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鹭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白鹭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0 20:5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 1、白鹭
难点名称 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的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修辞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去选择最恰当的语言手段,直接描写方法可以使文章写得更清楚明白,生动有力,将这些方法变为具体可感的画面和语言,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了解修辞手法,却不能准确体会作者这样写的意图,也不会用恰当的修辞手法直接表现所描绘的事物的特点。
难点教学方法 借助图片 通过语言描述,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多种形式地朗读。 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和延伸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白鹭留给大文豪 郭沫若的印象是, 播放学生语音:“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2、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白鹭,感受白鹭的精巧和韵味无穷。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1到5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学习第五自然段 (一)、学习色素美 1、请同学们放声读这段文字来感受白鹭的精巧的美。 2、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雪白的蓑毛 、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3、理解句子: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二)、学习身段美 1、看图理解“流线型结构”。 2、理解句子: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三)、体会排比的写法 1、作者在这里连用了四个“那”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2、指导朗读:作者用了排比式的短语,把自己对白鹭的喜爱之情表达到了极致。请用你的朗读声来表达你对白鹭的情感吧。 (四)、推荐课外阅读 1、出示:《登徒子好色赋》,体会写法。 2、理解句子: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生合作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看图比较,白鹤、朱鹭、苍鹭与白鹭相比有什么不同? 2、读第三自然段,交流自己的发现。 3、体会对比的写法的妙处。 4、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生活中各种场景白鹭的图片 2、理解句子: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五、创设情境,朗读课文 听着音乐读1-5自然段,表达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小结 如果现在有人问你自然界中有什么动物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我想你一定会想起她---像诗一样精巧,像诗一样韵味无穷的白鹭。感谢郭沫若先生为我们带来了这样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给我们带来如此美好的享受。
教师姓名 ×× 单位名称 ×× 填写时间 ×年×月×日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七单元 21《长相思》
难点名称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首词中,词人的内心矛盾和冲突学生较难感受,因为这高于五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如果用一个词表达你读完这首词的感受,你想到了哪个词? (艰难、悲壮、思乡、危险、豪迈、思念) 2.指名学生朗读(读出自己体会)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理解诗句。 (1)从哪一句词中读出了这种感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①作者此时身处何地? ②想象:这边是故园,那边是榆关,中间隔着“山一程,水一程”,你想到了哪个词? (跋山涉水)故园的人思念亲人,榆关的人走过了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将士们走过“山一程,水一程”,越走越远,思念越走越长。 身在故园的人“遥望这山一程,水一程”,牵挂前方的亲人。 ③由晚上的“千帐灯”想到了什么? 故园人的牵挂,榆关人的思念 跋山涉水的艰难 身向榆关的豪迈,壮观。 (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①“更”在古代分为五更,每更大约2小时,风一更,雪一更,更更交替,体会边关环境的恶劣。 ②借助注释理解“聒碎”, 体会“聒碎乡心梦不成”实为“聒碎乡心梦难成”,就是因为那份思念。 ③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上阕“一程一程”、下阕“一更一更”对仗应和,“一”虽为数字之首,却有连绵不绝之意,实为“一程一程又一程”,“ 一更一更又一更”。 ④“故园无此声” 想象:身在征途的将士们此时会想些什么?故园的亲人又会想些什么?难道故园真的无此声吗?故园的人看到风雪也会想念远在塞外的亲人。将士们思念故园的宁静,山水分隔的只是距离,但却隔不开牵挂思念的心。 ⑤指导朗读:读出风雪的肆虐、读出将士难以入睡、读出对家人的思念。 “山一程,水一程”隔不断思念的心,“风一更,雪一更”吹不散思乡的情。难怪作者长相思。齐读。 那就让这风雪带去故园的人对将士们的牵挂和思念吧。此时,身在榆关外的将士们,他们也让这风这雪带去自己对故园人的思念和怀念。 ⑥如果将这首词定格成一幅幅画面,当你的耳畔响起这样的声音,你的眼前会出现哪些画面让你印象深刻。 配乐朗读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4.提到“思乡”,在古诗词中,表达对家乡思念的诗句也有很多,有一些特定的“景”或者“物”都可以和思乡联系起来,比如: (指名回答)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么多古诗词当中,有明月寓相思,有书信寓相思,还有佳节寓相思。在纳兰性德这首《长相思》当中,他的相思又寓托在哪里呢? 纳兰性德,他生在关内,长在关内,在这个初春的季节,他去塞外,冰雪未消,一切在他的眼中都是那么的荒凉,寂寞。难怪他会思念。寒冷的帐外,帐内的点点灯光应该是最温暖的,这一暖一寒,更让纳兰性德和无数将士们心里想着故园。带着这份思念,带着这份想念,一起走进《长相思》。 在纳兰性德的笔下,他将思乡之情寓于风雪之中,将这份不得不离,不得不别的牵挂写在这首长相思中。 配乐朗读。
小结 当一个人的身和他的内心相统一的时候,我们叫做“身心合一”,而此时的纳兰性德,一生跟康熙皇帝出巡无数次,他早已厌倦了这样的征途,所以这种离别是不得不忍的离别,这种跋山涉水是不得不进行了山一程,水一程,这种听风沐雪也是他不得不的。那当他的身和心分开的时候,此时,纳兰性德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全班配乐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