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堂】2013-2014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声音的特性(教案+课件+练习+素材)1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课堂】2013-2014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声音的特性(教案+课件+练习+素材)1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12-03 06:01:43

文档简介

三、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
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
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
要的纠正即可。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3、声音在 、 体中比 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为什么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1、音调:声音的高低
试验: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学生阅读课本图示
2、响度:声音的强弱
试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
(2)、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学生阅读材料:
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
3、音色:声音的一个特征
音色表示什么?
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教后记
本节内容比较多,应紧扣要求,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
应让学生在课后去分析较多的声现象,并布置一定的思考题?
第四节 声音的特性
(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对《声音的特性》的教学,本教材和课程标准与老教材和教学大纲有很大的不同:内容上,增加了“超声波和次声波”、“观察不同声波的波形”以及“想想议议”、“科学世界”等联系实际的知识与问题;方法上,将“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改为“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探究实验;要求上,由“常识性了解”,提高为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生活和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可见,教材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简单现象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研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指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分析论证和交流评估,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教材中,对“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问题的探究,只各安排了一个实验,略显论证不够充分。我把老教材的演示实验移置过来,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既能使论证更有力,又能提高学生探究实验的设计能力。音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感知,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体验。我设计了游戏:用不同的乐器都演奏C调的“1”和“3”,让学生闭上眼睛,只用耳朵听,辨别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游戏活动使学生切实感悟到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是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声音还是有区别,有各自的特色。进而,认识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也就很自然了。在联系实践,了解应用方面,通过设计两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听得见蚊子嗡嗡叫却听不到蝴蝶的声音”、“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你了解多少?”,让学生阅读课文、充分讨论交流、发表见解。这样处理,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又能引导学生注意关注身边的物理、关注科学技术的应用,还能增强学生与人合作、发表见解的意识和愿望。
另外,观察不同声音的波形,教材是分几次观察的。我把不同音调、不同响度、不同音色声音的波形集中在同一时段观察,既能使操作方便、省时,又便于学生观察、比较,还便于教学进程的发展、升华。由于本节课的设计重在加强探究、讨论、交流,用时较多,第23页的想想议议和科学世界就留给学生课后解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②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③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②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
③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初步的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活动。
②有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③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研究乐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感知乐音的音色,理解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
教学资源
(1)分组探究实验器材:钢尺、橡皮筋、固定橡皮筋的底座(间距可调)、硬塑料片、齿的疏密明显不同的两把木梳
(2)演示实验器材:自制“水瓶琴”、木尺、铁架台、细线悬吊的乒乓球、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两个、音叉锤、示波器、话筒
(3)部分学生备的乐器:口琴、小提琴两把、长笛、手风琴、萨克斯管等
(4)多媒体显示屏及反馈练习
板书设计(多媒体显示)
三、声音的特性
含 义
决 定 因 素
相 关 问 题
音 调
声音的高低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与次声波
响 度
声音的大小
发声体振动的振幅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音 色
声音的特色
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
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教学流程:激趣导入→实验探索→交流讨论→演示验证→应用举例→测评小结
课堂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说  明
导入新课
复习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敲击“水瓶琴”发出音调不同和响度不同的声音。由此引出声音有不同的性质特点,而导入新课。
进行新课
一、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从声音的产生认识到声音的性质特点应与发声体的振动情况有关,并根据已有的经验对音调的高低会与振动的什么因素有关作出猜想。
让学生利用桌面上提供的一些器材设计实验,使物体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物体发声时的振动情况有什么不同,验证自己的猜想。
鼓励学生交流探究实验的方案和结果,引导全班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估。
引导学生归纳实验探究结果,判断实验结果是否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提出问题:蝴蝶飞去飞来,靠的是翅膀的振动,蚊子也是,可为什么我们听得到蚊子的嗡嗡声,却听不见蝴蝶的声音呢?
给出蝴蝶和蚊子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20页,达到正确解答上述问题。
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课文第20页还了解到什么?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了解多少?
二、响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分析前阶段的探究实验中,是否也发现了能说明响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一些现象和事实?交流实验现象和判断结果。
对学生实验认真,观察仔细,的科学态度给予赞赏。
演示课本P21、图1.3-4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情况下音叉发声的响度和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归纳探究结果。判断探究结果是否证实了先前的猜想。
三、音色
组织学生做游戏。请几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乐器都演奏C调的“1”和“3”,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只用耳朵听,看能否辨别出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夸学生辨别准确。)
提出问题:你是怎么辨别不同的发声体的。
教师归纳: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鼓励学生列举自己熟知的凭音色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事例。
用示波器分别显示音叉发出的不同音调、不同响度的声音信号波形以及不同乐器用相同的音量都发C调的“1”的声音信号波形。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波形的不同特征。
用示波器观察学生(男女各一)说“我喜欢物理”的声音信号波形。
归纳小结
1、学生小结。
2、课堂练习反馈。
3、组织学生演奏、欣赏乐曲《欢乐颂》。
布置作业
举手回答
加深对声音的不同性质特点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回想所听到过的高低不同的声音及发声体相应的振动情况。猜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明确实验目的,两人一组合作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作出判断。

学生举手答问,其他学生讨论、再验证、评估。
举手发言。
学生交流猜测。
自学并积极思考,相互交流,讨论、作答。
积极举手回答,汇报自学成果。展现自己的科学素养。
学生分组讨论、再实验,并举手作答,其他学生评估。
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积极举手作答。
积极参与做游戏,判断每次发声的乐器是什么乐器,集体回答。
举手回答
分组讨论,踊跃举手作答。
观察比较不同声音的波形,集体回答判断结果。
积极参与活动,认真观察比较波形的不同。
创设情境,让学生对声音的不同特性产生研究的兴趣。
尝试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对问题的结果提出猜想。
尝试设计科学探究的方法,选择所需的器材。体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整理信息。
培养交流合作和初步的评估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用学生熟知的现象提出问题,教育学生观察生活、服务生活。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自然现象。
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检查学生平时搜集资料、对技术应用的关注情况。
及时给予鼓励,益于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从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形式多样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发现身边的物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利于形象深刻地理解声波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能增强学生对乐音特性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案例(声音的特性):
一、引入新课:
师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靠什么传播?
