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第二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周口市第二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02 12:3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娱乐时代的文学选择
尽管有人无视他们的存在,有人轻视他们的作品,但却无法忽略这群“80后”作家在年轻人中的号召力。前不久,一份由近十万名网民投票选出的“当代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名单上,既有李白、苏轼这样的古代文学大家,也有鲁迅、老舍这样的近现代著名作家,更有韩寒、郭敬明等受到年轻人追捧的青春文学写手。
毫无疑问,网络让文学加速进入了娱乐时代。几年时间里,网络文学不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文学“神话”。从描写青涩爱情的青春小说,到描写困惑和挣扎的成长小说,一阵阵风潮来而复去。到2007年,以惊险、刺激见长的“盗墓小说”大行其道。系列小说《鬼吹灯》至今已出版了多本,销量惊人。某著名导演有意将这部小说拍成电影,希望能打造成中国版的《夺宝奇兵》。
网络给“80后”提供了舞台,更成就了许多平民写手的文学梦想。没有题材和体裁的限制,没有文字和内容的要求,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发表于网络上。于是以“一文成名”者并不鲜见,一些作品或以精彩的故事、或以鲜明的特色吸引了网民的注意力,也赢得了出版商的青睐。网络上的原创作品,也成了出版商挖掘畅销书的“金矿”。
网络成就了文学的繁盛,同时也预示了传统文学的失落。书店里,纯文学书籍已经成为“配角”,摆在最显眼位置的,大都是经营管理类图书和时下热门的“说史”图书。而在畅销书柜台上,知名作家的作品也被讲述都市情感的通俗小说、网络小说所包围。
文学类书籍在书店里受了冷落,却不代表读书的人少了。?网络和通讯行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有了电脑和手机,不但新闻、文学作品可以及时阅读到,连电影、电视节目都可以随时看到。不少人觉得传统的纸质阅读不方便、购书成本高,而通过网络“点播”自己心仪的书籍则要方便快捷得多。
许多专业作家认为,现在传统文学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真正的好作品太少了。一些作家创作脱离了现实生活,因此写出的作品不好看。一些知名作家出现了“明星化”、“贵族化”的倾向,通过一两部作品成名之后,急功近利之心渐起,身为作家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感却越来越少。有人戏称,现在一些作家,整日忙着做嘉宾当评委,剪剪彩题题词,越来越像明星;而明星则出书写成名故事、人生经历,越来越像作家。出名要靠炒作、出书要靠运作,现在的文学界似乎越来越有娱乐界的味道。 娱乐时代并不是文学的洪水猛兽,年轻人的写作解构了过去狭隘的文学价值观,但是,正如时下一些娱乐晚会越来越不受欢迎,而学术讲坛类节目大放异彩一样,受众的口味和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青年作家在解构传统的同时也要建构更有责任的文化价值观。”
1.下列属于现在传统文学衰落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网络小说的走红让网络成为更多“80后”展示才华、表达自我的载体。
B.书店里,纯文学书籍已经成为“配角”。
C.在畅销书柜台上,知名作家的作品被通俗小说、网络小说包围。
D.网络阅读方便快捷,网络写作限制少,而现在传统文学本身缺少优秀作品。
2.下列选项中关于网络时代文学的“平民化”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写作没有题材和体裁的限制,没有文字和内容的要求,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发表于网络上。
B.网络的“平民化”降低了写作的“门槛”,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 “文学” 梦,都可以把网络当成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我的载体。
C.网络时代文学的“平民化”以娱乐的写作方式、自我的写作内容、自由的写作空间为特征,造就了很多平民作家,甚至“一文成名”者。
D.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如明星一般,拥有百万、千万的点击量,他们的文学创作、生活纪录和个人议论,发表在博客上都可以演变成公众话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韩寒、郭敬明进入“当红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名单,说明他们写作水平足以比肩李白、苏轼等古代文学大家和鲁讯、老舍等近现代著名作家。
B.网络文学更具娱乐性,给“80后”作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成就了许多平民写手的文学梦想。
C.网络和通讯行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人们不再进行纸质阅读了。
