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期中过关训练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期中过关训练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0 21:5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期中过关训练
一、积累运用(30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随君直到夜郎西
归雁洛阳边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5)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正是江南好风景
切问而近思
博学而笃志
落花时节又逢君
星汉灿烂
若出其中
日月之行
若出其里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jiàn shǎnɡ( )。
(2)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kuān chɑnɡ ( )。
(3)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xù xù dāo dāo( )地说着。
(4)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yóu rán’ér shēnɡ( )。
宽敞
鉴赏
油然而生
絮絮叨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各国必须加强合作,携手共进,战胜疫情。
B.园博农庄地处娄底大道南侧,占地宽阔,每逢周末,生意兴隆,门可罗雀,今日亲临,果然不假。
C.奶奶常居乡下,善养生之道,虽已年届八十,仍然精神抖擞,血气方刚,步履矫健,干起活来毫不费力。
D.1921年,在上海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一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宣言
震耳欲聋,震醒了麻木的国人。
A
·
·
·
·
·
·
·
·
·
·
·
·
·
·
·
·
【解析】B. 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冷落,没有什么人来往。该成语和句意相反。C. 血气方刚:指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该成语不适用于老年人。D.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该成语不合语境。故选A。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改观。(把“改观”改为“改善”)
B.为确保骑行安全,自行车专用路只允许自行车通行,不允许电动车和机动车。(在句末加上“通行”)
C.5月24日,河南省郑州市一位市民首次在支付宝“未来药店”通过刷脸支付药品。(删去“通过”)
D.雪容融是2022年北京冬季残奥会的吉祥物,是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而来。(把“而来”改为“的”)
C
【解析】C. 搭配不当,应将“支付”改为“购买”,或改为“支付药费”。
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0分)
(1)任务一: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按要求
完成题目。(3分)
①请向没有见过右图的人简要介绍右图内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针对这则漫画,拟一条公益广告。(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路上,无论是走路的人还是骑车的人,甚至正在开车的人,都有正在使用手机的现象,他们的注意力都在自己的手机上。
示例一:别让手机带走生命。
示例二: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2)任务二:《西游记》中刻画了几个国王的形象,结合原著内容在表格中填写合适的选项。(3分)
A. 他宠信妖道,灭佛敬道,众佛教徒为道家做苦役,
佛教徒大多被虐而死,可见其昏庸残暴。
B. 他沉迷狐狸精的美色,更听信白鹿精的谗言,居
然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为君
昏庸无道,狠毒残暴。
C.他昏聩无能,只因宝物失窃,便对和尚严刑拷打,
死者无数。
国 家 相关情节
比丘国
车迟国
祭赛国
B
A
C
(3)任务三:作者刻画的这几个国王形象有什么共同特点?说说作者刻画这些统治者形象的目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特点:昏庸无能,不辨忠愚,狠毒残暴。
目的:《西游记》是梦幻与现实相结合的作品,常常借神魔世界的事情曲折反映现实,昏庸无道的国君、无能的朝臣都影射了当时黑暗腐朽的封建社会,是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蔑视和批判。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5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
·
·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太丘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开。
舍弃。
拉,牵拉。
·
·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
