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溜冰圆舞曲》
授课人 学 校
学 段 初 中 年 级 七年级 教 材 人民音乐出版社
1、设计思路:
1、 指导思想:
新版课标反复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主阵地是课堂,《溜冰圆舞曲》的曲作者将溜冰和圆舞曲巧妙结合起来,用音乐表现溜冰者的肢体、心情。作品是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风格:由序曲、几个圆舞曲、尾声组成。整个旋律优美流畅、轻松愉悦。是学生感受、学习、赏析圆舞曲的绝佳音乐。正因如此,通过精心的教学活动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1. 掌握三拍子的特点,感受圆舞曲的音乐风格;
2. 在分段和整体中梳理音乐、主题、情绪,在音乐活动中感知音乐,;
3. 结合旋律发挥想象,感受人们溜冰时的快乐心情。
3、 教学重点:掌握维也纳圆舞曲曲式结构,画出图形谱。
4、 教学难点:感受每个小圆舞曲的音乐情绪并总结曲式结构。
二、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需要制作ppt课件、电子琴、串铃等。
3、教学方法:
体验——充分聆听音乐,体验音乐中所表达的内容。
模仿——学生通过演唱、乐器伴奏、画图形谱等实践活动进一步积累感性认知。
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音乐感受和评价欣赏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音乐播放《春之声圆舞曲》片段,谈谈感受。
学生:有想跳舞的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对《春之声圆舞曲》音乐片段的欣赏,引起学生对圆舞曲的联想。
2、 这段音乐的体裁属于进行曲?圆舞曲?还是小夜曲呢?
生:圆舞曲!
复习圆舞曲的特点
3、 (图片显示)四幅图中找出共同点——冬天、溜冰、享受喜悦...
【设计意图】圆舞曲和溜冰都使人能高兴、愉悦,让学生对听将聆听的音乐产生兴趣。
二、授新课:
1、 点名主题,管弦乐《溜冰圆舞曲》
简单介绍曲作者和创作背景。
2、 维也纳圆舞曲曲式特点
序曲—几个小圆舞曲—尾声
欣赏序曲(感受音乐情绪、提出疑问、解决问题)
3、 第一小圆舞曲
播放A主题旋律
学生画4/3拍节奏
跟老师模唱旋律(边画节奏边唱,体会4/3的律动)
跟琴演唱(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舒展优美)
出示第一小圆舞曲简谱(引导学生从谱面上音符的稀疏与密集分析B主题的速度和情绪)
完整欣赏第一小圆舞曲并出示图形谱(让学生边听边在空中画出图形谱)
根据图形谱总结第一小圆舞曲的曲式结构a-b-a
A主题抒情舒展,B主题轻松活泼。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两个主题的节奏、旋律、情绪、图形谱进行比较,总结出第一圆舞曲的曲式结构,为后面的自主分析做好铺垫。
4、 第二小圆舞曲
边听音乐边在纸上画出图形谱。
分组讨论有几个主题,他们的区别?
创编活动:辨别B主题里出现了什么乐器(串铃),学生学习B主题节奏并配合音乐打击节奏。
分组讨论、总结曲式结构和音乐情绪
a-b-a 果断刚健;轻快幽默。
【设计意图】分步骤,分层次,带着不同的问题,分组讨论。有目的对音乐进行多方面的欣赏与分析,从而达到对音乐深刻的认知与感受。
5、 第三小圆舞曲和第四小圆舞曲
画出第三、第四小圆舞曲的图形谱;
集体讨论第三、第四小圆舞曲的曲式结构;
分组讨论你们喜欢第几圆舞曲,为什么?听到它后你联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学习前面两个小圆舞曲,熟悉了曲式结构、音乐情绪。这两个小圆舞曲是拓展和补充,让学生把内心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
6、 再现和结尾
聆听再现部分与前面哪些旋律一样。
结尾部分快速向上,把音乐推向高潮。
7、 完整体验
边听音乐边画图形谱,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情绪
【设计意图】利用唯美的演奏现场演奏音乐会,使学生更直观的对乐曲形成整体印象。
8、 圆舞曲的风格
序曲
维也纳圆舞曲 多个小圆舞曲
圆舞曲(华尔兹) 尾声
法国圆舞曲
9、 总结拓展
维也纳圆舞曲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它是由序曲、五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给人以朝气蓬勃、欢快的情绪。是每年维也纳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
总结:
这种三拍子的舞蹈音乐节奏灵活、旋律优美、感情奔放。它不仅使人们在日常社交活动中感受欢愉而且在战争时能拨开云雾见天日。它激励着我们,感受快乐、感受阳光......
附:板书设计
1、“叙”、“引”冬日景色
溜 2、 、、 a+b+a
冰 3、 、 、 a+b+a
圆 4、 、 a+b
舞 5、 a+b+a
曲 6、 高潮的结尾
八、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怎样让学生对西方音乐产生兴趣是我思考的问题。这节课试图从两方面入手来增加学生的兴趣:一是打开想象,引导学生结合溜冰的舞蹈动作来理解乐段所表达;二是画图形谱,把虚幻的音乐变成直观的图形。这些尝试拉近了学生和西方音乐之间的距离。教师的引导、评价,保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兴趣,有联想,有学习、有收获,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满意。
九、参考资料
1、《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材;
2、相关本节课所涉及的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