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检测A卷
一、填空题
1. 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它是供植物生长的____________。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____________,越肥沃。
【1题答案】
【答案】 ①. 肥料 ②. 深
【解析】
【详解】土壤是沙、小石子、粘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地面上死亡的动物、植物完全腐烂后,在土壤中形成的黑褐色物质就是腐殖质。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它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为植物提供养分,增强土壤肥力。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2. ____________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因为其中除了生物资源,还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____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
【2题答案】
【答案】 ①. 海洋 ②. 矿产
【解析】
【详解】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海洋里不仅有许多生物资源,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3. 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 ),如( ) ;有的水域小,蓄水量( ),如( )。 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 还有( ),如水库。
【3题答案】
【答案】 ①. 多 ②. 江、河、湖海 ③. 少 ④. 池塘、小溪、山涧 ⑤. 人工水域
【解析】
【详解】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4. 用水平仪可以测量课桌、讲台等是否水平。( )
【4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测量时,将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待气泡稳定后再作判断。用水平仪可以测量课桌、讲台等是否水平,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水平仪,要求学生掌握水平仪。
5. 使用水平仪测量时,将水平仪( )在被测物体表面,待( )后再作判断。
【5题答案】
【答案】 ①. 紧贴 ②. 气泡稳定
【解析】
6. ( )是动植物腐烂时所产生的黑色物质。
【6题答案】
【答案】腐殖质
【解析】
【详解】腐殖质是土壤中的所含的物质,它是动植物腐烂时所产生的黑色物质。
7. 土壤中有大颗粒的( )中等颗粒的( )和细小颗粒的( )。人们根据三中颗粒含量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含沙粒较多的土壤叫做( ),含黏粒较多的土叫( ),沙粒,粉粒和黏粒含量适中的土壤叫( )。用手摸一摸,沙质土最( ),倒进同样多的水,沙质土渗出的水最( ),黏质土渗出的水最( )。
【7题答案】
【答案】 ①. 沙粒 ②. 粉粒 ③. 黏粒 ④. 沙质土 ⑤. 黏质土 ⑥. 壤土 ⑦. 粗糙 ⑧. 多 ⑨. 少
【解析】
【详解】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较多的叫作沙质土,黏粒含量较多的叫作黏质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三种土壤渗水能力高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8. 固体在( )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 )改变。
【8题答案】
【答案】 ①. 外力 ②. 没有
【解析】
9. 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 )、( )、( )、( )。
【9题答案】
【答案】 ① 气钉枪 ②. 气锤 ③. 喷雾器 ④. 气垫船 ⑤. 橡皮艇
【解析】
【详解】空气的特点是: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有:气钉枪、气锤、喷雾器、气垫船、橡皮艇等。
10. _________ 是地球上最广阔水体的总称。
【10题答案】
【答案】海洋
【解析】
11. 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动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就连河里和海里的鱼也离不开水中的( )。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 )。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11题答案】
【答案】 ①. 氧气 ②. 氧气
【解析】
【详解】人体的呼吸道是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的。肺是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通过吸气过程,使外界的空气中的氧气经由呼吸道进入肺里,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再通过呼气过程,将交换后的二氧化碳经由呼吸道排出体外。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动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就连河里和海里的鱼也离不开水中的氧气。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点睛】本题考查呼吸,要求学生掌握生物都要进行呼吸作用。
二、选择题
12. 下列关于口腔中食物的消化,不正确的是( )。
A. 口腔中的唾液可以初步消化淀粉
B. 食物在口腔中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
C. 蛋白质和脂肪在口腔内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D. 牙齿、舌和唾液共同作用使食物在口腔中发生变化
【12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口腔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场所。牙齿可以将食物切割、磨碎,舌头可以搅拌食物并协助吞咽,唾液不仅可以帮助吞咽也能帮助初步消化食物。所以食物在口腔中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蛋白质和脂肪在口腔内也会初步发生变化。
13. 使用筛子可把下列( )物体分离开来。
A. 木屑和铁屑 B. 盐和沙子 C. 黄豆和绿豆
【13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混合物的分离要充分考虑物体的性质,利用常见的工具使其分离。比如磁铁、水等。利用筛子分离的混合物颗粒大小不同,木屑和铁屑、盐和沙子颗粒大小相似,无法通过筛子分离。黄豆和绿豆相比,颗粒较大,可以利用合适筛孔的筛子分离。
14. 水稻喜欢( )土壤。
A. 高温潮湿 B. 高温干旱 C. 低温潮湿
【14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植物的生长一般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土壤是沙、小石子、粘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水稻喜欢高温潮湿土壤,所以A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土壤,要求学生掌握水稻喜欢高温潮湿土壤。
15. 我们在完成实验《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后,发现了( )。
A. 冷水中的盐溶解快
B. 热水中的盐溶解快
C. 冷水和热水中的盐溶解一样快
【15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我们在完成实验《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后,发现了水的温度影响溶解的快慢,热水中的盐溶解快。
