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单元复习(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单元复习(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09 20:4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
章节复习 电路及其应用
知识关联与整合
1、电源和电流
电源
搬运电荷,保持电压
形成电流
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若已知自由电荷体密度为n
电流定义
利用“柱体微元模型”求电流
利用“柱体微元”模型求解电流的微观问题时,注意以下基本思路:
设柱体微元的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S,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为n,每个自由电荷的电荷量为q,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则:
(1)柱体微元中的总电荷量为Q=nLSq.
(2)电荷通过横截面的时间L=vt
(3)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qvS.
知识·方法·策略
区分以下几个速率:
·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10-4m/s
·导体中建立电场的速率-----光速(3×108 m/s)
·电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平均速率---105m/s
“形成电流的速率”不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而是电场传播的速率.电场的传播速率是很大的,它等于光速(3×108m/s)
【例题1】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金属棒,其材料的电阻率为ρ,棒内单位体积自由电子数为n,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在棒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时,棒内产生电流,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为v,则金属棒内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
A. B.
C.ρnev D.
解析: 
由电流定义可知:I=== nvS.由欧姆定律可得:U=IR=neSv·ρ =ρneLv,又E=,故E=ρnev,选项C正确.
知识·方法·策略
2、导体的电阻
斜率=电阻的倒数
伏安特性曲线(I-U图线)
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知识·方法·策略
欧姆定律及电阻定律
公式
区别 电阻的决定式 电阻的定义式
说明了导体的电阻由哪些因素决定,R由ρ、l、S共同决定 提供了一种测电阻的方法——伏安法,R与U、I均无关
只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和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适用于任何纯电阻导体
⑴电阻的决定式和定义式的比较
知识·方法·策略
欧姆定律及电阻定律
②对伏安特性曲线的理解
(1)图线a、e、d、f表示线性元件,
b、c表示非线性元件.
(2)在U-I中,斜率表示电阻的大小,斜率越大,电阻越大,Ra>Re.
在I-U中,斜率表示电阻倒数的大小,斜率越大,电阻越小,Rd<Rf.
(3)图线b的斜率变小,电阻变小;图线c的斜率变大,电阻变小.
知识·方法·策略
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不是电阻或电阻的倒数.根据R=,电阻为某点和原点连线的斜率或斜率的倒数.
【例题2】如图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为ab=10 cm,bc=5 cm,当将C与D接入电压恒为U的电路时,电流强度为2 A,若将A与B接入电压恒为U的电路中,则电流为( )
A.0.5 A B.1 A C.2 A D.4 A
解析: 
设金属薄片厚度为d′,根据电阻定律公式R=,有RCD= ,RAB=,故 =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相同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两次电流之比为4∶1,故第二次电流为0.5 A,故选A.
知识·方法·策略
【例题3】(多选)我国已经于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100 W及以上的白炽灯,以后将逐步淘汰白炽灯.假设某同学研究白炽灯得到某白炽灯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7所示.图象上A点与原点的连线与横轴成α角,A点的切线与横轴成β角,则( )
A.白炽灯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B.在A点,白炽灯的电阻可表示为tan β
C.在A点,白炽灯的电功率可表示为U0I0
D.在A点,白炽灯的电阻可表示为
白炽灯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选项A错误;在A点,白炽灯的电阻大小可表示为选项B错误,选项D正确;在A点,白炽灯的电功率可表示为U0I0,选项C正确.
CD
知识·方法·策略
3、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知识·方法·策略
实验原理
测量电阻丝的电阻R、直径d和电阻丝有效长度l
3、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10分度 20分度 50分度
分度值(mm)
读数方法
是否需要估读
读数=主尺读数
+游标尺读数
读数=固定刻度读数
+可动刻度读数
不需要估读
需要估读1位
0.01
0.02
0.05
0.1
一、知识梳理
4、常用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⑴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知识·方法·策略
物体长度=游标“0”刻度之前的整毫米刻度+对齐格数×精确度
游标卡尺的读数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看:游标尺上的0刻度线位置,区分零刻度与标尺最前端
二看:精确度
三看:游标尺的哪条(第N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刻度线对齐
易错成10 mm+12×0.05 mm=10.6 mm
正确的应为10.60 mm.
