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透镜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 具】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
【学 具】两个直径大小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凸透镜一个,半透明纸一张,玻璃板一块,水.
板书设计:
$3.2生活中的透镜
镜 头
成像特点(大小、
倒正、虚实)
像距与物距比较
像与物在透镜的同、异侧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实像、虚像的特征: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板书: &3.2 生活中的透镜
二,展示目标:(投影)
三,课堂导学:
<一> 导学“照相机”
1.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2.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 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3、小组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
学生自学课本P63想想做做
根据课本内容及投影提示以小组完成下列活动:
做一做
将大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2)看一看
拿起你做的照相机,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半透明纸的距离,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像描述一下并展示给同学们。(体会成功的愉悦。对于做不好的组教师给于指导。)
(3)以小组评估这次活动,有哪些不足及优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 导学“投影仪”
自学课本P64 投影仪 一、二、三段
认真观察图3.2-4对照实物,投影仪的镜是一个____镜。
投影仪的构造有:___________________
猜一猜:将投影片“F”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显示出的像的大小正倒将会如何?
演示:(教师演示,学生认真观察)
将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投影片F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大小,比较像距物距的大小,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异侧。再将平面镜装上,观察像的位置,启发学生分析平面镜的作用。
学生根据实验回答问题,并填表。教师给予点拨指导。
<三> 导学 “放大镜”
做一做,看一看
把手中的凸透镜放在课本上,适当调整距离,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描述看到的像的特征,教师予以点拨)
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做成一个水滴放大镜,用它来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看到的像的特征)
放大镜的镜头是一个______镜,像比物____(大、小)像与物在透镜的___侧(同、异) ,所成的像是____的(倒立、正立)。(学生完成表格)
<四>.当堂训练:
课本P65动手动脑学物理1、2
新课程学习目标与检测P91-92 课标导练1、2、3、4、5、6、8、11、1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信息。
<五>.导学“实像和虚像”
自学课本P64-65“实像和虚像”部分
根据下列提示以小组分析实像、虚像特征:,是否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能否用光屏承接;,能否用眼看到;,在凸透镜成像中,实、虚像与物在透镜的同异侧。
学生对实像、虚像特征进行总结,教师给予指导、评价。
四.当堂小结与学习评估
请同学们根据板书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学到了什么”,并对应学习目标(投影展示)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估。
五.课后练习
1、课本P65动手动脑学物理3、4
2、新课程学习目标与检测P91-92 课标导练7、9、10
3、分层作业:有兴趣的同学试着完成《新课程学习目标与检测》P93自主研学和合作探究部分。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
二、新课教学
[生甲]我很想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像?
[生乙]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
[生丙]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生丁]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照全景和不是全景的像?
[生戊]为什么像片中景物比实物小?
[生己]有时拍出的像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
[生庚]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照相机叫傻瓜相机?
[师]这些问题通过对照相机的观察和我让你们收集的资料,看看能否得出结论.
[生甲]照相机前面镜头是凸透镜.
[生乙]想拍全景离景远点,想拍人大点离人近点.
[生丁]光线强拍出的像发白,光线弱拍出的暗.
[生戊]照相机由镜头、机箱、调焦环、光圈、胶片等组成.
[生己]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像,这个像冲洗出来就是照片.
[生庚]怎么落在胶片上?是因为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通过镜头的光在胶片上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冲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师]大家准备的资料很全,也很好.我们知道了照相机的构造.要想了解它的使用方法,下节课我们再说.想不想做一个,如何做?
学生们兴趣很浓、相互讨论、研究方案.
[想想做做]
方案一:用两个粗细相近的长方形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在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半透明塑料薄膜作为屏幕,把纸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就制成了模拟照相机.
方案二:用硬纸板圈成两个直径大小相近的,长约15 cm的圆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在直径较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屏幕.把较小的圆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内,这样模拟照相机就做成了.
[师]这两个方案都很好,也可行,现在我们按照方案制作好后,对准某个人或物体,拉动纸窗改变透镜和屏幕之间的距离,能观察到什么?
[生甲]看到一个缩小的、倒立的清晰的像.
[师]大家做的很认真,观察的也仔细,现在看投影.
(一)照相机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到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板书)
[师]教学中常用到投影仪,现在观察它的结构,想想使用它有什么优点?
