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整理与练习(第7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整理与练习(第7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09 18:1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6题、“探索与实践”第7~8题和“评价与反思”。
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2.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和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
发现并归纳乘数同时变化时积的变化规律。
多媒体课件。
▍流程一:回顾与整理
1.回顾内容。
引导:回顾一下,我们在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个单元里,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同桌先互相交流,如果有不清楚的可以看书查一查。
交流:这一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1)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简便一些,简便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2)你能说说学过的积的变化规律吗?
(3)你学过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具体说说数量关系式。
(板书: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
2.引入课题。
谈话:这一单元,我们重点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同时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学会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今天这节课重点整理与练习这一单元的内容。(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两位数的计算,加深认识积的变化规律,能比较熟练地应用常见数量关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探索和了解积的变化的新规律。
▍流程二:练习与应用
(一)基础练习
1.做“练习与应用”第1题。
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指名汇报得数,结合学生的口算情况,选择两道题让学生说说怎样口算的。
提问:像这样用几十、几百相乘的算式,可以怎样口算?
指出:乘数是几十或几百的乘法口算,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末尾添上几个0。
2.做“练习与应用”第2题。
(1)学生独立笔算前两道,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第一小题怎样算的?(检查计算过程)第二小题用简便方法怎样算?(检查列的竖式和得数)
(2)学生笔算后两题,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简便计算)第一小题怎样计算的 第二小题乘数末尾有两个0,积的末尾为什么会有三个0?
(3)提问:通过第2题的练习,你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有哪些体会?
小结:(结合板演题说明)三位数乘两位数,用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乘三位数;用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这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当乘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末尾添上几个0。
3.做“练习与应用”第3题。
提问:这道题里知道了哪个算式的积?那根据这个算式怎样填写下面各题的得数呢?自己先想一想,再填写得数。(学生独立解答,把结果填写在书上。)
全班交流得数,指名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填写下面各题得数的根据是什么?
说明: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根据上面算式的得数得出下面各题的积,只要看清其中变化了的乘数等于原来的乘数乘几,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二)综合应用
1.做“练习与应用”第4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交流:这三道题各用了哪个数量关系解决的,是怎样列算式的?
说明:解决实际问题,要先弄清已知什么数量,要求什么数量,再选择适当的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2.做“练习与应用”第5题。
让学生说说条件和问题。
要求:请大家先看看条件,再想想条件和问题有怎样的联系,自己列式解答。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指名学生说说解答时是怎样想的。
检查有没有把“10小时”这个条件参加列式解答的,说说为什么不需要用到“10小时”这个条件。
说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看清已知哪些数量,求的什么问题,找出和问题有关的条件列式。有时要弄清有没有和解决问题无关的多余条件。这道题每天行300千米和训练20天是和问题有联系的条件,根据每天行的千米数和天数就可以求出一共行多少千米。所以这里每天“10小时”的条件与解决问题没有关系,是多余条件,列式时不需要用到这个条件。
3.做“练习与应用”第6题。
学生自己读题,了解题意。
提问:解答这道题可以怎样想?
说明:大家已经知道,解答这道题可以先求出这一周平均每天的利润,再求出一个月获得利润多少元。
4.交流体会。
提问:你对解决实际问题有哪些体会?
指出: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弄清题意,再分析数量关系,厘清条件和问题的联系,正确选择需要的条件,确定解答过程和方法,再列式解答。
▍流程三:探索与实践
1.做“探索与实践”第7题。
出示第7题。
让学生计算左边的算式,并在书上填写算式的积。
全班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引导:大家把左边下面的每道算式和上面第一道比较,看看乘数是怎样变化的,积又是怎样变化的,按顺序在右边表格里填写你的发现。
学生交流自己表格里的结论,依次说出乘数和积的变化。
引导:观察表里前两行乘数和积的变化,反映的是哪个规律?
再观察表里后两行乘数和积的变化,你有什么想法或发现?说说你的想法或发现。
指出:上面两行反映了我们发现的积的变化规律,即乘法里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从下面两行可以看出,如果两个乘数各乘一个数,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原来乘数所乘的两个数的积。比如,最后一道算式,是把上面一个乘数乘20,另一个乘数乘10,20×10是200,所以得的积就等于原来的320×200,是64000。
2.做“探索与实践”第8题。
让学生读一读板书的数量关系,要求分别找出生活里符合两个数量关系的例子,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举出的符合这里数量关系的例子是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
▍流程四:评价与反思
引导学生阅读“评价与反思”,明确评价的三方面内容,在☆上涂色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
交流评价结果,教师肯定全班的学习表现,提出以后的学习希望和要求。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与练习,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