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探究性目标:
A、能根据本课本提供的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B、能够对问题和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
C、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D、能从多个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2、STSE目标:
A、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光。
B、能举例说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如何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性质。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与小组同学一起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4、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光(在同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寻找光源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发光物体。
2、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物体进行分类。
实施建议:
1)4个人一组,活动时间15分钟。
2)教师鼓励学生在学校周围及室内外寻找发光的物体,并鼓励一些学生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的同学讨论。
3)学生有可能找的不是发光物体。这时,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你为什么认为它是光源?而教师应引导学生设法验证它为什么不是光源。
4)教师给学生讲解基本的分类方法,启发学生对知道的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评价建议:找到发光物体3个以下是(一般);4-5个是(良);5个以上是(优)
二、活动二:我看见了光
活动目标:要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学习。
1.活动建议:可2-3个人一组,活动时间约一个半课时。
2.活动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哪幅图能看到手电筒的光,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按照两幅图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学生在组内多次进行实验,可以让前两块硬纸板的孔对正,第三块与前两块的孔不对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中,学生会发现三块纸板的孔只有在一条线上时,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实验后,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将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并得出初步结论。
3.完成以上活动之后,教师应启发、鼓励学生用其它方法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结论,如用塑料软管和蜡烛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初步结论。即当用笔直的塑料软管对准蜡烛时可以看到光,而当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看蜡烛,就看不到光。当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并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醒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4.活动的最后部分,教师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包括有关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学生用所学的原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实验结论。
总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课题
光 的 传 播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媒体
激光手电、玻璃砖、白纸板、盛水的小烧杯、空烧杯、激光演示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前准备
预习
布置预习及上课时要带的学生器具
预习及准备器具
引入新课
激发兴趣
(一)光源
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出示迷人夜景图),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
观察
进行新课
引题
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思考、讨论 列举例子
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
(板书):太阳、萤火虫、恒星、水母
火柴、霓虹灯、蜡烛、电灯
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
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讨论、交流 反馈练习
反馈练习1:
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 B.萤火虫。 C.水母。 D.霓虹灯。
提出问题
(二)光的传播
手里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
有一个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
观察、思考 猜想假设
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猜想
进行新课
设计实验
(二)光的传播
让学生讨论回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讨论、回答
到底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小组实验
(合作)分析实验
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讨论、交流
让各组学生展示不同的实验组合:
A.光手电、水
B.激光手电、汽水瓶
C.激光手电、玻璃砖
D.激光手电、白纸
E.激光手电、平面镜
信息交流 得出结论
让学生讨论、归纳后,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板书:)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线是弯的。
讨论、归纳 举例
同学们,你们能够列举一些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吗?(让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影子、皮影戏、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看齐、激光准直、瞄准射击。
讨论回答巩固
反馈练习2:开凿隧道时为什么要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呢?
练习贴近生活
(三)光速
同学们,喜庆节日放“响炮礼花”的时候,先看到礼花,还是先听到响声呢?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联系实际
(讨论回答)光速大于声速。
讨论应用
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了哪些现象是属于光速大于声速的例子?
观察生活
关于光速究竟有多大呢?请自查课本。
阅读比较
同学们,回想有关声的现象,想想两者之间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反馈
反馈练习3:下雨打雷时为什么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呢?
巩固练习
本课小结
1.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3.光速。
设计作业
1.阅读课文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想想有哪些知识? 2.完成《一课一练》。
课后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继续讨论了在烈日下如何防晒,爱护身体。
光 的 传 播
教学目的、要求
1 、通过本教学,使学生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和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对比实验,归纳推理能力(根据光传播的一些个别现象,推想光传播的一般规律),动手能力 (制作小孔成像实验装置)
3 、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具准备
1 、分组实验材料——电灯(或其他光源),细、直、能弯曲的塑料管(或纸管),蜡烛,火柴,半透明的白纸,胶水。挂图或投影片——光源、从密林缝隙透过的光。
2 、学生准备:两个大小差不多、能套在一起的纸盒,剪刀,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光是一种自然现象,关于光你们有什么问题?
2 、讲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些关于光的知识:什么物体能发光,光是怎样传播的。
二、学习新课
l 、指导学生认识光源
( 1 )谈话:说一说,哪些物体能发光?
( 2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源。
( 3 )讲解: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能发光:有的是燃烧发光,例如蜡烛、松明 (点燃后用于照明的松枝)、火柴、煤等;有的是靠电能发光,例如手电筒、各种各样的电灯;有的是靠生物体内部变化发光,如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有的是靠天体内部变化发光,例如太阳光,星光。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 4 )讨论:镜子是不是光源?月球是不是光源?为什么?
