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1-7单元复习测试题(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1-7单元复习测试题(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09 14:2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单元复习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计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XR、AR、全息、AI动捕等多种硬核技术应用于2022年的春晚,为广大观众带来全方位视听盛宴。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720度穹顶LED屏幕投放 B.XR虚拟视觉技术 C.裸眼3D呈现技术 D.蓝色烟花燃放
2.“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
A.墨汁作画久不变色 B.氢气作高能燃料 C.活性炭用于净水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加热液体 B.俯视读数 C.倾倒液体 D.检查气密性
4.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所以氧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 B.洁净的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D.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5.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g B.氮原子的质子数是7
C.钾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6.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1 B.+1 C.+5 D.+7
7.下列物质中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 )
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只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C.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洁净的空气
8.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
A.干冰升华一分子的体积变大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香水要密闭保存一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氮气可压缩贮存于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9.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
A.通常状况下可燃物有自身的着火点 B.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都是发生化合反应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10.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只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其化学性质不同
C.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D.碳单质都是黑色固体
11.工业上使用一种国产低温催化剂生产氢气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B.该反应前后共有3种氧化物
C.该反应有两种物质生成 D.参加反应的与的分子个数比为2∶1
12.某固体混合物由硫化钠(Na2S)和亚硫酸钠(Na2SO3)两种物质组成。已知该固体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6%。则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
A.38.4% B.37.6% C.36.8% D.25.6%
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 )
X Y Z Q
反应前的质量/g 17 10 25 48
反应后的质量/g 19 10 待测 30
A.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41g B.生成的X与Z的质量之比为8∶1
C.反应中Y可能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等于生成的X和Z的质量之和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4小题,计38分)
14.(4分)请按要求写出化学符号或符号表示的意义。
(1)2个氢分子:________;
(2)铵根离子:________;
(3)水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________;
(4)2C:________;
15. (10分)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
(1)“碳达峰”中的“碳”指的是CO2,大气中CO2过多会引起________效应加剧;大气中CO2主要来自煤、_____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汽车发动后,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3)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科学家正在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列举一种新能源:________。
(4)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大力植树造林 B.捕集、利用和封存CO2 C.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16. (12分)如图是几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中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车已成功登陆火星。硅片太阳能电池板是探测车的主要动力来源,乙图中原子序数为14的硅元素的符号是__________。
(2)图甲中C微粒属于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C微粒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
(3)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与图甲中D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4)2021年2月27日,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展出。月壤中存在着大量的氦-3(氦-3是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
(5)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图甲中E为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与图乙中________(填元素名称)的化学性质相似。
17. (12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护空气人人有责,下列做法符合该理念的是________。
A.治理工地扬尘 B.露天焚烧秸秆 C.使用清洁能源 D.积极植树、种草
(3)如图是某载人飞行器中的空气更新过程:
①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变化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③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28分)
18. (14分)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所使用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②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既可制取氧气又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从A~E中选),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F装置检验二氧化碳时应盛放________(填物质名称)。
(3)现准备收集一瓶氧气供铁丝燃烧的实验使用,选择________(填装置序号)装置收集氧气便于直接做这个实验。
(4)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如图G)收集二氧化碳,验满二氧化碳时,把燃着的火柴放在玻璃管________(填“a”或“b”)端,如果火焰熄灭,则收集满了。
19.(14分)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如果它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________(填化学式),可能有CO2和CO。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将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猜想。
【现象与结论】
(1)观察到A中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
(2)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________色,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1)小武认为:从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推断出混合气中有一氧化碳,那么B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文则提出: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你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1小题,计8分)
20. (8分)实验室通过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8.0g来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8.4g。
(1)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作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D B B B C A C B D B B
1.D 烟花燃放涉及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C 墨汁作画久不变色是利用碳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氢气作高能燃料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活性炭用于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氧气用于医疗急救,说明氧气能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
3.D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题图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4.B 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5.B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在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则氮原子的质子数是7;钾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由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6.B 在NaClO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
7.C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只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物;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8.A 干冰升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变;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两者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香水要密闭保存;分子间存在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所以氮气可压缩贮存于钢瓶中。
9.C 可燃物燃烧时不一定都是发生化合反应,如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0.B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碳的单质不都是黑色固体,例如金刚石是无色固体。
11.D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水和一氧化碳在低温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O+H2OH2+CO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均属于氧化物;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有两种物质生成;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水分子与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1∶1。
12.B 两种物质中,钠元素与硫元素的原子个数比都为2∶1,钠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都为46∶32,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6%,所以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5.6%×=36.8%,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5.6%
-36.8%=37.6%。
13.B 待测值=17+10+25+48-30-10-19=41,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41g;反应生成的X与Z的质量之比为(19-17)∶(41-25)=1∶8∶Y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反应后Q质量减小,是反应物,X、Z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即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等于生成的X和Z的质量之和。
14.【答案】:(1)2H2 (2)NH4+ (3) (4)2个碳原子
15.【答案】:(1)温室 石油 (2)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 (3)太阳能(合理即可) (4)C
【解析】:
(3)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4)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捕集、利用和封存二氧化碳可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资源,不利于实现“碳中和”。
16.【答案】:(1)Si (2)阴离子 O2- (3)AlCl3 (4)A (5)氧元素
【解析】:
(1)硅的元素符号是Si。
(2)粒子C的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是阴离子,符号是O2-。
(3)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是铝元素,D的质子数为17,是氯元素,两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
(4)氦-3中含有2个质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甲中的A。
(5)由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有6个电子,与图乙中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17.【答案】:(1)N2 (2)ACD
(3)①CO2+4H2CH4+2H2O ②2H2O2H2↑+O2↑ H、0 ③水(合理即可)
【解析】:
(1)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氮气,化学式为N2。
(2)治理工地扬尘可以防止空气污染;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造成空气污染;使用清洁能源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积极植树、种草可以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
(3)①由流程图可知,装置乙中发生的反应是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②装置丙中发生的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则水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与氧原子。③由流程图可知,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氧气等。
18.【答案】:(1)分液漏斗 (2)BD 2H2O22H2O+O2↑ 澄清的石灰水 (3)C (4)b
【解析】:
(1)标号②的仪器是分液漏斗。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与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同,两者都可选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氧气与二氧化碳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3)收集一瓶氧气供铁丝燃烧的实验使用,选择排水法收集氧气便于直接做这个实验(集气瓶中留有一部分水)。
(4)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时,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从玻璃管a端通入,验满时,应把燃着的火柴放在玻璃管b端,如果火焰熄灭,则收集满了。
19.【答案】:CH4 【提出猜想】H2O 【现象与结论】(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红 CuO+COCu+CO2【交流讨论】 (1)吸收CO2 (2)未处理尾气中的CO
【解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观察到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CO2;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处理尾气中的CO。
20.【答案】:
(1)催化剂
(2)解: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由题意知,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28.0g-18.4g=9.6g。
2KClO32KCl+3O2↑
245 96
x 9.6g

x=24.5g
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24.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