您和我父亲约定了正午时分。正午时分(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
【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陈元方候袁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
·
·
·
·
【参考译文】【乙】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一致的。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弱者抚之以仁/下车引之 B. 久而益敬/多多益善
C. 异世而出/异口同声 D. 周公不师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袁 公 问 曰 贤 家 君 在 太 丘 远 近 称 之 何 所 履 行
D
【解析】A. 代词;B. 更加;C. 不同;D. 学习,效法,动词/老师,名词。
·
·
·
·
·
·
·
·
10.甲、乙两文都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突出元方怎样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描写,突出元方机智聪敏、善于辞令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0分)
读懂伟大长城,读懂中华文明
董耀会
①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长城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读懂了长城的伟大,也就读懂了中华文明。
②长城之伟大在于它体量长。“万里长城万里长”,中国长城到底有多长?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已公布长城准确的长度:明代长城,东起辽宁丹东的虎山,西至甘肃的嘉峪关,总长8 851.8千米。除此之外,中国历代长城遗址遗迹的长度是21 196千米,分布于北京、山西、内蒙古、山东、新疆等15个省、市、自治区。
③长城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据文献记载,长城从公元前656年就已发挥作用,至今已有2 600多年历史。长城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下令连接并增修了战国长城,此后的汉代、北朝时期直至明朝都修建了长城。
④古老的文明一般都是伴随着农业而发展的,古代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罗马均是如此。农业始终是立国之本,保护农耕就是保护国家命脉。从战国以来,长城一直肩负这一伟大使命。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长城对农耕的保障作用,使中国具有人口众多和民族多元一体的特点。
⑤在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类始终面临三大基本问题:生死存亡、文明发展秩序的构建、文明的发展和延续。长城存在的价值,还在于解决人类面临的这三大基本问题。
⑥生死存亡是人类第一大基本问题。长城这一伟大的防御工程,一直庇护着家和国。被建得固若金汤的长城,承载着中国人的独特情感和心理追求——渴望和平。长城的存在还有助于文明发展秩序的构建。有了长城,战争的数量大幅减少,不同文明之间的部分冲突问题得以解决。长城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延续提供了保障。长城自修建之始就伴随着中国文明的发展,中华民族因此得以保持几千年绵延不断的历史记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脉络与体系。
⑦与长城的存在价值不同,埃及的金字塔很宏伟,但其仅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很辉煌,但也不过是罗马帝国时期贵族的娱乐场所。在世界文化遗产中,能解决人类三大基本问题的只有长城。
⑧读懂伟大长城,就能读懂中华文明。读懂长城的伟大,就能读懂我们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有删改)
11.阅读全文,说说“长城的伟大”体现在哪四个方面。(3分)
长城体量长;(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城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长城一直肩负保护农耕的伟大使命
长城存在的价值,在于解决人类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B. 文章第⑥段加点词语“部分”表示程度,说明长城解决了不同文明之间一部分的冲突问题,而不是全部解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 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长城体量长,突出长城伟大的特点。
D. 长城的存在还能解决生死存亡、文明发展秩序的构建、文明的发展和延续这三大基本问题。
B
【解析】B.“部分”是一部分,并非全部的意思。表示范围限制,并不是表示程度。
1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长城的存在价值与埃及金字塔、古罗马斗兽场的存在价值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在世界文化遗产中,能解决人类三大基本问题的只有长城,进而说明了长城的伟大。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5分)