16. 小芳发现吃火锅时,没有往锅里继续放盐,可汤却越来越咸,这是因为( )。
A. 汤上面淡下面咸 B. 汤里水分蒸发 C. 一开始锅底的盐没完全溶解
【16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时时刻刻都可以蒸发。小芳发现吃火锅时,没有往锅里继续放盐,可汤却越来越咸,这是因为是水蒸发,剩下食盐会让我们感受到咸。
17. 在使用水平仪时,将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这时如果气泡在左边,说明( )。
A. 左边高 B. 右边高 C. 两边一样高
【17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我们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它是用来测量物体表面是否水平的工具。用水平仪测量物体是否水平时,将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待气泡稳定后再作判断,这时如果气泡在左边,说明左边高。
18. 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 ) 。
A. 10% B. 30% C. 60%
【18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19. 下面饮食习惯中,( )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
A. 吃过热的食物 B. 暴饮暴食 C. 细嚼慢咽
【19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同时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吃过热的食物、暴饮暴食都不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
20. 植物的( )对土壤有固定作用。
A. 根 B. 茎 C. 叶
【20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A符合题意。
21. 下列情形中,主要与热空气会上升有关的是( )。
A. 夏天,放在桌上的饼干易变软
B. 春天,站在太阳下感觉暖和
C. 冬天,采用地暖的方式供热
【21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热空气要比相同体积的冷空气质量轻,所以热空气会上升;冬天,采用地暖的方式供是利用热空气会上升的特点;夏天,放在桌上的饼干易变软是吸收了潮湿的空气;春天,站在太阳下感觉暖和是气温回升。
22. 我们完成实验《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时,需要用到下列( )组器材。
A. 铲子、两个托盘、洒水壶
B. 透明塑料袋、果皮、菜叶
C. 纸巾、烧杯、土块
【22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应想办法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我们完成实验《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时,需要用到土壤、洒水壶、草皮、铲子、两个托盘,A符合题意。
23. ( )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
A. 淀粉 B. 油脂 C. 水果
【23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食物中含有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淀粉中含有大量的糖类;油脂中含有大量的脂肪;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无机盐。选项B符合题意。
24.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海里的水也可以喝
B. 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C. 地球上的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
【24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海水中含有很多种不同的盐类物质,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35克盐类物质。这些盐类物质使得海水又苦又咸。海里的水不可以喝,错误;B.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正确;C.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大,陆地的面积小,错误;所以B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海洋,要求学生掌握海洋。
三、判断题
25. 海水不可以直接饮用。( )
【25题答案】
【答案】√
【解析】
26. 好吃的食物或者价格高的食物会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 )
【26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人体需要各种营养成分,任何一种食物都不可能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因此,我们要做到科学合理的搭配食物,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进食要适量,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消化器官。好吃的食物或者价格高的食物不会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点睛】本题考查食物与营养,要求学生掌握人体需要各种营养成分,任何一种食物都不可能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
27. 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 ( )
【27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略
28. 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此时物体还是固体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
【28题答案】
【答案】√
【解析】
29. 空气既看不见,又摸不到,不能占据空间。( )
【29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空气也是由颗粒组成的,是占据空间的。
30. 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质量相同。( )
【30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一样,有的液体会浮于水面,有的液体会沉于水下。油比水轻,油会浮在水面上。食用油放入水中漂浮在水面上,说明同体积的食用油比水轻。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31. 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是雨水和积雪融水。( )
【31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提高地下水储量。地下水的水源主要来自地表水,天然之补给包括雨水、河道流量、湖泊与水库等,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32. 蛋白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供给维生素。 ( )
【32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主要作用是储存能量,保持体温。
【点睛】掌握蛋白质的作用。
33. 固体受外力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同时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也改变了。( )
