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课件)分子热运动(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1 (课件)分子热运动(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09 20:2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情景
引入
合作
探究
课堂
小结
随堂
训练
第十三章 内能
知识
梳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
知识清单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很小,只有_____________米.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__________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子热运动:大量分子的_______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与______有关.______ 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力和____力.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_________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_________________.
分子
原子
百亿分之几
进入对方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无规则
温度
温度


气体、液体、固体
固体、液体、气体
你了解物质的尺度吗?
银河系的直径约有100 000光年。
光年:
2
物质的组成
物质的尺度——欢迎大家来到微观世界!
微米:
纳米:
在这个尺度下,我们可以数清楚分子或原子的个数。
水分子的直径是0.4 nm。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60~80 μm;
一个细胞的长度大约在10 μm,即10000nm,这是人眼无法直接观察的尺度;
比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高1 000 倍的电子显微镜下的发丝
如果把杯子打破,碎片还是玻璃。
经过多次分割,甚至碾成粉末,颗粒越分越小,如果不断得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
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
1.物质由分子、原子组成的,通常以10-10 m为单位来度量其直径。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分子。
2.分子、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拓展】分子、原子是否可以再分?
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C.空气中的灰尘是分子
D.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
C
典例赏析
例2.判断题
1.细菌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细菌属于分子( )
2.专家称传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有大量病毒的飞沫,会使1m范围内的其他人吸人而被传染。一粒飞沫的直径约为1×10-6~5×10-6m,由此可判断飞沫是否属于分子。( )
注意:灰尘、烟雾等都不属于分子。
有关pm2.5的例题
×
×
思考:两个瓶子的顺序能够倒置过来进行实验吗?
实验一
抽掉玻璃板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气体扩散
现象:
说明:
实验方法:
横着放置可以吗?
3
扩散现象与分子热运动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实验观察
实验二
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本实验用玻璃桶代替量筒完成)
液体扩散
液体扩散现象(硫酸铜和水的扩散)
 10日后  20日后 30日后
实验观察
实验三
固体扩散
实验观察
固体扩散(铅块和金块的扩散)
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要点精析:
(1)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2)一般地,固体间扩散最慢,液体次之,气体最快。
(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由扩散现象来感知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运用了什么实验方法?
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会变黑,用笤帚扫都扫不干净。
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思考: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观察
  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我们把分子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思考:温度很低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会停止吗?
例1.在刚刚装修好的房间内,能闻到强烈的甲醛气味,这是由于甲醛分子_____________造成的.研究表明吸入或接触甲醛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因此应尽量避免吸入或接触甲醛.
无规则运动
例2.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
A.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D
例3.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水中放糖后变甜
B.起风后灰尘漫天飞舞
C.鸭蛋腌制后变咸
D.食品垃圾腐烂后臭气熏天
B
例4.将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变红,这一现象中
(  )
A.只有水分子运动,进入墨水分子间隙
B.只有墨水分子运动,进入水分子间隙
C.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
D.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但只有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间隙
C
【拓展】分子热运动和机械运动之间的区别
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自发运动,与外力无关,杂乱无章的运动,肉眼看不见。
机械运动:宏观物体的运动,与受力情况有关,运动方向与受力方向有关,有一定的运动规律,肉眼可见。
空气流动(风)属于机械运动。
1.分子间的引力
实验一:
两铅柱底面削平
紧紧压在一起
结合的铅柱可吊起很多钩码
4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实验2
弹簧测力器拉住玻璃板,玻璃板接触水面。
玻璃板重力0.2N
接触水面后提起
测力计示数变大
原因:
分子间存在引力
有关分子间引力的生活实例:用胶带粘书,拉开固体。
压缩铅块
压缩装满水的矿泉水的瓶子
物质处于固态和液态时,分子间还存在斥力,使得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2.分子间的斥力
  实验表明,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吗?
分子
弹簧连接的小球
类比
例5.“便利贴”的背面有粘性,可方便地贴在课本上,其利用的物理知识是(  )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是运动的
A
例6.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就存在一些能量较大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的______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引 汽化
例7.将两块光滑的干玻璃放在一起,很容易把它们分开,但是如果在玻璃上洒些水后再将它们放在一起,就很难把它们分开。这一现象说明( )
A.固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而液体分子间有作用力
B.同种分子没有作用力,而异种分子间有作用力
C.分子间可产生作用力,距离越小,作用力越大
D.水具有黏性,分子间是否具有作用力与此无关
C
例8.如图所示,将一块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称量并读数,然后将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稍向上用力拉弹簧测力计,则示数将__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此现象间接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填“引
力”或“斥力”)。
【拓展】 对分子间作用力的误解
1.沙发极易压变形,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
2.热水瓶上的瓶塞很难拔出来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
3.“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碎镜片分子间存在斥力作用?
扩展延伸
当r=r0 引力 = 斥力
当r>r0 引力 > 斥力
当r当r>10r0 无作用力
f
f '
当r>r0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f
f '
当rr > 10r0
当r>10r0时,分子间无作用力。
r0
f1
f1'
f2
f2'
f1和f1'为分子间引力, f2和f2'为分子间斥力。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受到的引力和斥力相互平衡。
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观点: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③物体的分子间总是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5
分子动理论
固体分子间距
液体分子间距
气体分子间距
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
固体分子之间间距最小,引力和斥力最大,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具有流动性;
液体分子之间间距次之,引力和斥力较大,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且具有流动性;
气体分子之间间距远大于10r0,引力和斥力几乎为0。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流动性。
例9.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们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如图所示,图中的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
C.固态、气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
C
7
课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