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 第1课时《圆的认识》作业设计案例(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 第1课时《圆的认识》作业设计案例(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04 13:4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业优秀案例
案例名称 第五单元《圆》:第1课时《圆的认识》
作业年级 六年级上册
作业学科 数学
作业设计 指导理念 1.立足单元整体,设计分层作业。 本次作业设计站在单元整体的视角,把握单元学习目标,正确定位《圆的认识》课时作业功能。沿着“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作业设计的层次化”的思路,以师生探究、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设计“基础性-必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要求学生必做)和“探究性选做”、“综合性-选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跨学科融合性等,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将作业分成三步个板块,题目从易到难,形成梯度。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欲望,使全体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遵循“双减”政策,提升作业价值。 本次作业围绕“双减”政策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根据时长和教学目标以及学情,安排作业量,不设计超出该限度的作业任务。作业时间、作业量和难度以及形式等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发展规律,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有梯度和时间限制的作业,让大部分学生有兴趣和受益最大化。以学生为主体,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多种作业方式,努力打造高效质优的作业内容,落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要求,实现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作业设计 学科统筹 方案 1.作业设计依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直观的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认识平面图形的单元。圆这个平面图形与以往学面图形有显著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直线图形,而圆是曲线图形。由此,教学将从对直线图形的研究过渡到对曲线图形的研究,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跨越与挑战。因为无论是研究曲线图形的思想还是方法,与直线图形相比,都有显著的变化和提升。因此,通过对圆的研究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圆的一些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感受与体悟“化曲为直”“等积变换”“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以促进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扇形的认识等。 2.作业案例的具体设计内容: 3.作业统筹的具体做法: 将每周三定为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时间,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通过业务学习,了解、熟知“双减”政策要求,严格把控作业总量,课时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30分钟。做好数学学科作业的跟踪反馈:对于课内的日常作业,注重全员反馈、精准反馈、指导型反馈和激励型反馈。对于课外的实践作业,则采取择优反馈、展览反馈和示范性反馈和激励性反馈。
作业 设计展示 分层设计 完成时长 作业内容 形式、评价、价值
基础性 · 必做 5-10分钟 1.按要求做一做。 (1)如图,作其关于虚线a的轴对称图形。 (2)如果大半圆的半径是5cm,小半圆的直径是5cm,作图完成后整个图形中大长方形的长是_______cm,宽是_______cm。 答案:(1) (2)长:5×2+5=15(cm),宽:5×2=10(cm 形式: 书面作图,解答 评价: 教师评价 价值: 综合考查学生的作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2.单选题。 (1)一个圆上有一点A如果一个人由A出发,沿圆周行走,最后回到A,那么( ) A.只有一种走法 B.有两种走法 C.有多种走法 D.有三种走法 (2)在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应该是( )cm。 A.6 B.4 C.2 D.1 (3)如图,盒子内刚好放下5瓶罐头,每瓶罐头瓶底的半径为3cm,盒子的长为( )cm。 A.15 B.25 C.30 D.20 答案:BCC 形式: 书面单选 评价: 教师评价 价值: 通过三道单选题,帮助学生巩固半径、直径等圆特征的理解,并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3.填空题。 (1)是由_______个大圆和_______个小的半圆组成的。 (2)是由_______个小正方形和_______个的圆组成的。 (3)图①的圆心角是_______,阴影部分占整个圆的_______; 图②的圆心角是_______,阴影部分占整个圆的_______。 答案:1,3;4,4;180°,;90°, 形式: 书面填空 评价: 教师评价 价值: 结合图示完成填空,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强化课时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
探究性 · 4、5必做,6选做 5-10分钟 4.用一块长1米宽0.8米的长方形铁皮,做一种直径4分米的圆形交通标志牌,怎样取材比较合理? 先在图中画一画,再解答问题:最多能做多少个交通标志牌? 答案:关键是看这个长方形长能剪几个,宽能剪几个,用料只能用去尾法取近似值。1米=10分米,10÷4≈2(个)(用去尾法),0.8米=8分米,8÷4=2(个),也就是长能剪2个,宽能剪2个,按此种方法取材比较合理,一共能剪2×2=4(个)。 如图: 形式: 书面解答 评价: 教师评价 价值: 本题为作图后解答题,考查学生的读题、作图、解答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5.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组成组合图形,组合图形怎样组合有一条对称轴?组合图形怎样组合有无数条对称轴?画一画、说一说。 答案:组合图形的圆心不重合时有一条对称轴;圆心重合时有无数条对称轴。 示例: 形式: 口头表达书面作图 评价: 教师评价 学生自评 价值: 检测对圆特征的掌握情况。
6.仿照示例: 找到下面图案的画法并动笔画一画。 同学之间交流画法,评一评谁画得更好。 答案: 形式: 书面作图口头表达 评价: 教师评价 学生自评 同伴互评 价值: 从教材例图出发设置作图题,与美术学科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做题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联想性和创造性。
综合性 · 选做(2选1)5-10分钟 7.生活中,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车轴应安装在哪里?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三角形的,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3~4人为一小组,小组合作用硬纸板等废旧材料分别做成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车轮图案,在操作中探究出问题的答案。 答案:车轮做成圆形是利用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特性,车轴放在圆心的位置车轮滚动时车轴保持平稳状态,使行进的车辆也保持平稳状态。圆形的车轮在行驶的过程中可以减小与地面的摩擦力,提升加速度,同时还可以提高汽车的工作效率。 形式: 口头表达实践操作 评价: 教师评价 同伴互评 价值: 联系生活设置习题,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感受学科知识的应用魅力。
8.关于圆,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墨子也得出过和我们相似的结论。他是这样描述的“圆,一中同长也”,这个发现比西方国家整整早了1000多年。请你认真观看视频【天才简史-墨子】,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https://www./video/BV1AE411F73P/ 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14&vd_source=50f90fc73de71fc743bc3f6477f18b63 形式: 口头表达观看欣赏 评价: 学生自评同伴互评 价值: 拓展了解历史人物,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
创新与发展 1.精选作业内容,实施有效作业。 本次作业内容的选择严格遵循了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实际,必做+选做部分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30分钟,积极遵循“双减”政策,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避免机械、无效训练,杜绝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作业内容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2.多维评价主体,讲评精准高效。 坚持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互评,然后教师再从中选出典型习作进行点评。通过小组内互评可以增加学生彼此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师的点评可以对学生的学科能力快速提升起到推动作用。 3.重视作业管理,发挥育人价值。 在本次作业结束后,数学教研组集中总结并做好各班作业档案,指导学生建立和有效利用个人“错解档案”。对作业中易犯的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各类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质量和时间,作业中的巧妙解法或有独创性的内容,逐步建立作业资料索引,从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实现作业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