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目录
01
考情分析
02
考点精讲精练
03
易错易混
04
巩固训练
考情分析
教材指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P50~70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P2~27
课程标准 (2011)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3.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
续表
课程标准 (2022) 【内容要求】
概念8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来自共同祖先,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8.1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具有共同祖先
8.1.1 生命最有可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
8.1.2 化石记录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8.2 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经过自然选择长期进化的结果
续表
课程标准 (2022) 8.2.1 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8.2.2 生物的进化总体上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趋势
8.2.3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都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学业要求】
运用进化与适应的观点,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续表
2020—2022 广东中考 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 年份 分值 考查点 中考热度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近三年均未考查 ☆☆☆
生物的进化 2022 3分 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原因 ★★★
2021 6分 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原因
2020 3分 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原因
续表
备考指导 米勒模拟实验和自然选择是高频考点,尤其是自然选择,考题多结合生活实际例子,如害虫的抗药性、超级细菌、动物的保护色等。明确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考题难度较大
考点精讲精练
考点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米勒的模拟实验(如图7-3-1):
实验装置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①往密封装置A泵入___________(没有氧气); ②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模拟的是______,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________; ③B瓶的沸水模拟原始海洋的________环境; ④冷凝装置让反应产物和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这是模拟________过程; ⑤C瓶模拟的是___________,被称为“原始生命的摇篮” 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合成了多种________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________
原始大气
闪电
能量
高温
降雨
原始海洋
氨基酸
有机物
2.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同“海洋化学起源说”,即原始生命起源于_____________。
原始海洋
跟进点拨:①米勒的模拟实验合成多种氨基酸,并非合成蛋白质;氨基酸属于小分子有机物。②米勒的模拟实验只是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海洋化学起源说”并没有完全被实验证实。
1.(2022东莞模拟)从海洋化学起源说的观点分析,下列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
B.原始大气的成分中没有氧气
C.米勒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环境下可以产生原始生命
D.现在的地球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C
2.(2021贺州)“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已经有科学实验证据的结论是( )
A.原始地球一开始就存在原始生命
B.原始地球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简单有机物
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D.原始生命来自其他星球
B
3.(2021日照)深海热泉高温、缺氧、无光,与地球早期生命诞生时的环境极其类似,热泉中的自养型细菌能利用地热泉喷出的硫化物(一种无机物)和能量,制造有机物,其他动物则以这些细菌为食。迄今科学家已发现数十个这样“暗无天日”但却生机勃勃的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根据以上事实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生命起源可能与深海热泉有关
B.太阳能是所有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源
C.地球早期生命可能类似于细菌
D.深海热泉中的生物能适应高温、无氧环境
B
考点2
生物进化的历程
1.化石
(1)化石的形成:化石是生物的________、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遗体
(2)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特点:
①越________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
②越________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
古老
晚近
2.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主要是________。
(1)比较不同地层中的化石,推测生物的进化关系。例如比较郑氏始孔子鸟化石与鸟类、爬行类的异同,发现郑氏始孔子鸟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由此推断出鸟类可能是由________类动物进化而来。
比较法
爬行
(2)比较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推测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科学家比较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一种蛋白质),发现人与黑猩猩的差异最小,与猕猴的差异较小,与马的差异较大,与果蝇的差异更大,由此推测出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____。
(3)比较生物的形态结构(马、蝙蝠的前肢和鹰的翅膀骨骼的异同)。
黑猩猩
复杂
低等
陆生
苔藓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无脊椎动物
两栖类
鸟类
哺乳类
跟进点拨:①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过程非常重要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②有些低等生物至今依然存在,因此在晚近的地层中有可能有低等生物的化石。
1.(2022广东)以下四类动物的通俗名称都含有“鱼”字,其中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是( )
A
2.(2022娄底)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需要有一定的证据支持,下列有关证据及推测合理的是( )
A.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是化石
B.一般来说,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
C.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种类少,结构复杂而高等
D.马的前肢和鹰的翅膀虽有差别,但骨骼排列相似,可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D