[学生们分组观察,教师指导,看投影课本图3.2—4,介绍结构]
[生甲]投影仪由灯泡、投影片、镜头、平面镜、屏幕组成.
[演示]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正放),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像,再把反光镜安上,把图案打到屏幕上.
[师]仔细观察,得出结论,并说出使用投影仪的优点.
[生甲]天花板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生乙]用平面镜使像反射到屏幕上.
[生丙]投影仪可以把文字直接书写在透明胶片上,使用方便.
[生丁]实物投影仪能直接投影实物.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回答得也很好.我们鼓掌进行勉励.
[师]在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个仪器,它叫幻灯机,观察实物和挂图了解它的构造和能成的像.
[生甲]幻灯机由镜头、画片框、聚光镜、光源和反光镜、机箱等构成.
[生乙]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丙]反光镜是凹镜.
[生丁]光源发出的光经反光镜和聚光镜作用后集中射向幻灯片.
[生戊]幻灯片倒插,在屏幕上才有正立、放大的像.
[生己]幻灯机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生庚]幻灯机成的像与投影仪一致,都是倒立、放大的像.
[生辛]幻灯机有专用幻灯片.
[师]投影仪和幻灯机都能成倒立、放大的像,但投影仪能放映大画面的幻灯片,也可以投射直接书写在透明胶片上的文字,或实物,使用方便.
(二)投影仪(幻灯机)
投影仪(幻灯机)上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板书)
[师]我们桌子上放有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也是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现在用它看书上的字.
[生甲]放大镜能使书上的字放大,字是正立的.
[生乙]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
[生丙]放大镜成像和照相机、投影仪不同,故大镜成像是正立的,投影仪和照相机成像是倒立的.
[生丁]刚开始移动放大镜,离书越远,字越大,到了一定距离以后,字变模糊.
[生戊]伸直胳膊拿着放大镜看外面的景物是倒立和缩小的.
[生己]放大镜成的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一侧.
[生庚]放大镜成的像打不到屏幕上.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
(三)放大镜
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板书)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制作和观察了解了如下内容: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3.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
四、布置作业
P59动手动脑学物理.
[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1.手持一个凸透镜在窗户和室内的白墙之间移动,移到某个位置时,窗框外的景物能在墙上形成一个清晰、缩小、倒立的像.
2.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时,有两个位置可以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清晰的像.离灯泡较近的位置,像是放大的;离灯泡较远的位置,像是缩小的,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3.在透明的玻璃板或塑料片上滴一滴水,这样就做成了水滴放大镜,用它观察课本,看课本上的字,字就被放大了.
五、板书设计
(一)照相机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二)投影仪(幻灯机)
投影仪(幻灯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三)放大镜
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
照相机的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教学器材:
透镜、纸片、放大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
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到透镜?
进行新课:
1、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的结构: 镜头……凸透镜
胶卷……
快门……
图3.2-1示
2、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10分钟)
3、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构:图3.2-4示
4、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是一个凸透镜
怎样使用?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照相的一些技巧。
教学后记:
考虑二个问题:如何讲解结构、原理时具体化?
如何连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生活中的透镜
?
【课前复习】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透镜的分类、作用等一些知识,你能回答出以下的问题吗?
1.透镜按形状分为哪两种?
2.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什么?据此它们又分别被称为什么透镜?
3.凸透镜、凹透镜的焦点是如何确定的?
透镜按形状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凸透镜的焦点是这样确定的: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的一点上,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凹透镜的焦点与其稍有不同: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这些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就是凹透镜的焦点.
好了,现在你可以看看本节知识内容,做一做下面几道题:
1.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__________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的像.
2.投影仪上有两个光学仪器:__________镜和__________镜,作用分别是成__________的像、改变__________方向.
3.放大镜是一个__________,它可以成__________的像.
?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
【基础知识精讲】
生活中应用凸透镜的仪器非常多,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本节知识学习三个最常用的含有凸透镜的仪器.
1.照相机
你喜欢摄影吗?熟悉照相机的话,你一定知道,照相机中最重要的部件是相机的镜头.每个相机的镜头都用镜头盖保护,它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照相机的原理如图3—12所示.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对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你也可能会问:照相机中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其实实像和虚像的最简单的区别在于实像能被光屏、白布、纸、手等物体承接,它是真实光线的会聚,而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能用光屏等物体承接.所以,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实像,可以被底片承接.
