高,鱼类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上升流减弱,表层营养物质减少,饵料缺乏
(2)受高大山脉阻挡难以向内陆延伸;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带向低纬延伸
(3)对西风的阻挡增强;位于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明显,降水减少,形成荒漠景观
(4)山麓自然带不同;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高度不同。纬度位置。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即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A地附近海域水温升高,由于A海域附近为寒流,水温升高鱼类生存环境发生改变,鱼类不适应造成死亡。海水升温,上升补偿流减弱,表层营养物质减少,饵料缺乏,食物紧缺鱼类死亡。(2)根据图示C分布的位置判断,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南信风带控制,形成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荒漠带,受高大山脉阻挡难以向内陆延伸;加上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带向低纬延伸,最后呈南北狭长带状分布。(3)读图,从M到N地形经过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阶段1到阶段3,中部海拔不断升高,山脉对西风的阻挡增强。N地位于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温度升高,焚风效应更明显,降水减少,气候更干旱,形成荒漠景观。(4)C、B两处山地,位于山脉东侧,由于纬度位置不同,相同海拔高度山体,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首先,山麓自然带(基带)不同,基带与当地自然带相同,即C为热带荒漠带,B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其次,纬度越低,自然带种类与数量越多;第三,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雪线)高度不同,纬度越低,气温越高,雪线越高。
【点评】考查厄尔尼诺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形对气候分布的影响、山地垂直地带性的表现及成因,难度较中上。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数量因素:
(1)山地的海拔高度,山地高度大,自然带可能复杂;
(2)山地与周围地区的相对高度,山地与周围地区相对高度大,自然带复杂;
(3)山地所在的纬度,湿润地区纬度越低的高山,自然带越复杂;
14.【答案】(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E;C
(3)赤道向两级(纬度地带性);沿海到内陆(经度地带性)
(4)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度较高;东部受干岛寒流影响,温度较低。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其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林带;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温和少雨,其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类型不同,但自然带相同,均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即图中的E和C。
(3)自然带由A→E→D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体现了自然带赤道向两级(纬度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E→G→F→C由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其变化是以水分为基础,体现了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干湿度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带D横贯亚欧大陆东西,在大陆西部位置偏北,在大陆东部偏南,说明同纬度大陆西岸冬季气温较东岸高。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温不同主要受洋流影响:自然带D的分布南界,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明显,温度较高;东部受千岛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明显,温度较低。
【点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5.【答案】(1)热带雨林带;赤道低气压带
(2)从赤道到两极(纬度);热量
(3)洋流;地形
(4)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雪量少
(5)D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读图,结合图例,A代表的自然带位于南美洲亚马孙平原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带。
(2)读图,南美洲东部自然带按A-B-C-D-E的序列更替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是以热量条件为基础的,随着纬度升高,热量条件变差,导致的自然带更替规律,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读图,甲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影响自然带的因素主要从地形和洋流等角度分析。从地形看,东部有安第斯山脉阻挡,使得荒漠分布在西侧,不能东西延伸。从洋流看,该地有秘鲁寒流流经,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使得荒漠带南北延伸。
(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包括气温和降水。降水少,雪线低,南纬27°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全年降水少,所以雪线较高。
(5)结合图例,A代表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图例A是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是因为该地区附近有暖流经过,东南信风经过暖流,受陆地阻挡抬升,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带,该地是地方性分异规律。
【点评】两个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误区警示:
①沿某线自然景观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并非都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非洲从刚果盆地向南北两侧的变化应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澳大利亚沿南回归线由东向西与非地带性现象有一定的关系。
②自然带南北延伸多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有关。但美洲大陆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主要与地形(山地)的阻隔有关。
③自然带东西延伸多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有关。但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三北防护林的东西延伸与非地带性有关(多位于山麓绿洲地区)。
1 / 1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同步测试(A卷)
一、单选题
1.(2019高三上·凌源期中)读下图,完成题。
(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
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
A.反映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
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2)五原到西安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答案】(1)A
(2)D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五原纬度较高,西安纬度较低,因此反映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故答案为:A。(2)五原到西安基本呈南北方向,热量的纬度差异是两地景观差异的原因。故答案为:D。
【点评】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
2.(2019高二上·磐安竞赛)下列地区的高大山岭中,垂直地域分异最典型的是( )
A.内陆地区 B.高纬度地区 C.低纬度地区 D.中纬度地区
【答案】C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海拔高度相同的高山,垂直带谱的多少与纬度位置密切相关,纬度越低,带谱越多,反之越少,故C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山体自然带的丰富程度取决于山体所在纬度与山体的海拔高度。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⑴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⑵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⑶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纬度位置,高度(相对高度、绝对高度),坡向,降水量。
3.(2019高二下·北京期中)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
A.气候和植被 B.气候和地貌 C.地貌和植被 D.土壤和植被
【答案】B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点评】一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一下几方面入手:
1)气候背景;
2)地形特征;
3)土壤与植被特征;
3)在自然地域分异中,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情况.
