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复习检测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复习检测题(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09 15:4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单元复习检测题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 2022年5月12日是第十四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预防森林火灾,应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2.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
A.高温煅烧石灰石 B.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
C.镁与盐酸的反应 D.生石灰与水反应
3.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
B.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
C.由于新能源开发,可以无节制地使用石油资源
D.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都是石油产品
5.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主要成分)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C.管道煤气有毒 D.丁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0
6.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7.如右图所示,科学家提出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
B.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通电2H2↑+O2↑
C.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光照条件下分解水,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催化剂
8.下列对应的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A.做实验时,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
B.电线老化而短路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9.页岩气是指蕴藏于页岩层中的天然气,是一种新开发的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页岩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B.页岩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C.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H4+3O2=== (点燃)2CO+4H2O
D.页岩气燃烧放出热量
10.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11.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
A.H2 CO CH4 B.CH4 CO H2 C.CO CH4 H2 D.CO H2 CH4
12.某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吸收废气中的SO2,部分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流程能减少酸雨的形成 B.饱和食盐水中的NaCl没有参与反应
C.用CO2制取 NaHCO3,符合低碳理念 D.用CaSO4和煤灰制水泥,实现废物再利用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造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14.化学使人类能够物尽其用,如图是石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
(2)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_______。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5.“燃烧条件的探究”是某市2020年初中化学学业水平实验操作考试试题之一。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下端始终在液面以下,注射器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好药品,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迅速注入80℃的水至刚好浸没白磷;
③挤压注射器,向锥形瓶内推入空气,锥形瓶内水面下降;
④停止推入空气,锥形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______能观察到白磷燃烧起来。
(2)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分析对比步骤②和③,可知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若把80℃的水换成20℃的水,重复步骤②和③,对比两次产生的实验现象,还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另一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步骤④中锥形瓶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
16.应用化学知识“身边的化学”——体验“家庭燃料的变迁”
【文献资料】①天然气和煤都是__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我国近50年来家庭燃料变迁:煤或木柴→液化石油气或管道煤气→天然气
③CO2能产生___________效应,SO2易导致酸雨。
④充分燃烧天然气和煤各1kg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
【证据推理】各级政府推广“利用天然气代替煤作家庭燃料”,分析文献资料可知实施该项举措的科学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实际】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使用天然气的家庭“将报警器安裝位置确定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上方”,这是基于天然气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反思拓展】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科学家正在利用和开发H2等新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请再列举一例可利用的新能源:______________。
17.推广车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利用秸秆为原料可生产乙醇(C2H6O),其中包含葡萄糖(C6H12O6)转化为乙醇的反应(C6H12O62C2H6O+2CO2↑)。
(1)请再写出使用乙醇汽油的一点好处:__________。
(2)每生产2.3t乙醇,计算理论上参加反应的葡萄糖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12 D A B C D D B D C D A B
13.(1)S+O2=== (点燃)SO2 (2)2KClO32KCl+3O2↑ 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3)B
14.(1)沸点 (2)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合理即可) 清除可燃物 (3)C2H5OH+3O2=== (点燃)2CO2+3H2O
15.(1)③ (2)4P+5O2=== (点燃)2P2O5 (3)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4)白磷燃烧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
16.【文献资料】①不可再生 ②CH4 ③温室 【证据推理】可以减少SO2的排放 【联系实际】密度比空气小 【反思拓展】风能(太阳能等)
17.(1)节约化石燃料
(2)设参加反应的葡萄糖的质量为x。
答:理论上参加反应的葡萄糖的质量为4.5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