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对比复习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对比复习课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0 22:01:0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3.9《桃花源记》对比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2022年最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解读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对古代诗词的学习应达到如下目标:  
诵读。要求准确、有感情地诵读。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划分朗读停顿。  
积累。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默写。  
感悟。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中所抒发的感情。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简答题、赏析题。
又双运用。能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结合显示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让考生恰当运用古诗句。  
欣赏、审美鉴赏诗词意境、语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品析题。
总结上述所说,对古诗词的考查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默写,一是赏析。
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这个单元是文言文单元,学习这个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短语。复习课就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复习,以交给学生复习方法为主。《桃花源记》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他生活的东晋末年战乱纷争,他厌恶统治阶级奢侈腐朽的寄生生活,也讨厌官场上的污浊,曾经三次因此辞去官职过隐居生活,在农村亲自劳动,和淳朴的老百姓在一起生活,这让觉得心情很愉快。这些都说明了陶渊明对当时的黑暗社会极为不满,对广大农民有深厚的感情。于是构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一一世外桃源。《桃花源记》就是借虚构的故事表现他的社会理想,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环境美,生活美,人情美,无战乱,无压迫,宁静安乐的理想境界,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篇文章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最后文章的语言优美隽永,琅琅上口,值得品味。教学本课时,要让学生领会陶渊明的社会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内容和写法。更要培养他们研读课文的能力,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同时形成自我的情感体验——追求属于自己的理想的精神世界。《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湖南永州后,常常探山访水,以排解心中郁闷,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感受课文的景物特点,认识作者文学成就及人格魅力。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写法主题语言。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要学生深入理解,还要进行复习,特别是进行对比复习。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要赏析不同文章,尤其是分析记事和写景散文的区别,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在欣赏“异同”环节。为了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通过引导学生对比赏析内容到写法再到语言,逐步深入,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学会复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反思
依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文本,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通过开展多样的活动,把体验、感悟权利还给学生,侧重学生的分析对比训练。教学中突出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学会自主分析文章,掌握语文复习规律,一一落实教学目标,最终突破重点和难点。
一、设计思路
文言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深厚他们的文化底蕴,从精神的高度去开拓,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去把握,因此“文言”和“欣赏”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同时关注的。《桃花源记》不但写景优美,而且语言简易凝练,字字珠玑,对八年级学生而言,此文最值得咀嚼、品味、感悟,教师可以借此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语言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词类活用);
3、复习课文内容写法语言。
4、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词类活用)。
2.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与古人对话,我们可以体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与古人对话,我们可以感悟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壮;与古人对话,我们可以品味李白“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浪漫;与古人对话,我们可以感知柳宗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孤寂。今天我们一起上一堂复习课,
出示:《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复习,(教师板书:桃花源 小石潭)
二、整体性复习:
1、出示:选择两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背出来。学生背诵《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中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2、画知识树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复习方法,以构建知识网络为主的复习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画知识树。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我们一般是从言到文,由浅入深,由文字表意再到作者思想,文章主旨。这是一种顺向思维,而我们复习的时候,我们一般按照有主到次把握知识,往往会呈现逆向思维,由本及末的思维方式。
出示:资料连接(引导学生画出知识树根)
背景链接:
材料一: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虚构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材料二: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湖南永州后,常常探山访水,以排解心中郁闷,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教师板书:
根:
《桃花源记》借助想象,抒发追求
《小石潭记》 寄情山水,排解郁闷
教师板书:
干:
《桃花源记》虚构桃花源,《小石潭记》真实小石潭
出示:写了什么?
(内容)写得怎样?
(特点)怎样写的?
(语言和写法)
引导学生根据这几方面进行复习。
教师板书:内容、特点、写法、语言接下来让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结合课文补充完这两棵知识树。
3、求同·比异(8分钟)
根据我们画的知识树,结合课文,小组讨论一下两文的异同。
小组合作,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4、复习文章的字词可以分类为: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其中有一个难点,就是词类活用,进行重点练习。出示:我们我们一起说出下面加红色的词是什么意思。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其岸势犬牙差互
(4)复前行
(5)凄神寒骨
(6)心乐之
(7)渔人甚异之
三、评鉴·拓展师
出示:如果穿越时空,陶渊明、柳宗元与你相遇相识,你更愿意与谁成为知己?说出你的原因?
学生回答:出示链接材料:陶渊明三次出仕,担任过江州祭酒,将军参将,还任过彭泽令。而每一次的经历都不算愉快,要知道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正是东晋末年,战乱不止,门阀制度盛行,只有短暂的和平,没有长远的安逸。世风如陶渊明所说“真风告逝,大伪斯兴。”市井之间廉洁谦让的行为已渐渐被人淡忘,官场上争名夺利之心却日益泛滥。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辞》
师:陶渊明的归隐包含着一种淡淡的无奈
出示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拟古九首》
“雄发指危冠, 猛气冲长缨。”
——《咏荆轲》
师:诗人心中也曾有仗剑远游的豪侠梦。
出示:他所追慕的人格,一类是像伯夷、叔齐,宁可隐没在首阳山采薇为食,饥困而死也不改其另一类是如荆轲一般的侠士,为了人间大义慷慨赴死。
师:陶渊明归隐之后的生活怎样?出示: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
保尔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师:陶渊明他爱过、恨过,骄傲过,绝望过。他向往诗和远方,也享受当下的奋斗,当他双鬓斑白时能从容睿智地说:
出示: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汪国真柳宗元并非完全沉浸在抑郁之中不能自拔。在柳宗元的另外一篇“记”中,他这样写道:
出示:
岂不欲除残而佑仁?......
岂不欲废贪而立廉?......
岂不欲家抚而户晓?
——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难道不是想除暴安良吗 难道不是想除却贪污而建立廉政的风气吗 难道不是想抚慰百姓吗 师:这段话虽是赞扬韦使君,可是也表达了柳宗元勤政安民、清廉正直的政治主张。
出示:永州之贬,一贬就是 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
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封建论》、《非〈国语〉》、《天照》、《六道论》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师:特殊的境遇成就了著名作家的柳宗元。
四、老师赠言:
陶渊明选择了归隐,采菊东篱,成全了自我独立人格。柳宗元执着于现实,实现了自我价值,激励着后人。阅读古文,与古人交友,你将变得智慧深远。阅读古文,你会接触到"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刘禹锡,虽多年被贬依然高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阅读古文,你将遇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范仲淹,虽自己一贬再贬依然劝慰友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阅读古文,你将邂逅“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的欧阳修,他被贬滁州,并没就此沉沦,依然做到了“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请记住:
没有哪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哪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愿同学们扬起生活的风帆,披荆斩棘,以书为伍,与古文相伴,向我们敬佩的古文人看齐!
教学反思
依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文本,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通过开展多样的活动,把体验、感悟权利还给学生,侧重学生的分析对比训练。教学中突出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学会自主分析文章,掌握语文复习规律,一一落实教学目标,最终突破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