2 、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
( 1 )讲述: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向周围传播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光传播的方向。
( 2 )谈话:
①从门窗或密林缝隙中透过来的阳光是什么样的?
(学生发言后再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②手电筒或汽车灯射出的光是什么样的?
( 3 )讨论:以上现象说明光是沿什么方向传播的?
(通过讨论,得出 " 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 假设。)
( 4 )实验:
①讲述:为了证明光是否沿直线传播,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的材料是这盏开着的电灯和一根细而直的塑料管。
②讨论:如果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通过这根直管能看见电灯光吗?如果将直管弄弯,还能看见电灯光吗?为什么?
③学生分组实验。
④汇报实验结果:在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 5 )讨论:以上现象证明什么?
( 6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讨论及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我们可以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还可以补充:光源发出的光,可以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
( 7 )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3 、指导学生做小孔成像实验
( 1 )讲述: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各组都带来些纸盒,选两个能套在一起的盒;在大盒底部正中扎一个小孔;去掉小盒的底,在底口粘一张半透明纸;然后把两个纸盒套在一起。(以上方法需边讲解边演示)
( 2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
( 3 )讲述:下面,我们就用制作的这个器材实验。将蜡烛点燃,立在桌上;将盒子扎有小孔的那面对着蜡烛。推一推或拉一拉大纸盒,看到什么现象?
( 4 )学生分组实验。
( 5 )汇报实验结果:看到了什么现象?(蜡烛火焰的像)在什么地方?(白纸做的屏幕上)像是什么样的?(倒立的)
( 6 )讨论:
①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②蜡烛的像为什么是倒的?这与什么有关系?
( 7 )教师小结:合用纸盒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的时候,蜡烛光就会小孔射入盒内,照在纸屏上。
因为孔很小,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所以蜡烛火焰上部的光通过小孔后照到纸屏的下部(画图说明),蜡烛火焰下部的光通过小孔后照到纸屏的上部。这样,在纸屏上出现与蜡烛的火焰形状相似、倒立的像。
这种现象叫做小孔成像,利用这种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如果在纸盒后面粘的不是纸屏,而是照相的底片,在底片上就会出现物体的倒像。最早的照相机就是应用小孔成像原理制成的。
三、巩固应用
l 、讲述:这节课我们重点认识了什么是光源和光的传播方向。
2 、提问:
( 1 )什么是光源?举例说明。
( 2 )光是沿什么方向传播的?
3 、讨论:光的直线传播与影子的形成有没有关系?假如光是可以转弯的,还会有影子吗?
四、布置作业:用小孔成像盒给室外的景色“照相”,观察像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彩色?
光的直线传播 颜色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和方法
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重、难点:
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
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知道颜色、颜料之迷。
教学器材:
激光源、玻璃杯、水、烟雾、三棱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
入我们的眼睛。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
②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进行新课: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学生举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
(1)、自然光源 (2)、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传播
演示试验①:图片……阳光穿过树林
演示试验②:激光在水中穿过
演示试验③:激光在烟雾中穿过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影、排队、射击、日食、月食……
(可以让学生先讨论,部分现象要解释)
3、光的速度:
讨论:光有没有速度?
(有,非常大)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 c=3×108m/s,是宇宙中
最快的速度。
利用对比说明:34页图示
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问答:(1)我们为什么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2)什么是光年?它是什么物理量?
