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第四节练习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
1.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下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小明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先后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记25.46cm、25.45cm、25.66cm、25.47cm,则这个物体长度的测量值应取( )
A.25.455cm B.25.46cm C.25.496cm D.25.47cm
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小金同学步行时的功率约700W左右 B.某家庭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20A
C.汽车能耗大,能量的总效率约为80% D.家用节能灯的正常工作1小时约耗1度电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下列情况中属于误差的是( )
A.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B.测量用的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完全均匀
C.未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物体的左边缘未对准刻度尺的“0”刻度线,就将物体右边缘所对刻度值作为物体的长度
5.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较为合适的描述是( )
A.一位七年级同学的质量约为50000g B.上课的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18m3
C.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是37℃ D.食用油的密度约0.9kg/m3
6.凭你的生活经验,下 列表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某中学生50米赛跑的成绩约8秒 B.我们上课的教室面积约为260平方米
C.两只鸡蛋的质量是100克 D.嵊州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0℃
7.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科学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是小宇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 )
A.体重大约有50Kg B.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mm
C.体温大约为37℃ D.身体的体积大约是50dm3
8.“估测”是科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家庭生活中,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们正常交流时的响度约为60dB B.餐桌的高度约为150cm
C.电冰箱的额定功率约为1000W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5kg
9.小科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5厘米;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25厘米。用这支温度计去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水银柱长为17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
A.35℃ B.60℃ C.68℃ D.85℃
10.在图中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图中可能反映了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11.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主要原因是( )
A.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
D.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筒壁所受压强较大,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12.有两支都准确温度计,它们下端玻璃炮的容积相同,但玻璃管的内径不同,当把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内径粗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较大 B.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较大
C.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D.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相同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25圈,25圈的总长度是 cm,细铜丝的直径是 mm;若由于疏忽,在数铜丝匝数时少了一匝,则测量的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若在绕线时铜丝之间有间隙,则测得结果将 。
14.如图所示是小柯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处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移动。
(2)在标准大气压下,先把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液柱稳定在 A,此处标注 ℃。再把瓶浸在沸水中,待稳定后,在液柱处作好标记 B。然后把装置放在室内,液柱稳定在C 点,用刻度尺测得
AB 为 25cm,BC 为
18cm, 则此时室温为 ℃。
15.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 (填字母)的实验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 cm3。
16.
(1)如图,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总长度为 cm,铜丝的直径是 mm。
(2)用刻度尺测《科学》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6.04cm、26.00cm、 26.02cm、26.42cm。该《科学》课本的长度应为 。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 (选填“夏”或“冬”)季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偏大。
17.一个油漆匠给小明家面积为20m2的地板刷漆,用去油漆12L,则油漆的平均厚度是 。
18.小金在学习科学测量后,对生活中的物品有了较强的测量兴趣。
(1)如图甲所示,小金用刻度尺测得自己的铅笔长度为 cm,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
(2)如图乙所示是杭州某天的气温,小金的读数为 ℃;
(3)今年的秋冬季节,新冠疫情尚未结束,流感如期而至。小金某天在校感到头昏脑热,测得他的体温如图丙所示,为 ℃。后两位同学,小明和小红,未甩此体温计,依次直接进行测量,小明的体温是38.3℃,小红的体温也是38.3℃,则两人中一定发烧的是 (选填“小明”或“小红”)。
19.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刻度尺的分度值而言,刻度尺 (A/B)精密一些;就测量的方法而言,刻度尺 的放置不正确.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木块边长是 cm.
20.小夏学习了长度的测量知识后,对自己及身边物体有了较强的测量兴趣。
(1)小夏发现每到学期末自己的科学书会莫名奇妙的变厚,于是他突发奇想,想测量一下期末结束后的科学书厚了多少。请你帮他选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最合适 。
A.量程3m,分度值1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
C.量程20cm,分度值1mm D.量程10cm,分度值0.5mm
(2)小夏看来当天的气温,温度计的显示示数如图甲所示为 。
(3)为了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小夏利用桌上的粗细均匀的铅笔,用刻度尺测量得到铅笔直径(内径)为D1,他将厚薄均匀的这张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并固定测得外径D2,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d的表达式是 。测量时,如果第一次绕了30圈,第二次绕了80圈,比较两次测出的纸张的厚度,第 次测量误差小。
三、实验探究题
21.小金想测一块不规则鹅卵石的体积,由于石头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于是他利用一只烧杯和量筒完成了测量,操作步骤如下:
(1)小金测得鹅卵石的体积为 cm3。
(2)其他同学发现这样操作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产生误差的步骤是 (填字母),理由是 。
22.小明在实验室测完小石块体积后,又想测量石蜡块的体积,发现石蜡不能沉人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采用如下图所示的方法和步骤。
(1)测量结束后,小明认为自己只要读数两次就能测出石蜡块的体积,你认为小明说的两次读数指的是下图中的 。
(2)同桌小芳则认为虽然图A中的读数不参与最终的计算,但水太多或太少都会导致实验不成功,所以水的体积必须适量。为了成功测出石蜡块的体积,小明此次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不能超过 毫升。
四、解答题
23.给你一只量筒,一只大烧杯、一支记号笔、胶头滴管、足够的水。利用这些器材,如何测量一块鹅卵石的体积?(量筒口较小,鹅卵石放不进去),请简要写出测量的主要步骤。
24.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 MN 的长度, 请简要叙述你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25.有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但标度不准确,当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把它放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104℃。问:
(1)当它指示的气温为33℃时,气温的实际值是多少?
(2)此温度计在什么温度时,可作为正确的温度计使用?
答案
1.C 2.B 3.B 4.B 5.A 6.B 7.B 8.A 9.B 10.A 11.C 12.D
13.5.00;2.0;偏大;偏大 14.(1)右/B (2)0;28 15.A、C;5
16.(1)1.70;1.0 (2)减少误差;26.02cm (3)冬 17.0.6 mm
18.(1)5.80-5.89;0.1厘米/1毫米 (2)-4 (3)37.8;小明
19.A;B;2.20 (2.20—2.22均可) 20.(1)D (2)-8℃ (3);二
21.(1)50 (2)B;取出矿石时会带走一部分水 22.(1)B,D (2)91
23.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水,用彩笔在烧杯外侧沿水面作一标记;
②将鹅卵石放入烧杯中,鹅卵石会下沉浸没,水面上升,用笔再次在水面处作标记;
③取出鹅卵石,向烧杯中加水,直到与上面的标记齐平;
④将烧杯中的部分水慢慢倒入量筒,利用胶头滴管,直到烧杯中的水面与第一次所做标记齐平。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即鹅卵石的体积。
24.采用了等效替代法,用细丝线代替了曲线,便于测量。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25.(1)当它指示的气温为33℃时,根据得到:
; 解得:t=35.5℃。
(2)当实际温度和显示温度相同时,根据得到:; 解得:t'=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