所以,照相机所成的像的特点是:缩小的实像.
课本上介绍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方法: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能够套入另一个之中,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 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或塑料薄膜),这样就做成了模型照相机.
用此相机成像时,半透明纸相当于底片,在其上可以看到清晰的像,而且这个像与物体的方向是相反的.因此,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的.
你能总结一下照相机能成什么样的像吗?对,是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
你们教室中有投影仪吗?如果有的话,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它也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仪器.
将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把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至此,你可能马上就会说出投影仪成的像是实像,对,因为像可以被天花板承接.
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像,而且这个像是倒立的.
投影仪上还有一个我们学习过的光学元件:平面镜.它的作用也很关键,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要总结投影仪中的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该很容易吧,是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
你一定使用过放大镜吧,它也是凸透镜,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把放大镜放在物体的上方,适当调整距离,我们就能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
想一想,放大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首先,成的像与物体的方向一致,因此像是正立的,其次像是放大的.你能用手或白纸将这个像接住吗?可以试一试.
放大镜成的像是接不住的,因此是个虚像.好,我们现在可以总结出放大镜成像的特点了:是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
【学习方法指导】
列表法
本节知识中我们学的是凸透镜的应用,实际上就是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内容看上去很杂乱,你能不能想办法将这些知识总结得有条理呢?
我教你一种方法:列表法.将有关联的知识列成一览表,清晰而有条理,便于我们理解和记忆知识.
成像仪器
像的特点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照相机
倒立
缩小
实像
投影仪
倒立
放大
实像
放大镜
正立
放大
虚像
我们可以将本节知识列成上表形式.
列表法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曾经使用过,例如,将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短路的定义、特点、危害性等列表表示,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电流、有无节点、开关个数等内容列表比较,都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对比知识点,对理解和记忆都有好处.
我们将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列成下表,各自特点一目了然.
?
【拓展训练】
别扭的照相机光圈数
你要是用过照相机,就会发现相机镜头框和光圈环上刻有光圈数.而且光圈数是一组很不整齐的数值:
1.4、2、2.8、4、5.6、8、11、16、22……
调整光圈环,可以选择不同的光圈数,从而选择镜头里面的光阑孔径(光圈),以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能量.你会发现,光圈数大时,光圈小.如图3—14所示.
仔细分析一下光圈数,你还会发现它们之间有这样的规律:
相邻两个数字都有约为倍的关系,如:
1.4×≈2,2×≈2.8,等.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光圈数呢?
原来,光圈数是镜头焦距与光圈直径的比值.如光圈数是2,说明镜头焦距与光圈直径的比值是2,也就是说,光圈直径是焦距的1/2;如光圈数是2.8,说明镜头焦距是光圈直径的2. 8倍.…
依此类推,光圈直径是镜头焦距的光圈数分之一.
由于单位时间内进入镜头的光的能量与光圈面积成正比,即与光圈直径平方成正比.相邻光圈数是倍的关系,其光圈直径也是倍的关系,其光圈面积则是2倍关系,这样,单位时间内进入镜头的光的能量就是2倍关系了.
我们知道,照相时要求底片曝光正常,就要使底片得到一定的光能量,而被拍摄景物的亮度既千差万别,又千变万化,要使曝光正常,就要根据景物亮度的不同来控制进入镜头的光能量.
控制进入镜头的光能量通常靠调节光圈和快门速度.前面说过,光圈大小可以控制单位时间进入镜头的光的能量,快门速度可以控制光进入镜头的时间.
现代的照相机,很多是用电子装置自动控制曝光量的.它们再不用标出光圈数和快门速度,使用时不必去调光圈和快门,这太方便了.
课件15张PPT。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的结构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底片相当于一个光屏。胶卷底片镜头自我发现:照相机要经过怎样的途径才能得到相片?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汇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照相机成像的特点1、照相机利用什么来成像?像是缩小还是放大?是正立还是倒立?是实像还是虚像?