生答: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师:出示一些装有不同水量的啤酒瓶,敲击它们会发出声音。
师问:啤酒瓶发出的声音相同吗?听起来有什么不同?
(敲击啤酒瓶发出“1,2,3,4,5,6,7,i”的声音,让学生仔细听并讨论后再回答。)
生答:不同啤酒瓶发声的高、低不同。
(同上法,轻敲啤酒瓶发声。)
师问:这次啤酒瓶发出的声音与上次的有什么不同?
生答:比上次的声音小。
师:声音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声音有高低之分,有大小之别,还有不同的特色。人们用音调、响度和音色来分别描述声音的这些不同性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声音的这些性质。
板书: 三、声音的特性
二、教授:
师问: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声音的性质特点应与发声体的振动情况有关。那么,音调的高低是与发声体振动的什么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所听到的声音的高低、所看到的发声体的振动情况,作出猜想,并给一定的时间讨论)
生甲答: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因为小提琴发出高音的弦振动得比较快。
生乙答:唱歌发高音时,声带振动也比较快。所以音调的高低应该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
(学生的猜想可能是多种多样,甚至有错误的,但没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也需要用实验事实来纠正自己的错误。教师就是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作出设想,勤于探索实践的精神。)
师:同学们可以利用桌面上提供的一些器材设计实验,让物体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物体发声时的振动情况有什么不同,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说说你的实验方法和结论,供大家讨论交流。
生甲答:我们用硬塑料片拨动疏密不同的木梳齿,拨动密齿时,塑料片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生乙答:我们把橡皮筋拉紧后拨动它,发现橡皮筋被拉得越细时,振动越快,发声音调越高。
生丙答:我们按书上的方法,把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现钢尺伸出桌边较长时,振动较快,发声音调较高。
(教师和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和结论共同讨论、评判、再验证,达成共识,得出较科学的结论。)
师问:通过以上研究,哪位同学能概括得出的结论?
生丁答: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得快,发声音调高,振动得慢,发声音调就低。
师:物理学里,用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发声体振动快的,频率大,音调高;振动慢的,频率小,音调低。所以,频率的大小决定音调的高低。
师问:我们知道蝴蝶飞去飞来,靠的是翅膀的振动,蚊子也是,但我们听得到蚊子的嗡嗡声,却听不见蝴蝶的声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稍停、让学生猜测、交流,更多的学生会不知其解。)
师:我给大家提供一组数据:蝴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蚊子翅膀每秒振动500-600次。为解答这一问题,同学们还需要了解:什么叫频率?它的单位是什么?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有多大?请阅读课本第20页的内容,看谁能尽快完整地回答。
(学生阅读并交流。)
生答:因为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蝴蝶翅膀每秒振动5-6次,频率低于人的听觉范围,所以人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声。而蚊子翅膀每秒振动500-600次,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人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回答的很好,我们向他表示祝贺。
师问: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第20页还了解到什么?
生甲: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生乙: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不同。如猫和狗发声频率较低,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人能听见;而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很高,可以发出人听不到的超声波。
生丙: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也不同,有的对低频声波反应灵敏,有的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大象就是对低频声波反应灵敏,使用次声波交流的。
师:很好。次声波和超声波有哪些应用,你了解吗?
生甲答:人们可以通过探测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发生前辐射出的次声波,来预测、预报它发生,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生乙答:医学上可以利用超声波进行诊断和治疗。如B超检测、超声碎石等。
(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踊跃。)
师:超声波和次声波在医疗技术、工业生产以及各种探测等诸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同学们课后可以进一步收集资料并撰写小论文发表、交流。
师问:在研究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中,你是否在不经意中也发现了一些现象和事实,能说明声音的大小——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甲答:我们拨动橡皮筋发声时,发现拨动的幅度越大,橡皮筋发声的响度越大。说明响度大小应该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生乙答:我们把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一定长度,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振动幅度较大时,发声的响度较大。
师:同学们的确是实验认真,观察仔细,有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个实验: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悬吊着的乒乓球,比较轻敲和重敲音叉两种情况下,音叉发声的响度和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条件许可,也可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生答:重敲时,音叉发声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大,表明音叉振动的幅度大。
师问:分析以上各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答:上述各实验说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师: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可见,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请几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乐器都演奏C调的“1”和“3”,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只用耳朵听,看能否辨别出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好吗?
(事先请几位同学准备好口琴、小提琴、笛子、萨克斯管等,有三、四样最好。学生几乎都能靠听声音,辨别出各种乐器。)
师问:(非常惊奇地)你们怎么辨别得如此准确?是怎么辨别的?
生答:不同物体发声有不同的特色,只要你曾经听过这些物体发出的声音,知道它的声音特色,再次听到时就能辨别出来。
师:对,说得好。由于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特色,也就是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通过听声音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就是靠音色来辨别的。
师问:哪位同学能举出人们凭音色来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事例?
生甲答:铁路工人检查火车机械部件是否有裂缝,总是用铁锤敲几下,就是靠听机械部件发声的音色来辨别的。
生乙答:同班同学,我们未见其人,只闻其声,就能辩知是谁,也是靠辨别声音的音色。
师:以上事实告诉我们,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是除了音调、响度外,声音的又一重要特性。
师:为了让同学们对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有更形象、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们把不同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可以观察到不同声音的波形不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比较波形的特征。
(教师先后输入音调不同的音叉声音信号、响度不同的音叉声音信号、不同乐器用相同的音量都发C调的“1”的声音信号,让学生观察示波器的波形。由于第一次使用示波器,需要教师简单说明和引导。)
生甲答: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时,波形的疏密不同,音调高的,波形密。
生乙答: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时,波形的幅度不同,响度大的,波形幅度大。
生丙答:不同乐器用相同的音量都发C调的“1”音时,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基本相同,观察到各组波形的幅度和疏密就基本相同,但由于发声体不同,发声的音色不同,观察到波形上附加的小振动不同。
师:也就是说,声音的响度大小,可以比较波形的幅度;声音的音调高低,可以比较波形的疏密;声音的音色特征,可以看波形的附加小振动。
(可让同学看课本第22页的波形图。)
师问:有谁想看看自己声音信号的波形特征?