5、颜色:
(1)、试验:光的色散……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
色的光混合后会变成其他颜色。
不同颜色的光分散的过程叫光的色散。
(2)、颜色之迷: 不透明物体:
透明物体: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本节课在怎样显示光路、光的传播上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
方法,课堂反应比较好,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探究。
在需要较多时间的课时上,不要只顾进度,要避免出现学
生的滞后情况。
课件33张PPT。第一节 光的传播多姿多彩的世界第一节 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如:太阳,蜡烛,电灯,手电筒等一、光的传播1、演示实验:用激光笔射向充满烟雾容器内,观察光传播的路径,我们可以看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现象是?结论:光在( )介质中是沿( )传播的。同种均匀直线光的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的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注意: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的透明介质中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能传光。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平行光线:(太阳光)s3、光沿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及例子A激光准直(用激光引导掘进机)(激光的特点: 能集中射向一个方向而不散开,因而 能射得很远而亮度没有明显的减弱)B排直队要向前看齐 C 影子的形成: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所以当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便产生影。(1)影子的形成(1)影子的形成(1)影子形成的原因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物体的影子。D 日食太阳地球E 月食月球F 小孔成像4 光的传播A光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A光的传播是不需要介质的B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3×108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四分之三,
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三分之二光与声的速度对比在真空中最快:3×108 米/秒在空气中的速度:约3×108 米/秒阅读材料: 1607年伽利略最早做了测定光速的尝试。让两个实验者在夜间每人各带一盏遮蔽着的灯,站在相距约1.6km 两个山顶上,第一个实验者先打开灯,同时记下开灯的时间,第二个实验者看到传来的灯光后,立刻打开自己的灯,第一个实验者看到第二个实验者的灯光后,再立刻记下时间,然后根据记下的时间间隔和两山顶间的距离计算光的传播速度。这种测量光速的方法原理是什么?是否正确?但这个实验能不能测出光的速度,为什么?(光的速度很大,在相距约1.6km的两山顶间来回一次,所用的时间大约只有十万分之一秒,用这种简单粗糙的方法根本不能测出这样短的时间来。)想想议议: 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来估测发生雷电的地方离你有多远?答案:(光的传播时间忽略)
看见闪电后, 立刻看表, 记下时间; 看过几秒后听到雷声.
利用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根据 s=vt 即可求出闪电处的距离..小结:1、 叫做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 传播的,影、日食都是 产生的现象;直线光沿直线传播3、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3×108 米/秒即 千米/秒。3×105
☆☆5 举出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及应用1、影子的形成
2、日食、月食的形成
3、挖隧道时用的激光准直器
4、上体育课时,左右看直。
5、木工用眼睛瞄准木器是否直。
6、士兵打靶时,眼睛、准星和靶在一直线上。
7、小孔成像现象。
练习: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光沿直线传播1、下列物体中是光源的是( )
A、月亮 B、萤火虫 C、夜晚的星星
D、太阳照射下闪闪发亮的抛光金属 E、镜子B3、人沿着街道走向街灯,再从街灯下走远,则他的影子长短变化是( )
A、变长 B、先变长再变短
C、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D5、天文学上常用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作长度单位,已知织女星距地球约2.7光年,求织女星距地球多少千米?解:1光年 = 3×105 千米/秒×365×24×3600秒=9.4608 × 1012千米2.7光年=2.7 × 9.4608 × 1012千米=2.554416 × 1013千米再见课件7张PPT。光的传播 光源的概念
实验探究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及有关物理现象
你知道吗???
光的传播速度、所需的介质及时间
作业 光源的概念清晨,太阳冉冉升起,万丈光芒映红了朵朵云霞,给大地带来光明和色彩。也晚华灯齐放。世界依然是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天上的恒星、闪电,白炽灯、霓虹灯、发光二极管,夏夜在草丛中闪烁的萤火虫、深海中游弋的烛光鱼等都能够发光(light),这类物体叫光源(light source)。实验探究 在暗室中,将一束光(激光或者白光)分别射入空气、水和有机玻璃中(5-1,5-2,5-3)。观察光在空气、水、有机玻璃中的传播路径。如果使用激光器,注意不要让激光射在眼睛上。
从以上实验可知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
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是——。
光在有机玻璃 中的传播路径——。
概括起来,可得结论:光在均匀物质中沿——传播的。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及有关物理现象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在物体后面形成影子,如图5-4所示。
许多神奇的现象都与影子有关,例如:日食、月食,日冕和无影灯的制作和使用等,如图5-5,5-6所示。
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光传播的速度,所需的介质及时间光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太阳光传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为80min20s,织女星的光传到地球上需26.3年。我们今天看到的北极星光,实际上是它400年前发出来的
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299792458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水中的速度大约是空气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大约是空气中的2/3。作业战士用步枪瞄准,当眼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了(图5-7)。这是什么道理?
体会日环食的形成:用一张白纸剪一个直径为30cm的实心圆,贴在墙上。站在距离圆大约4m左右的地方。闭上眼睛,用镊子夹住一枚5分硬币贴近右眼,逐渐伸直手臂观察实心圆。从开始只能观察到硬币直至观察到硬币周围出现白色的原换。体会日环食的道理。课件29张PPT。光的传播第一单元一、要看见东西,必须有光射入眼睛要看到看见东西,必须有光源1 、 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思 考光照在人身上会感到热,这说明了什么?光具有能量 光源之所以自行发光,是因为消耗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了光能 萤火虫─生物能→光能;电灯泡─电能→光能 ;太阳─核能→光能2.光源的分类按光源的形成分类: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按光源的形状分类:点光源线光源面光源体光源按光照的方向特点分类:平行光源发散光源二 、光的传播1.介质:光能够在其中传播的物质 透明物质就是光介质2.光的传播特点:①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②因光沿直线传播而产生的光现象(1)小孔成像.(2)影的形成:在物体的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区域.影的分类本影光线完全照不到的区域.