【33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固体都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固体受外力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不会发生变化,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点睛】本题考查认识固体,要求学生掌握固体受外力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不会发生变化。
34. 小肠像一段又细又长的管子,食物要在里面停留很长时间。( )
【34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食物被食道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里被吸收。小肠像一段又细又长的管子,食物要在里面停留很长时间,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消化器官,要求学生掌握小肠像一段又细又长的管子,食物要在里面停留很长时间。
四、连线题
35. 将下列对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塑料瓶内的气球吹不大 热空气会上升
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 空气占据空间
热气珠升到高空 空气可以被压缩
给足球充的气越多球越重 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拍皮球球会弹跳起来 空气有质量
【35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塑料瓶内的气球吹不大说明空气占据空间,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说明空气可以被压缩,热气珠升到高空说明热空气会上升,给足球充的气越多球越重说明空气有质量,拍皮球球会弹跳起来说明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36. 请将下列人类的活动与对应的结果连线。
轮作或休耕
砍伐森林 保护土壤
修筑梯田 破坏土壤
开窑烧砖
【36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费。轮作或休耕、修筑梯田都是保护土壤的做法,砍伐森林、开窑烧砖都是破坏土壤的做法。
五、简答题
37. 2020年的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疾病,所以保护呼吸器官尤为重要,请列出5种你所知道的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
【37题答案】
【答案】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扫地前洒水,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等。
【解析】
【详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扫地前洒水,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等,其中加强体育锻炼是保护呼吸器官的最佳方式。
38. 水是宝贵的资源,“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小学生从小应该养成的好习惯。请从日常生活做起,写出5条节约用水的方法。
【38题答案】
【答案】(1)刷碗时用一个大盆装着水,不要让干净水白白流走。(2)洗手、洗脸、刷牙时不要长时间流水,不洗时关上水笼头。(3)水重复使用:淘米--洗菜--拖地--冲便池。(4)手洗衣服:先把水装在洗衣盆里,洗衣时要关上水笼头。(5)洗车:用抹布擦洗比用水龙头冲洗能节约很多水。
【解析】
【详解】水是取之不尽的,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所以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如刷碗时用一个大盆装着水,不要让干净水白白流走;洗手、洗脸、刷牙时不要长时间流水,不洗时关上水笼头;水重复使用:淘米--洗菜--拖地--冲便池;手洗衣服:先把水装在洗衣盆里,洗衣时要关上水笼头;洗车:用抹布擦洗比用水龙头冲洗能节约很多水。
39. 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最后会变成什么?它们还是固体吗?为什么?
【39题答案】
【答案】土壤;固体。土壤有固定的形状。
【解析】
【详解】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产生裂缝,变成了碎石或细沙,最终变成土壤,土壤还是固体,因为土壤有固定的形状。
六、实验题
小明和小红在学习《溶解的秘密》后,找来4克装食盐、红糖小苏打各若干包等材料,开展科学小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40. 小明取了食盐红糖小苏打各一包放入水中,其中能比较明显看到溶解过程的是_______,搅拌后三种物质都溶解完了,小红认为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物质在水中可以溶解的多少)是一样的,我认为她的说法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41. 小明想比一比谁的溶解能力更强,为了使实验尽可能公平,他应该做到的是_______(多选)
A. 三杯水量和水温相同的水
B. 三杯水量各不相同的水
C. 每一种物质放人水中后都进行充分搅拌
D. 每一份全部溶解完再放入下一份
E. 每个杯子放人相同多的物质
42. 为进一步研究“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20° C时,小明在100毫升水中放入36克食盐以后,发现烧杯里继续放人的食盐很难再被水溶解了,请你帮他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A. 食盐在100毫升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
B. 搅拌不够
C. 溶解时间不够
43. 在20°C时, 100毫升水中大约能溶解________克食盐。
A. 18 B. 36 C. 72
【40~43题答案】
【答案】40. ①. 红糖 ②. 错误 41. ACDE 42. A 43. B
【解析】
【40题详解】
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小明取了食盐红糖小苏打各一包放入水中,其中能比较明显看到溶解过程的是红糖,因为红糖有颜色,观察起来比较明显。搅拌后三种物质都溶解完了,其实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的。
【41题详解】
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主要有:1.搅拌;2.加热;3.磨成粉末等。小明想比一比谁的溶解能力更强,为了使实验尽可能公平,他应该做到的是三杯水量和水温相同的水、每一种物质放人水中后都进行充分搅拌、每一份全部溶解完再放入下一份、每个杯子放人相同多的物质。
【42题详解】
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水能溶解很多物质,但它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为进一步研究“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20° C时,小明在100毫升水中放入36克食盐以后,发现烧杯里继续放人的食盐很难再被水溶解了,请你帮他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食盐在100毫升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所以A符合题意。
【43题详解】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在20°C时, 100毫升水中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所以B符合题意。苏教版(2017)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检测A卷
一、填空题
1. 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它是供植物生长的____________。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____________,越肥沃。
2. ____________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因为其中除了生物资源,还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____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
