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说课稿(共2个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8《慈母情深》说课稿(共2个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0 15:52:3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五年级语文上册-18《慈母情深》说课稿(部编版)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慈母情深》选自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一组课文都围绕着“甜续之情,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一句展开,表现的是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文章中描写的环境与细节都蕴含着深刻的情感。《慈母情深》改编自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的《母亲》,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工友的劝阻,毫无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的故事,表现了母亲的辛劳、善良和对孩子深沉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无比的热爱。旨在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母爱的深沉。
二、说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龟裂”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感激与热爱之情。
3.通过对比阅读朱自清的《背影》,体会聚焦细微之处表达爱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父母亲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四、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但由于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难以深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虽然学生在平常生活中能感受亲情,但大多数孩子却忽略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感动,对父母的付出,曾感到理所当然,缺少心存感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除了体会慈母情深,还要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自主认读、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层次,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然后找到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细细品味,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母爱和“我”情感的变化。最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写“鼻子一酸”的经历。教学时应该以学生阅读交流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引导。
六、说教学过程
步骤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慈母情深》,将让我们深深地感受一番母爱。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步骤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
(1)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生字要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同桌相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陷、碌、攥”,学生认读。(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文学习应该教会学生终生受用的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步骤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感悟慈母对孩子深沉的爱。
1.根据“提示”要求,自学课文。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
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如,这是一位瘦弱的母亲。从“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可以体会出来。
这是一位贫苦的母亲。从“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位辛劳的母亲。从“有事快说,别耽误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了背……”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位善良、关爱孩子的母亲。从母亲的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位母亲家境这么贫寒,挣钱又这么艰辛,却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深沉的母爱.
再如,这是一位勤劳的母亲,这是一位慈祥的母亲,这是一位无私的母亲,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小结∶通过对文中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句段的读悟,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这位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二)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更何况是文中的"我"。请找出“我”深受感动的语句,如,“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一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引导学生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反复读读,边读边想,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的理解,能为有感情的读书做好情感的铺垫,通过不同形式、层次的读书,使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步骤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选取自己感受深的语句读,读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以及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
2.指名有感情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受深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
步骤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母爱的故事。
2.自由朗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感受冰心奶奶热爱母亲,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3.写几句话或编一首诗,抒发你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语文教学体现了从课内走向课外,给学生一双想象的翅膀。】
七、说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环境
背影 梁晓声 动作
朱自清 神态
语言
环境描写
八、说教学反思
本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用深深的情写出的。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刻画出一位用含辛茹苦挣来的钱给儿子买书看的母亲的形象,表现了母爱的深沉、无私和宽广。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阅读原著《母亲》中的几段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理解课文。教学时,教师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通过对描写母亲外貌、语言的重点句进行讨论、交流,体会母亲挣钱的艰难,感悟慈母情深。课堂上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的句子,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本篇文章是梁晓声先生所写的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作者在文章通过运用场景和细节的描写将“自己因为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从而到母亲工作的工厂去要钱,但因看到母亲真实的工作环境及母亲的辛苦疲惫后,又将自己好不容易要到的钱为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的事,从而将一位母亲对孩子的那深切的爱以及自己对母亲感激、敬爱之前抒发的淋漓尽致。
二、说教学目标
1.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换词的方法,体会反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四、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能够通过自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从文章中找出场景和细节描写,但对这些描写进行感悟有一定困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母爱体验来感受人物精神品质,感受文章主旨。
五、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率,根据高年级略读课教学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合作交流、指导点拨等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
六、说教学过程
步骤一、课堂导入
1.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整篇课文,你还记得课文主要分成了几个部分?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吗?
预设:课文主要分成了三部分。第1至5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讲的是为什么要钱,在什么情况下要钱;第6至34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讲的是向母亲要钱的经过;第35至38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讲的是我最终拥有了想要的书。
2.教师提问:第二部分中,描绘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在感受深的地方作批注。
全班交流阅读感受,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场景,教师相机板书: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给我。
过渡:了解了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其时代背景,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作者描写的这些场景,体会其中的情感。(板书:慈母情深)
步骤二、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聚焦课文内容:从“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给我”这些场景中任选一个进行品读,小组内讨论交流,谈谈感受。
2.过程安排
(1)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明确要求。
(2)小组根据要求进行交流探讨。
(3)派小组代表分享、展示,教师相机引导、归纳。
3.探究活动
(1)教师明确要求:请各小组选择一个场景,分别围绕下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a.初到厂房:圈画重点词句,说说“我”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什么?心情如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寻找母亲:关注细节,说说“我”看到了什么?体会“我”的心情。
c.向母亲要钱:分角色朗读“我”与母亲的对话,谈谈感受。
d.母亲塞钱给我:分角色表演母亲塞钱给“我”的场景,谈谈感受。
提示: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场景、抓关键词语等方法,学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
小组选择场景后,教师要注意是否每个场景都有至少一个小组选择,避免出现遗漏。
(2)小组代表全班交流分享,教师相机引导、归纳。
①默读课文第6至9自然段,品读“初到厂房”。(板书:初到厂房)
教师相机作以下引导:
A.引导:请小组代表交流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吧!