4)地质环境;
5)河流与水系情况;
6)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华北平原的旱、涝、盐、碱、风沙的危害;人类活动破坏草原使草场退化,风沙漫延等.。
4.(2019高二下·伊春月考)读下图“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题。
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
A.由赤道向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答案】A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图示自然带的类型随着纬度更替,沿着纬线延伸,分布状况体现了由赤道向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A对。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随着经度更替,B错。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类型随着海拔高度更替,C错。非地带性规律是小范围特征,D错。
【点评】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
5.(2019高三上·太原期末)下图示意世界某著名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山脉位于( )
A.非洲 B.亚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该山脉山麓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3)影响该山脉山地阔叶、针对林带的海拔从赤道向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答案】(1)D
(2)C
(3)B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该山脉位于从10°N到50°S,只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符合条件,选D。(2)注意题中的条件是该山脉的山麓自然带的更替,是水平方向上的更替,不是从山麓到山顶,由于安第斯山脉呈南北走向,不同纬度山麓的热量不同,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选C,其余选项排除。(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脉山地阔叶、针对林带的海拔从赤道向南逐渐降低,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纬度越高,热量越低,故答案为:B,其余选项可排除。
【点评】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6.(2019高一上·华阴期末)下图为“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带全年高温干燥、降水少 B.草原上常见斑马、长颈鹿
C.森林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D.该区域景观展示的是亚洲
(2)图中荒漠带内有绿洲的分布,主要影响因素和分异原因是( )
A.热量 纬度地带性差异 B.水分 经度地带性差异
C.热量 垂直地带性差异 D.水分 非地带性差异
【答案】(1)C
(2)D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该地位于北温带地区,荒漠带位于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故A项错误;该地草原是温带草原,不会经常看见斑马、长颈鹿,故B项错误;森林带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区,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C项正确;亚洲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图中森林带所处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气候,故D项错误。(2)绿洲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绿洲地下河的水来自周围附近的高山冰雪融水,故影响绿洲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绿洲出现在温带荒漠带之中,对应的自然带本应该是温带荒漠带,故沙漠中的绿洲属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故D项正确。
【点评】 非地带性又称隐域性。是由非地带性尹素引起的无规律分布。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7.(2019高一上·金华期末)造成热带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显著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分差异 B.地形差异 C.热量差异 D.植物差异
【答案】C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热带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属于不同纬度位置形成的自然带景观,不同位置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导致热带雨林和寒带草原景观的差别。C选项正确。
【点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
8.(2018高二上·黑龙江期中)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从地理学角度看,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2)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答案】(1)A
(2)D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体现自然带的南北变化,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又名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多是东西向,B错;垂直分异规律多是在山地的不同海拔,C错;不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D错。(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分异的基础是热量差异。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其余选项排除。
【点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和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两种形式,一是从赤道到两极因热量差异而出现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布规律产生的基础是热量;二是从沿海到内陆因水分差异而出现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产生的基础是水分。
(2018高二下·温州期末)随着气温的下降,美国森林中的树叶会变幻出多彩的颜色,展示出多姿多彩的秋天颜色,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下图是美国赏秋地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美国不同地区赏秋时间的差异,主要体现了( )
①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②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③垂直分异规律
④地方性分异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造成图中A地区赏秋时间晚于B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低 B.降水较多 C.降温较慢 D.植被较密
