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思考和感受,学习作者把景物和自身感受融为一体的写法。
上节课,我们朗读了第10和第11段。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找出在这两段中作者写景状物的句子。
10段:“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11段:“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上节课,我们朗读了第10和第11段。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找出在这两段中作者写景状物的句子。
10段:“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11段:“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思考:这些写景的句子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风一刻不停地呼啸”“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冰塔林的圣洁、静穆、晶莹、多姿多态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风的持久、浩荡、凛冽
《壶口瀑布》里写景的语段
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思考:从这几段文字看两篇文章在写景的方式上有什么异同?
同:1.都抓住了事物的典型特征。
《壶口瀑布》表现了河水的雄壮和险恶。《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表现了风的持久和凛冽,表现了冰塔林的静穆、圣洁、晶莹、多姿多态。
3.都用了修辞,也都饱含情感。
如《壶口瀑布》里的“推推搡搡”“前呼后拥”等,《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里的“挺拔的”“敦实的”“垂挂冰的流苏”等。
2.都用了一些表现景物特征的精准的词语。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则是简笔的勾勒,用精准的词语点到为止,
重神韵的传达,重景物给自己的主观感受,风格空灵飘逸。
异: 《壶口瀑布》对景物的外在形态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全方位的铺排式的
描绘和渲染,风格厚重有力。
请同学们在本文其他语段中,找出体现这种写景方式的句子。
例句1:(第1段)“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
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例句2:(第5段)“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
在目。”
例句3:(第5段)“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
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例句4:(第6段)“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
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
10段:“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11段:“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思考:语段中橙色字体的文字,在表达作者什么感受?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
“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
“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
作者慨叹的是自然永恒而强大的力量,抒发的是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请从文章里其他地方找出表现永恒强大的自然之力和作者敬畏之情的句子。
例句1:(第5段) “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地
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例句2:(第11段)“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
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
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例句3:(第14段)“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
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
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
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1.这种难受正是自然环境带来的,它从侧面表现了自然的强大力量,
这种力量并不是人力所能完全克服的,身体的难受隐藏着作者对
自然的敬畏,包含着作者对“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这一思考。
思考:文章里为什么要用大量的文字写“我”身体的难受?
马丽华:大自然无一遗漏地包容一切,当然包括微不足道的人类。
例句1:“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来也不免
气喘吁吁。”
例句2:“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
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
一列小小身影。”
2.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身体的难受并没有阻止作者的前行,作者坚持探索的过
程,也体现了一种乐观坚定、勇于探索的精神,这也是人类在面对强大的自
然时候应该有的精神。
“近些年来,骤然掀起一股长江考察热,一拨又一拨中外勇士在此迈开
了认识长江的第一步。短短几年里,先后有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于这项人
类事业。”
例句
“眼看着兴致极高的伙伴们,大口喘着气,扛着摄影器材,翻过一面冰
墙,不见了。”
“说不见又出现了一个,老远喊我:‘都到这地方了,不到处转一转,
多吃亏呀!’他从冰墙那边翻过来,到小车里取盛放胶片的箱子。为节省体
力,就在冰上推。”
“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今天的确有人活在各拉丹冬的近旁。”
3.此外,这种在极端地理和天气条件下的身体体验是很多人
未曾有过的,很值得记录。着力去写,一则让文章显得真
实可信,二则也能使文章显出新意。
4.最后,身体的感受也形成了一条内在的线索。随着身体难
受程度的加重,作者所见之景愈发奇特,对各拉丹冬雪山
的认识也愈发奇妙和深刻。
归纳总结
作者在这篇游记里,记所至,绘所见,抒所感,既向读者呈现了各拉丹冬神奇、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抒发了对自然的赞叹和敬畏之情,表达了对不断探索自然的人类精神的讴歌。
这篇文章在表达思考、抒发感情上和《壶口瀑布》有什么不同?
《壶口瀑布》是在写景之后集中表达,用词直接明了。
本文则是在叙描的过程中穿插所思所想,很多思考和感受寄寓在叙事写景的文字中,表意比较含蓄。
深入探究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人之所未见之景,思人之所未思之理,
抒人之所未抒之情,成人之所未竟之文。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