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运动(三)
【教材分析】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令一半,这里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轴对称。本单元设计了画对称轴 ,观察轴对称图形特征和 画出一个轴对称 的另一半活动,加深对称轴图形特征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探索新知。
本单元设计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通过学生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索的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了轴对称、平移这两种图形基本变换,对旋转也有了初步认识,学生的数学学习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根据班级学生个体差异,问题的设计进行梯度,让一些空间观念不好的孩子慢慢地走进来,动起来。
旋转
1、 学习内容 :课本第83页的例题1,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2、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四、核心学习任务: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五、导学单、学习单、预学单等(见附件5.1旋转学习单)
六、学导过程
学习任务 活动意图 学的活动(学生活动内容,利用的“支架”和活动形式) 导学策略 备注
一、情景导入 由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通过学生的举例,拉近了本节课和学生的距离,直入主题。 1、课件演示:(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2、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生回答后板书。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二、新课讲授 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指针是如何转动的,让学生感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角度。 (一)出示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2)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引导学生叙述完整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设计:85页第1、2、3题及课堂作业本54页
八、板书设计
旋转
旋转三要素:中心、方向、角度
九、教学反思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再通过交流,使学生对旋转运动的特点印象更加深刻,进而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所以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