(学生举手踊跃,争着观察自己的声音信号波形。)
师:请两位同学(男女各一)上讲台,用话筒说“我喜欢物理!”。
(学生观察波形特征。)
三、小结巩固:
师问:同学们学习物理真的有趣有用,对吗?这节课学习至此,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甲答:我懂得了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大特性。
生乙答:我还知道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
生丙答:我学会了靠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生丁答:我觉得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科学、有效、有趣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解答下面几个问题,检查自己是否掌握了本节主要内容。
(学生集体解答巩固练习,教师及时反馈评价。)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同学们,乐音是美妙的,生活是美好的,我们请备有乐器的同学为大家同奏一曲《欢乐颂》。
(全班同学热烈鼓掌,在欢乐、优美的音乐中结束新课。)
四、布置作业:
1、阅读科学世界《乐音和乐器》。
2、做课本第23页“想想议议”。
(作者联系电话:杨丽红0771-5635681(宅)、13517885660)
声音的特性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采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声音的三种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区分声音的三种特性
【教学方法】
实验法、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教学
【学法指导】
观察实验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钢尺、鼓、锣
【教学过程】
教学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复习
提问
1.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是怎样的?
2.人耳听到声音有哪两种途径?
学生回答
创设
情景
引入
新课
我们听交响乐时,有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低沉响亮,有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有时我们只用耳朵听就可以知道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声音的特性。
学生思考




1.音调
用录音机分别播放一段女高音与男低音唱的歌,问:两段歌声什么不同?
我们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比如女高音歌唱家音调较高,男低音音调较低。我们唱歌时有时会觉得:特别高的调唱不上去,或很低的调唱不出来。我们所说的都是音调的高低。
学生回答并思考
教学
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那么,音调的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进行钢尺实验,并提问:两次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你能指出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吗?)
师总结:两次的音调不同,钢尺振动的快音调高,振动的慢音调低。
频率:(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
(3)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
(4)50Hz:表示物体1秒振动50次。
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超声波: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次声波: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2、响度
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即声音的大小)
(进行钢尺实验,一次重拨,一次轻拨,问:两次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
(分别敲鼓、锣)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例:买西瓜时敲一敲,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区分是熟瓜还是生瓜。
我们能听出熟人说话的声音也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
看表格了解人和一些动物发声的频率和范围
学生回答
闭上眼睛判断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课堂小 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声音的三个特性,如何区分这三个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其中音调与响度比较难于区分,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回顾这节课的内容
作业
课后练习:
学生练习
板书设 计
声音的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频率高,音调高;②频率低,音调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振幅大,响度大;②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三、声音的特性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音色决定声音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体会现实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广泛性,学习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乐音的音调、响度
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学情分析
利用声音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
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音乐、朗读等多方面的才能。本节课可以充分利用此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方法运用
用转换法观察振动的幅度和频率,用控制变量法学习声音的音调和响度
教具和媒体
教师:录音机、音叉、乒乓球、铁架台、钢尺、梳子、小纸人、自制小琴等
学生:乒乓球、钢尺、梳子、硬纸板、气球、橡皮筋、小铃铛、自备乐器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题引入
学生听录音(带有自然界声音的音乐)
学生由音乐中提出想要知道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给学生设立一个充满大自然声音的美妙环境,给学生一个想象的余地,由想象引出学生想要知道的问题,自然引入新课
放录音(带有自然界声音的音乐)
引导学生提问并记录学生的问题
听录音并展开充分的想象
提出问题
课题探究
一、学习相关概念:
⒈概念引入:
⑴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⑵振动有什么特点?
⒉依据学生讨论结果给出概念:
⑴振幅
⑵频率:
说明:频率的不同、振幅的不同决定物体振动的不同。物体振动的不同决定声音的不同
二、声音的特性:
㈠响度
⒈演示:放一段音乐,将音量旋钮进行旋转,使音量发生变化
提出问题:你有什么感受?
引出响度的概念
响度:声音的大小。
⒉引导探究:
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
首先将学生的未知概念引出,有利于学生下一步学习声音的特性时的顺畅性
振幅和频率对学生来说十分抽象,利用形象的形体语言进行说明,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利用身边常见的实例进行教学,利于学生的理解
将一个探究实验分成几步来进行,可以降低难度
由复习声音的产生,引入相关概念,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振动的特点,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根据学生的理解适当的利用身体演示什么是振幅,什么是频率,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演示
提问
引出响度概念
引导探究:
⑴利用同一器材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
⑵当响度不同时,
讨论并回答
了解振幅、频率决定振动的不同
感受音量的变化并回答问题:声音的响度变大
知道响度
依据引导进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注意控制变量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题探究
⒊依据学生探究结果进行小结:
振幅决定声音的响度
⒋示波器展示:
响度不同时的波形
⒌反馈练习:
利用实验验证观点
㈡音调
⒈演示:利用自制橡皮筋小琴弹几个音阶,提出问题:你听出了什么不同?
引出音调概念:
音调:声音的高低
⒉再次演示,引导观察:
当音调变高的同时,橡皮筋有什么变化?
⒊模仿橡皮筋小琴利用钢尺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⒋引导探究:音调和什么因素有关?
