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 六年级上册 2.1我们的地球模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 六年级上册 2.1我们的地球模型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10 11:4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我们的地球模型
【教材简析】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作为起始课引入了在这一领域常用的工具——模型。科学家在进行此领域的研究时,也会把已知表达在模型上,并利用模型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得出新知,再通过实践观察验证新知。 在课上通过制作模型帮助学生整理已掌握的知识,并希望学生把自己制作的模型应用到后续的各个主题研究中,从而获得新知。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对于地球的形状、运动等有了自己认识,但还不够全面。在这一课中,学生通过整理知识、制作模型、观察和比较模型,一方面可以更加方便地交流地球地相关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模型的意义、了解了制作方法,为整个单元的学习提供动力,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地球的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
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科学思维目标
能用思维导图表达并整理已学的地球知识。
能通过制作模型表达、概括已学知识。
能借助有结构的材料提出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实践目标
对地球与宇宙空间领域内容探究保持好奇心与探究热情。
愿意与小组成员分享和交流,有综合考虑他人意见的习惯。
态度责任目标
知道技术与科学探究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不同材料,动手制作能表达各类地球知识的地球模型。
难点:能用模型准确表达自己所了解的地球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小组记录表一份。
小组:为学生准备:提前制作好的地球内部结构模型,抹油的小刀(防沾刀),绿色、蓝色超轻粘土,笔头叫宽的绿色、蓝色彩笔,可以上色的泡沫球、世界地形图、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笔头较宽的彩色笔、南非柑、竹签、吸管、地球仪、抹布。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感知模型
今年七月我国问天实验仓在顺利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对接,这其中最大的功臣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推力运载火箭,有了它我们才能把重达23吨的问天实验仓送入太空。火箭在设计制作时,科学家总会制作火箭模型,然后进行相应的研究,比如风洞测试。航天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可以站在全新的视角欣赏我们的家园。
咱们刚看到一个火箭模型,为什么要做模型?
用原型来进行实验不太方便的情况下可以用模型来模拟。
这个单元我们要探究地球的运动,你觉得怎么研究比较合适?
那你们会做模型吗?怎么做一个地球模型?
做一个一模一样的?你知道地球什么样的?我们以前也学习过地球的一些知识,还记得吗?
写知道的地球的知识
要不要做得一模一样?刚才的火箭在做风洞测试的时候有没有一模一样?外面油漆这些有没有一模一样?为什么不用?
要抓住研究相关的关键信息
那好,我们来试试看,做几种地球模型看看,能不能抓住最关键的信息,在模型上能不能体现这个关键信息。
做一个海陆分布地球模型
采用贴纸的方式呈现
做一个地球结构模型
轻泥
教师小结,同学们对地球知识有了很多的了解,大致包括这些方面,结构、海陆分布、运动、历史、自然现象、其他等。
如果给你时间继续研究,你想进一步研究地球的哪些知识呢?你准备怎么研究?请学生起来说说,肯定他们的方法。
今天,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新的方法——建立模型。建立模型,简称建模,就是把我们所知道的知识在模型上表达出来,这样更加直观清楚,后续也可以借助模型进行更多研究。
科学家在面对地球这样不方便直接实验的研究对象时,也常常会经历建模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将尝试用建模的方式来表达我们所知道的地球知识。
二、探索和研讨:
(一)确定建模任务目标
课堂时间有限,我们把建模任务锁定在这三方面,由内到外,分别是内部结构模型,海陆分布模型以及自转模型。小组里组长分工,两到三个同学选择其中一种模型,尝试制作。制作出来不难,我们要比一比
小组:制作好的地球结构模型、抹油的小刀、地球内部结构发现史、
这是一个已经制作好的地球结构模型,为了更好的获取地球內部结构的信息,请组长用小刀将它对半切开,一起观察它的内部是怎样的?
从这个模型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阅读《地球内部结构发现史》,这个模型是否表达了地球内部结构的特征?
(唤起学生对模型的认识、感受其作用,调动积极性)
制作模型的一般过程:1.观察特征;2.选择材料;3.制作模型;4.模型解释。
制作地球海陆分布模型
谈话:看起来好像也不难嘛,你们能尝试做做其他地球模型么?
(2)我们从制作模型的一般过程入手,思考一下,地球海陆分布模型、自转模型怎么制作吧。
观察特征 形状、比例、颜色等特点
选择材料
制作模型
模型解释 调整、改进
活动建议:
1.分工:同时进行两个模型的制作
2.交流:都完成后,组内分享模型制作经验,
对模型进行解释,调整和改进
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模型
音乐声响起,活动结束,准备展示
你更欣赏哪个模型设计?
讨论
(1)对比不同的地球模型,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相同:都是球体,都表达地球相关的知识,都可以用于科学研究
不同:不同模型表达的地球知识不同,制作方法、材料也不同,适用的范围也是不同的;模型的相同之处是都能表达某一类的地球知识,都有地球的基本特征,都能用于科学研究。(明白模型的意义)
三、拓展
1.观察地球仪,从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2.我们的地球模型还可以如何改进?
地球仪可以同时表达更多的地球知识。比如:海陆分布、自转、形状等等,下面有个底座,实验操作更加方便。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继续改进我们自己的地球模型。
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地球模型,它的建立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补充、修正的建模过程。在研究很多自然现象成因的时候,这样的模型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己组模型和其他组模型之间各有差异,取长补短。思考怎样可以使模型更加精确地表达地球知识、模型更美观、怎样可以方便实验。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把已知的知识用模型表达出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和科学家一样用自己制作的模型进行实验探究,研究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
课后作业
1.完成KWL表格
2.改进地球模型,解释地球上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太阳东升西落等自然现象
【板书设计】
1.我们的地球模型
观察特征 选择材料 制作模型 模型解释
【活动记录表】
我知道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
我知道的地球知识 我感兴趣的地球知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