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
第一课时:《沃尔塔瓦河》欣赏综合课
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年审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第一课时)
公开课时间:2017.11
地点:花园初中音乐教室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学习,感受、体验音乐在表现、描绘画面中的作用。
2.感受交响音画《沃尔塔瓦河》中不同的画面,分析相关音乐要素。
3.培养音乐想象力,了解交响乐团中的相关乐器,感受、体验音乐描绘画面的方式,了解“交响诗”这一音乐体裁形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乐于欣赏,感受优美的旋律和各段之间音乐要素的对比。
2.难点:八年级学生平时更倾向于流行音乐,心理上会将课堂音乐和课外流行音乐划一个界限。经典音乐是人文素养的教育。怎样让学生热爱经典音乐,乐于欣赏经典音乐?经典音乐作品往往时长较长,而学生的耐心尚有限。
3.难点解决:我们需挖掘教材,找出作品中契合学生心理的教学要点。分段欣赏和全曲欣赏相结合,音频、视频合理运用。
教学方法:欣赏法 主题视唱法 视听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沃尔塔瓦河》的引子部分(长笛、单簧管等表现两条小溪),由学生判断这段音乐可能是第四单元的哪一首作品。
如果学生未能立刻判断,可以稍分析一下第四单元的四首作品各有什么特征。
二、分段赏析
1.学生分析得出刚才的音乐片段可能是《沃尔塔瓦河》,教师介绍沃尔塔瓦河是捷克的母亲河,介绍布拉格,介绍作曲家斯美塔那(指出其国籍、乐派、生活年代)。
2.欣赏引子“源头小溪”。
预设问题:1)音乐中描绘了什么?
A两条小溪快乐地交织着
B一条大河波浪宽广
C河流穿过峡谷,惊涛骇浪
2)这样的画面是由什么乐器来描绘的?
根据课堂情况引导:交响乐团中的乐器包括 管乐器(木管、铜管),弦乐器(“小中大低”四种提琴),打击乐器;注:长笛、短笛虽为金属材质但划为木管组。 也可省略此环节。
也可以欣赏演奏视频讨论乐器使用情况
3.欣赏“沃尔塔瓦河”主题
预设问题:1)这段音乐中的沃尔塔瓦河怎样地流动着?
注意:尊重学生的理解,不强调答案。可以在后面的欣赏中对比得出更合理的答案。
2)主奏乐器是?
发声练静地呼吸两次 ,哼鸣 3/4 6 1 3 l
唱主题旋律
提示学生:老师会用手势高低来提示音高的变化,你可以看屏幕简谱,也可以根据老师的手势随乐感唱出
跟原曲音乐片段哼唱主题旋律
刚才大家欣赏的是《沃尔塔瓦河》的A段,音乐接下去会怎样进行呢?我们逐一欣赏,请大家展开想象。
森林狩猎,号角声,追逐
回答:速度、总体力度、代表乐器
乡村婚礼,轻快的波尔卡
回答:节拍、速度、总体力度
月光,水仙女的舞蹈
回答:听到了哪些乐器在演奏?如果请你为这段音乐画一幅画,你将怎样构图,运用怎样的色彩?这段音乐和上一段“乡村婚礼波尔卡”相比,谁更具有节奏感?谁更具有色彩美妙的和声?(学生自选其一回答即可)
三、完整欣赏全曲(屏显斯美塔那关于此曲的文字描述),师指挥手势引导+板书
课堂小结 乐曲的曲式结构 交响诗
五、学习检测 连线题
课堂拓展(根据时间安排)
判断体裁形式 A钢琴独奏 B交响乐 C合唱
反思与发展:
对于初二年级学生来说,欣赏一首时长12分钟的管弦乐曲,是有一定难度的。好在这首作品《沃尔塔瓦河》有一定的画面感,曲式结构各部分之间亦有一些音乐要素上的对比,又是一首欧洲音乐史上民族乐派的优秀代表作,旋律优美,创作背景上又包含着爱国主义情感……这些都成为我挖掘和利用教材的要点。
学生必须唱旋律,唱唱名,才能深入地感受、体验音乐。配合律动,才能更好的提高节奏感,提升兴趣。根据音乐作品内容,多媒体需辅以沃尔塔瓦河风景相关图片,相关油画、建筑、舞蹈图片,才能丰富视听感受,渲染艺术氛围。这些都在这一课的不同环节中有效运用。
虽然整节课设计组织有序,学生思想集中,参与度等方面受到老师们肯定。但是我认为,有待改进的空间还不少。首先我应当学习我的师傅朱晓雯老师,要把事情做得稳稳当当,目标要适当,容量要合理,切莫操之过急。同时我应当学习我的前辈李彬老师,音乐老师将愉快的心情和乐天达观的态度带到课堂,对学生是最好的音乐教育。
同时,这次教研周活动,提供给我们很多观摩学习的机会。“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学习各科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欣赏同事们高度的教学水平,关注平行学科的学习内容,对我们青年教师全面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