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2.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
3.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4.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
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5.激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
崇高感情。
教学目标
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一)长征
①直接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②根本原因:
博古、李德等人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2.长征的时间:
1.战略转移原因
3.长征的路线:
年 月,红二、红四、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
长征胜利结束
10
1936
1934.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挫败蒋介石企图歼灭
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
强渡乌江
(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
(跳出敌人包围圈)
四渡赤水
1934.11渡过湘江
强渡大渡河
1935.1遵义会议
飞夺泸定桥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10吴起镇会师
1936.10会宁会师
突破天险腊子口
长征胜利结束
(二)遵义会议
2.内容:
1.时间:
1935年1月
①集中全力纠正 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 ”的错误;
②肯定了 的正确 主张;
③增选毛泽东为 ;
④取消了 、 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博古
左
毛泽东
军事
中央政治局常委
博古
李德
(二)遵义会议
3.意义:
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 为主要代表的 正确
路线在中共中央的 地位;
②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 ;
③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 走向 的标志。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领导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幼年
成熟
遵义会议会址
二、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简述“吴起镇会师”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
陕北红军
2.简述“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一方面军,红军
三大主力会师。
三、长征胜利的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
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四、知识结构
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开始: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突围西进
会议内容
转折:
遵义会议
历史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事件:
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
过雪山草地→突破腊子口→吴起镇会师
结束: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胜利的历史意义:
经过
五、拓展练习
①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战略转移。
②血战湘江
③强渡乌江
④遵义会议
(一)识图练习
⑧飞夺泸定桥
⑤四渡赤水
⑦强渡大渡河
⑥巧渡金沙江
⑨爬雪山(翻越夹金山)
⑩过草地
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二)思考:1.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
①恶劣的自然环境;
②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③缺衣少食。
2.长征的胜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
红军在漫漫长征路上,经历了湍急的河流、高耸的
雪山、危机四伏的草地和各种难以预料的恶劣天气。
这些困难都没有阻止红军战士前进的脚步。
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
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些宝贵的精
神遗产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而努力。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的胜利,使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
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材料研读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
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
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
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
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
回顾长征,不忘来路——长征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