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填空题
1.图甲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关系的电路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图乙是依据五次实验的数据描点绘制的I-R图像.分析图像可得实验结论: .当R由10Ω换为 Ω时,需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调得更小,才能使R两端的电压保持在 V不变.
2.如图,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中,当R由5Ω换为10Ω时,需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 端移动(选填“左"或“右”),这样做目的是 .
3.小明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这个实验中要控制 一定,根据实验的数据绘出了I﹣1/R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当导体的电阻为 Ω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1A;实验过程中,小明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V.
4.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连接电路时电键应处于 状态,电流表要 联在电路中.探究过程中,某同学多次改变所用干电池的节数,他是为了改变 (选填“同一”或“不同”)导体两端的 .
5.在“探究一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4.5Ⅴ),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四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20Ω),两只滑动变阻器(规格分别为“20Ω 2A”、“50Ω 1A”),导线若干.
(1)请根据图甲的电路图用笔画线将图乙实物图连接完整(注意电流表的量程选择).
(2)小李实验时,在a、b间先接入5Ω的电阻,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Ⅴ,并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再改接10Ω的电阻,此时滑片P应向 F (选填“E”或“F”)端移动,小李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目的是:
(3)小李为完成用四个定值电阻进行实验,他应选择的滑动变阻器规格是 .他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6.小李和小明为研究导体的某种性质。选用的器材有:多节新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电键、若干导线,以及长度相同,但材料不同(A、B两种金属)和横截面积不同(粗、细两种规格)的甲、乙、丙三根导体。该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并将实验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表一 导体甲(金属A 粗)
表二 导体乙(金属A 细)
表三 导体丙(金属B 粗)
实验
序号 1 2 3
实验
序号 4 5 6
实验
序号 7 8 9
U(V) 1.5 3.0 4.5
U(V) 3.0 4.5 6.0
U(V) 1.5 4.5 7.5
I(A) 0.3 0.6 0.9
I(A) 0.3 0.45 0.6
I(A) 0.1 0.3 0.5
①在实验过程中,同学是用 的方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或7、8与9)的电压和电流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得的初步结论是:当导体两端电压相同时,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是不同。
④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可得到的结论: 。
⑤小李和小明在仔细研究了表一、表二和表三后又有了新发现:导体的材料和导体的横截面积会影响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小明分析表二和表三得出了“导体横截面积越小,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越小”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二、选择题
7.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图甲表示导体b的电阻小于导体a的电阻
B.图乙表示白炽灯钨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C.图丙表示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D.图丁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V,导体中的电流为0A时,导体的电阻也为0Ω
8.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保持电源电压和电阻箱R1的阻值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测得电流、电压如表1所示;然后将滑片移到适当位置保持不变,仅改变电阻箱R1的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表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表1
次数 U1/V I/A
① 1.0 0.20
② 1.5 0.30
③ 2.0 0.40
表2
次数 R1/Ω I/A
① 3.0 0.50
② 6.0 0.33
③ 9.0 0.25
A.由表1中的数据可得,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B.由表2中的数据可得,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由表2中的数据可得,实验中所用电源电压为3V,R2的阻值为2Ω
D.由表1中的数据可得,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9.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导体A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A的电阻大于导体B的电阻
C.当在导体B的两端加上1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B的电流为0.1A
D.将AB两导体串联后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2A
10.下列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水的质量与体积关系B.石子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C.晶体熔化温度与时间的关系D.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1.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通过某定值电阻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
12.在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轩轩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他先在电路的a、b间接入10Ω的电阻,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读出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记录数据后,改用15Ω的电阻替换10Ω电阻,闭合开关,接下来他的实验操作应该是( )
A.观察电压表,向右移动滑片,读取电流数据
B.观察电流表,向右移动滑片,读取电压数据
C.观察电压表,向左移动滑片,读取电流数据
D.观察电流表,向左移动滑片,读取电压数据
13.某同学在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发现通过电阻a、b的电流随电压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与图象相符的是( )
A.两电阻阻值的关系是Ra>Rb
B.电压相同时,通过a的电流大
C.电流相同时,b两端的电压大
D.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14.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当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该 ( )
A.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路中的电流保持不变
B.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不同的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C.使电阻R两端电压成倍数变化
D.每次测量时都要使电路中的电流成倍数变化
15.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实验分“保持电阻不变”和“保持电压不变”两步进行,在“保持电阻不变”这一步实验时应该( )
A.保持滑动变阻器R2滑片的位置不变
B.保持R1不变,调节R2滑片到不同的适当位置
C.保持滑动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不变
D.保持电路中电流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16.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有如下器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两节干电池组(3V)、定值电阻R(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导线若干。芳芳设计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
①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要求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②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 (填“A”或“B")端;电路中滑动变阻器起到保护电路元件安全和 的作用。
③电路连接好,芳芳闭合开关S,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反向偏转如上图所示,这是由于 引起的;芳芳纠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
R=10Ω
电压U(V) 1 2 3
电流I(A) 0.1 0.2 0.3
④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
⑤为了使上述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你认为还应进行下列的哪一项操作 答: 。
A.换用电压不同的电源再做实验 B.换用阻值不同的电阻再做实验
(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
①实验中应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被测导体的 不变。
②芳芳先将R=25Ω的电阻接入,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到电压表示数为2.5V,记下电流表示数;把R换为20Ω的电阻时,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向 (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保持2.5V不变。
③在此实验中电路中滑动变阻器起到保护电路元件安全和 的作用。
④实验可得结论: 。
答案
1.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5;3
2.右;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3.电阻R两端的电压;20;2
4.断开;串;同一;电压
5.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1.5V不变;“50Ω 1A”;当20Ω的电阻接入a、b间时,为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是40Ω;若选用规格为“20Ω,2A”滑动变阻器,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压表的示数始终无法达到1.5V
6.增加串联干电池的节数;同一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1、7或2、4或3、5、8;同一导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是个定值;错误
7-15.C D B C B A A B B
16.(1);B;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电阻一定时,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B
(2)电压;A;让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电压一定时,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