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1~22页的例1和“练一练”,第25页的练习四第1题。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能收集简单数据,并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简单分析折线统计图的数据,了解数据反映的实际情况。
2.让学生在认识折线统计图,收集数据、运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并了解统计图的优点,提高用折线统计图处理简单数据的技能,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3.让学生主动参与统计活动,形成相互合作、积极思考的学习意识,感受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能运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自己从一年级开始每年体检的身高数据。
▍流程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
1.回顾统计
师:同学们,我们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学习过许多与统计相关的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你对统计有什么认识?统计有什么用处呢?
学生回答。
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我们之前学习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我们学会了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可以借助统计做出一些判断或推测。
2.引入新课
师:为了丰富统计的相关知识,为了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
▍流程二:教学新知,了解新课
1.体会身高变化情况
谈话:张小楠是个有心人,她每年生日都测量自己的身高,并制成了一张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指出:表中有两组数据,一组是年龄,一组是身高,年龄按从小到大的次序连续变化,身高按从矮到高的次序连续变化。
追问:在小学阶段,你认为身高的变化与年龄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明确:小学阶段,身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谈话:后来她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这些数据制成了一张统计图(出示折线统计图)。
导入课题:你们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出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流程三:互动新授,认识折线统计图
1.初次观察统计图
指出:折线统计图的主体部分是一条“折线”。也就是由几条线段首尾相接连成的图形。
提问:看图想一想,这条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
学生思考后交流。
明确:先在横轴上找到表示某个年龄的点,再用线段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
追问:你知道图中这些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吗?
明确:先在横轴上找到表示某个年龄的点,再联系纵轴上标注的刻度确定表示某个年龄身高数据的点的位置。
提问:点的位置与身高的高矮有什么关系?
学生看图后明确:点的位置越上,表示的身高就越高;反之,它表示的身高就越矮。
观察讨论:纵轴最下面的一段没画成实的直线段,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没有低于110厘米的数据,所以这一段省略了。
2.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提问: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小楠的身高是怎样变化的?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指出:逐渐增高。根据折线的整体状态和走势做出判断,因为图中折线是由左下方往右上方延伸的,就表示她的身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再次提问:从6岁到12岁,她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
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看出从几岁到几岁哪一年张小楠的身高增长得最快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明确:折线中某一段倾斜的程度越大,说明相应两个年龄之间的身高增长越快;如果折线倾斜的程度越小,说明相应两个年龄之间的身高增长越慢。
3.根据现有数据进行预测
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反馈汇报,最后明确:因为影响身高的因素比较多,所以预测具有不确定性。
想一想: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更能清楚地看出身高的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师生总结: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4.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流程四:制作折线统计图
谈话: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我们同学的身高情况。
课前我们一起收集了自己每学期期末时的身高情况,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将它也制成折线统计图,看看我们的身高增长趋势如何。
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
对学生意见的预设和对策:
(1)每个人的身高都在增长,增长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大致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
(2)这份统计图和其他的统计图有明显区别,底部从0到110这一段用了折线和虚线。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指导学生发现最低身高数据在110以上,省略0到110这段数据可以使110~145厘米之间的每一段放大,使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更明显,而且使统计图更美观。
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自己身高的变化情况:持续上升,没有下降。)
▍流程五: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四第1题。
这是一张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是一位病人某天7~23时的体温变化情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1)病人的体温在哪个时间段不断上升?从几时到几时上升最快?
(2)病人的体温在哪个时间段开始下降?从几时起趋于平稳?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追问:从图中你还知道什么?
明确:折线上升,说明体温上升;折线下降,说明体温下降。
▍流程六: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据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并且我们学会了绘制折线统计图。
二 折线统计图
1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思想 在出示折线统计图之前,先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能通过表格里的数据,初步感受身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逐步增高。初步感受到身高的变化情况,为后面折线的出示做铺垫。这样安排,便于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反映了数据增减变化的趋势,便于学生对图的理解。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重点是不但要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还要让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特点。因而安排四个小的教学环节,逐步引导观察思考。从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到读懂统计图所呈现的内容,再到根据已有数据进行适当的预测,最后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身边的折线统计图。层次分明,便于教师组织,利于学生学习掌握。
设计思想 本环节的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利用数据制作折线统计图。这里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制图,深化对折线统计图结构的认识和掌握。更要注重在制图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注重从不同角度思考已有的数据特点。能结合自身的身高发展趋势,做出一些适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