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八》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八》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09 17:5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3~54页的练习八第9~16题。
1.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线段图和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2.进一步体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价值,懂得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培养运用这一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会用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让学生体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件。
▍流程一:计算竞赛
完成练习八第5题。
同学们,我们先进行一轮计算竞赛,热热身。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流程二:知识整理
1.谈话: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什么呢?
2.小组讨论,思考整理。
遇到哪类问题时我们会画图分析?我们通过画什么样的图来分析问题?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小组交流,完成复习表格。
1 2 3
应用题的类型
用到的策略
学生发言整理,教师出示。
3.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完成一些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同学们将再次感受画图这一策略的价值。(板书课题)
▍流程三:层次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10题。
学生自己读题,思考:这题属于哪个类型的应用题?
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将教材上的线段图补充完整。
全班交流线段图的画法。
这里比较困难的是弄清楚线段图中,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表示的是不是8张。
教师启发:如果多出的这一段是8张,那王晓星就要把这一段都给张宁;这一段都给张宁后,两条线段会一样长吗?
引导发现:只能把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的一半给张宁,这样两条线段才会一样长。因此多出的那一段要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才是8张。
让学生独立解答,组织汇报。
2.完成练习八第11题。
学生自主读题,画图,独立完成。
全体订正交流。
追问:你是怎样把线段图补充完整的?你能看图说说剩下的路程包括哪些部分吗?你觉得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
3.完成练习八第12题。
学生自主读题,独立完成。
全体订正交流。
追问:你画图了吗?如果画了是什么样的?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在头脑里想象线段图。
4.完成练习八第13题。
学生自己读题,思考:这题属于哪个类型的应用题?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先独立画图并尝试完成,再由完成的同学在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全班订正。
追问:你是怎样把这个正方形鱼塘扩建的?鼓励展示不同的方法。
注意:这题要让学生知道面积增加最小的方法是以原来长方形的长为边长的正方形。所以,求扩建后的鱼塘面积至少增加多少,就要把鱼塘的宽增加到60米。
5.完成练习八第14题。
学生自主读题,独立完成。
全体订正交流。鼓励学生在脑海中画图体会。
6.完成练习八第15题。
学生自主读题,独立完成。
全班订正交流。
注意:画图整理后,让学生看着图说说怎样求出整个菜园的面积。鼓励不同的解题方法,对比不同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7.完成练习八第16题。
学生自主读题,独立完成。
全班订正交流。
这题鼓励学生在头脑中画图,体会数量关系。
追问:这题解答的关键点在哪里?如果画图分析更符合哪种类型应用题?
小结:再栽这样的15行,说明所有苹果树每行的棵树相同。
▍流程四:对比反思
刚刚的练习中,哪些是适合用线段图分析的?哪些是适合用示意图分析的?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全班交流。
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
3 练习八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思想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画图方法用在什么类型的应用题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练习课的开始,教师让学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之后整理出本单元的应用题类型及其对应的画图策略,给了学生反思整理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反思、整理的意识和能力。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练习题目较多,类型丰富。教师让学生自己独立读题、画图、解决问题,自主经历再构图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面对有一定难度的练习,如第13题,教师又让学生在练习中加入小组学习,让学生做小老师,使得每个学生在生生互动中获得应有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