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7.22同步课时练习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选择题
1.“是你拉着俺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网络诗歌,诗中反映的国共两党这次合作的目的是( )
A.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
B.推翻列强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C.同北洋军阀抢夺地盘
D.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2.如图是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据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整理而成)。这一现象是( )
A.奠定了国民党改组基础 B.表明国民党已成农民党
C.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 D.说明土地革命成果显著
3.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
4.1926年,国民党二大通过的《工人运动决议案》指出:“受压迫最深、革命性最强之工人群众,一方面宜加以深切的援助,使其本身力量与组织日臻强大;一方面须用种种方法取得其同情,与之发生密切的关系,使本党在工人群众中树立伟大的革命基础。”材料表明当时国民党( )
A.继续执行三大政策 B.独立领导工人运动
C.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D.关心农民工人生计
5.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市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 )
A.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
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
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6.1922年9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
A.人民的迫切愿望 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知识分子的共识 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7.毛泽东说:“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由此可知,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革命的性质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人运动尚属薄弱……一切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华代理人——中国军阀。……所以,共产国际执委会认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1923年1月12日)
材料二 一副刊载于1920年上海某报纸的漫画
材料三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军歌》歌词
(1)材料一说明国共两党面临怎样的共同敌人?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大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大革命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7BCDABAC
8.
(1)帝国主义和军阀。
(2)打倒列强,除军阀。
(3)国共合作,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共同参与。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选择题
1.“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诗中的“会”是指( )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三大
2.工农红军1934~1936年的长征是“伟大的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 )
A.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B.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转移
C.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转移
D.中国革命的方式发生变化
3.美国作家哈里森说“(长征)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表明了长征( )
A.翻开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B.传播了中共革命的精神
C.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D.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影响
4.据右图的信息判断,当时中华苏维埃政府向群众发行借谷票的主要目的是( )
A.支援北伐战争的革命军队
B.争取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C.度过抗日战争的经济困难
D.救济生活困难的人民群众
5.1927年9月17日,毛泽东下令各团向浏阳文家市撤退。9月19日,他在前敌委员会上分析了敌强我弱和工农革命军面临的严重形势,主张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这表明( )
A.毛泽东准备实施敌后战争
B.毛泽东准备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
C.毛泽东准备实施西北战略转移
D.毛泽东依然坚持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
6.2022年8月1日是人民军队建军95周年纪念日,而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我们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南昌起义( )
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7.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对八七会议决议有所发展的内容是( )
A.根据地建设 B.武装斗争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土地革命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八七会议确定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武装反抗和土地革命的新方针。会后,武装起义在全国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据统计,仅在三个月内,爆发的秋收起义就有22次,但唯独湘赣边秋收起义获得了胜利结局,“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爱国、杨桂香等《试论秋收起义的意义与特点》
材料二 1927年,他(毛泽东)对大革命危机时期的形势洞察秋毫,在八七会议上就指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在8月7日湖南省委研究秋收起义计划时毛泽东坚决主张举共产党的旗帜,“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只有共产党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我们则应立刻坚决地树起红旗”。于是湖南省委制定的行动纲领上就明确提出,鉴于国民党已经成为压迫、屠杀民众的工具,这次暴动不再用国民党的名义来号召工农群众参加起义。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摘编自岑中柱《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打出不同旗帜之原因初探》
(1)材料一中“胜利结局”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的意义。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能够取得此“胜利结局”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7CBABBCA
8.
(1)结局: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言之成理即可)
(2)意义: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决心;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利益的主张;有利于得到最广大工农阶级的支持。(言之成理即可)
原因:毛泽东对井冈山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