在此区域看不到光源.半影只有部分光源能照到的区域,
在此区域只能看到光源的一部分本影区伪半影区(3)日食、月食.日食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并近似在一条直线上,月球挡住太阳光形成影子。从地球上月影的区域看去,太阳甚至全部被月亮遮挡,这样就形成日食。地球地球月食月食成因: 地球绕着太阳运转,在背对太阳方向有一条长长的阴影——地影,一旦月球走入这条地影带时,就会发生月食。月月月月月3.光线:沿光的传播方向作一条直线,并标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样的线叫光线。光线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实际存在的是光束。两条光线可确定发光点的位置。4、光速①.光从光源发出,以有限的速度向外传播。(17世纪才发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3.00×108 m/s ②.光速的测量: 要测光速,必须利用很大的距离,或者用精巧的办法准确地测量出很短的时间间隔。 例1:当地球运行到太阳与月亮之间时就会发生月食,图给出了地球挡住太阳的影区.当月球部分进入_____影区时发生月偏食. 当月球全部进入_____影区时, 就会发生月全食. BB 例2: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适当位置时,就会出现日食(如下图).在A、B处的人们看到的是日____食,A处看到的是______图形象,B处看到的是____图形象;在C处的人们看到的是____食,看到的是____图形象.若这时在高空经过D处,看到的则是日___食,看到的是___图形象.偏ⅢⅠ环Ⅱ全Ⅳ例3.如图所示,在高为3.2m处有一点光源S,在紧靠着光源S处有一小球A以初速υ0作平抛运动.若在落地点预先放置一竖直屏幕,不计空气阻力,小球A在屏幕上的影子P作什么运动?经过0.4s 影子的速度是多少?(g取10m/s2)
二.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意: a.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b.不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1 、平面镜的作用:①成像:像的概念从物点发出的发散光束,经过光学元件后,有三种可能:(1) 会聚于一点,该点就称为物点的实像点;(2) 成为发散光束,其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称为物点的虚像点;(3) 成为平行光束,则不成像。从像的定义可以看出:像是客观的,与人是否观察到无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法: 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先根据平面镜成像有对称性的特点,确定像的位置,再补画入射线和反射线.实际光线画实线并加箭头,镜后的反向延长线要画虚线,虚线不加箭头.例:在两相交平面镜M、N之间有一发光点S,如图所示。试画出S发出的一条光线,使它分别经M、N两平面 镜各反射一次后,再经过S的光路,并说明作图的依据和过程。②改变光路:对光线的控制作用
只改变光束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光束的散聚性质.一个平面镜对光线的控制作用.(1)平面镜对光线有反射作用,反射光与入射光遵循反射定律.(2)一束平行光的情况:入射光方向不变,平面镜转动α角,反射光转动2α角.(3)一束发散光的情况:经平面镜反射后,仍是发散光,且发散程度不变.练习1、如图所示,a、b、c 三条光线能交于一点S,形成会聚光束.今在S点前任置一块与3条光线所在平面垂直的平面镜,将3条线截住,那么( )
(A)3条光线的反射光可能交于一点、也可能不交于一点
(B)3条反射光线一定不交于一点
(C)3条反射光线一定交于镜前一点
(D)3条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交于镜后一点C2、一个光源从地面上沿竖直方向将一细束平行光向上投射到一片和光线垂直的平面镜上.平面镜与地面的距离H为30m,如果把平面镜绕水平轴且通过入射点的轴线转过15°角,则地面上将在距离光源____m处得一光斑。17.3 若平面镜M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过α角时,射到地面上的光点移动的速度多大?2 、平面镜的视场问题 确定观察范围的方法:借助边界光线,公共部分为完整像的观察范围
寻找边界光线的方法:
1、变化中求临界