预设1:“我”看到了厂房的空间很低矮,而且墙壁都是潮湿的,感觉到了压抑。对比教室的大小,我想象了一下“不足二百平米”的地方放着“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实在是太挤了。除此之外,厂房内还很阴暗。
预设2:“我”感受到了厂房的闷热。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在夏天最热的时候,窗户不能开,那个年代更别提空调了,还有那么多人和东西挤在一起,每个人头顶还挂着发热的灯泡,怪不得“我”觉得“犹如身在蒸笼”。可见母亲工作的环境是多么差啊!
预设3:母亲工作的厂房特别吵。我是从“震耳欲聋”这个词感受到的,同时,结合下文说话要“大声嚷”,可见厂房里面噪声特别大。
B.提问:母亲的工作环境怎么样?
预设:厂房内的环境非常恶劣。
C.提问: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即使“我”知道母亲挣钱不易,可没想到这样不易。她竟然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的,“我”非常震惊和不安。
D.提问:第7自然段重复使用了“七八十”这个词语,有什么作用?
预设:在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里,挤着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七八十个女人,还挂着七八十只灯泡,“七八十”这个词语的反复运用,勾勒出小工厂极端拥挤、闷热嘈杂的环境。
②默读课文第10至19自然段,品读“寻找母亲”的场景。(板书:寻找母亲)
教师相机作以下引导:
A.引导:请小组代表交流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吧!
预设:“我”看见了母亲工作时的样子,作者详细的描写,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母亲的工作有多么辛苦。
B.提问:第16自然段中的“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这句话为什么不直接说“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点拨:作者写“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而不是“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是因为在昏暗、狭小、嘈杂的厂房中,刺眼的灯泡下,要不断地辨认才能确认到底哪个人是自己的母亲,而不是一眼就能看出。
C.提问:为什么要重复连写两声“妈——”?想象“我”喊母亲的时候,语气会是什么样的?
预设:“我”重复两声“妈——”的呼唤,语气中应该是带有疑惑的。因为在那么拥挤、嘈杂的环境里,人人还戴着口罩,“我”很难一下子找到哪个是自己的母亲,所以一开始喊“妈”的时候没有那么确定。
D.提问:结合第16至19自然段,说说:“我”看到工作中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这几个分开的动作描写,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母亲长时间俯身工作,身体已经麻木僵硬的状态。
E.提问:反复出现“我的母亲”,你能感受到“我”怎样的心情?
点拨:反复出现的三个“我的母亲”,表现出“我”的心情随着发现母亲而变化:从一开始看见时不敢相信母亲竟然如此瘦弱、疲惫,到确认后的震惊、心疼,让读者感受到母亲的艰辛和“我”内心的复杂感受。
③默读第20至29自然段,品读“向母亲要钱”的场景。(板书:向母亲要钱)
A.引导:请小组选出代表,分角色朗读“我”与母亲的对话。
B.提问:母子之间一问一答特别简短,读完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预设:母亲的问话干脆利落,能看出母亲工作时十分紧张忙碌的状态;“我”的回答中有省略号,表示说话是吞吞吐吐的。
点拨:对辛苦工作的母亲的心疼让“我”不忍心要钱,但想买书的冲动又使“我”说出了口,看得出“我”内心对“要钱”这件事是有迟疑和懊悔的。
C.提问:阅读第29自然段,看到母亲掏钱、数钱的样子,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1:“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说明母亲兜里装的都是零钱,是一点一点攒下来的。
预设2:联系“龟裂”这个词的意思,能想象母亲的工作有多艰辛,攒下这一卷毛票有多不容易。这时“我”的心情是愧疚的。
④小组表演课文第30至34自然段,品读“母亲塞钱给我”的场景。(板书:母亲塞钱给我)
A.引导: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她们之间的对话,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1:女工的抱怨和责备,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了母亲养育儿女的不易,这时“我”的内心是愧疚不安的。
预设2:母亲不顾女工的劝阻把钱给我,从“塞”这个字能看出母亲是毫不犹豫的。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母亲还是这么支持“我”读书,“我”感受到了母亲无私的爱。
B.提问:“我”看到母亲把钱塞给我后,“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附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反复出现四个“立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四个“立刻”,表示母亲丝毫不停地投入了工作,体现出一种紧张感,和前面毫不犹豫地给我买书相比,更能显出母亲挣钱养家的不容易。作者这样写,能看出他对母亲是格外心疼的。
C.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思考:是什么令“我”鼻子一酸?