2、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像与物到镜头的距离有何关系?照相机的镜头是利用一个凸透镜来成像,物体通过照相机会在底片上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物体离镜头远,像离镜头近。生活中的照相机----数码相机数码相机用图象传感器替代胶片,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再把电信号变成数字信号,由相机内的存储器保存.投影仪的构造简图投影仪成像的特点 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像,物体通过投影仪会在屏幕上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物离镜头近,像离镜头远。
1、投影仪利用什么来成像?2、像是缩小还是放大?是正立还是倒立?
是实像还是虚像?
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
像与物到镜头的距离有何关系?
投影仪的原理 ABA‘B‘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投影仪成像特点: 倒立.放大的实像1.平面镜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投影仪的使用改变光的传播路径,使投影片的像出现在投影机前方的屏幕上投影片要倒放2.我们在屏幕上要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怎么放?F3、把这张影片放在投影仪的在舞
台上,像是怎样的形状。F放大镜成像的原理放大镜成像的特点1、放大镜实际是什么?放大镜成像时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是实像还是虚像?
2、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放大镜也是一个凸透镜,物体通过放大镜会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实像和虚像实像和虚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例如: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例如:平面镜成像放大镜的像小孔成像.照相机的像投影仪的像“眼睛受骗”总结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在透镜的两侧。
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在透镜的两侧。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
当堂练习答案:D答案:B答案:C课件12张PPT。眼和视觉实验透镜的光心焦点焦距焦点FF′FOOF′光路图会聚透镜发散透镜讨论:能不能用冰和阳光
来取火?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 2f>u>fuv>f 倒立放大 实像 v>2f 倒立等大实像 v=2f u=2f正立 放大 虚像如照相机如幻灯机如放大镜眼睛课件42张PPT。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的使用
1.放大镜在使用时要将物体放在焦点以内,且越靠近焦点物体成的像越大.
2.当照相机靠近景物时,这时物距减小,则像距会增大,像也会变大.可总结为:物近像大远.还有一类照相机是可以调节焦距的,不需要改变物距也可以得到清晰的像.调节焦距时,当焦距变长时,相当于在焦距不变的情况下物距变短,像变大,像距也变大.3.在实际应用投影仪时,一般屏幕位置固定不变,调节凸透镜(镜头)的位置可使成像清晰;调节整个投影仪的前后位置可以得到所需大小的实像.要想得到正立的像,可以把投影片倒着放,当从投影屏幕观察到物体偏左上时,应向左上移投影片,才能使被观察的物体处于屏幕的中央.
(1)投影仪与照相机的相同点是都在屏上成倒立的实像;二者的区别是投影仪的物距小、像距大,成放大的像;照相机的物距大、像距小,成缩小的像.(2)投影仪与放大镜的相同点是都成放大的像,二者的区别是投影仪成倒立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的虚像.【典例】(2010·百色中考)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B.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C.在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D.用作放大镜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
【解析】选B.照相、摄像时,在凸透镜后的胶片上得到的实像是倒立、缩小的;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通过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典例】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④
B.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
C.成实像的是①②③
D.成虚像的是②③④
【易错答案】A、C、D不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及成因【纠错剖析】 【正确答案】选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它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它成的是正立的虚像;放大镜为凸透镜,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成的是正立的虚像;照相机的镜头为凸透镜,拍照时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选B.1.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解析】选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2.放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如图所示,则幻灯片上的旗应是图中的( )
【解析】选B.幻灯机的结构和调节与投影仪类似,为了观众观察方便,银幕上的像应是一个正立的像,这就需要将幻灯片倒置.幻灯机镜头或照相机镜头成像时,物与像是全方位倒置,不仅上下倒置,左右也倒置,故B正确.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与实验现象的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潜望镜
【解析】选C.从题图中可知物体经凸透镜后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在光学仪器中投影仪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C.4.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将蜡烛、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上,从蜡烛的另一侧透过凸透镜用眼直接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平面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放大镜
【解析】选D.由图可知烛焰透过此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选项中只有放大镜是成此类型的像,故选D.5.某同学把照相机、投影仪及放大镜成的像作了比较后,他认为这三种仪器所成的像具有如下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实像都和物体分别居于透镜两侧
B.虚像都和物体在透镜的同一侧
C.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D.虚像都是放大的,实像都是缩小的
【解析】选D.总结照相机、投影仪及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实像都是倒立的,且像与物位于透镜的异侧,虚像都是正立的,且像与物位于透镜的同侧,虚像都是放大的,实像有缩小的、放大的和等大的,D说法错误.6.“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将老花镜的镜片贴紧书本看书上的字,看到的像是_____的;若用它看远处的树,适当移动镜片直至看到清晰的像,则看到的像是_____的.
