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0~61页的例3、例4及“试一试”“练一练”,第65页的练习十第1~5题。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引导学生概括出运算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
课件。
▍流程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问题。
提问:前面学习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用字母如何来表示?
(课件出示)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2.揭题。
在加法运算中,有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那在其他运算中,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规律?乘法运算中又会有什么规律?(板书课题)
▍流程二:交流共享
1.探索乘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例题3情境图。
学生观察图片并交流: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你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
列式得出:5×3=15(人)或3×5=15(人)
(2)建立等式。
让学生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3×5=5×3
追问: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反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教师板书。他写得对吗?还有吗?
(3)观察发现:观察这些等式,说说有什么发现。先把你的发现跟同桌说一说。
让学生充分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归纳出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就是乘法的交换律。
(4)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乘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如何表示?
板书:
2.探索乘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例题4。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板书:
算法一:先算出一个年级参加的人数。
(23×5)×6
=115×6
=690(人)
算法二:先算出全校有多少个班。
23×(5×6)
=23×30
=690(人)
(2)追问:这道题目有两种方法,那你能用“=”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吗?
请大家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讨论一下。
(3)那你能照着再写几组这样的等式吗?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请大家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汇报:
①每组两道算式中的三个乘数相同。
②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学生明确: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教师指出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4)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乘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板书:
▍流程三:反馈完善
1.前面,我们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进行简便计算。那乘法行不行呢?
出示“试一试”。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两题吗?
交流方法: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有不同方法吗?(如果有,都板书出来,进行比较)为什么这样算简便?
2.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填一填,然后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最后一个先用交换律,再用结合律,如果学生不清楚,分步写出来转换过程。
3.完成练习十第1题。
先让学生读题,明确题意,然后指名说说怎样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最后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和验算,指名板演。(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题做)
4.完成练习十第3题。
让学生说出每组气球上三个数的乘积,并交流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说说怎样算最快,体会先算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数比较简便。
5.完成练习十第5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比较不同方法。
6.拓展练习:试做9×4×5×25×2
请个别学生板演。
▍流程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 运算律
4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思想 复习加法的相关运算律,为学习乘法的相关运算律做准备,是学生知识的正迁移,让学生既从心理上有所准备,也可以让学生从知识的相似性上猜测今天学习的知识类型。
设计思想 从实际情境出发,让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观察比较中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归纳规律。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得出规律。
设计思想 让学生自主探索,并通过观察比较,以及充分的交流,发现规律,再逐步抽象、概括出乘法结合律。
设计思想 要使学生认识到仅仅应用乘法结合律,还不能使计算简便,还得先应用乘法交换律交换乘数4与37或37与25的位置,再应用乘法结合律,才能使计算简便。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简便的关键。
设计思想 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意识和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思考计算的基础上组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