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2课时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2课时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0 11:23:2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0张PPT)
2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二课时)
学习第一段
1.请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写诗人的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惨状。
2.第一句中诗人用“怒号”来描写
秋风,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使用拟人手法,突出风声很大、猛烈、无情,生动、富有表现力。
学习第一段
3.“卷”和“吹”哪个字更能突出
风的猛烈?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卷”字好,既形象又有力度。
4.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随风各处飘飞的动态场面。
5.请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秋风破屋
学习第二段
1.请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南村群童抱茅而去,诗人无可奈何。
2.诗人说自己“老无力”,杜甫写
作此诗时49岁,为什么用了一个
“老”字呢?
古人寿命不长,诗人的确不年轻了;
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学习第二段
3.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群童为何
抱茅而去?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直接原因可能是因为生活穷困,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
深层的原因是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的贫困、灾难。
也有可能是出于调皮。
不为困穷宁有此?
学习第二段
4.诗人“归来倚仗自叹息”,请根
据全诗内容分析他叹息什么?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如果有风吹雨打,日子怎么过;
5.请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群童抱茅
周围的人穷苦。
战乱给人民造成痛苦。
学习第三段
1.请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写诗人屋漏又遭连夜雨,长夜沾湿难以入眠的痛苦。
2.结合上下文,谈谈“俄顷风定云
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有
什么作用?
突出了天气的恶劣;
暗示大雨将至;
渲染出暗淡、愁惨、压抑的氛围;
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苦。
学习第三段
3.本段中描写杜甫家里生活境况的
是哪几句?请你概括一下他的生
活境况如何。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诗句: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4.诗人杜甫在这样的境况生活,对
此,你有什么感受?
寒苦不堪,令人同情、悲悯。
境况:贫困、阴冷、潮湿。
学习第三段
5.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
痛苦难眠的心情?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6.请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湿夜难眠
学习第四段
1.请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写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2.漫漫长夜,作者无法入眠,根据
诗歌内容推想,他可能在想什么?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请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祈求广厦
理解作者的情感
请再次默读、品味四个段落,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第一节:秋风破屋
第二节:群童抱茅
第三节:湿夜难眠
第四节:祈求广厦
焦灼怨愤
愤懑无奈
忧思痛苦
忧国忧民
个人
民与国
小结
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对全诗做一个总结,请记好笔记。
秋天破屋
焦灼怨愤
白天
群童抢茅
愤懑无奈
湿夜难眠
忧思痛苦
广厦千万间
大庇寒士
黑夜
屋外
屋内
刮风
下雨
叙事
抒情
现实
理想
自己
寒士
推己及人
忧国忧民关心民生
国 家


认真品读全诗,结合《石壕吏》,说说你心中的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解读杜甫

内容: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风格:沉郁顿挫
思想:仁政、仁爱
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系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朝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俄国]别林斯基
又呈吴郎(杜甫)
推荐阅读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原文:
她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她只不过是一个无食无儿的可怜妇人。若不是由于穷困,她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你反更该与她相亲。她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很像防得认真。她说官府征租逼税,早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手巾。
译文: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杜甫形象?
茅屋因杜甫而“不朽”
这首诗中写到的茅屋,是杜甫用从朋友那里“化”来的木料、茅草建成,很简陋,到唐朝中期就毁坏了。
唐末诗人韦庄崇敬杜甫,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
草堂后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布局。
几间简陋的茅草屋因为它们的主人,在千年时光里逐渐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和诗人旧居为一体的博物馆。
1961年3月,杜甫草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物馆占地200多亩,清幽宁静,风景如画,是现存杜甫行踪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一处。
历代名人多来此地凭吊杜甫,留下诗文。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
总结
1
品味诗人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
2
理解杜甫推己及人的悲悯情怀,学习他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