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鹭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白鹭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0 20:5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1白鹭
难点名称 学习《白鹭》一文中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体味白鹭的美,感受优美的意境,通过对隽永的文字,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篇散文,郭沫若借助对比、比喻、拟人,意境画面的诗歌化,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因为这语言高于五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意境诵读和想象,感悟作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如同中国水墨画般色意境,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白鹭的图片:杨万里曾这样写白鹭。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此文。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这篇散文篇幅不长,才351个字,我们也可以把它浓缩成两句话,那就是——(出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因为它的外形之美就像诗一样精致巧妙。这句话中,作者抓住白鹭的什么来着笔写它的外形之美呢?色素、身段都很适宜。 理解“适宜”。“适宜”就是“刚刚正好”——色素搭配:不浓不淡、不艳不素;身段大小:不大不小、不胖不瘦,那是一种精巧之美、匀称之美、和谐之美……作者从总体上写出了白鹭的外形美。 3.对比描写 白鹭的美是:色素身段适宜。白鹤、朱鹭、苍鹭呢?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描写手法,更突出了白鹭身段的精致、玲珑。 4.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白鹭的色素之美身段之美呢? 作者抓住白鹭的哪些色素?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正如这段话中所说“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读到这里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白鹭色素之美,颜色配合适宜。 身段呢?“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身段之美大小适宜。作者将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对绝代佳人的描写恰到好处地用到白鹭身上,排比式的短语,整齐匀称,突出了白鹭“色素”和“身段”的适宜。 同学们,轻柔地再读读这段文字,细细品读这段话。 白鹭之美,在于它在不同场景中展现出的美。 (1)水田钓鱼图 看见清水田中的白鹭觅食捕鱼。作者在这段文字中用了哪些巧妙地手法写出白鹭的美呢?读读这段话 作者凭借丰富的联想,用拟人的写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一个“钓”字用得极其形象传神,使白鹭捕食时的悠然自得,与清水田的宁静澄澈浑然一体。 作者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悠然自得,和谐自然,韵味十足。 巧妙地拟人比喻的写作手法,让白鹭的钓鱼的美跃然纸上。 (2)枝头闲立图 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的白鹭淡然脱俗。读读这段话。 正如作者所说,喜欢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这也是白鹭的一种生活习性。作者运用拟人和对比的写法,表现了白鹭的优雅、矜持、优悠闲、喜静。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 讨论:白鹭真的是在望哨吗?肯定句后面紧接着加上一个疑问句,引人遐想。你想到了什么? (3)空中低飞图 低飞在黄昏的空中的白鹭灵动而富有生命力。我们一起来读。 白鹭在黄昏的空中低飞,这本是乡村偶见的情景,在作者眼里却是清澄的形象化,突出了画面清纯美丽的特点。这画面里不正是郭沫若先生的心境吗?——安定、纯洁、恬美。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一种享受,因此说这“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这幅图多么灵动而富有生命力。 《白鹭》一文中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它的外形之美、不同环境下的美,在这隽永的文字中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看到这一幅幅画白鹭的话,你想到了哪些描写白鹭的诗句呢? 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唐]白居易《白鹭》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白鹭儿,最高格。 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 ——[唐]刘禹锡《白鹭儿》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宋]徐元杰《湖上》
小结 随着文字我们眼前浮现白鹭的中国水墨画,读着这篇散文意蕴隽永,我们看到了白鹭钓鱼时的闲适、闲立时的悠然、飞行时的空灵,展现了白鹭如诗如画的美。 正如全文最后一句话“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