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上册数学教案-四 巧手小工匠:《三角形三边关系》 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上册数学教案-四 巧手小工匠:《三角形三边关系》 青岛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09 15:5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 巧手小工匠:《三角形三边关系》
教材简析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青岛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三角形”中的一课时,该课时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熟练灵活地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它还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去探求真理的志向,享受成功的喜悦 。
能自觉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三角形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重难点: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探索。
四.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五足赛跑
师:刚才是他在中间,还可以怎样组合呢?会玩这个游戏了吗?那同学们可以课下玩玩看。【设计意图:通过课前游戏,调节课前师生紧张的情绪,拉近师生距离。初步让学生体会三人两两不同的组合方式,为探究三边关系埋下伏笔。】
合作习惯训练
师:前面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角形。
师:三根小棒,如果每根小棒代表一条线段,用它来围成一个三角形,小组四人必须都围成才算成功,比比哪个小组最快!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三角形的这三边存在着什么样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挑战,学生亲身经历把三根小棒围成或者围不成三角形的过程,从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认知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从而也激发学生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欲望。】
小组合作,猜测探究
师:刚才谁的小棒围不成三角形,围给给大家看一看。真的围不成吗?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师:如果可以改变小棒的长度,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小棒太短围不成三角形,怎么办?顺着学生的思维:换小棒,换成多长的合适呢?猜想是探究活动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如何使学生学会猜想,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既是本节课走向成功的一个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起点。】
2、师:换成几厘米的呢?师:说一说为什么觉得换成5厘米能围成?
生交流猜想理由,并操作验证。
师:还能换成几厘米呢?小组合作继续探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围成三角形?集体交流:师小结研究结果:看来大家都认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才能围成三角形,老师把这个发现记录下来。(板书: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用已有结论初步验证猜测:根据咱们的结论,同学们继续猜,还能换成几厘米?再长一点,20厘米,行吗?
师:到底行不行呢?我们用事实说话。谁上来用20厘米的小棒围一围。
师:根据刚才的结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算式:20+5>9),为什么不能围成呢?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把短小棒换长,让学生经历从围不成到围成的过程。小组合作猜测验证,学生探索围成三角形满足的条件得出初步的结论。在品尝了成功的喜悦之后,引导学生根据结论再猜测是不是小棒越长越好呢?学生又矛盾的发现小棒太长也不能围成三角形。不但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该问题的强烈欲望,还让学生认识到研究中要“换一个角度的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严谨习惯。】
二次探究,完善结论
师:看来我们的结论还不完善。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一步研究: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进行研究,并把完善后的结论记录下来。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师:哪个小组先来交流?师:非常棒,巧妙地运用了一个 “都”字,数学家是用“任意”来表达的。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过程的推进是沿着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学生思维发展的轨迹而进行的。整个探究过程一波三折,层层推进,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利用围成的三角形在合作中操作、多角度思考,直至获得新的发现,在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合作习惯。】
验证结论用课前画出的三角形验证结论。现在让我们自豪的把三角形三边关系读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用自己画出的三角形验证研究结论正确性,并读出结论,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并巩固三角形三边关系。】
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快速判断下面三根小棒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1)2、3、6
2)5、2、4 3)3、4、7
哪条路近?学生思考。
师:哪条路最近?到上面来指一指,能用本节课学的知识解释吗?预设: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回想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吗?预设: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板书)【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三角形三边关系。既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感受前后所学知识的一致性。又使学生明白为什么三角形的三边具有这种关系:正是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此环节对于一般学生来说是一种了解,对于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引领和提升。】
课堂小结
师:马上就要下课了,你有哪些收获?师:下面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研究历程:【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方法才能举一反三,真正做到触类旁通。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让学生静静的回顾这节课的学习历程“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归纳总结”,使其在数学思想上做进一步的提升。】
下节课的继续探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