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2节 内能
第十三章 内能
情景
引入
合作
探究
课堂
小结
随堂
训练
知识
梳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
知识清单
2. 内能的单位和影响因素:内能的单位是___________,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________.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______和分子之间的___________情况有关.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_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_.
1.内能的概念:分子由于不停地做__________而具有的动能叫做分子动能. 分子之间由于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__________具有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热运动
作用力
热运动的动能
分子势能
焦耳(J)
焦耳
热运动
相互作用
增加
减少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_______和_______,这两种方法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
4.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在热传递过程中,_____________
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______.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_____热量,内能______;低温物体______热量,内能______.
5.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______;物体对外做功,则物体本身的内能会______.
热传递
做功
传递能量的多少
焦耳
放出
减少
吸收
增加
增加
减少
嫦娥二号发射、进入月球轨道三次制动,依靠什么能量做动力呢
(1)燃气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能量呢?
(2)这种能量有什么特点?
(3)它与前面学习的机械能有何不同呢?
靠的是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火箭做功,把卫星送上月球.
分子和足球是否有相似之处?
宏观物体运动时具有动能,那么微观物体,例如分子运动时具有什么能呢?
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因此具有分子动能。
1. 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
2
内能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具有分子动能,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那么它的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温度
分子动能
分子运动的快慢
分子和弹簧是否有相似之处?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具有弹性势能,而分子间也有类似于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也有势能。
定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因此具有分子势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即:内能=分子动能+分子势能
单位:焦耳(J)。
2. 物体的内能
几点注意:
(1)内能指的是物体的内能,不是个别分子或少数分子的能量。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内能的大小具有不可测量性。
温度
分子动能
分子势能
分子势能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体积和状态
物质的种类
质量
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的距离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分子个数
3.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4.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内能 机械能
概念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整个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影响因素 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状态、材料 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弹性形变量)
研究对象 微观世界的大量分子 宏观世界的所有物体
存在条件 永远存在 运动、在高处或发生弹性形变
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与运动状态、所处高度无关,一切物体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内能,但机械能可能为0;②具有机械能的物体同时具有内能,但是具有内能的物体不一定同时具有机械能③内能改变时机械能不一定会改变,同时机械能改变时内能也不一定会改变。
例1.下列有关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内能是物体内部一部分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
C.内能是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D.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D
典例赏析
例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小
B.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C.物体运动得越快,内能越大
D.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D
例3.辨析题 甲说:“零摄氏度的水和零摄氏度的冰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它们的内能是一样的. ”乙说:“不对,它们的内能是不一样的. ”你认为哪种说法对? 说出你的理由。
答:甲说得对。因为温度和质量相同的水和冰,一个是液态,一个是固态,状态不一样。体积也不一样,所以它们的内能不一样。
例4.下列关于内能和机械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温物体不一定比低温物体的内能大
B.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具有的内能越大
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
D.1kg 0℃冰和1kg 0℃水的内能相等
A
你怎样让一段50 cm的铁丝温度升高呢?
1.用火焰加热 2. 太阳晒
3. 用手搓 4. 用手焐
5. 在地上摩擦 6. 用锤子不断敲击
7. 反复弯折 8. ……
将这些方法分两类,说说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用温度更高的物体使铁丝温度升高
温度升高的过程,往往伴随着运动
热传递
做功
使铁丝温度升高
1.用火烧
2.太阳晒
4.用手焐
3.用手搓
5.在地上摩擦
6.用锤敲
7.反复弯折
1.定义:热传递是热量自发的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
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2.过程: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3.结果:温度相同,热传递停止
4.条件:存在温度差
5.方向:高温→低温
一. 热传递
6.热传递本质:内能的转移。
7.热传递特点:
(1)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且方向具有不可逆性,传递过程中能量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内能)。
(2)处于热平衡状态时,热传递就停止。
(3)高温物体释放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即:Q吸=Q放
除了热传递外,还有什么途径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冬天经常搓手
从滑梯上滑下,裤子会发烫
二、做功
观察实验
(1)描述实验现象。
(2)实验中硝化棉的作用是什么?
(3)实验中谁对谁做功?
图13.2-5甲 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
演示实验1
现象分析
空气压缩引火仪
压缩空气
温度升高
空气内能增大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放入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而不是硝化棉
利用转换法反映空气温度升高
图13.2-5乙 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少
演示实验2
观察实验
(1)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瓶内放水的作用?
(3)实验中谁对谁做功?
结论:
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解释现象
例5.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
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
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C
例6.如图所示的三幅图,它们共同反映了哪些物理知识?(至少写出两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内能和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
例7.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即缓慢地吹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向手上快速“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更冷.都是从嘴里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答案:冬天手觉得冷时,向手上“哈气”是从口中哈出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是放热,放出的热量通过热传递被手吸收了,手的内能增加,手会感到暖和.若使劲儿向手吹气,则是加快手表面空气流动,使手表面的水分蒸发加快,水分蒸发时从手上吸热,所以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更冷.
做功和热传递的对比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
热量是能量转移的量度,吸(放)多少热量,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移。
注意:热量是内能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可以用“吸收”或“放出”表述,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表述。
定义: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对应于热传递的过程。
4
热量
考点三 物体内能的改变
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_______ ,这是因为水蒸气对瓶塞_______ ,内能_______ (填“增加”或“较少”)。温度_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 水蒸气_______而成小液滴。白雾未消失时,如果马上盖上塞子,再次向瓶内打气,则会看到______________ 。
增加
升高
白雾
做功
减少
降低
液化
白雾马上消失
3.老师在做“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子内打气”的实验过程中,不断的向瓶内打气,使得瓶内的水蒸气,气压增大,水蒸气的内能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温度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吸)
(升高)
(增大)
拓展
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
不
考点四 温度、热量和内能之间的关系
例8.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可从0℃的水中吸热
B.100℃水的内能比0℃水的内能大
C.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物体的内能不会为零
D
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1.任何温度下的物体都具有内能。
2.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内能的特点
影响内能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体积)。
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热传递(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做功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
2.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
两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类比法”和“转换法”。
5
课堂小结
6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