【解析】看近处的物体,利用的是凸透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当放大镜使用;看远处的景物时,其工作原理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正立(或放大;或正立放大) 倒立(或缩小;或倒立缩小)7.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镜.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_____(选填“顺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_____(选填“实”或“虚”)像.【解析】幻灯机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成像,成的像是倒立(相对于幻灯片)、放大的实像,所以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倒着插入架上.
答案:凸透 倒着 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夏天的早晨,在野外经常看到如图所示树叶上有晶莹剔透的露珠,透过露珠可以看到清晰的叶脉,则叶片上的露珠所起的作用与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相似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平面镜
【解析】选A. 透过露珠可以看到清晰的叶脉,透过露珠看到的叶脉是一个正立、放大的像.放大镜看物体看到的也是一个正立、放大的像.故选A.2.如图为上海航拍照片——世博会中国馆,在航空摄影时,照相机的胶片上所成的像是(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析】选D.航空摄影中的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D.3.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在银幕上成的是
(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电影放映机的成像特点,胶片在这里是用来作为成像的物体,经过凸透镜后,在银幕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D.4.(2010·成都中考) 如图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两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解析】选C.甲图是利用凸透镜,看近处的物体,此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的位置在小明的眼睛之后,A、B错;乙图是利用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利用凹透镜做成的眼镜是近视镜,C正确、D错.故选C.5.如图所示,是第一套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种邮票.用焦距为15厘米的凸透镜观察这张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A.大于15厘米 B.大于30厘米
C.小于15厘米 D.小于30厘米【解析】选C.放大镜在使用时应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5厘米.故选C.6.(2010·广安中考)“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他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 )
A.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
B.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
C.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
D.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 【解析】选D.要使几位同学进入取景框内,需增大照相机与同学的距离,则照相机应向后移,此时像变小,像距变小,镜头应向后缩,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8分)
7.(2010·安顺中考)小红在家中用纸屏、盛有水的圆形鱼缸、点燃的蜡烛组成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调节纸屏至图示的位置时,她在纸屏上看到了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蜡烛像.则盛有水的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_____镜,蜡烛的像是_____像 (选填“虚”或“实”).【解析】本题考查了照相机的原理.像能成在光屏上,说明是实像,点燃的蜡烛作为成像的物体,经过相当于凸透镜的圆形鱼缸后,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凸透 实8.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从E处就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汞柱,以便于正确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镜,我们用它能看到汞柱被放大后的_____立的_____像.【解析】本题考查了放大镜的原理.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汞柱通过它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放大 正 虚9.(2010·梅州中考)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解析】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使用时物距大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它的工作原理与照相机相似.由图可知汽车的像逐渐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小,像距越小可知,汽车是逐渐远离摄像头的.
答案:凸 照相机 远离三、简答题(8分)
10.有两只干净且相同的玻璃杯,一只盛满纯净水,一只是空的,上面盖着盖子,你怎样用眼来判断哪只杯中有水?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比较盛水的杯子与空杯子在成像上的不同,盛水的杯子相当于一个焦距很短的凸透镜,与放大镜相似.
答案:把手放在杯后,透过杯子观察手指,能使手指变大的是装有水的杯子.四、实验探究题(6分)
11.(2010·潍坊中考)如图所示是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1)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灯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若呈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了投影仪的结构、各部分的作用以及调节方法.(1)使用平面镜是为了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图像能成在屏幕上.(2)灯泡充当光源,可以增加投影片的亮度,使投影片更清晰.(3)若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应适当调节物距或像距,即适当调整镜头与投影片的距离或屏幕与投影仪的距离.