⒌依据学生探究结果进行小结:
频率决定音调的高低。
⒍示波器展示:音调不同时的波形
㈢音色
⒈小活动:耳朵“看”得见
闭上眼睛,用耳朵去分辨,看谁“看”的又快又准
⒉提出问题:
你的耳朵为什么会“看”到东西?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发声体的不同材料、结构发出的声音不同。
⒊示波器展示:不同乐器的波形
利用直观波形,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利用反馈练习使学生加深记忆,加强学生对不同学习方法的理解
利用自制橡皮筋的小琴,让学生在感觉音调变化的同时观察到橡皮筋长度的变化,有利于学生利用钢尺模仿进行实验操作
再次利用上一次探究的过程进行探究,使学生了解对于一个问题的探究首先要会发现,然后有目的的进行探究
利用直观波形,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一个小活动的设立,使学生能够从游戏和玩耍中学会所需要的知识,使学生感触到物理的奇妙
利用直观波形,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变化
小结
展示,利用直观的观察加深学生的印象
给器材实验:鼓、小纸人、音叉、静止悬挂的乒乓球、录音机、气球等
演示
提出问题
引出音调概念
演示引导注意观察
引导
引导探究:
⑴利用钢尺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⑵当钢尺的音调发生变化时,钢尺的振动有什么变化
小结
展示,利用直观的观察加深学生的印象
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活动一:分辨弹、拉、吹、打的乐器的名称
活动二:分辨念文章同学的名字
活动完毕提出问题
小结
展示,利用直观的观察加深学生的印象
转换法的应用
上台演示并说明观点
识记
直观观察
利用所给实验器材进行实验验证,并进行演示,注意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
观察,根据实验得到启示,回答问题:声音有不同的音调
知道音调
观察并回答:音调变高时橡皮筋变短。
模仿实验
依据引导进行探究活动
上台演示并说明观点
识记
直观观察
参与活动
有乐器、朗读特长的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行表演
回答问题:每个物体或者人所发出的声音不同
识记
直观观察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题探究
三、小结本节课所学
四、反馈练习
五、布置作业
运用所学知识自制乐器进行演奏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是锻炼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和概括能力,从学生的总结中也能够看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让学生自己回答自己的问题,实际上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自我肯定的过程
这一作业实际上是对学生当堂所学的知识、音乐的知识、动手制作的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的一个综合考察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包括应用的学习方法
将学生在课前提出的问题进行回顾,并引导学生回答
布置作业
小结通过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自己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课后进行有关作业的调查、制作
板书设计
三、声音的特性
一、相关概念: 二、声音的特性
1.振幅:物理学里把物体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1.响度:声音的大小。振幅决定声音的响度。
2.频率: 2.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⑴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3.音色:不同材料、结构的发声体发出的声
⑵频率是物体每秒中振动的次数。 音不同。
⑶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用Hz表示 三、应用的学习方法:
3.频率的不同、振幅的不同决定物体振动的不同。 转换法、控制变量法
物体振动的不同决定声音的不同。
教学过程实录
一、新课引入
教师为学生放一段带有自然界声音的音乐。
师:(音乐结束时)你从刚才的录音中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听到了笛子的声音、小鸟的叫声、流水的哗哗声青蛙的叫声
生:听到刚才的声音,仿佛处于森林中、刚才的音乐是在一个小溪旁
……
(说明:利用自然界的美妙声音和吸引人的音乐,使学生能够顺利的进入声音的学习环境。)
师:前一阶段,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了解到人们听到声音的过程。在听到刚才的美妙声音之后,你还想要了解有关于声音的哪些知识?
生:为什么鸟的叫声与青蛙的叫声不同?(笑声)
生:为什么笛子的声音非常的清脆,音调非常的高,而萨克斯的声音就非常的低沉?
生:为什么小鸟的叫声有时高,有时低?
生:为什么刚才音乐的声音那么好听,而汽车喇叭声就非常的噪人?
生:为什么蝙蝠所发出的超声波我们听不到?
……
师:“刚才同学们所提到的问题非常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并解释其中的一些问题?
(说明: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的第一步。由学生的问题引入新课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
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师: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也就是说只要了解振动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就可以解释声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不同。那么,请问:振动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看我的手的振动(手左右摆动,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动作大,有时动作小)
生:(讨论)振动有大小之分,振动有快慢之分。
(说明:利用形体语言来讲授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利于学生的理解。)
师:很好,振动有快慢和大小之分。而振动的大小物理学中用“振幅”来形容,物体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表示。振幅就是指物体振动的幅度;频率就是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物体一秒钟振动10次,所发出声音的频率就是10赫兹。(板书)
板书:一、相关概念:
1.物理学里把物体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2.频率:
⑴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⑵频率是物体每秒中振动的次数。
⑶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用Hz表示
师:刚才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蝙蝠所发出的超声波我们听不到?现在我们来看投影片(指投影片)不同的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和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我们把低于20赫兹的声音称为“次声波”,把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称为“超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到。那么,根据投影片你还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生:狗能听到人听不到的声音,因此可以利用狗的反映来判断周围是否有情况。
生:地震前,会有“鸡飞狗吠蛇出窝,老鼠搬家”等异常现象,是因为这些动物能够听到一部分地壳振动所发出的次声波。
……
(说明:首先将有关概念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下一步的新知识的学习更加的顺畅,避免了由于知识点的学习打断学生的探究过程。)
师:了解了有关于振动的一些概念之后,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物体振动的振幅和频率决定了声音的什么特性?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利用录音机放一段音乐,不断将音量的旋钮进行旋转,使音量发生变化)在刚才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发现声音有了一个大小的变化。
生:老师将音量给变了,声音的音量有时大,有时小。(学生笑)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声音确实有大小的变化。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大小用响度来表示。(板书)
板书:1.响度:声音的大小。
师:那么,声音的大小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讨论)可能与振动的频率有关。
生:可能与振幅有关。
师:要知道声音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必须要学会观察,从观察中获得答案。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观察呢?
生:应当找出一个物体,让它振动发声,观察响度不同时的物体振动时的情况。
师:很好。那么,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为什么?
