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一语文
2022.11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准考证号
要填涂清楚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聚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卷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的重要途径。以往一些乡村文化建设项目之所以流于形式或者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一个重要
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乡村文化知之甚少。提高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性,需要清晰认识三个问题,
即乡村有哪些文化,乡村文化保存在哪里,如何建设乡村文化。
乡村是文化的宝库。乡村文化总体而言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农耕文化。这是与农业生产
直接相关的知识、技术、理念的综合,包括农学思想、栽培方式、耕作制度、农业技术等。
二是乡村手艺。像木匠、石匠、蔑匠、刺绣、酿造等技艺,凝结了先人的生存智慧,反映着
村民们的精神信仰与心理诉求。三是乡村景观文化。乡村景观以农业活动为基础,以大地景
观为背景,由聚落景观、田园景观、社会生活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等共同构成,集中体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四是乡村节日与习俗。生活习俗作为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包括衣食住行
的方式,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习俗,以及民间信仰与禁忌等广泛内容,也包括乡村艺术和
娱乐活动等。
任何文化都需要特定载体,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乡村。由于传统文化的复杂性,每一
类文化的存在空间、呈现形态都不尽相同。以下三个方面对乡村文化建设与传承具有重要意
义。一是乡村的空间形态。乡村空间形态是乡村文化得以存在的物质载体。乡村空间由村落、
民居、院落及公共空间等构成。村落空间具有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感化、感染或教育功能。
二是乡村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是传承农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农具的使用、地方品种的延续与
更新、传统栽培措施、特殊的农业制度等都存在于特定农业生产过程之中。三是乡村生活。
村民日常生活的人生礼仪、岁时节令、民间信仰以及街谈巷议、饮食习惯等都是传统文化载
体。失去了乡村生活,再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会成为“展品”和记忆。农耕文明所孕育的生活
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等,与今天所提侣的和谐、共享、低碳等理念十分契合。在理解
乡村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乡村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遵守以下两个原则。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