3.(2022铁岭)化石成为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主要原因是( )
A.化石是保存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B.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
C.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D.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B
4.(2022礼县三模)如图7-3-2所示是四种常见的动物,图中①~④所示动物按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①②
D.③②④①
B
考点3
生物进化的原因
1.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
(1)成为工业城市的曼彻斯特城里,深色桦尺蠖多,是因为其栖息的树干变成了黑褐色,在这种环境下,深色桦尺蠖的体色会是一种保护色。
(2)桦尺蠖的颜色属于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
2.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_,适应者________,不适应者被________。
自然选择
生存斗争
生存
淘汰
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如图7-3-3):
(1)核心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联系:①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________,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________,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________,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②变异一般是___________的,自然选择是________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前提
动力
内因
不定向
定向
4.人工选择: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与自然选择相比,人工选择的是有利于人的变异。
跟进点拨:①变异是不定向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②长颈鹿的长脖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害虫的抗药性是农药(自然)选择的结果,超级细菌是抗生素(自然)选择的结果。③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变异并不是一直都有利于生物的生存。④新物种的形成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2019广东)格兰特在1976—1985年对达夫涅主岛上的强壮地雀研究时发现:岛上先持续干旱,食物中大坚果的比率增大,出生地雀的喙变大;后来持续雨季,食物中小坚果的比率增大,出生地雀的喙变小。下列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大坚果的比率增大不利于小喙地雀的生存
B.地雀喙的大小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C.在进化中地雀的喙不会变得更大或更小
D.食物组成是地雀喙大小进化的自然选择因素
C
2.(2017广东)真菌使某森林中树干的颜色由褐色变成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数量变化结果是( )
D
3.(2022株洲)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于个体而言,变异一定是有利的
B.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C.变异的存在使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成为可能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A
【解析】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变异并不是一直都有利于生物的生存,A错误。
4. (2022眉山)农业生产上所种植的农作物常常受到害虫的蚕食,为提高产量,农民采用喷洒农药来杀灭害虫,但一种农药连续使用多年后,其药效逐渐下降。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关于农药药效逐渐下降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农药增强了害虫的繁殖能力 B.农药增强了害虫的免疫能力
C.农药使害虫发生了抗药变异 D.农药对昆虫进行了定向选择
D
【解析】农药杀死抗药性弱的害虫,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是抗药性强的害虫,D正确。
易错易混
一、判断题(判断题节选广东中考选择题中干扰程度高、学生易误选的选项进行强化、巩固)
1.米勒实验证明了无机物可以合成蛋白质等有机物。( )
×
点拨: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在原始大气条件下可以形成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蛋白质属于大分子有机物。
2.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
×
点拨:害虫本身存在变异,不是为了适应环境才产生的。
二、选择题
3.(2021通辽改编)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始祖鸟化石证明古代鸟类可以进化成爬行类
D.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也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D
点拨: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并非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并非唯一证据。始祖鸟化石证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有些低等生物至今仍然存在,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4.柑橘凤蝶幼虫(如图7-3-4)的胸部有逼真的眼斑,受惊时伸出“丫状腺”来回摆动,模拟“蛇头”的形状,这种现象称为拟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拟态的形成与生物的遗传变异无关
B.环境的变化使幼虫产生适应性变异
C.“蛇头”是适应环境而产生的变异
D.幼虫的拟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点拨:拟态是一种性状,由基因控制,与生物的遗传有关。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有些变异因为能适应环境而被保留下来,而不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变异。某种性状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巩固训练
考点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2022苏州)早期地球不适合生物生存,这是因为早期地球的原始大气中不存在( )
A.氧气 B.氢气 C.甲烷 D.氨气
一、选择题
A
2.(2020邹平模拟)如图7-3-5所示是米勒实验的装置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内模拟原始大气及闪电,原始大气的
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氨、氢气、甲烷等
B.②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
雨的过程
C.③内模拟了原始海洋
D.④内产生了多种蛋白质,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有可能的
D
3.(2020江西模拟)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的重要成果,它为生命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C.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构成独立的体系
D.从独立的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B
【解析】用氨基酸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氨基酸属于有机小分子物质,而胰岛素属于有机大分子物质,B正确。
4.(2021铁岭)原始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 )