【答案】9.B
10.C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分异规律的因素,考查知识点较容易。
9.美国不同地区赏秋时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东西不同上。东部地区由北向南越来越晚,这是因纬度差异而造成的;而西部山区则随海拔而变,这是因山区海拔高度不同,水热组合差异造成的垂直分异规律的体现 。
10.A地区赏秋时间晚于B地区必定是A比B降温较慢,这是因为图中A地区东部、北部均有山地阻挡冷空气,且受海洋影响较大,温度较高,入秋较迟;而B地区居于内陆,地形开敞,受冷空气影响大,入秋较早。
二、综合题
11.(2020高二上·南昌期末)下图为非洲和中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乙图中A、C、D、G处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2)说出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并解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写出甲图中A→D体现出的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和主导因素各是什么?
(4)图中E→F→G体现出了陆地自然带 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 。这些自然带中,F地因地制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
【答案】(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2)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常年被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多雨
(3)从赤道到两极|热量
(4)从沿海向内陆;水分;畜牧业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解:(1)甲图中A地位于非洲的刚果盆地,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C地是撒哈拉大沙漠,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D位于北非地中海沿岸地区,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乙图中的G地位于我国大陆内部,是温带荒漠带。(2)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是位于热带地区,常年被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雨。(3)甲图A→D自然带南北方向递变,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的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热量。(4)自然带E→F→G的变化是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是由于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出现的,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是水分。这些自然带中,F地属于半干旱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畜牧业。
【点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
12.(2021高一下·沧州开学考)读“亚洲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②地植被类型的名称是: 。
(2)④所示自然带的气候特征是 。
(3)①所示自然带的气候类型除了温带季风气候之外,另一种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4)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主要受 因素的制约。
【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终年高温多雨
(3)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4)热量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看出,②地分布在我国南方,在北回归线以北,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从图中可看出,④所示自然带位于赤道附近,代表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
(3)从图中可看出,①所示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从图中可看出,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是因为纬度不同所导致热量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属于纬度地带性分异,所以主要受热量(或温度)因素所制约。
【点评】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受其影响,自然景观呈现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热量差异导致的,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3.(2020高二上·沈阳期中)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图,M、N之间不同地质时期地形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常会出现大量鱼类死亡的原因。
(2)请说明C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
(3)读图,简析M、N间地形变化对P地自然景观的影响。
(4)在C、B两处山地东侧,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水温升高,鱼类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上升流减弱,表层营养物质减少,饵料缺乏
(2)受高大山脉阻挡难以向内陆延伸;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带向低纬延伸
(3)对西风的阻挡增强;位于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明显,降水减少,形成荒漠景观
(4)山麓自然带不同;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高度不同。纬度位置。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即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A地附近海域水温升高,由于A海域附近为寒流,水温升高鱼类生存环境发生改变,鱼类不适应造成死亡。海水升温,上升补偿流减弱,表层营养物质减少,饵料缺乏,食物紧缺鱼类死亡。(2)根据图示C分布的位置判断,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南信风带控制,形成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荒漠带,受高大山脉阻挡难以向内陆延伸;加上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带向低纬延伸,最后呈南北狭长带状分布。(3)读图,从M到N地形经过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阶段1到阶段3,中部海拔不断升高,山脉对西风的阻挡增强。N地位于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温度升高,焚风效应更明显,降水减少,气候更干旱,形成荒漠景观。(4)C、B两处山地,位于山脉东侧,由于纬度位置不同,相同海拔高度山体,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首先,山麓自然带(基带)不同,基带与当地自然带相同,即C为热带荒漠带,B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其次,纬度越低,自然带种类与数量越多;第三,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雪线)高度不同,纬度越低,气温越高,雪线越高。
