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第1课时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第1课时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0 11:0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第一课时)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马丽华
各拉丹东雪山位于青海格尔木市和西藏安多县交界处,是唐古拉山脉中段的一组雪山群。它是长江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冰川雪山之一。各拉丹冬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海拔6621公尺,为唐古拉山脉之主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马丽华,女,当代作家。1976年,作者在23岁的年纪“被一种单纯的热情、理想和信念所鼓舞”进入西藏,在西藏生活了很长时间,走过了很多地方,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此基础上,她创作了很多以西藏为题材的作品,如长篇报告文学 ,散文集 ,长篇散文
等。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01年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
《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
《追你到高原》
《藏北游历》《走过西藏》
学习目标
1
把握叙事顺序,梳理作者游踪,理清文章思路。
2
借助朗读,并结合具体语句,感受各拉丹冬雄伟、圣洁、瑰丽之美,理解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3
学习作者把景物和自身感受融为一体的写法。
磅礴
páng
棱角
léng
蜿蜒
wān
霹雳

骤然
zhòu
消长
zhǎng
苍莽
mǎng
虔诚
qián
演绎

安营扎寨
zhā zhài
蠕动

黧黑

敦实
dūn
接踵而至
zhǒng


生字词梳理
【安营扎寨】
【风云变幻】
【接踵而至】
【历历在目】
【川流不息】
【漫不经心】
指部队驻扎下来,也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
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
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成语积累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在段首标注出段落序号(共15段),然后阅读文章,用圆圈标注出关键的地名、景物名。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把握叙事顺序,梳理作者游踪,理清文章思路。
作者用了什么顺序来写这篇游记?
作者的游踪是怎样变化的?
在不同的地方,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1
2
3
以时间的先后和空间位置的变化为顺:
写作顺序
时间:第一天 第二天(第12段段首)
空间位置: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的草坝子(第3段段首)
开车到冰河上,走到一个乐石堆,走进了冰塔林(第4、5段)
从砾石堆下来,沿冰河走近冰山(冰塔林)(第6段)
冰山脚下(第7段)
(第二天)再次通过冰河进入冰塔林,到了冰河中间的砾石堆。
移 步 换 景
、冰窟里(第10段)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根据文章梳理,作者在不同地方见到了什么景。
1.在营地远眺,见到了( )
2.在砾石堆四顾,见到了( )
3.靠近冰山细看,发现了( )
4.身处冰窟,近观了( )
5.第二天重返冰河,听到了( )
所至之处的所见之景
晶莹的冰峰、辽阔的冰河、人的小小身影、浩浩苍苍的天地
高峻、雄伟、变幻多端的各拉丹冬雪山
冰山各种各样的图案
冰山的裂纹、褶皱,一个光彩夺目的冰世界
阳光下冰河融化的流水的声音
朗读文章第10、11段。
重点语段鉴赏
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渐渐地冰河已光滑难行。从北京来的摄影师大吴,负责拍一本有关于藏北的大型画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照相器材就装在一个很考究的箱子里。唯恐摔坏了,便推着箱子在冰面上爬行。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远观冰塔林
近看冰塔林
冰的流苏
课后作业
思考这两段中,作者是如何把写景和自己的主观感受结合在一起的,写景和抒情的方式和《壶口瀑布》有什么异同。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