答案:(1)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图像成在屏幕上
(2)充当光源,增加投影片的亮度,使投影更清晰
(3)适当调整镜头与投影片的距离或屏幕与投影仪的距离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题
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爱的图案(这时不要接通电源),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能不能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像?有几个位置可以使凸透镜在墙上成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照相机简介
照相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用品,但你对照相机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照相机的一些知识。
镜头
由于单个凸透镜在成像中存在着严重的光行差问题(包括像差、像散、像场弯曲、畸变和色差等),因此实际照相机的镜头是由透镜组构成的,它起着校正光行差的作用。它一般由前后两个会聚透镜组及中间一个发散透镜构成。
由于镜头在照相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特别用心保护,注意防潮、防晒、防高温、防碰撞、防灰尘、防油气、防污垢,同时切忌用手指或其他物体接触镜面。每次用完后,应立即用镜头盖盖好,并把距离拨回到无限远处(让镜头收进去)。如镜面有一些浮尘,可用干净柔软的毛笔轻轻拂去灰尘,如擦拭镜头,应用干净的控镜头纸或用干净的专用麂皮轻轻地从镜头中心起转圈向边缘试擦,揩拭的次数越少越好,以免镜头受伤。
光圈
光圈的作用是调节镜头的通光量。镜头的实际通光量不但跟光圈口径有关系,而且跟镜头的焦距有关系,因此,镜头的通光量不能用光圈口径表示,而要用光圈的相对口径表示,光圈的相对口径等于光圈的口径与镜头的焦距比:。因为分母的数值越大,就表示相对口径越小,所以镜头的光圈环上的数值琥大,通光量越小。
快门
小型照相机的快门,一般可分为叶片式和卷帘式两种。快门的速度有1-s的,也有1-s的。
回答以下问题:
1、阅读完此文章后,你对照相机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你还想了解一些关于照相机的什么知识呢?你可以对照照相机的说明书或查找其他资料弄清更多的问题。
2、照相机中光圈环的指数越大,到达底片的进光量就越______,快门环指数越大,光圈开启时间就越_______。
3、“调焦”是什么意思呢?是调节焦距吗?请你查找相关资料弄清这个问题。
生活中的透镜 答案
1.凸透镜 凸透镜 凸透镜 2。倒立 缩小 实 倒立 放大 实 3。大 凸透 正立 放大 虚 4。D 5。D 6。C 7。A 实验题提示: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时,有两个位置可以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清晰的像。离灯泡较近的位置,像放大的;离灯泡较远的位置,像是缩小的。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课件24张PPT。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第二节凸透镜凸透镜相关概念中间厚,边缘薄会聚作用运用:显微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望远镜等对光线的作用:焦点:焦距:光心:平行光线经凸透镜会聚于主轴的交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凸透镜的中心点生活中的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情况:光心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凸透镜能够成像,那么请问同学们想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吗?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做实验前我们必须认真阅读实验任务单,来按要求完成实验:······物距:U 像距:v物体位于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 ),成
像。 倒立的、缩小的、实像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物体与 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实U>2ff2f )照相机内的胶卷,相当于光屏,用来承接实像物体与实像大小比较实像小于物体(像小)物距与像距大小比较像距小于物距(像距大)······ 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 )
成 像 倒立的、放大的、实2f>u>f物体与实像大小比较实像大于物体(像大)物距与像距大小比较像距大于物距(像距大)根据这个原理
制成了 :幻灯机......物体位于焦点以内即( u<1f )时,成正立的、放大的、像虚....物体位于凸透镜的( )
2倍焦点处即(u= )2f时,成倒立的、等大的、实像。实像位于凸透镜另一侧的2 倍焦处,V=2f物体与实像之间的距离是4f物体在凸透镜的特殊位置的成像特点(联系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像等大;像距=物距 ( 2f )..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时( ),不成像u=f1、凸透镜成像规律2、凹透镜成像规律一、透镜成像规律f2f异 侧倒立.放大实 像不成像同 侧正立.放大虚 像U=2fU=fU=2fU=fU=2fU=f同侧、正立、缩小、虚像。思考:倒 立缩 小实 像倒 立放 大实 像正 立放 大虚 像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5、在凸透镜成像中,物体移动时,实像和虚像的转折点在哪里?放大和缩小实像的转换点在哪里?(请学生回答) 记忆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规律二: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在减小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在增加物距大于焦距物距小于焦距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减小规律三当所成的像是实像时物、像异侧当所成的像是虚像时物、像同侧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
在 座上由左向右依次放置 、
、 。为了确保烛焰的像
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 、 的
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大致
在同一高度上。光具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光屏思考巩固练习:1.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6CM处,使在光屏上出现烛焰的倒立.放大.清晰的像,则该同学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6CM B.8CM .C12CM D.18CM A2.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当物体从离凸透镜1.5f处移到3f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小,像距变小
B.像变小,像距变大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A巩固练习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厘米处,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
得不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
能是( )
A、30厘米 B、15厘米
C、10厘米 D、5LIM 3A课件27张PPT。知识回顾:
1.透镜分哪两类?分别有哪些光学质?