【点评】考查厄尔尼诺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形对气候分布的影响、山地垂直地带性的表现及成因,难度较中上。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数量因素:
(1)山地的海拔高度,山地高度大,自然带可能复杂;
(2)山地与周围地区的相对高度,山地与周围地区相对高度大,自然带复杂;
(3)山地所在的纬度,湿润地区纬度越低的高山,自然带越复杂;
14.(2020高三上·淮安期中)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 ;B ;A地的气候特点是 ;B地的气候特点是 。
(2)图中各自然带中,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但自然带的名称相同的两个自然带分别是 和 (填写字母代号)。
(3)自然带由A→E→D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自然带E→G→F→C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
(4)简析自然带D的分布南界,在大陆西部偏北(60°N)、大陆东部偏南(55°N)的原因:西部 ,东部 。
【答案】(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E;C
(3)赤道向两级(纬度地带性);沿海到内陆(经度地带性)
(4)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度较高;东部受干岛寒流影响,温度较低。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其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林带;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温和少雨,其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类型不同,但自然带相同,均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即图中的E和C。
(3)自然带由A→E→D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体现了自然带赤道向两级(纬度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E→G→F→C由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其变化是以水分为基础,体现了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干湿度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带D横贯亚欧大陆东西,在大陆西部位置偏北,在大陆东部偏南,说明同纬度大陆西岸冬季气温较东岸高。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温不同主要受洋流影响:自然带D的分布南界,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明显,温度较高;东部受千岛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明显,温度较低。
【点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5.(2020高二上·即墨期中)下图为“雪线景观示意图”和“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例A代表 (自然带),赤道附近的该自然带常年受 (气压带)影响。
(2)南美洲东部自然带按A—B—C—D—E的序列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 分异规律, 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
(3)图中甲处的热带荒漠带呈南北狭长分布,其影响因素有 、 。
(4)雪线即高山上部常年冰川积雪的下线(如图18所示),安第斯山脉的永久性雪线高度有很大的变化,在麦哲伦海峡附近为792米,南纬27°附近为6096米,赤道附近为4572米。安第斯山脉雪线高度在南纬27°附近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5)图例A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这种分布属于(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1)热带雨林带;赤道低气压带
(2)从赤道到两极(纬度);热量
(3)洋流;地形
(4)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雪量少
(5)D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读图,结合图例,A代表的自然带位于南美洲亚马孙平原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带。
(2)读图,南美洲东部自然带按A-B-C-D-E的序列更替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是以热量条件为基础的,随着纬度升高,热量条件变差,导致的自然带更替规律,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读图,甲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影响自然带的因素主要从地形和洋流等角度分析。从地形看,东部有安第斯山脉阻挡,使得荒漠分布在西侧,不能东西延伸。从洋流看,该地有秘鲁寒流流经,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使得荒漠带南北延伸。
(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包括气温和降水。降水少,雪线低,南纬27°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全年降水少,所以雪线较高。
(5)结合图例,A代表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图例A是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是因为该地区附近有暖流经过,东南信风经过暖流,受陆地阻挡抬升,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带,该地是地方性分异规律。
【点评】两个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误区警示:
①沿某线自然景观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并非都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非洲从刚果盆地向南北两侧的变化应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澳大利亚沿南回归线由东向西与非地带性现象有一定的关系。
②自然带南北延伸多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有关。但美洲大陆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主要与地形(山地)的阻隔有关。
③自然带东西延伸多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有关。但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三北防护林的东西延伸与非地带性有关(多位于山麓绿洲地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