预设1:对母亲的愧疚令“我”鼻子一酸。向母亲要钱时,“我”发现瘦弱疲惫的母亲竟在那样辛苦忙碌地工作,挣钱这么不容易,还毫不犹豫地、无私地供“我”看书,于是“我”鼻子一酸。
预设2:对母亲的心疼令“我”鼻子一酸。经过这件事,“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要关心母亲,帮助母亲。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回顾整篇课文,怎样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是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的意思?
2.过程安排
(1)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明确要求。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圈画重点词句。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归纳。
3.探究活动
教师可相机作以下提示、引领:
(1)引导:作者拿这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预设:作者为母亲买了一罐水果罐头。因为“我”看到母亲这么辛苦地工作,还给我买书的钱,心里既心疼又愧疚,想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对母亲的关心和感恩。
(2)引导:为什么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为母亲买任何别的东西?
预设:家里的钱来之不易,“我”已经因为为母亲买了水果罐头受到了责备,不能再乱买其他东西了。
(3)引导:为什么没有权利用那钱为自己买任何别的东西?
预设:不能再违背母亲对我的期望和支持。“我”买书不再单纯是满足自己对读书的渴望,更是对母亲的感恩和责任。
教师小结:通过讨论,我们发现,课文结尾处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对“我”有了更深刻、丰富的意义。最后的省略号,表示意味深长,难以言尽。
4.成果展示
(1)引导学生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情感。
点拨:课文主要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具体描绘了“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给我”这四个场景,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板书: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2)播放《慈母情深》(节选)情境课文(诵读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跟着齐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慈母情深。
步骤三、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慈母情深》。通过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场景、抓关键词语等方法,从具体的场景和细节中感受到了母亲的慈爱,以及对子女无私的爱。也体会到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步骤四、拓展延伸
1.提问:课文中的“我”在感受到母亲无私的爱之后,感动、心疼、愧疚等复杂的感情一齐涌上心头,所以“鼻子一酸”,想流泪。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吗?
预设:多种原因会让人“鼻子一酸”:感动、委屈、痛苦、难过、后悔、幸福……
2.明确练笔的要求:用一段话写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生尝试练笔。教师提示学生可以试着运用课文中学到的通过场景、细节表达情感的方法。
4.全班交流评价。
(1)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典型习作,选择两三篇较好的展示。
(2)教师点评,学生互评。部分学生在小练笔中能通过场景、细节来表达真情,或者用反复出现的词语来表达强烈的情感,评价时应表扬,并鼓励其他学生学习。
示例: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寒风刺骨,风雪交加。突然,妈妈胃病发作,疼得直冒冷汗,无奈之下,我只能让外公送我去上学。那一天,在学校里我一直在想:“今天我该怎么回家?妈妈会来接我吗……”一系列问题在我脑海中反复出现。当放学铃声响起,我背着书包走出教室的那一刻,看见妈妈憔悴的脸庞,正微笑地望着我,她的双手冻得通红,浑身上下冷得直哆嗦,我顿时鼻子一酸,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步骤五、布置作业
1.修改小练笔,并读给别人听。
2.选做: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表演《慈母情深》课本剧。
七、说板书设计
慈母情深
母亲一一儿子
深沉的爱
八、说教学反思
上课开始,为了让学生领悟文章重点,在读题时我要求学生对比地读一读“慈母情深”与“慈母情”,很明显地突出了“深”。
在感悟“慈母情深”时,我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重点句子,通过四处交流,借助对字词的理解、比较句子、换近义词、闭上眼睛想象等方式,感悟母亲对孩子的深情。让学生从简单的句子中体会蕴藏着的感人含义,从而习得学习课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