正确读数为14 mm+10×0.05 mm=14.50 mm.
读数=固定刻度+可动刻度×精度0.01mm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注意单位和半刻度是否漏出
要估读,不要单位
读数:6.726mm
4、常用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2.电压表、电流表和变阻箱的读数
【例题4】(1)如图12甲所示的电表使用0.6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 A,图中表针示数为 A;当使用3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中每一小格代表 A,图中表针示数为 A.
0.02
0.44
0.1
2.20
(2)如图乙所示的电表使用较小量程时,每小格表示 V,图中表针的示数为 V.若使用的是较大量程,则这时表盘刻度每小格表示 V,图中表针示数 V.
0.1
1.70
0.5
8.5
内接法 外接法
电路图
误差原因 电流表分压U测=Ux+UA 电压表分流I测=Ix+IV
电阻测量值 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适用条件 RA Rx RV Rx
适用于测量 大阻值电阻 小阻值电阻
5、关于电阻的测量
⑴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外接法
①两种接法比较
R测= =Rx+RA>Rx
R测= = (“大内偏大,小外偏小”.
【例题8】用内阻为3 000 Ω的电压表和内阻为10 Ω的电流表测电阻,在图甲、乙两种情况下,电压表的示数都是60 V,电流表的示数都是0.2 A,则R1的测量值为 Ω,真实值是 Ω,R2的测量值为 Ω,真实值是 Ω.
300
290
300
333.3
5、关于电阻的测量
阻值比较法::当Rx RA时,采用内接法,当Rx RV时,采用外接法,
可记忆为“大内小外”.
临界值计算法:
②两种电路的选择
相对误差:
5、关于电阻的测量
试触法:如图,把电压表的可动接线端分别试接b、c两点,观察两电表的示数变化。
若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对电路影响大,所以应选外接法.
若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明显 ,说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对电路影响大,应选用内接法;
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Rx的阻值。如图所示,分别将图(a)和(b)两种测量电路连接到电路中,按照图(a)时,电流表示数为4.50 mA,电压表示数为2.50 V;按照图(b)时,电流表示数为5.00 mA,电压表示数为2.40 V,比较这两次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56 Ω,且大于556 ΩB.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56 Ω,且小于556 ΩC.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80 Ω,且大于480 ΩD.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80 Ω,且小于480 Ω
限流式
分压式
电压范围:
以下3种情况必须用分压式接法:
A.要求电压或电流从0开始变化时;(0起必分)
B.当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远小于待测电阻阻值;(滑小必分)
C.采用限流接法时,无论怎样调节,不能保证电路安全;(烧表必分)
5、关于电阻的测量
①滑动变阻器两种
接法的对比
闭合S前触头位置
b端
a端
[例3] 有一个小灯泡上标有“4 V 2 W”的字样,现在要用伏安法描绘这个灯泡的I-U图线。现有下列器材供选用:A.电压表(0~5 V,内阻10 kΩ)。B.电压表(0~15 V,内阻20 kΩ)。C.电流表(0~3 A,内阻1 Ω)。D.电流表(0~0.6 A,内阻0.4 Ω)。E.滑动变阻器(10 Ω,2 A)。F.滑动变阻器(500 Ω,1 A)。G.学生电源(直流6 V)、开关、导线若干。
(1)实验时,选用图甲而不选用图乙的电路图来完成实验,请说明理由:
(2)实验中所用电压表应选____________,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用序号字母表示)(3)把图丙中所示的实验器材用实线连接成实物电路图。