D.时下一些娱乐晚会越来越不受欢迎,而学术讲坛类节目却能够大放异彩,这说明学术讲坛类节目更具有娱乐时代的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①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①偾军:溃败的军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俾将兵略地??略:攻掠 B.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
C.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翼:像鸟翅膀那样保护D.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趣:归顺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  )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B. 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俘后,妻子投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 ;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5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下片。(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己所不欲, 。(《论修身》)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人长戚戚。(《论修身》)
(3)______________,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祸兮福兮》)(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置杯焉则胶,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在图书馆过夜的人
当年的北平曾有“清华双清”。“双清”者,一是大名鼎鼎的朱自清,一是鼎鼎大名的浦江清,也就是那个常在图书馆过夜的读书人。
浦江清少负文才。大学时期,这羸弱的小青年很快以江南人特有的聪慧脱颖而出。他那令人惊艳的国文、外文和诗文,赢得了曲学大师吴梅的垂青,尤其得到了吴宓的器重。毕业后,因着吴宓的引荐,他来到了清华国学院,与陈寅恪对门而居,任其助教。
  然而,一位年纪轻轻的后生,要胜任一代大师的助教,又谈何容易!在这里,他既要协助陈寅恪教学研究,又要研习东方学,还要辅佐吴宓编《大公报·文学副刊》,更要打理自己的事务。浦江清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先后掌握了法、德、希腊、拉丁、日、梵、满等多门语言;甚至还为陈寅恪编了一部梵文文法。以至于后来他与冯友兰赴欧游学时,一路与西人谈笑自如;这不曾留洋的小讲师那娴熟的英文法文,令留洋多年的冯大教授也自叹弗如。
  那些年,他的灯总要在凌晨二三点才停歇。他起初从吴宓治西洋文学,继则随陈寅恪习东方学,后又转入王国维所倾力的中国文史研究。几年悠游涵泳后,浦江清功力大进,终于将三巨头的心法集于一身。
  浦江清虽用功极勤,下笔有神,治学却极谨严,轻易不做学术文章。在12年里,他的论文只有两篇。数量虽少,质量却高。其《八仙考》一俟问世,各界大表钦服。便是对学界大佬朱希祖都很不以为然的张荫麟也特地跑来祝贺。此文开始奠定了浦江清的学界地位。很快,他那“文史并进、博览无涯”的名气,便在学界不胫而走。其实,他不仅国文好、洋文好,而且诗词俱佳,棋牌在行,曲艺精工,甚至数理天文也无所不通。日后,浦江清久经酝酿,又推出了著名长文《词的讲解》。文章一出,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程千帆等名流均极表激赏,“盛称讲解之精”,以为在俞平伯名作《读词偶得》之上。仅此一文,就奠定了他作为词学高手的地位。
  抗战胜利,联大解体。浦江清这才回到老家。他敲开门后,女儿立即急匆匆地向母亲汇报:“又来了一个姨夫!”原来他离家多年,女儿早已不识这“陌生人”了。这时的浦江清,已然憔悴瘦削,神采尽失,与先前判若两人。
  浦江清家累已深,身体每况愈下;南方气候养人,不少名校也争相聘请。他终于决意留在东南。不意此时噩耗传来:闻一多在昆明不幸遇刺。朱自清力单难支,立即催他返校。家人反复挽留,他终是拒绝道:“系里正缺人,我怎能不去呢!”他立即北上,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地。在那熟悉的北院,他的邻居将有朱自清、刘崇鋐、曹靖华,有吕叔湘、杨业治、王瑶,还有王竹溪、华罗庚、余瑞璜和张青莲等。
  是时,饱经蹂躏的清华园已经满目疮痍,万物萧条,杂花遍地,野兔横行。秋风徐来,落叶飘零。在金灿灿的落叶中,浦江清带着女儿寂然前行。前边早已有人相迎了。“来,快叫这位朱伯伯!”他说。女儿看到的是一位与父亲一样瘦小的男子。“就是《背影》的作者朱自清朱伯伯吗?”她惊问。“是的,你也知道?”浦江清也吃了一惊。
  可惜一年多后,这位《背影》的作者匆匆离去。几十年的刻苦用功,也把浦江清素来羸弱的躯体渐渐掏空了。他的课越讲越漂亮,他的学问越做越深湛,而他的身体也越来越枯瘦。至1957年,浦江清也遽然倒下,匆匆离去。早年的“清华双清”,终于成了一段学苑佳话。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朱自清和浦江清被誉为“清华双清”,他俩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斗喜欢在图书馆过夜。?
