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0 15:1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答案
1.D
2.C
3.B
4.①用“回想起那一夜”连续推出三个场景,运用叙述的语言回顾香港回归当晚激动人心的场景,画面极富诗情。②最后两段运用短句,且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富有诗歌的韵律之美。③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刚性”的内容,化作了富有节奏感的、抒情的诗句。如开头称香港为“东方之珠”,说它“整夜未眠”,又如将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比喻为胜利的花朵盛大绽放等,既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事物的特征,又饱含了对香港回归的激动之情。(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5.①两则材料都在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选择了香港回归这一大事件作为写作主题,于重大时间节点回顾重大事件,正是新闻政治高度的体现。②材料一主要写香港回归的重大历史意义,材料二主要写香港回归后的巨大变化和繁荣昌盛,体现了香港回归是人民心之所向,代表着人民的意愿。(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6.A “对其能否成为大师傅毫无信心”错误。从前文“要办酒席的人家都来预约大秋了”等相关内容看,他对儿子是有一定信心的。
7.C “听说可以通过出门拜访而学到做菜技艺所产生的喜悦之情”错误,当时他还没有转变思想,他之所以喜悦,是因为可以吃和玩,还不用掏钱。
8.①闻大秋是镇政府送到酒楼来培训的贫困户,必须教好,不然完不成任务。②闻大秋是瞿知味的关门弟子,理应教好。③从闻大秋对盐茶蛋的品评看,他有着做厨师的天分,可以教好。④闻大秋已经改变了原来的心态,变得积极了。(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9.①显示故事发生的背景——政府尽力扶贫。这样可以使读者对内容有较深入的了解。②初步确立闻大秋的形象,点明其难以帮扶的特点,引出下文“去吃和玩”的情节。③以培训时间之短,以及闻大秋对脱贫提不起精神,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0.B
11.C (文中“海西”指的是渤海之西,也就是大唐本土。)
12.A (“被逼迫”错。是争着从军的,“见百姓人人应募,争欲从军,或请自办衣粮”。)
13.(1) 因此不久前,从海西出发时就已经有逃亡或使自己残废(残害自己)的人,并不只是到了海外才发生这种情况。(“以是”“自残”“独”各1分,大意1分)
(2)当初从家乡出发时,只让准备一年用的物资服装,现在已经二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发”“资装”“还”各1分,大意1分)
14.①官府不记录战士功勋,战死者无人过问;②有功勋却被夺奖赏,生活困难;③功勋荣誉贬值,几乎等于没有。
15.A “反衬出了诗人伤感悲减的心情”理解错误。依据注释①可知本诗是作者干谒段成式时所作,全诗意图谋取官职,首联写景句起兴,写远处的山的景致都倒影在自己的窗户中,自己却独自一人,引出领联希望能有人一同饮酒谈天说地。感情基调是希冀、期望,不是伤感悲戚。
16.①诗的尾联大意是说,怎能料到自己会长期寂寞,但相信政治清明的时候是有特别公正的人的。赞美段成式就是一个至公之人,请求段成式伸出援手来帮助自己。②这种请人提携之意,其实在额联中已隐隐透出,说自己很是孤独,其言外之意就是希望段成式能够成为一同喝酒的人。这就为尾联表达请求之意做了铺垫。(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7.(1)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2)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18.①前赴后继 ②艰苦卓绝 ③坚定不移
19.“几经磨难、曲折”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调换位置。“联系”改为“结合”。(“联系”指事物互相牵连和人之间的联络、接头,“联系”的双方,往往有一方是主动的。“结合”指人或事物连结在一块儿,“结合”的两者并重。从关系上看,“结合”的双方互相渗透,往往比“联系”紧密。)
20.①拟人,赋予“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以人的行为特点“送来”和“诞生”,使二者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感到更加亲近。(2分)②比喻,用“曙光”比喻“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富有很强的感染力。(2分)
21.B
22.①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 ②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 ③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
23.参照2022年高考评分标准
译文:冬季,十月,庚辰,检校熊津都督刘仁轨上奏:“臣看到目前留下戍边的士卒,大多是疲惫羸弱的人,勇敢健壮的很少,衣服也都破烂,只想回到西方的家乡,没有心思开创功业,报效朝廷。臣问他们:‘以前在西边家乡时,看见百姓踊跃应募,争着要从军,有人请求自备衣服口粮,称为义征,现在的士卒为何这样?’他们都说:‘现在的官府与从前不同,人心也不一样。以前在东西征战中,为朝廷牺牲,都承蒙皇帝派使者吊唁祭奠,追封官爵,或者把死者的官爵回授给他的子弟,凡渡辽海东征的,都赐勋一级。自显庆五年以来,东征的人屡次渡海,官府没有记录,死了也没有人过问他的姓名和死因。州县官每次征发百姓当兵,强壮而富有的人,花钱买通办事人员,都得以免征,而贫穷的人虽年老体弱,却立即被征发入伍。不久前攻破百济及平壤的苦战,当时将帅发出号令,答应立功的人受奖赏,无所不至;等到返回西海岸,只听说被拘捕,被追究监禁,夺去赏赐,免除勋级,州县官吏上门催逼租赋,简直无法生活下去,公私困乏,一言难尽。因此不久前,从海西出发时就已经有逃亡或使自己残废的人,并不独是到了海外才发生这种情况。还有,本来把因征战获得勋级看成一种荣耀;而近年出征中,都让有勋级的人挽舟拉车,劳苦同民夫没有两样,百姓所以不愿从军,大概都由于这些原因。’我又问:‘以前士卒留在这里镇守五年,尚且能够支持,现在你们才经历一年,为何衣着如此单薄甚至露体?’他们都说:‘当初从家乡出发时,只让准备一年用的物资服装,现在已经二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我查核军士所存留的衣服,今冬仅可以应付,明年秋季以后,全无准备。陛下留兵驻在海外,想消灭高丽。百济、高丽从前就相互支援,倭人虽远,也互相呼应,如果没有我们军队镇守在这里,他们还会成为一国。现在既凭借士卒戍守,又设置屯田,所依靠的是士卒同心同德,而他们既然有这种议论,如何能指望获得成功!如不有所更改,给予士卒优厚的慰劳,明确赏赐有功,切实责罚过失,以鼓起士气,而只是像以前那样处置,恐怕士卒疲惫,士气低落,成功不能预期。这些不顺耳的事情,也许没有人向陛下详尽说明,所以我无保留地说出肺腑之言,冒死奏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