2、同时关注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例、如图,MN为水平放置的平面镜,AB为竖直放置的物体,试用作图法画出人眼能看到物体 在镜中成完整像的区域。 例:在图中,BC为一障物,BC正上方有一平面镜M,画出观察者眼睛在A点通过平面镜M能看到BC右边地面上哪部分的像。解:先作眼睛A的像A′,连接A′B交地面于D,交M于D′,连接D′ A。连接AB延长交M于E′ ,E′连接A′ E′延长交地面于E,DE即为所求。(注意箭头)补充练习:1.X轴上有一块平面镜,其端点坐标为x1=4m,x2=6m.人眼位置在s(8,1.5)处,一小球自Y轴某处自由下落,人眼通过镜看到小球像的运动时间为0.2s.求: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分析:首先可求出人眼通过平面镜能看到Y轴的位置范围1.5m≤Y≤4.5m答案:小球从1.5m+0.2m=1.7m处下落或从4.5m+9.8m=14.3m处下落即可.2.宽为L的平面镜MN放于水平地面上,镜左边缘M正上方A点与B,P在同一高度,其中B在MN中点正上方,P在A点右边3L处.现有两个小球同时从A,B两点自由下落,从P点向镜面看去,则看到两球在镜中像的运动时间之比为多少?3.平面镜成像的动态问题A 、平面镜不动物运动:可分解物的速度:平行于镜面方向v1和垂直于镜面方向v2B 、物不动平面镜运动 若平面镜沿垂直于镜面方向的速度v
像沿物像连线反方向移动的速度为2v解:先作人的虚象,人在2s内前进 x=1/2at2 = 2m人与自己虚象的距离应是6m此时人对于地面的速度v=at=2m/s像对于地面的速度也为2m/s ,方向相反,∴选C C 例3、如图,一个点光源S通过平面镜成像,设光源不动,平面镜以速度V沿OS方向向光源平移,镜面与OS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度,求光源的像S′(图中未画出)移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例2、如图一人在平面镜前以速度v=1米/秒的速度与M成θ=45度的方向走向平面镜,则人看到他在镜中的像的速度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 vθ解:画出光路图,由相似三角形关系得l = h/3A课件19张PPT。 光现象 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如:太阳,萤火虫等蜡烛,2、人造光源的发展史:电灯等一、光源:光是怎样进行传播的呢?讨论 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直接显示光直线传播的探究活动
如:显示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的传播路线
●间接反映光直线传播的探究活动
如:在探究影子成因中,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如:通过小孔成像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探究光的传播路径的活动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平行光线:(太阳光)二、光的传播点光源发出的光线: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激光的特点: 能集中射向一个方向而不散开,因而 能射得很远而亮度没有明显的减弱)排队看齐、射击瞄准等3、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一些现象(1)各种影子的形成(树影,手影等)(2)日食、月食(3)小孔成像(4)夏日在浓密树阴下的地面上出现了许多光斑(1)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便产生影。(1)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便产生影。(2)日食太阳地球月食月球(3)小孔成像4、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最快: c= 3×108 米/秒在空气中的速度:约3×108 米/秒(在水中的速度:2.25 ×108 米/秒
在玻璃中的速度:2 ×108 米/秒)科学世界——我们看到古老的光(了解光年)想想议议: 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来估测发生雷电的地方离你有多远?答案:(光的传播时间忽略)
看见闪电后, 立刻看表, 记下时间; 看过几秒后听到雷声.