生:(讨论)应当注意采用同一个发声物体,因为不同发声物体所发出的声音不同,易产生干扰。
师:将某一些量固定或控制不变,可以排除很多的干扰因素,使问题的研究简单化,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刚才,在同学们的讨论中,已经注意到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既然如此,那么请大家利用手边的器材,让同一物体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来。
生:(进行实验)
师:请你将你的实验展示给大家。
生:(展示)利用钢尺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利用橡皮筋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利用小铃铛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
师:当物体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你发现它的振动有什么变化?
生:(再次进行实验并观察)
师:请将你的观点说给大家。
生:把钢尺的一端压在桌角,用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当用的力大的时候,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当用的力小的时候,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这就说明了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生:把乒乓球放在桌面上,用手拍打桌面,用力小的时候,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弹的幅度小;用力大的时候,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大。这就说明了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
师:刚才同学们的实验都非常出色,从同学们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板书)
板书: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师:物体地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物体的振幅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小。
师:刚才在同学们的实验中我发现,有时发出声音的物体的振动并不易察觉,如刚才桌子发出声音时的振动,但是同学们利用一个乒乓球就可以将这种振动表现出来,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物理学中称之为“转换法”。现在,请大家观察我所做的实验,说明是什么地方应用了“转换法”?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师:(将录音机的音箱平放在桌面上,把一个小纸人放在音箱上,打开录音机,不断旋转录音机的音量旋钮)
生:(观察、讨论)实验中利用小纸人的跳动来观察声音的振动,是利用了“转换法”;实验中小纸人随着声音的响度变化跳动的幅度也不同,说明了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师:我手边还有鼓、音叉、小锤、静止悬挂的乒乓球等物体,你能否设计出与刚才不同的实验来验证“响度与振幅有关”呢?
生:(讨论)我们组利用音叉、小锤、静止悬挂的乒乓球可以进行。(上台演示:用小锤敲击音叉,静止的小球靠近音叉,小球被音叉弹起来,随着时间的延长,小球被弹起的幅度逐渐减小)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听到音叉所发出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同时也看到小球被弹起的幅度逐渐减小,这就说明了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生:可以用鼓、小纸人来进行实验。(上台演示:将小纸人放在鼓面上,用小锤敲击鼓面,先用较小力敲,再用较大力敲)刚才,用较小力敲时,声音的响度小,小纸人轻轻跳动;用较大的力敲时,声音的响度大,小纸人剧烈跳动。这就说明了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生:可以用橡皮筋来完成实验。(上台演示:用手撑开橡皮筋,轻轻拨动,然后用力拨动)用手轻轻波动橡皮筋,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较小,橡皮筋振动的幅度小;用力波动时,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较大,橡皮筋振动的幅度大。这就说明了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说明: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开始,逐步变成学生的独立探究,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中适时地将学生在实验中应用的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点出,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各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清楚应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探究学习。)
师:我们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时,曾经用示波器来观察声音的振动,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示波器来观察响度与振幅之间的关系。(打开示波器,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
生:(观察示波器中的波形,产生直观的印象)
(说明:利用示波器来观察波形是最有效也是最直观的方法,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强学生的记忆)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同学们已经能够灵活的应用物理学的学习方法来探究物理问题。现在,我们再继续进行研究。大家请看(拿出自制的橡皮筋小琴),这是什么?
生:琴。
师:(用手拨动琴弦,让琴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你发现了什么?
生:琴弦发出1、2、3的声音。
师:音乐中把声音的这种变化称之为“音阶”。此外,不同的乐曲有不同的“调”,物理学中把这些“音阶”“调”又称为声音的“音调”。音调就是指声音的高低。(板书)
板书:2.音调:声音的高低。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将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混淆。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响度,为了顺利的研究音调,我们应当怎么做?
生:(讨论)应当在物体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探究。
师:这是应用了物理学的什么方法?
生:控制变量法。
师:请大家仔细看,我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当小琴的音调发生变化时,琴弦有什么变化?(拨动琴弦,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生:(观察讨论)当音调升高的时候,琴弦变短。
师:那么,请大家利用手中的钢尺,模仿琴弦,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生:(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角,用手拨动另一端;不断缩小钢尺露出桌面的长度,使钢尺的音调发生变化)
师:当钢尺的音调发生变化时,振动有什么变化?
生:(再次进行实验并观察)振动的频率发生了变化。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的频率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师:从实验中我们能够发现音调与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板书)
板书: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师:在刚才的实验中,你们应用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生:利用了同一把钢尺进行研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这些都是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师:除了利用钢尺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之间的关系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什么来研究音调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生:(讨论)可以利用梳子和硬纸板来进行研究。我们用硬纸板来刮梳子齿,硬纸板受到梳子齿的拨动发出声音。当硬纸板刮动的速度比较慢时,硬纸板振动的频率小,声音的音调低;当硬纸板刮动的速度比较快时,硬纸板振动的频率大,声音的音调高。这就说明了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生: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示波器来进行验证。(上台演示:打开示波器,利用橡皮筋小琴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大家很清楚的看到,当音调高时,示波器的波形非常的密集,说明频率大;当音调低时,示波器的波形相对叫疏松,说明频率小。这就说明了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学生鼓掌)
师:非常好,咱们同学非常快地就将知识掌握了。
(说明: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由于有响度的探究过程做铺垫,因此学生会非常轻松的区分“音调”和“响度”这两个概念,因此教授起来相对轻松。此外,学生在上一环节中,已经初步熟悉了一些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因此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来讲解,只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来进行就可以了)
师: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也累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放松一下,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这个游戏的题目叫:耳朵“看”得见。首先让耳朵“认”乐器。上一节课,我让会乐器的同学今天带来乐器,在这节课中进行表演。课前,我看到同学们拿来了笛子、黑管、萨克斯、口琴还有小提琴和电子琴,真是不少。我们请这些同学上台来,拿好自己的乐器为大家进行表演。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用耳朵来“认”乐器。
生:(用不同的乐器进行表演,台下同学“认”乐器)
师:同学们的耳朵真是好用,看来我们完全可以将耳朵当成眼睛来使用了。
生:(笑)
师:你们的耳朵能够“认出”乐器,不知道它“认人”怎么样?下面我们来进行下一个游戏。我有一句话,想要让同学们来读一下,仍然请大家闭上眼睛,用耳朵“看看”他是谁?(请不同的同学读这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生:(猜出说话的人)
师:咱们的耳朵真是了不起!那么,你知道耳朵为什么会看东西吗?