3. 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 ),如( ) ;有的水域小,蓄水量( ),如( )。 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 还有( ),如水库。
4. 用水平仪可以测量课桌、讲台等是否水平。( )
5. 使用水平仪测量时,将水平仪( )在被测物体表面,待( )后再作判断。
6. ( )是动植物腐烂时所产生的黑色物质。
7. 土壤中有大颗粒的( )中等颗粒的( )和细小颗粒的( )。人们根据三中颗粒含量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含沙粒较多的土壤叫做( ),含黏粒较多的土叫( ),沙粒,粉粒和黏粒含量适中的土壤叫( )。用手摸一摸,沙质土最( ),倒进同样多的水,沙质土渗出的水最( ),黏质土渗出的水最( )。
8. 固体在( )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 )改变。
9. 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 )、( )、( )、( )。
10. _________ 是地球上最广阔水体的总称。
11. 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动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就连河里和海里的鱼也离不开水中的( )。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 )。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二、选择题
12. 下列关于口腔中食物的消化,不正确的是( )。
A. 口腔中的唾液可以初步消化淀粉
B. 食物在口腔中会经历初步消化过程
C. 蛋白质和脂肪在口腔内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D. 牙齿、舌和唾液共同作用使食物在口腔中发生变化
13. 使用筛子可把下列( )物体分离开来
A. 木屑和铁屑 B. 盐和沙子 C. 黄豆和绿豆
14. 水稻喜欢( )土壤。
A. 高温潮湿 B. 高温干旱 C. 低温潮湿
15. 我们在完成实验《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后,发现了( )。
A. 冷水中的盐溶解快
B. 热水中的盐溶解快
C. 冷水和热水中的盐溶解一样快
16. 小芳发现吃火锅时,没有往锅里继续放盐,可汤却越来越咸,这因为( )。
A. 汤上面淡下面咸 B. 汤里水分蒸发 C. 一开始锅底的盐没完全溶解
17. 在使用水平仪时,将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这时如果气泡在左边,说明( )。
A. 左边高 B. 右边高 C. 两边一样高
18. 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 ) 。
A. 10% B. 30% C. 60%
19. 下面饮食习惯中,( )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
A. 吃过热的食物 B. 暴饮暴食 C. 细嚼慢咽
20. 植物的( )对土壤有固定作用。
A. 根 B. 茎 C. 叶
21. 下列情形中,主要与热空气会上升有关的是( )。
A. 夏天,放在桌上的饼干易变软
B. 春天,站在太阳下感觉暖和
C. 冬天,采用地暖的方式供热
22. 我们完成实验《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时,需要用到下列( )组器材。
A. 铲子、两个托盘、洒水壶
B. 透明塑料袋、果皮、菜叶
C. 纸巾、烧杯、土块
23. ( )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
A. 淀粉 B. 油脂 C. 水果
24.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海里的水也可以喝
B. 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C. 地球上的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
三、判断题
25. 海水不可以直接饮用。( )
26. 好吃食物或者价格高的食物会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 )
27. 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 ( )
28. 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此时物体还是固体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
29. 空气既看不见,又摸不到,不能占据空间。( )
30. 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质量相同。( )
31. 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是雨水和积雪融水。( )
32. 蛋白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供给维生素。 ( )
33. 固体受外力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同时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也改变了。( )
34. 小肠像一段又细又长的管子,食物要在里面停留很长时间。( )
四、连线题
35. 将下列对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塑料瓶内的气球吹不大 热空气会上升
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 空气占据空间
热气珠升到高空 空气可以被压缩
给足球充的气越多球越重 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拍皮球球会弹跳起来 空气有质量
36. 请将下列人类的活动与对应的结果连线。
轮作或休耕
砍伐森林 保护土壤
修筑梯田 破坏土壤
开窑烧砖
五、简答题
37. 2020年的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疾病,所以保护呼吸器官尤为重要,请列出5种你所知道的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
38. 水是宝贵的资源,“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小学生从小应该养成的好习惯。请从日常生活做起,写出5条节约用水的方法。
39. 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最后会变成什么?它们还是固体吗?为什么?
六、实验题
小明和小红在学习《溶解的秘密》后,找来4克装食盐、红糖小苏打各若干包等材料,开展科学小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40. 小明取了食盐红糖小苏打各一包放入水中,其中能比较明显看到溶解过程的是_______,搅拌后三种物质都溶解完了,小红认为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物质在水中可以溶解的多少)是一样的,我认为她的说法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41. 小明想比一比谁的溶解能力更强,为了使实验尽可能公平,他应该做到的是_______(多选)
A. 三杯水量和水温相同的水
B. 三杯水量各不相同的水
C. 每一种物质放人水中后都进行充分搅拌
D. 每一份全部溶解完再放入下一份
E. 每个杯子放人相同多物质
42. 为进一步研究“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20° C时,小明在100毫升水中放入36克食盐以后,发现烧杯里继续放人的食盐很难再被水溶解了,请你帮他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A. 食盐在100毫升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
B. 搅拌不够
C. 溶解时间不够
43. 在20°C时, 100毫升水中大约能溶解________克食盐。
A. 18 B. 36 C.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