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04 13:3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秋思学习目标1、能准确背默诗。
2、理解诗歌内容,会鉴赏诗中的名句。
3、明晰诗歌的写作特色。
4、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好作乐府歌辞,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壮,篇中多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的“三曹”是: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简介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 。曹丕在《典论论文》将七人并称建安七子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这时期的政治大权完全操纵在曹操手里。当时的文学领袖都是曹家人物,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曹操见此便大兴土木,建造了铜雀台作为文人名士集聚、笔会之地,以至文学的繁荣达到了顶峰。因当时的江南文风不盛,作品也很少,后人亦把建安文学称之为“邺下文学”、“魏国文学”或“北方文学”。 总之,这一时期的文学一改西汉、东汉两朝近四百年死板、格式化的文体和以歌颂宫廷生活为中心的体式,转向重点描写黑暗的社会现实,吟咏战乱时期悲凉的人生,高歌统一国家的理想,讴歌战乱消除给人民带来的安居生活,以及追求美好未来的愿望。这一时期,不仅文体创新,形式多样,而且辞藻华美,语言质朴刚健、清新自然,形成一代新的艺术风格。后人把建安文学时期慷慨激昂地倾吐胸襟,豪爽磊落地施展才华、抒发胸怀;阐明事理不追求纤细、周密的技巧,遣辞造句、描摹形貌唯求通顺明达;以及慷慨悲歌,激越高亢的思想情调与刚健爽朗、清新自然的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称之为“建安风骨”。 写作背景: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官渡之战后,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统一了北方。诗人登临碣石山,登高望海,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

海叙事内容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诗句点名观海地点和目的, “观”字统领全篇。水何澹澹总写大海景象,动总写山岛景象,静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具体山岛上的树木百草
突出山岛上的欣欣向荣景象。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具体海面上的秋风洪波
突出沧海的惊涛拍岸景象 。百草丰茂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表达了作者开阔的胸怀和统一天下的伟大抱负。借助想象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
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气概。虚写实写写景写作特点:主题思想:
本诗借景抒情,借助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运用想象、夸张,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1、诗句默写:
诗中总写景物的句子是:
具体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
诗人登上碣石山的目的: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曰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曰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句子赏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艺术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容万千的壮阔景象(诗句内容),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思想感情)。1、从这首诗的山水景物描写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诗人形象?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绘出来。是一位踌躇满志、胸怀宽广、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
树木郁郁青青,百草丰盈茂盛,秋风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大海涌起波涛万顷。诗人面对这些,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首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颔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颈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尾联)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作者停船在北固山下,由写长江的风景引出旅途的乡愁,表达了思念家乡的感情。主题思想:写作特点:借景抒情
运用对偶、拟人修辞。 飘流他乡的游子已经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载着归客的行舟也开始行进在绿如绵绵蓝草的江水之上。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这两句写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帆高挂、波平浪静等景。诗人举目东望,只见江天一色,一轮红日从东方江海相接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回眸西探,却见西边天幕上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一夜之间已是中分二年,早上升起的海日预示着新的一年正在开始,春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脚步,悄悄渡江北上走进了旧年。“生”说明旧事物中已孕育新的生命,“入”说明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生”和“入”的选用,把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诗人看着眼前的“平潮、悬帆、海日、江春”,不由得萌发出美好的想法:我写上一封书信让那北归的鸿雁捎给洛阳的家人,让他们也知道我此时此地的心情吧。尾联不仅与首联相照应,也使诗中客观景物全着上了人的感彩,原本自然之景物也就有了人的灵性,向人们诉说着诗人心中的美好感觉和愿望。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诗句默写: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时序更替,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
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引用了《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 , 。来形容中国当前形势:社会发展平稳,人民充满信息。
思乡是一种情怀,我们可用本诗中: 。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句子赏析:
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并体会“生”与“入”用词的妙处。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未过时,江上已显春意, “日”与“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并且用 “生” 和“入” 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思,形象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并在描写景物之中蕴含哲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达了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表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江面似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春风和顺,波平浪静,小舟扬帆前行,诗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了,表现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 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诗歌品析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残冬腊月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名句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海日生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寒。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一起并称“元曲四大家”。其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游子思乡图1、这首小令哪几句三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抒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3、综观这首小令,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来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的名字。4、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关系?5、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运用9种事物,描写了萧瑟、凄凉、冷落的深秋景色,烘托了悲凉了意境,抒发了身在异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主题思想:写作特点:借景抒情
对比衬托、烘托。《天净沙 秋思 》赏析   ——整体把握诗意: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曲”的知识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分别代表着一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元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种成熟的戏剧形式),一是散曲。散曲又分为两类: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散曲有曲牌名,如“天净沙”“山坡羊”等。有的还有曲题,如本课的“秋思”。1、诗句默写:
《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思想悲情、点名主旨的一句是: , 。
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2、填空:
“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 , “秋思”是这首散曲的 。
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 __”。曲牌名题目枯藤 老树 西风昏鸦古道人家断肠人在天涯一切景语皆情语言,这首散曲通过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身在异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断肠人在天涯”这句话在这首散曲中的作用是什么? 点明主旨,直抒胸臆,更强烈地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前三句在诗中的作用?
3、“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美景,穿插在诗中有什么作用?描绘出了一幅深秋晚景图。前三句用9种事物,描绘了萧瑟、凄凉深秋景色,构成一幅有没而凄凉的画面,烘托悲凉的意境,为抒情做铺垫。中考预测题演练以乐景写哀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反衬出游子的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钱 塘 湖 春 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本诗以“行”为线索,以“春”为着眼点,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的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初平:春水初涨,刚刚与岸平的情景。
早莺、新燕:照应了“几处”、“谁家”,表明早莺尚少,春燕不多,表现了西湖初春的季节特征和作者欣喜之情。
浅草、才能。 “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体会“争”、“啄”的巧妙之处。
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表明早莺尚少,春燕不多,表现了西湖初春的季节特征和作者欣喜之情。若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争”运用拟人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莺尚少,争先恐后地飞向向阳的树的情景,“啄”写出了新燕啄泥衔草筑巢的动态景象,表现了阳春的生机勃勃。此句是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水面初平云脚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云脚低”指白云重叠,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从用词的角度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各种野花竞相开放,让人眼花缭乱,浅浅的春草刚刚没过马蹄。“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美丽动人;“渐欲”有逐渐盛开之意,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既写出了早春景色,间接点名作者骑马踏春的情景。)
最后两句是怎样结束全诗的?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钱塘湖春景的喜爱之情。句子赏析: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把春的情态描摹的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用词上加以品析。 “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美丽动人;“渐欲”有逐渐盛开之意,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处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子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忙着筑建新巢。描绘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第五、六句写了什么?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浅草有什么用意?
第五、六句写了花草。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暗切题中“行”字。草初生,故“浅”,也是早生景象;“没蹄”,也是暗切“行”字。
最后两句是怎样结住全诗的?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写作背景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赞美和热爱的感情。正文全解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湖水刚刚涨起来,水面与堤岸相平,漂浮的云气与湖水相连 。从几个地方飞来的早莺,争着抢占向阳的树枝。不知是谁家刚飞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忙着筑巢。各色各样的花渐渐要使人眼花缭乱,不高的青草刚刚能够遮掩马蹄。最喜欢景色秀丽的湖东,在那里总觉得玩赏不够!因为那绿杨阴里有美丽的白沙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