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9 19:32:4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册 六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课题名称 单元七22课--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难点名称 了解文中“知音”的内涵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本文教学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借助注释、抓住翻译方法理解文章大意,这是本篇文章的教学重点;二是让学生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的纯真友情。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文言文,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文章本身理解起来不难,但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知音”,知音和好朋友的区别是什么,是学生要掌握的难点。
难点教学方法 通过朗读指导、疏通文意,了解文意,感受伯牙、子期真挚友谊。 配乐《高山流水》,朗读课文,感受伯牙、子期当时的意境。 通过别人不懂琴声、盲目赞美与子期听懂琴声对比,感受“知音”的珍贵。 通过说话拓展练习,感受子期除了高山、流水,还能听懂伯牙的志向、胸怀、心情等,从而理解“知音”的内涵。 通过情境朗读,感受子期去世后,伯牙痛失知音的心情。 通过课后资料袋等资料拓展,了解更多伯牙与子期的故事。 通过小练笔,让伯牙、子期的感情流走笔尖,感受伯牙失去知音之痛。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学过的古诗有很多,你能背一背吗?(出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请大家读一读这几句诗,看看这组诗共同特点是什么?是啊,这几句诗都是关于友情的。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友情的文言文《伯牙鼓琴》。通过注释我们知道,本文选自《吕氏春秋 本味》,“鼓”是弹的意思,那么题目就是“伯牙弹琴”的意思。除了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文,你还有哪些好方法呢?我们一起复习一下。(出示学习方法:一、查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二、借助注释来理解。三、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四、结合插图理解。五、小组讨论,问同学。等)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初读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查看自读提示,看清读书要求: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用“/”划出文章节奏,读出节奏。三、注意停顿和延长,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2、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数数这篇文言文有几句话 只有四句话,就讲了一个故事。所以文言文一大特点就是:语言简练,内容丰富,涵意深刻。读文言文还要读出它特有的节奏和韵味。“哉、兮”都是语气词,在朗读时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同学们和这位朗读者一起读读吧。(出示朗读) 二、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读完了课文,快来看看文章讲的什么吧。2人一组,回忆学过的翻译方法,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出示翻译方法:翻译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我们一起来翻译文章吧。 三、通过对比,初悟知音 1、伯牙作为全国闻名的大琴师,得到过很多称赞,其他人会怎么夸奖他 (预设:弹得真好啊!你弹琴的技艺真是炉火纯青!) 2、在遇到钟子期前,虽然听者众多,但听到的,都是空洞的、肤浅的赞美,他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独自一人来到山间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一个樵夫却能听得懂他的琴声。子期是怎样称赞的呢 (出示句子,配乐)同学们,伯牙弹得正是他喜欢的《高山流水》。 四、抓住重点句,指导朗读 当伯牙鼓琴,心里想到高山、流水,子期听到高耸峻拔的山和奔腾浩荡的水,所以在读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哪些词读出气势?对了,“巍巍”“汤汤”。请大家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五、拓展练习 置身大自然的伯牙,他的琴声不会只是描绘高山、流水,他还会描绘哪些自然景物 钟子期又是如何称赞的 试着用老师的示范,想象事物,(出示:巍巍太山 汤汤流水。)你还能说什么? 老师也准备了几个,(出示,读)徐徐烟雾、依依杨柳、芳草萋萋、皑皑白雪、皎皎明月、细雨蒙蒙。 (3)子期会怎样赞叹伯牙的琴声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出示) 六、揭示“知音”内涵 1、身在宫廷,伯牙虽然是著名的乐师,名满天下,可是只有伯牙听懂他的音乐。善听的子期听懂的不仅仅是伯牙的琴声。他听懂的,还有对方的心声、情怀、志趣、苦恼、快乐……此时的伯牙与子期相见恨晚,这子期和伯牙可谓是?(出示:知音) 2、同学们,普通的朋友能叫知音吗?是啊,伯牙和子期为什么能成为知音呢? 3、揭示:伯牙琴技高超,子期擅于听琴,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一人弹琴,一人听,一人懂,只有钟子期才听出伯牙的志向,伯牙的胸怀。所以能准确理解对方的心意。 4、拓展:关于他们的传说,课后资料袋中也有讲解,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由于二人的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七、补充拓展悟情感,感受失“知音”之痛 1、子期和伯牙因琴相识,相见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见。第二年八月,伯牙千里迢迢赶到汉阳江边,久等不见子期,却得到子期去世的消息。 知音去世了,从此,当伯牙志在高山时,再听不到子期说:“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读) 知音去世了,从此,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再听不到子期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读) 2、于是悲痛万分的伯牙,久久伫立在子期墓前,最终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出示) 3、同学们,当没有出现知音时,伯牙的心情是极其渴望的。后来,当伯牙终于遇到了知音子期他大喜,相见恨晚,但最后当他失去了唯一的知音,他的心情又是怎样?(伤痛欲绝…)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读这句话。 4、是啊,破琴绝弦表明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绝的是弦,不绝的是对知音的深深怀念之情哪。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升华感情,课堂练笔: 1、伯牙怀着对子期的深切怀念,在子期墓碑前写下了一首短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小练笔: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从此断绝了琴弦。如果你就是子期,看到知己从此断绝琴弦,你想对子期说什么 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小结 小结: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伯牙与子期的故事了,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伯牙鼓琴”流传至今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相信同学们以后再读《伯牙鼓琴》,还能从中领悟到更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