生:不同物体所发出的声音不同。
师:我们把声音的这个特点称之为声音的音色。不同材料、结构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板书)
板书:3.音色:不同材料、结构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师:下面,我们在从示波器中观察一下音色的不同。(分别让音叉、笛子、口琴等发出同音调的声音)
生:(观察波形)
师:对于音色,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你能说出几个吗?
生:远处来人,不用看,只要听他说话的声音就知道是谁来了。
生:买沙锅时,用手指弹弹沙锅壁,听沙锅发出的声音就知道沙锅漏不漏。
……
(说明: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采用了小游戏的方法,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环节中,发挥了特长生的技能,使学生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现,并使学生感触到物理的无处不在)
三、复习小结
师:从今天的学习中,你知道声音有哪些特点?
生:声音有音调、响度、音色。
师:我们把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成为声音的特性。(板书)
板书:二、声音的特性
师:那么我们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都应用了哪些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转换法、控制变量法
师:(板书)
板书:三、应用的学习方法
转换法、控制变量法
(说明:对于研究方法的小结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一个指导,有利于学生今后在学习相类似的知识时灵活应用)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利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你可以解释一开始的哪些问题?
生:鸟的叫声、青蛙的叫声、笛子的声音等是由于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我们能够区分开。
生:笛子发出声音的音调高,萨克斯发出的音调底。
生:小鸟叫声的高低实际上是响度的不同。
……
(说明:由学生自己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先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通过此环节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起到一个练习小结的作用。)
四、布置作业
师:学过今天的课之后,请大家自己利用音乐课和本节课的知识来制作一些乐器,利用这些乐器来演奏一首乐曲。一个月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谁的乐器精致,谁演奏的乐曲美妙。
(说明:制作乐器实际上在七年级的音乐课上就已经涉及,此次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制作中,通过制作巩固所学的知识。此外,学生只要用心,就会留意去查找有关与乐器制作的小资料,锻炼了学生的资料的查找的能力)
课件40张PPT。—音调 响度和音色1.3声音的特性相关知识回顾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传播,在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也不相同。情景体验·探索发现情景 小明喜欢探究身边的物理现象,一次他将一把钢尺按在桌上,一端伸出桌边,长度为钢尺的1/3,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比较“尖细”,他知道这是钢尺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其后他把钢尺的2/3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力度相同),听到的声音比较“粗犷”。情景体验·探索发现问题 振动体发声的“尖细”或“粗犷”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情景体验·探索发现下面是小明小组的三位同学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及猜想:
甲:钢尺振动部分短,声音“尖细”,说明振动体越短,声音越“尖细”;
乙:钢尺振动部分长,声音“粗犷”,说明振动体越长,声音越“粗犷”;
丙:声音的“尖细”和“粗犷”可能与振动体的振动快慢有关。一、音调声音的______叫音调;
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 ______ ,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 ______ ;
______ 是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 ______ ,符号是 ______ ;
低于 ______ 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 ______ 。高低高低频率赫兹Hz20Hz的声音超声波易忽略点提醒声音的高低是平常我们所感受到的声音的“尖细”和“低沉”,而不是我们所听到声音的大小,如牛的声音比蚊子的声音响,但它的音调低,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不同动物的听觉和发声频率范围不同;易忽略点提醒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时,我们采用在相同力度下,改变一个物体的粗细、长度等方法,改变物体的振动快慢,比较物体发声音调的变化。此类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
不同音调,显示的波形不一样,如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 ______ 一些;控制变量法密课堂小练习下图中发声频率最小的动物是_______,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是_______。海豚人自习课文,回答问题1、声波的频率范围是多少?10-4~1012Hz2、正常人耳朵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多少?20 ~20000Hz3、狗能听到的声音最高频率是多少?50000Hz4、什么是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5、什么是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6、你知道超声都有哪些应用?碎石、B超、声纳定位、超声导航7、你知道次声有哪些危害吗?对机械、建筑物、人体有伤害超声的
 应用超声的导航能力声呐???? 需要先知道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用v表示,需要测出从海面上发声到海底及返回的时间t,便可知道海面到海底的深度。如: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从海面发出超声到接受到回声的时间为4s,海深则为 S=1/2vt=1/2×1500m/s×4s=3000m
超声的穿透能力超声波诊断仪(B超)
   检查、治疗疾病超声的穿透能力探测金属内部缺陷超声的“破碎”能力对器械和食物消毒超声的“破碎”能力使油和水混合超声与农业提高发芽率,缩短发芽时间次声的
 危害核爆炸导弹发射次声火山地震风暴与海啸次声二、响度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物体在振动时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易混淆点提醒响度不同于音调,它是指声音的大小
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及声音是否分散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声音越集中,那么声音损失就越少,响度就越大。课堂小练习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 ) A、音调低,响度大 B、音调低,响度小 C、音调高,响度大 D、音调高,响度小A解析:此题的目的是使同学们能正确区分乐音的三要素. "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音调,因此女高音音调高,男低音音调低."轻声"与"放声歌唱"则表明了声音响度的大小,女高音响度小,男低音响度大. 三、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我们能听声辩物是根据音色不同易忽略点提醒不同发声体发出音调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时,产生的波形各异,我们可以利用音色辨别不同种类的发声体。课堂小练习小华在家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喊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是“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______不同来判断的,小明说话“声音洪亮”,是他说话声音的______大。音色响度课堂小结1、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20 ~20000Hz
2、超声与次声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3、超声的应用:
碎石、B超、声纳定位、超声导航等.
