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3.1 水循环(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3.1 水循环(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09 17:5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节 水循环
学习目标
1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2
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3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问题:江河奔流不息,最终注入大海,为什么大海的水没有增多?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蒸发的海水去了哪里?
地球水体的组成
液态水 数量最多
固态水 仅分布在高山、高纬等特殊条件下
气态水 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泛
问题探究:
1、在课本画出水循环的概念
2、水循环按照空间范围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哪些环节?
3、人类哪些活动对水循环有影响?
4、找出水循环的意义
1、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蒸发
降水
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下渗
地下水
水汽输送
2、水循环类型及过程
蒸发
蒸腾
降水
陆地内循环
蒸发
降水
海上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大)
海 洋
蒸发
降水
海上内循环
蒸发、蒸腾
降水
陆地内循环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下渗
海陆间循环
水循环过程图
水循环的类型特点
类型 主要环节 特点
海上内循环 循环水量最大
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海陆间循环 最重要的循环
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陆地内循环 循环水量少,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小结:
典例剖析(练习册40页)
读我国长江口附近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长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答案:(1)B (2)D
水坝能对地表径流产生直接的影响
建坝前后下游河段水位变化示意
合理建坝能调节径流,造福人民
过度建坝用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
地表水位升降又引起地下水位变化
建坝前
建坝后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硬底化地面 / 森林破坏 / 地表破坏
降雨后短时间增加地表径流
长期来看蒸发量和下渗量都减少
气候趋向干旱,生态趋向恶化
硬底化地面前后河流水位变化


雨量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城市内涝的原因有哪些?
城市硬化路面:
主要影响下渗
跨流域调水:
改变地表径流;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改变地表径流;
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拓展 海绵城市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在中国被提出。
什么叫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
“海绵城市”的提出
示意图
“渗”,是利用各种路面、屋面、地面、绿地,从源头收集雨水;
海绵城市建设归根结底是要恢复水在自然和城市中的正常循环。
具体来说,“渗、滞、蓄、净、用、排”这“6字箴言”,是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的措施。
“滞”,是降低雨水汇集速度,既留住了雨水,又降低了灾害风险;
“蓄”,是降低峰值流量,调节时空分布,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净”,是通过一定过滤措施减少雨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
“用”,是将收集的雨水净化或污水处理之后再利用;
“排”,是利用城市竖向与工程设施相结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水循环环节 人类活动
地表径流 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时间),跨流域调水(空间)、围湖造田
地下径流 地下水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
局部地区大气降水 人工降雨
蒸发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下渗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以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练习册57页)
活动探究
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1.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砂石覆盖层结构空隙大、利于水分下渗,可有效蓄积雨水,提高土壤含水量。
2.读图3.4,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砂石覆盖层可以阻挡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3.读图3.5,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砂石会影响水循环的下渗、蒸发和径流环节,可以起到透水、保湿、减少水分蒸发、增加昼夜温差等作用。
二、水循环的意义
1.使全球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不同水体以不同的周期自然更新,因此,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
如果人类用水过多,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
表-地球上不同的水体更新周期
水体 江河 湖泊 深层地下水 高山冰川 极地冰川 海洋
更新周期 16天 17年 1400年 1600年 9700年 2500年
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吗?
节约用水
水循环的意义
2.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水循环的意义
3.源源不断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有机物与无机盐。
水循环的意义
4.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意义
5.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典例剖析(练习册42页)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d、e分别表示(  )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C
(2)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 
④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D
思考: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到哪几种水体?
1、概念:
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
三、河流的补给类型
湖泊水
地下水
河流水
高山冰雪融水
大气降水
2、河流的补给类型
大气降水
冰川
河流水
湖泊水
地下水
请用箭头表示出河流与各水体间的补给关系

我国以大气降水补给的河流主要位于何地?何时流量较大?
河川径流与降水量的关系
降水量
流量
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相一致。
河川径流与降水量的关系
读下面两幅图,比较两条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异同,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流量
温度
冰川补给的河流流量与气温关系
冰川补给的河流流量与气温关系
温度
流量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1月初到2月中旬,因气温在0℃以下,冰雪无法消融,河流断流。
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
地下水
河流水
枯水期
丰水期
地下水水位
河流
丰水期
河流
地下水水位
枯水期
河流
地下水
地下水
河水与地下水有何补给关系?

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分析这句话是否科学?
河流水与湖泊水相互补给
洪水期
湖泊


丰水期,河水位高于湖水位
河流补给湖泊
枯水期,湖水位高于河水位
湖泊补给河流
枯水期
图中湖泊调节的是A、B哪个河段?
A
B
A
B
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节作用(削洪补枯 )
B
河水与湖泊水有何补给关系?

河流水补给主要类型
大气降水
冰川融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湖泊水
地下水
(与降水相一致)
(与气温一致,夏)
(与气温一致,春)
三、河流的补给类型
5.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海陆间循环各个环节的名称。
A    ,B    ,C    ,D    ,E    。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当前人类能够施加影响的主要是
   (填字母)环节。
(3)改变水循环的时间分配和空间分布的办法有:
①             ;②             。
(4)如果某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湖泊被围垦为耕地,可能会对该地区降水造成什么影响 为什么
答案:(1)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2)D
(3)修建水库、植树种草 跨流域调水
(4)使降水减少。植被和湖泊遭到破坏后,会减少地表的蒸发和植物蒸腾,使大气中水汽减少。
解析:目前人类活动主要影响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如修建水库、植树种草、跨流域调水等。如果某地植被遭破坏,湖泊也被围垦为耕地,则该区域的降水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