利用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根据 s=vt 即可求出闪电处的距离.小结:1、 叫做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 传播的,影、日食都是 产生的现象;直线光沿直线传播3、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3×108 米/秒约 千米/秒。3×105练习: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光沿直线传播1、下列物体中是光源的是( )
A、月亮 B、萤火虫 C、夜晚的星星
D、太阳照射下闪闪发亮的抛光金属 E、镜子B3、人沿着街道走向街灯,再从街灯下走远,则他的影子长短变化是( )
A、变长 B、先变长再变短
C、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D4、一根长0.5m的直杆,竖直立在水平地面上,测出其影子的长度是0.3m,与此同时测出一旗杆的影长为12m,则旗杆的高为 ( ) =20m5、天文学上常用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作长度单位,已知织女星距地球约2.7光年,求织女星距地球多少千米?解:1光年 = 3×105 千米/秒×365×24×3600秒=9.4608 × 1012千米2.7光年=2.7 × 9.4608 × 1012千米=2.554416 × 1013千米再见八年级物理《光的传播》同步练习题
(总计100分 时间:60分)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光在____________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米/秒,在其他介质中速度比在真空中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大”、“等于”、“小”)。
2.我们在上体育课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来解释。
3.夏天雷雨天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激光从地面发向空中,被一个飞过的小天体反射回地球,总共用了1.8s,则当时这个天体离地球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
4.戴一头金黄色假发,穿一件白上衣的歌唱演员,在屋顶上挂一盏红色霓虹灯的大厅里演出,在这盏灯的照射下,我们会看到她戴的假发是_______色,上衣是_____色。
5.我们将白光通过_________,会看到白光并不是单纯的光,而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种现象是光的________。
二、选择题(每个5分,共25分)
6.我们常见到的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灶 B.月亮 C.平面镜 D.太阳
7.俗话说:“一叶遮目不见泰山”。这其中的物理原理是( )
A.光是直线传播的; B.光的反射定律;
C.光不能通过不透明物质; D.光的镜面反射。
8.有一个同学学习了光的传播后,举了四个例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其中有一个例子举得不正确,这个例子是( )
A. 影子 B. 太阳落到地平线下还能看见
C. 小孔成像 D. 看不见不透明体后面的东西
9.彩色电视机显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颜色混合而成的,这三种颜色是( )
A.红、绿、蓝 B.红、绿、黄、 C.红、绿、紫 D.红、黄、绿
10.晓宏穿了一件绿裙子,如果站在红灯下,则我们看到她的裙子是 ( )
A.绿色 B.白色 C.红色 D.黑色
三、简答和探究设计题 (第11、13题10分,12、14题每题8分,共36分)
11.光的传播速度比较大,你能不能想一个办法把它测出来。试一试(说出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12.如图l所示,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室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个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两个房间都能看见室外树上的鸟,这说明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
图1
13.我们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有的同学可能想到,假设光的速度和我们常见的物体的速度差不多的话,那么我们的生活中将会出现哪些和现在不一样的现象?(至少答出两条)。
14.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但是有些地方需要用到影子很淡或没有影子的装置。那么你给设想一下,我们将灯怎样放置才能使灯下的物体影子很淡甚至没有影子呢?
四、计算题 (9分)
15.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为3.8×105km,若将一束激光射出后,那么等激光反射回后,将会用多长时间。
参考答案
1.均匀介质中 3×108 小 2.光的直线传播 3.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2.7×108
4.黑 红 5.棱镜 色散
6.D 7.A 8.B 9.A 10.D
11.利用发令枪,将发令枪打响后,测出看到烟后到听到声音的时间差,然后将两地距离测出。就可以粗略的求出光速。
注意事项:应将两地距离尽可能的远,以减小误差。
12.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即使真空中也能传播。
13.白天和黑夜变的非常漫长,因为太阳离我们太远,所以许多年才会变成黑夜,变成白天。
运动快的物体等到了我们跟前才能看见,甚至到了跟前我们都看不见。
我们看物体时,将会慢慢看到,慢慢从眼睛消失等
14.将灯放在物体的四周
15.解:t=2s/v=2.53s
八年级物理《光的传播》同步练习题
【基础练习】
1.在灯光与墙之间用手作动作,在墙上出现动作的手影的像,它的形成说明______.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米/秒.光在水中的速度________光在空气中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如图可以表明,光在空气中是 传播的;坐在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景物,这是光的 现象.
4.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A.????? ??B.?????? ?C.?????? ?D.
5.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 ?)
A.增大 B.减小 C.保持不变 D.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6.植树时.要想判断这行树直不直,采用的方法是:人站在第一棵树前面,如果后面的树都被第一棵树挡住,说明这行树栽直了,其理由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现象
C.光的反射现象 D.光的漫反射现象
7.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来解释;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__________.
8.很早的时候,我们祖先就注意观察天象,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如图所示,近年,我国科学家根据古书中“(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记载,猜想“天再旦”是天亮了两次,即发生在早晨的日全食。恰巧,1997年3月9日,我国境内发生了20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日全食发生时,新疆北部正好是天亮之际。这次日全食的观测,证实了我国科学家对“天再旦”的猜想,为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经过推算,我国科学家得出周懿王元年是公元前899年,陕西省的学者和科技工作者为此项研究工作做出了杰出的项献。日全食现象可以用_________来解释。科学家们在这次研究中采用了多种科学方法,请你任意写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9.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0.假如光的传播速度减小为原来的十万分之一,世界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写出几个合理的场景。
答案
【基础练习】
1.光沿直线传播 2.3×108,小于 3.直线,漫反射 4.A 5.B 6.A 7.光的直线传播,光速远远大于声速 8.光的直线传播,可填写:猜想、观测、推算、验证等 9.(略) 10. (略)
【能力提升】
12. (略) 13.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