B浦江清精通国文、外文和诗文,深得吴梅、吴宓等学者的赏识,吴宓还将他推荐到清华国学院。
C浦江清曾师从吴宓陈寅恪、王国维等多位大师,并将三巨头的心法集于一身,这对他日后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很大。
D浦江清洽学非常严谨,轻易不做学术文章,他在清华12年里只写过两篇论文,但这两篇论文却分别奠定了他学界高手和词学高手的地位。
E.当闻一多在昆明不幸遇刺,朱自清力单难支时,浦江清毅然拖着病躯重泛清华,重新在清华执教。 2.“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从文中看,浦江清的“厚德”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浦江清回到老家女儿竟然不识有何意图。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请探究浦江清重返清华后“课越讲越漂亮”“学问越做越深湛”的原因。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湖光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B、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焊,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与年轻人相比毫不逊色。
C、虽然中国足球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1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图书馆因经费不足,订阅报纸杂志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少,很难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B.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演讲时表示,美国只有认真地看待过去,并且勇敢而明智地反省该反省之处,才能避免今后不再重蹈覆辙。
C.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这对提振信心、缓解危机、防止金融体系崩溃和世界经济深度衰退起到了重要作用。
D.有的同学认为,反正老师要讲,课前预习是多余的,有些则认为,反正有些内容看不懂,预习等于“瞎子点灯白费蜡”……往往这些看法是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
14.与下面这段话能衔接恰当的一句是( )(3分)
“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木板箍成的木桶,如果一块木板很长,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块木板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木板的上沿。著名教练陈运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八个因素比做木板, 。
A.只有八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如果有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只有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如果八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概括出“粉丝”的主要特点,不超过20个字。(5分)
如今的图书出版界,许多当红作家或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为“乙醚”,钱文忠的粉丝自称为“潜艇”,于丹的粉丝自称为“鱼丸”。他们的新书发布和签售受到各自粉丝的追捧,短时间内就能售出二三千本。难怪有人说,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粉丝阅读”。
答:
16、根据下面这则新闻,回答问题。(6分)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 10月6日电 瑞典皇家科学院6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 
瑞典皇家科学院说,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他将获得今年物理学奖一半的奖金,共500万瑞典克朗(约合70万美元);博伊尔和史密斯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将分享今年物理学奖另一半奖金。高锟1933年出生于中国上海,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博伊尔1924年出生于加拿大阿默斯特,史密斯193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69年博伊尔和史密斯在贝尔实验室工作时发明了CCD图像传感器。  
(1)给以上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2)概括三人获奖的原因:
六、写作(60分)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修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修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我们不是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附译文:
花云,是怀远人。面貌奇伟粗黑,骁勇善战,无人能敌。至正十三年,他提着宝剑在临潼拜见太祖。(太祖)认为他的才能不寻常,让他率军攻打城池,所到之处总能攻克。太祖打算攻取滁州,率领数名骑兵前行,花云也随从前往。突然遇上了几千贼兵,花云保护着太祖,拔出宝剑,策马奔腾,冲破敌人的阵地前进。贼兵大惊叫道:“这个黑将军太勇猛了,不能抵挡住他的锐气。”(后来太祖的)大军来到,就攻下了滁州。太祖渡长江,花云最先渡过去。攻克了太平以后,花云凭借着忠诚和勇猛在太祖身边担任护卫。升任禁军总管,攻打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等地,都攻占了。在经过马驮沙的时候,几百大盗拦路挑战。花云一边前行一边迎战,连着战斗了三天三夜,把大盗们全部杀死。太祖在太平建立行枢密院,提拔花云做了枢密院的院判。命令他去宁国,军队陷入山中长达八天,盗贼们互相勾结阻挡道路。花云拿起长矛喊叫着刺杀,杀了成百上千的贼人,身上却没有中一箭。返回后驻守太平,陈友谅率领水军前来进攻。花云与元帅朱文逊结好阵势迎战,朱文逊战死了。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城池陷落,贼兵绑缚了花云,花云用尽力气大喊,绑他的绳子全断裂了,花云乘机夺下看守者的刀,砍杀了五六个人,骂道:“你们不是我主公的对手,为什么不赶快投降!”贼兵大怒,打破了他的头,又把他绑在桅杆上,用箭射他,(但花云)仍旧大骂,到死他的骂声还十分雄壮,当时年龄只有三十九岁。太祖做了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并修建了忠臣祠堂来祭祀他。在战斗紧急的时候,花云的妻子郜氏祭祀家庙,拉着三岁的孩子,哭着对家里人说:“城被攻破,我丈夫必定会死,我为了道义决不一个人活下去,但不能使花氏家族没有了后人,你们一定要好好抚养他啊。”花云被俘虏之后,郜氏投水而死。?? 仆人孙氏把葬她埋葬完毕,抱着花云的孩子出走,被劫掠到了九江。孙在晚上投奔到一个渔家,脱下她的簪子珥环等嘱托渔家抚养这个孩子。到汉兵败了,孙又偷上孩子去渡江,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过了一年到了太祖所在的地方,孙抱着孩子哭泣着拜见太祖,太祖也跟着哭泣,把孩子放在他的膝上,说:“(这是)将军的后代啊。”赐孩子名字花炜。他的五世孙向明世宗请求,追赠郜氏为贞烈夫人,孙氏为安人,修建祠堂祭祀。
8、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 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解析? 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9、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寻得大雁传信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10(1)勿施于人 (2)君子坦荡荡
(3)九层之台 始于足下 4/ 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
11、1.A、(没有朱自清)D(无中生有 文中没有说是在清华) 2.①做真学问:用功极勤,下笔有神,但论文只求质量,不求数量。 ?? ②事业心强:不顾离家多年,身体羸弱,依然返校救急。 3.①说明浦江清离家时间之长; ?? ②说明浦江清形体、容貌、神采变化之大; ?? ③说明浦江清在治学上用功之深,已身心交瘁。 4.①内因方面: A自己的刻苦用功。(如“常在图书馆过夜”“灯总要在凌晨两三点才停歇”) B博学多能。(如“掌握法、德、希腊、拉丁、日、梵、满等多门语言”“不仅国文好、洋文好……甚至数理天文也无所不通”) ?? ②外因方面: A得高层次实践机遇。(如协助陈寅恪,辅佐吴宓,同冯友兰赴欧) B受大师垂青、引领。(如“初则从吴宓治西洋文学,继则随陈寅恪习东方学,后又转入王国维……功力大进,将三巨头的心法集于一身”)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