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第36~37页的练习六第10~16题。
1.让学生加深认识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能用简便算法正确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能应用乘法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通过应用规律和简便方法计算乘法,积累乘法计算的经验,培养乘法计算的能力,能有条理地说明分析数量关系思考过程,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培养细心计算、认真检查的学习习惯,以及按规则计算和有错就改的品质。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和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分析数量关系。
多媒体课件。
▍流程一:复习引入
1.回顾整理。
引导: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比较简便?这样的简便算法的根据是什么?你还能说说什么是积的变化规律吗?
2.引入练习。
谈话:我们前两节课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理解并学会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积的变化规律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重点练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积的变化规律,掌握简便计算方法,并且能应用这方面的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流程二:计算练习
1.做练习六第10题。
出示题目。
让学生明确题目要求,观察乘数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独立填写各题的积。
小组交流结果。
提问:每题的积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口答。
你能说说积的变化规律吗?
说明: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依据这个规律,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做练习六第11题。
让学生按题组计算,直接写出得数。
指名学生口答,全班集体订正。
比较:你能说说每组题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比较方便?
指出:口算时都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乘数末尾0的个数,在得数的末尾添上相同个数的0。
3.做练习六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课业本上。
展示交流,全班集体订正。
提问:大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交流:第一组题各是怎样算的?第二组题三位数乘数都有0,笔算时各要注意什么?第三组题竖式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比较:每组两题三位数乘数都有0,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你对乘数里有0的乘法计算,有什么注意点想要告诉大家的?
小结:如果乘数中间有0,每次都要从个位起按数位依次相乘,和0相乘的一步不能遗漏;如果乘数末尾有0,这样的0可以先不乘,把0前面的数相乘后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末尾添上几个0。
▍流程三:解决实际问题
1.做练习六第13题。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
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列式解答。
提醒:解决实际问题时,如果能用口算或估算解决的可以选择口算或估算。
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全班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六第14题。
出示题目,学生自己读题。
指名说说题意。
提问:先估一估长方形花圃和正方形苗圃哪一个面积大。
指名口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列式计算,计算完后和估算的结果比一比,看看估计得怎么样。
展示交流,全班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第15题。
(1)让学生读题,说说已知条件。
提出第(1)题的问题,让学生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
(2)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并在作业本上解答。
全班交流问题,并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4.做练习六第16题。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
引导学生弄清公园对门票价格的相关规定,再选择合适的条件解决相应的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交流:第(1)题每个班分别购票,各需要多少元,你是怎样算的?第(2)题三个班合起来购票,一共需要多少元呢?
提问:为什么都用乘法算?解决这样的问题,用到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比较两题的计算和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
说明:这里的问题都是求的购票总价,都用单价乘数量计算。今后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根据不同人数范围的不同票价,考虑怎样购票能节省一些。
▍流程四:拓展练习
(1)出示思考题:用0、1、2、3、4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要使乘积最大,应是哪两个数?要使乘积最小呢?
(2)理解题意。
让学生理解题意:明确要用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和一个两位数,确定乘积最大的两个数,及乘积最小的两个数。
(3)组成积最大的两个数。
引导:要使积最大,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分别应该是哪两个数字?(3和4)下一位上分别应该是哪两个数字?(1和2)这样三位数个位上是几?(0)
那按上面的想法,3和4,1和2这四个数字组成怎样的两个数,积会比较大呢?(两个数越接近,积就越大)应该组成哪两个数?
你能发现组成的三位数和两位数积最大时,这两个数各是多少吗?(410和32,或320和41)
小结:我们解决积最大,要先想最高位上分别是几;接着下一位怎样想的呢?大家用到了两个数最接近时积最大的规律,想到了各是几;最后一步确定三位数的个位。(板书:积最大 最高位是几 下一位怎样想 确定谁是三位数)
(4)组成积最小的两个数。
启发:按照上面的思路,要使积最小,先想两个数的最高位上各是几,然后想下一位上各是几,再想哪个是三位数及它的个位是几。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组成哪两个数积最小?(234和10)
结合交流,引导学生理解:最高位应该分别是1和2;下一位应该是0和3,这时可根据两个数的积的大小规律,组成23和10;最后启发学生发现“4”应该放在最高位较大的数后面组成三位数,积才小一些。
(5)试一试,体会方法。
请你再写五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并找到最大和最小的乘积。
学生再次尝试,小组交流、解释其中的规律。
引导:比一比每次所组成的三位数和两位数,看其中存在怎样的规律。
▍流程五:全课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