苦 瓜 特 选
林清玄
①那年他不知道为什么就开始喜欢吃苦瓜。那时,他的母亲在后园里栽种了几棵苦瓜,苦瓜累累地垂吊在竹棚子下面,经过阳光照射,翠玉一样的外表就透明了起来。清晨阳光斜照的时候,几乎可以看见苦瓜内部深红的期待成熟的种子。
②他从未对母亲谈过自己情感的失落,原因或许是他一向认为像母亲那一代经过媒妁之言嫁给父亲的女子,永远也不能体会感情的奥妙。
③母亲自然从未问起他的情感,只是以宽容的慈爱的眼睛默默地注视着他的沉默。他每天自己到园子里挑一个苦瓜,总是看见母亲在园子里浇水除草,一言不发的,有时微笑地抬头看他。
④他摘了苦瓜转进厨房,清洗以后就用薄刀将苦瓜切成一片一片,晶莹剔透,调一盘蒜泥酱油,添一碗母亲刚熬好还热在灶上的稀饭,细细咀嚼苦瓜的滋味儿。
⑤生的苦瓜冰凉爽脆,初食的时候像梨子一般,慢慢地就生出一种苦味来,那苦味在吞咽的时候又反生出特别的甜味,这生吃苦瓜的方法,原是他幼年即得到母亲的调教,只是他从未得到母亲挑选苦瓜的真传,总觉得自己挑选的苦瓜不够苦,没有滋味。
⑥有一日,他挑了一个苦瓜,正要转出后园,看见母亲提着箩筐要摘苦瓜送到市场去卖,母亲唤住他说:“你挑的苦瓜给我看看。”
⑦他把手里的苦瓜交给母亲。母亲微笑地从箩筐里取出一个苦瓜,与他的苦瓜平放在一起问说:“你看这两个苦瓜有什么不同 ”
⑧他仔细端详两个苦瓜,却分不出它们有什么差异,母亲告诉他:“好的苦瓜并不是那种洁白透明的,而是带着一种深深的绿色;而好的苦瓜,表皮上的凹凸是明显的,不是那种平坦光滑的;好的苦瓜原不必巨大,而是小而结实的。”然后,母亲以一种宽容的声音对他说:“原来你天天吃苦瓜,并不知道如何挑选苦瓜,就像你这些日子受着失恋的煎熬,以为是人世里最苦的,那是因为你不知
道还有比失恋更苦的东西。世界上没有不苦的苦瓜,就像没有不苦的恋爱,最好的苦瓜总是最苦的,但却是在最苦的时候回转出一种清凉的甘味。你所经受的失恋也是一样的啊。”
⑨他默默听着,不知道如何回答母亲。
⑩母亲指着他们的苦瓜园说:“在这么大的园子里,怎么能知道哪些瓜是最好的 如果没有经过几十年的磨炼就无法分辨。生命也正是这样的,没有人天生会分辨苦瓜的甘苦,也没有人天生就能从失败的恋爱里得到启示;我们不吃过坏的苦瓜,就不知道好的是什么滋味;我们不在情感里失败,就不太容易在人生里成功。他没想到母亲猜中了他的心事,低下头来,看到母亲箩筐边的纸箱上写了
“苦瓜特选”四个字。母亲牵起他的手,换过一个精选的苦瓜,说:“你吃吃这个,看看有什么不同 ”
他细细地品味,并且咀嚼母亲方才对他说的话,才真正知道了上好的苦瓜,原来在最苦的时候,有一股清淡的香气从浓苦中穿透出来,正如上好的茶、上好的咖啡、上好的酒,在舌尖是苦的,到了喉咙时才完全区别出来,有一种持久的芳香。
看着后园中累累的苦瓜,他在心中暗暗地想着:“如果情感真像苦瓜一般,必然有苦的成分,自己总要学习如何在满园的苦瓜里找到一个最好的、最能回甘的苦瓜。”
然后他看到母亲从苦瓜园中穿出的背影,转头对他微笑,他才知道,母亲对情感的智慧原来不是从想象来的,而是来自生活。
(有删改)
14.根据提示梳理情节。(4分)
(1)“他”受着失恋的煎熬,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挑苦瓜咀嚼味道,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告诉儿子需有磨炼才能分辨苦瓜好坏,“他”的心理或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细品母亲挑的苦瓜,“他”的心理或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宽容慈爱地默默注视
借苦瓜的好坏引申出对失恋、对人生的看法
醒悟、暗自振作
意外、心生敬佩
15.作者在开头说:“他不知道为什么就开始喜欢吃苦瓜。”结合全文分析“他”喜欢上苦瓜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苦瓜的味道虽苦,但能回转出清凉的甘味,这种味道让人回味无穷;②苦瓜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让“他”走出了失恋的煎熬;③苦瓜中包含了深沉的母爱,让“他”在前行路上充满力量;④苦瓜包含着母亲的智慧,包含着“他”对母亲的感激与敬佩。
16.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⑧段画线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人经历过痛苦的煎熬,更能懂得感情的珍贵与生活的真谛的道理,表达了母亲的智慧和对儿子深沉的爱。
17.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结合文章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你对人生的“苦”与“甘”(甜)的关系的理解。(4分)
【链接材料】人生下来就得受苦,别埋怨。埋怨也是苦,不埋怨也是苦。你们文化人不是说“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吗”
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
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有苦也不是坏事,苦多了甜就比出来了。
(选自倪萍《姥姥语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形象:教子有方、充满智慧、宽容慈爱、坚韧敏锐,深爱孩子。
理解示例:人生的“苦”与“甘”就像一对好兄弟,互相依存,又相互转化,人生总是充满了各种苦,只有经过苦的磨炼,才能收获人生的成功、品尝到人生的甘甜。
三、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美好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比如与家人共享的温馨、与朋友相处的愉悦、与美景融合的惬意、与书籍为伴的充实……
以“美好”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