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学科期中测试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 每题 2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B B C B D A D C C D B C D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C B A A B C A C D B C D A
二、综合题
31.(10 分)
(1)褶皱 2分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 1分,岩层变得紧实,不易受侵蚀而成为山岭 1 分
(2)乙 2 分
(3) g1分 b 1 分
(4)C 2分
32.(10分)
(1)黄土高原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季节变化显著,降雨量较大的季节,雨水与流水对黄土
的下蚀作用增强,利于落水洞发育 2 分;降雨量少的季节,黄土因失水干缩产生垂直节理裂
隙,黄土的渗透性更大 2 分;待雨季来临,大量雨水和水流汇集下渗,如此不断循环交替,
使落水洞发育扩大 2 分。 (评分要求语言完整,地理术语准确,不得抄袭材料)
(2)黄土坡顶地势较高,雨水与地表水的垂直下渗和侵蚀作用显著,利于落水洞发育 2 分;
局部坡面坡度较陡 1 分,植被覆盖较差,流水对地层的冲蚀作用较强,利于落水洞发育 1
分。 (评分要求语言完整,地理术语准确,不得抄袭材料)
33.(8 分)
夏 副热带高 少 东南 炎热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南 气压带、风带位
置的季节移动 (每空 1 分)
34.(12 分)
(1)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4 分)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控制,从海洋携
带大量水汽,温和湿润。(4 分)
(评分要求:每个季节的特点、成因各占 2 分,表达准确方可得分)
(2)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低温较低),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
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4 分)
(评分要求:两个季节,温室所起到的作用各占 2 分)2022-2023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
齐齐哈尔市重点中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 2 分,共 30
道 60 分。)
右图为手机软件 Yahoo weather的截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2.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赤道附近物体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较短时段
B.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在扩大
D.北京白昼达到一年中的较长的时段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文化遗产,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
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 15天。读图回答问题。
3. 下列节气中,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
A. 清明 B. 小暑 C. 秋分 D. 小寒
4. 根据图示信息,如果将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视作匀速移动,与小满这天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的
节气是( )
A. 谷雨 B. 处暑 C. 大暑 D. 寒露
高二地理期中试卷 第 1 页 共 9 页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
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完成 5-6题。
5.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
①碰撞挤压②张裂作用③生长边界④消亡边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A.渭河谷地的形成 B.日本地震的发生
C.青藏高原的隆起 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
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
袭夺。发生河流袭夺后,河系重新组合成袭夺河、被夺河、断头河以及风口等地貌形态。图 2
是图 1方框处的分水岭变化图,该处分水岭从Ⅰ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
袭夺现象。读图回答 7-8题。
7.发生河流袭夺前,图 1 中两水系之间分水岭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8.图 1 中最终河流流量增多的河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线形沙丘是所有沙丘类型中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线形沙丘的长度远远大于宽度,沙丘脊
部尖锐或者圆钝,沙丘笔直或者弯曲,且相互平行,可连绵伸展数十千米。下图示意我国西北
高二地理期中试卷 第 2 页 共 9 页
某沙漠地区线形沙丘演化发育的四个不同阶段。据此完成 9-11题。
9.图示线形沙丘演化发育的过程为( )
A.丙乙甲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乙甲丁丙
10.乙阶段时,线形沙丘( )
A.沙源主要来自上风向 B.脊部圆钝
C.沙源主要来自丘间地 D.植被覆盖度较低
11.对线形沙丘演化发育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
①风向 ②植被 ③海拔 ④光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虽然经过时间的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
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图甲为我国早期人类开凿居住的洞穴,其开凿考虑的因素可能有( )
①采光 ②风向 ③防洪 ④出行方便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
13. 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下列对凹凸岸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 凸岸泥沙淤积,不断形成新的土壤
B. 凸岸一侧在古代利于军事防卫
C. 凹岸水量较少,所以古代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
D. 凹岸侵蚀作用强烈,水流较深,适合建河港
高二地理期中试卷 第 3 页 共 9 页
读下图,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4. 对于图中解释合理的是( )
A. 图中山地的成因可能是火山喷发 B. 该地地下一定有石油蕴藏
C. 通常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D.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符合图示
15. 若京沪高铁从上图所示地区穿过,工程人员必须考虑( )
A. 保护植被,避免引发山洪或泥石流 B. 高速铁路施工过程防止诱发地震
C. 为降低成本,一定要修穿山隧道 D. 修高架桥以降低冻土的不良影响
下图为北半球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
位:hPa)。图示时刻沿海地区出现大雾天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受大雾天气影响( )
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②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加
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 ④大气逆辐射增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8.图中 A、B 两地的风向分别是( )
A.东南风、西北风 B.东北风、西南风
C.西北风、东南风 D.西南风、东北风
高二地理期中试卷 第 4 页 共 9 页
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亚洲低压中心出现在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图 1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 2为图 1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
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B.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
C.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 D.地中海沿岸地区进入雨季
22.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
B.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
C.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
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夏季多雨
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二地理期中试卷 第 5 页 共 9 页
23.最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是( )
A.1 月 B.4 月 C.8 月 D.10 月
24.影响图中 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地形 B.大气环流、洋流
C.地形、大气环流 D.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25.一般来说,凡主要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凡主要受大陆气团
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
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不同气候类型区。下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图,该地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 )
A.③地 B.④地 C.⑤地 D.⑥地
下图为南美洲南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高二地理期中试卷 第 6 页 共 9 页
26.与 Q 地相比,P 地( )
A.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小 B.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小
C.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大 D.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大
27.图中 P、Q 两地降水差异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 C.纬度 D.洋流
28.下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图中( )
A.甲气流的方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B.乙气流是该处沙漠形成的主要因素.
C.丙气流的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有关 D.丁气流加剧了非洲大陆西岸的干燥
30.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索马里附近海域寒流势力强盛 B.非洲东部的角马群正在向南迁徙
C.马达加斯加岛西岸进入雨季 D.非洲南部城市开普敦气候干燥
高二地理期中试卷 第 7 页 共 9 页
二、综合题(共 40 分)
3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简述乙处地貌的成因_______。
(2)甲、乙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它是_______处。
(3)图中字母表示的岩石中属于岩浆岩的是_______;若要采取化石标本,宜选择 g 处还是 b
处?_______处。
(4)图中字母表示的岩石中形成时间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_______。
A . e--g--d--f--c B. g--f--d--e--c C. f--e--d--g--c D. c--g--d--f--e
32.落水洞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进口,表面形态与漏斗相似。在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黄土
边坡(即斜坡)发育有数量较多的落水洞。野外调查发现,落水洞主要发育在坡顶和局部坡面
位置,在边坡坡脚处落水洞极少。下面左圈示意落水洞的发育与边坡位置的关系,右图为一落
水洞地貌景观图。
(1) 简析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对落水洞地貌发育的影响。
(2) 说明黄土高原落水洞地貌多发育在坡顶和局部坡面的原因。
高二地理期中试卷 第 8 页 共 9 页
33.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北半球处于_________季。
(2)N 地此时受__________气压带控制,降水较_______(多、少)。
(3)M 地此时盛行_______风,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
因是______。
(4)此时南亚盛行__________风,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
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 1)
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 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
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
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 90 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
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 2示意
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描述甲地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
高二地理期中试卷 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