4、次声的危害:
对机械、建筑物、人体有伤害.课堂小练习1.雷雨季节,有些小孩害怕雷声,是因为雷声的 ( ) A.频率很高 B.振幅很大  C.响度很大 D.音调很高C课堂小练习2.人对远处大声讲话时,常用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状,这是为了( ) A.增大说话频率 B.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的响度 C.改变讲话的音色 D.增大讲话人的肺活量,使人更易讲话 B课堂小练习3.人们常对一套音响设备评头论足,说它如何保持逼真的效果,这主要是指( ) A.音调和响度 B.响度与音色  C.音调和音色 D.音调、响度和音色C课堂小练习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会逐渐改变   
B.音调会逐渐降低
C.响度会逐渐降低    
D.声音的音调、音色、响度都不会改变 C课堂小练习声源发声时,声音的响度跟声源振动的______有关.当声源的______越小时,声音的响度会越______.
"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_____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_____很高;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振幅距离响度音调音色大课堂小练习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
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响度音调频率高课堂小练习马戏团的训狗员,在舞台上用一种特殊的信号训狗,观众完全没有察觉,狗却准确的听从信号做各种动作.试说一说这其中的奥妙?
解析: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次每秒到20000次每秒.狗能听到的声音范围远比人耳听到的范围大,使从15次每秒到50000次每秒.它能听到人听不到的高频率的声音,驯狗员用的是超出人的听觉范围但在狗听觉范围内的信号. 课堂小练习在列车进站暂停时,列车的保养工常用榔头敲打机车的各有关部件,这是为什么?
解析:保养工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凭借听敲打机车发出声音的音调和音色是否有异常变化,就可以较快的发现列车是否存在故障.
1、人无法听到飞翔的蝙蝠发出声音的原因是(?? )  A蝙蝠没有发出声音???????????????????? B蝙蝠发出声音的频率太高  C蝙蝠发出声音的频率太低   D蝙蝠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2、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200次,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0次,一位听力正常的人能听到飞行时发出声音的昆虫是(?? )  A甲昆虫         B乙昆虫   C都能听到        D都听不到
频率、响度只影响声音的高低、大小,人无法听到声音是因为频率超过了
人的听觉范围, 答案为B此题考查人的听觉范围,甲、乙频率都在人的
听觉范围内, 所以都听得到。BC4.同样在你身边飞过的苍蝇和蝴蝶,为什么凭听觉你只能发现苍蝇而不能发现蝴蝶? 因为蝴蝶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低于了人的听觉下
限20Hz,所以人听不到。而苍蝇的发出声音的
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能听到。再见!课件34张PPT。视频:各种乐器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声音的特性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
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
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
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1.音调2.响度3.音色 听小孩和老人的声音,你听出了什么吗? 小孩的声音要“尖细”一点。
老人的声音要“粗犷”一点。 为什么有的声音听起来高,有的听起来低呢?思考:你见过用烧杯做这样的演奏吗?实验 用相同的力敲所有的烧杯,每个烧杯所发出的声音相同吗?有什么区别?声音高低不同1.音调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将一把钢尺紧按在
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
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大致相同。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演示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动画:梳子划动频率与音调演示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数据记录——有什么结论?再来看下面两个图,哪个图的小球振动快? 球振动快,频率高甲乙乙答案: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描述
发声体振动快慢。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如:物体在1s内振动1000次,频率为1000Hz。物理意义结论20Hz20 000Hz正常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次 声 超声波—— 频率高于20 000Hz的声音。
它们已经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 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它们已经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超声波和次声波超 声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 发生次声波的现象还有: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以及某些机器工作…… 还记得吗?在本章开始时“大象可 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
这是因为,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次声波。核爆炸导弹发射次声火山地震海啸次声台风观察声音的波形声音的波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现出来。演示视频:在示波器上观察声音的波形2.响度你见过用烧杯做这样的演奏吗? 别用不同的力敲同一个烧杯,烧杯所发出的声音相同吗?有什么区别?声音大小不同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实验 提出问题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你观察到了什么?名词解释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下面两个图,哪个图中的小球振幅大?振幅大振幅小 发声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由此可见: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
的远近有关。结论3.音色小游戏——“听音辨乐器”
“听声辨人” 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梁祝》乐器1乐器2这是用_______(乐器)演奏。这是用_______(乐器)演奏。小提琴二胡 这两个声音,你知道是谁的吗?声音1声音2周恩来毛泽东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观察波形例如都发C调的1(do),比较各波形有何异同。 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有什么区别?演示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甲 音叉乙 钢琴丙 长笛 1.“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
2.拿一张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过,先快些,后慢些,划得快时,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有关。
3.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 _____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
带_________的缘故。音调高振动频率响度响度振动幅度小 3.频率=700次/2s=350Hz。
因为20Hz<350Hz<20 000Hz,所以人类能够听到昆虫翅膀的振动。 4.“小小音乐会”由于瓶中的空气柱振动而发声,空气柱越短,声音的音调越高。课件33张PPT。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1,简谱中的1.2.3.4.5.6.7等表示的就是音调.2,女高音,男中音也表示的是音调的高低.高音C之王帕瓦罗蒂 中国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表演独唱 2.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注意: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频 率
(1)、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2)、频率=振动次数÷时间(秒),
(3)、单位为赫兹(Hz).3.在结构、形状材料相同的情况下, 发声体尺寸越大, 发声的频率越低, 音调越低.对于片状物体,面积越大,厚度越厚,发声的音调越低;对于细长物体,长度越长,直径越大,发声的音调越低; 古筝的每条琴弦的长度和粗细都不相同,细而短的音调高,粗而长的音调低. 思考:为什么我们可以听到蜜蜂飞行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 4.超声波、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在20Hz-20000Hz的声音是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二.响度1.响度:声音的强弱体验:用不同的力敲桌面,体会声音响度的不同.2.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俗语:响鼓需要重锤敲 响度还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与声音分散的范围有关,越分散,响度越小.三.音色 是由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等方面引起的,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音色:即声音的特色.例:
(1)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不同,就是音色不同;(2)不同的乐器演奏相同的曲子,我们却可以分辩出来.小游戏:听声辨乐器 听不同乐器演奏的《梁祝》, 大家猜猜是什么乐器.能区分吗?1243盘点收获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二、响度:声音的大小
三、音色:不同发声体色音色不同课堂测评
1.决定音调高低的物理量是发声体振动的
.