[例3] 有一个小灯泡上标有“4 V 2 W”的字样,现在要用伏安法描绘这个灯泡的I-U图线。现有下列器材供选用:A.电压表(0~5 V,内阻10 kΩ)。B.电压表(0~15 V,内阻20 kΩ)。C.电流表(0~3 A,内阻1 Ω)。D.电流表(0~0.6 A,内阻0.4 Ω)。E.滑动变阻器(10 Ω,2 A)。F.滑动变阻器(500 Ω,1 A)。G.学生电源(直流6 V)、开关、导线若干。
A
D
E
Ig
Ig/2
Ig/2
RA
②误差分析
理想情况 本实验中并联接入R2后,不影响总电流大小
Ig
Ig/2
Ig/2
RA
R2=RA
实际情况 本实验中并联接入R2后,并联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
>Ig
Ig/2
>Ig/2
R2RA越小,误差越小
(2)半偏法---串联电阻测电压表内阻
①原理:如图所示,闭合S,将电阻箱R2阻值调为零,调节滑动变阻器R1,使电压表达到满偏值U0;保持R1不变,调节R2,使电压表的示数为U0/2,记下此时电阻箱的示数R2,则有RV=R2。
②误差分析:
理想情况 本实验中串联接入R2后,认为对回路影响比较小,即认为分压部分的电压保持不变,得出RV=R2。
实际情况 串联接入R2之后,并联部分的电阻增大,分得的电压增大,R2两端的电压大于U0/2,因此R2>RV,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改装为电压表 改装为大量程的电流表
原理 串联电阻分压 并联电阻分流
改装原理图
分压电阻或分流电阻 U=Ig(Rg+R) 故R=________ IgRg=(I-Ig)R
故R=_______
改装后电表内阻 RV=Rg+R>Rg
6、电流表与电压表的改装
RA=-Rg
知识·方法·策略
6、电流表与电压表的改装
校正(1)电压表的校正电路如图1所示,电流表的校正电路如图2所示.
(2)校正的过程是: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移到最左端,然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触头,使改装后的电压表(电流表)示数从零逐渐增大到量程值,每移动一次记下改装的电压表(电流表)和标准电压表(标准电流表)的示数,并计算满刻度时的百分误差,然后加以校正.
二、知识·方法·策略
【例题4】将一个电阻为60 Ω,满偏电流为500 μA的电流表表头改成如图所示的两个量程的电压表,量程分别为3 V和15 V,试求R1和R2的阻值.
3 V电压挡的分压电阻为R1,而15 V电压挡的分压电阻为(R1+R2),可以先求出R1和(R1+R2),的值,再求R2的值.
Ug=IgRg=500×10-6×60 V =3.0×10-2 V
R1= ( -1)Rg=( -1 )×60 Ω=5940 Ω.
R1+R2=(-1)Rg=( -1)×60 Ω=29940 Ω.
R2=24000 Ω.
7、多用电表的使用
⑴多用电表可以用来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等,并且每一种测量都有几个量程.
⑵外形如图所示:
⑶多用电表面板上还有:欧姆表的欧姆调零旋钮(使电表指针指在右端零欧姆处)、指针定位螺丝(使电表指针指在左端的“0”位置)、表笔的正、负插孔( 表笔插入“+”插孔, 表笔插入“-”插孔).


【例题1】用已调零的多用电表测量直流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旋钮分别置于10 mA挡测电流,2.5V挡测电压,50V挡测电压,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每个挡位的精确度及测量值分别为多少?
      精确度 测量值
10mA挡
2.5V挡
50V挡
0.05V
0.2mA
3.4mA
0.85V
1V
17.0V
是否估读



5、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指针偏转过大或过小
选倍率
欧姆调零
测量
指针偏转
读数
测电阻
合适
机械调零
置OFF挡
测直流电压、电流
选量程
测量
指针偏转
合适
读数
指针偏转过小
测量电阻
测量电流
测量电压
电流从红表笔流入电表,从黑表笔流出----“红进黑出”
注意事项:
(2)应该选择适当倍率的欧姆挡,使测量时表针落在刻度盘的中间区域。
★若偏角偏大或偏小,需要重新选择倍率(大角偏大,小角偏小)。
★改变不同倍率的欧姆挡后,要重新欧姆调零。
(1)测量电阻之前应该先把两支表笔直接接触,调整“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向“0 ”欧姆。(欧姆调零)
测量电阻
选择倍率
表笔短接
欧姆调零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