2.透镜分别有哪三条特殊光线?新课导入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了解生活中的透镜5-2生活中的透镜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数码摄像机上的透镜 投影机上的透镜 实物展台上的透镜眼镜片上的透镜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照相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它的镜头相当于什么?胶卷相当于什么?物体在胶卷上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2.投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它的镜头相当于什么?屏幕相当于什么?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投影片在银幕上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3.放大镜的实质是什么?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4.实像和虚像形成原因是什么?如何区分物体所形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教学目标本节课堂教学目标: 1.照相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它的镜头相当于什么?胶卷相当于什么?物体在胶卷上成的像有什么特点?一、照相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底片镜头按钮机壳照 相 机 的 原 理ABB’A’胶卷----光屏镜头----凸透镜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屏幕。2、照相机成像的特点:倒立 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数码相机数码相机用图象传感器替代胶片,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再变成数字信号,由相机内的存储器保存. 2.投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它的镜头相当于什么?屏幕相当于什么?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投影片在银幕上成的像有什么特点?投 影 仪一、投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投影片镜头平面镜投影仪的原理 ABA‘B‘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投影仪成像特点: 倒立.放大的实像1.平面镜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投影仪的使用改变光的传播路径,使投影片的像出现在投影机前方的屏幕上投影片要倒放2.我们在屏幕上要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怎么放? 3.放大镜的实质是什么?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放 大 镜2.放大镜成像的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1.放大镜实质就
是一个凸透镜 4.实像和虚像形成原因是什么?如何区分物体所形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实像和虚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例如: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例如:平面镜成像放大镜的像小孔成像.照相机的像投影仪的像“眼睛受骗”当堂练习答案:D答案:B答案:C
4.面对幻灯机幕布,将印有“h”字样的幻灯片插入框中,调节镜头后,在幕布上出现的画面应该是 [ ]
5.要使幻灯片在幕布上的清晰象更大一些,则应该将 [ ]
A.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后移动
B.幻灯机向后离幕布远些,把镜头略向后移
C.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前移动
D.幻灯机向后离幕布远些,把镜头略向前移
CB学习拓展 用照相机拍照时,有一小虫飞到了镜头上,
关于像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几乎没有变化
B.有变化,出现小虫清晰的像
C.有变化,出现小虫模糊的像
D.有变化,整个像变的模糊
A2.某人照完半身像,想再利用同一个照相机照一张全身像,这时他应该离相机远些还是近些?同时调节调焦环,使胶片远离镜头还是靠近镜头?【分析】从拍半身像改为拍全身像,实际上像缩小了,此时像距应该缩小,同时增大物距。【解答】人应该远离相机,同时使胶片靠近镜头。学习拓展3.晓晨同学在校门前给全班同学照集体像,发现两边的两个同学照不上,请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分析】若使两个同学的像再进入底片内,全班同学的像就要缩小了。
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也变小的规律进行调节。只要晓晨向后退一些增大物距,同时缩短镜头与胶片的距离来减小像距,就可以把全班同学都照进去了。【解答】请晓晨往后退一些,同时缩短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就能把全班同学都照上了。讨论完成:
1、旋转“调焦环”是调节什么?
2、光圈和快门分别控制什么?
3、快门和光圈共同控制什么?共同控制暴光量。 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调焦环是相机上控制镜头伸缩的装置。光圈是相机镜头中控制光通量的装置。
快门是相机中控制暴光时间长短的装置。课后实验与思考:
回顾生活中凸透镜和凹透镜,再想想它们成像有什么特点?
作业:P65-2 3 4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