2.频率高于 Hz和低于 Hz
的声音人耳听不到.
3.声音的响度一般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越大,响度越大.频率2000020振幅4.乐队演奏时,凭音乐声能听出有哪些乐器
在演奏. 这是因为乐器不同, 发出声音的
不同.
5.夏天摇扇时,振幅比敲鼓大,但我们听不到
摇扇的声音,原因是扇子振动的 太低.
6.编钟是我国古代的大型编组乐器,由大小
不同的钟排列在一起组成, 敲击时, 能发出
较高声调的是 (填大或小)钟.音色频率小7.某物体每分钟振动12000次,振动频率是
Hz.它发出的声音我们 (填能
或不能)听到.
8.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原因是不同
乐器发出声音的 不同.200能音色9.一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女高音歌手,则 音调高, 响度大.女高音歌手男低音歌手10.大象可以用 交流,海豚可以利用
交流,此时人类 (填能或不能)
听到.
11.用锤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 音调、响
度、音色中发生变化的是 .
12.用硬纸片刮木梳齿,快速刮过比慢速刮过
听到声音的音调 (填高或低),这说明
.次声波超声波响度高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不能13.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鼓面,发出声
音的不同之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14.在音乐会上,长笛和二胡演奏同一首曲
子,但仍能明显区别开两者的声音,主要是由
于( )
A.音调不同 B.振动频率不同
C.响度不同 D.音色不同
CD15.小提琴的声音传播多远也不会变成号
角声音,这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 )
A.音色音调都不会改变
B.只有音调不会改变
C.只有响度不会改变
D.音色响度都不会改变A16.地震前夕,鸡飞狗吠、老鼠出洞、牛马
脱缰,原因是他们感觉到了( )
A.大地在震前发出的次声波
B.大地在震前发出的超声波
C.大地在震前发出的次声波和超声波A17.潜水员在大海中下潜时,有时会听到海
面下鲸鱼发出的吱吱唧唧的叫声, 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鲸鱼发出的是超声波
B.鲸鱼发出的是次声波
C.鲸鱼发声的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C18.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 )
A.振动频率高 B.响度很大
C.传播速度快 D.发声体振动时间长
19.人们对一套音响设备赞不绝口,说它如
何保持逼真的效果,这主要指它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三者都是BC20.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密蜂飞行时发出
的声音就可以判断密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
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密蜂飞行时翅膀振
动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不是A八年级物理《1.3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题
1.发声体在1 s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_.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决定的.__________音调越高;__________音调越低.
3.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有关系,__________,响度越大;__________,响度越小.响度还跟__________有关系.
4.开大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是为了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善声音的音色 D.减小噪音
5.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
6.人的听觉范围是__________.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__________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__________Hz的声音.
7.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8.在接听熟人的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上,容易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
A.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
D.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
9.人们在挑选瓷器时,总是要轻轻地敲敲听听,以此来判断瓷器的好坏.这是利用声音的哪个特性来分辨的?
10.如何进行下列探究活动?
你观察过演奏家们调弦的过程吗?比如说小提琴、大提琴或吉他、二胡等.调节琴上部的旋钮时,弦的调子就会变化.最终,弦上的张力恰好使琴弦发出音调正确的声音.可见,弦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跟弦张紧的程度有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弦音音调的高低与弦的张力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定性关系).
要求:写出所用器材,简述实验方法.
☆同步创新训练
1.频率 2.频率 频率越高 频率越低 3.振幅 振幅越大 振幅越小 声源到听者的距离等
4.A 5.蚊子?牛 6. 20 Hz~20000 Hz?20000 20
7.D 8.D 9.利用了音色这一特性.如果瓷器破了,它的音色就会改变.
图1
10.提示:到乐器商店买一根弦(或用钓鱼线、风筝线等),按图1所示的方法装配起来,当你往吊桶中加沙子时,吊桶的重增加了,使弦上的张力增加,此时弹拨弦,听它发出的声音,多做几次,比较张力增加时,弦发声音调的变化情况.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题
  1.声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_,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决定的,它表示声音的__________.
  3.物体振动的幅度叫__________,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__________有关,它表示声音的__________,使用听诊器和喇叭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乐器和其他发声体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不同.
  5.人发声的频率大约是每秒____________次到____________,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____________次到____________次.
  6.医生常用听诊器对病人进行某些检查;在空旷的地方喊叫时常常用手做成喇叭形,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物理学里,把物体________的次数叫频率.钢琴中央C的频率是每秒________次.人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约是从每秒________次到________次.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________次到________次.
  8.音调是表示声音________的物理量,它由发声体________所决定.
  9.响度是表示声音________的物理量,它与发声体________有关,还跟________________有关.
  10.我们能听到蜜峰飞行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 )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振幅不同
  11.用吉他和笛子同时演一支曲谱,一听声音就能区分别是吉他声还是笛子声,这是因为吉他和笛子声的( )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音色和音调都不同
  12.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高
  B.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低
  C.男歌手的音调高,女歌手的响度大
  D.他们的响度一样大
  13.养蜂人分辨蜜蜂是飞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根据是( )
  A.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 B.蜜蜂翅膀振动的振幅
  C.蜜蜂翅膀振动的多少 D.蜜蜂翅膀振动的数量
  14.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频率越大,响度越大  B.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C.不同发声体它们的音色不同  D.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参考答案
  1.音调、响度、音色 2.频率、频率、高低 3.振幅、振幅 远近 大小 减小声音分散,使声音响度更大些 4.音色 5.85—1100 20—20000 6.减小声音分散,使声音响度更大些 7.每秒振动 261.6 85 1100 20 20000 8.高低 频率 9.大小 振幅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 10.B 11.A 12.A 13.A 1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