A.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B.火山熔岩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C.海洋中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D.原始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A
5.(2021绵阳)为了获得“火星存在过生命”或“火星存在能支持生命的环境”的证据,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并与火星车——“祝融号”联合产生火星表面的科学数据。如果火星数据显示出下列证据,则推测严密的是( )
A.由土壤成分推测火星表面有绿色植物
B.由流水痕迹推测火星表面有水生生物
C.由清晰的细胞结构推测火星表面有生命
D.由氢气和氨基酸推测火星表面有生命
C
【解析】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细胞就能证明有生命存在,C正确。
考点2
生物进化的历程
6.(2022石景山一模)古生物学家在研究大象演化的过程中,发现大象与海牛、蹄兔具有共同的祖先(如图7-3-6),以下可以作为直接证据的是( )
A.形态特征
B.运动方式
C.生活环境
D.古生物化石
D
7. (2021涟源二模)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中挖掘到许多化石。记录清单如下:甲地层(三叶虫、珊瑚虫、藻类),乙地层(龟、恐龙蛋、苏铁),丙地层(犀牛、鹿、鸵鸟)。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应是( )
A.丙、甲、乙 B.甲、乙、丙
C.丙、乙、甲 D.乙、丙、甲
C
8.(2021钦州模拟)现在地球上多姿多彩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如图7-3-7表示植物的大致进化历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蕨类植物
B.②表示裸子植物
C.植物的进化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
D.被子植物出现后苔藓植物就灭绝了
C
考点3
生物进化的原因
9.(2022成都模拟)科学考察发现,海洋生物的演化比陆地生物缓慢,主要原因是( )
A.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
B.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
C.海洋生物发生的变异少
D.海洋生物的生存竞争相对缓和
D
10.(2020淄博)下列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不相符的是( )
A.雷鸟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体色,这对它躲避敌害十分有利
B.草原上狼和兔子的奔跑速度都越来越快,这是相互选择的结果
C.由于缺乏青草,长颈鹿需要经常伸长颈吃高处的树叶而形成了长颈
D.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翅能飞的昆虫很少,无翅或残翅昆虫特别多
C
【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现代长颈鹿的长颈性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1.(2021如皋模拟)某地区存在着两种尺蛾,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为工业区。下表中数据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种尺蛾的数量比。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工业煤烟使灰尺蛾慢慢熏成黑尺蛾的结果
B.灰尺蛾渐渐迁离,黑尺蛾渐渐迁入的结果
C.灰尺蛾为了适应环境不断发生变异的结果
D.环境条件对两种尺蛾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
D
森林时期 建成工业区后50年
灰尺蛾 黑尺蛾 灰尺蛾 黑尺蛾
99% 1% 1% 99%
地球上的生物多种多样,依据一定的特征,可将生物分成不同类群。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不同类群的生物形成了与各自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征。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中,全面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他认为,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据此资料完成12和13题。
12.下列从生物进化角度对生物多样性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亿万年进化的结果
B.所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同步进化
C.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原因
D.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和发展
B
13.下列实例不属于自然选择的是( )
A.克隆猴“中中”“华华”的诞生
B.长颈鹿长颈的形成
C.变色龙会随时变换体色
D.耐青霉素致病细菌的形成
A
二、非选择题
14.(2020岳阳二模)(读图理解)
如图7-3-8所示,图甲是生物
进化大致历程的一部分(从下部
向上进化),图乙是美国学者米
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我们可以推测出:a、c生物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填字母)。与c相比,a和b的亲缘关系较________。
f
近
(2)乙图玻璃仪器中的气体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
(3)此装置中,正电极和负电极模拟________,沸水模拟的是____________,在含有有机物的溶液中找到多种能组成蛋白质的__________。
没有氧气
闪电
原始海洋
氨基酸
(4)下表是几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别的数目,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和人亲缘关系最近、最远的动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古生物的最主要材料和证据是________,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法。
黑猩猩
果蝇
生物种类 黑猩猩 马 果蝇 小麦 向日葵 酵母菌
氨基酸差异的数目/个 0 12 27 35 38 44
化石
比较
15.(2022宜昌)(综合应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野桑蚕经过数千代的培育,形成了现在的家桑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过度繁殖是生物进化的前提。桑蚕通过____________方式繁殖后代,它们的个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属于____________发育。
有性生殖
完全变态
(2)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外因。野桑蚕的体色和树干很相近,这种体色被称为________色;家桑蚕的幼虫成活率比野桑蚕的幼虫成活率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护
高
家桑蚕幼虫得到了人们的保护,天敌少,野桑蚕幼虫生活环境复杂,天敌多
(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也是人们生产育种的基础。家桑蚕体色有黑色与淡赤色,科研人员做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______可判断淡赤色为隐性性状。黑色家桑蚕的产丝能力强,但也有差别,为了培育出产丝能力更强的黑色家桑蚕,育种思路是用______色家桑蚕不断杂交、育种,经过数代选育出产丝能力最强的黑色家桑蚕。
三
黑
实 验 一 二 三
亲 代 淡赤色×淡赤色 黑色×淡赤色 黑色×黑色
子 代 全为淡赤色 黑色∶淡赤色≈1∶1 黑色∶淡赤色≈3∶1
(4)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家桑蚕的产丝能力强一些,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这是________选择的结果;野桑蚕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将卵分散产在桑树上,有利于它们的生存,这是________选择的结果。
(5)以上观点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它能比较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工
自然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