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知识能力全练
知识点一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1.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是( )
A.大理石 B.小木条 C.玻璃 D.泥沙
2.下列有关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
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C.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D.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3.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氧气(或空气)、可燃物、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少量红磷放置在一块铁板上,再用细沙完全覆盖,用酒精灯加热铁板一段时间,看不到明显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撤去酒精灯后,立即将沙子拨开露出红磷,看到红磷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而细沙一直没有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5.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6.遇到火灾时,正确处理火险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错误的是( )
A.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C.发现重大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7.通过比较、推理等方法可以总结归纳出灭火的规律并加以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的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B所示熄灭酒精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3)用扇子扇煤炉火,越扇越旺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8.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甲烷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9.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7-1-3所示),火柴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拟全练
10. “灭火弹”是一种新型灭火器,将其投入火灾现场,可迅速释放出超细干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其灭火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11.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你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
A.立即逃跑 B.拨打火警电话119 C.深呼吸后吹灭 D.用湿抹布盖灭
12.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本意,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的浓度,使燃烧更旺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使火熄灭 D.用油隔绝氧气,使火熄灭
13.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7-1-5所示,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
(1)在上述实验中,鼓人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蜡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的煤粉时
(4)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知识能力全练
1.B 大理石、玻璃、泥沙都不能燃烧,不是可燃物;小木条可以燃烧,是可燃物.故选B。
2.C 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只达到着火点而没有与氧气接触或只与氧气接触而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都不会燃烧,故A错;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都属于化合反应,如甲烷的燃烧,故B错;有的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纯氧中可以燃烧,如铁丝,故D错。
3.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燃烧需要三个条件:氧气(或空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4.红磷没有与氧气接触红磷接触到了氧气且温度达到了红磷点燃的着火点 4P+5O22P2O5
细沙不具有可燃性
[解析]由于开始时红磷被细沙完全覆盖,隔绝了氧气,故红磷不能燃烧;将细沙拨开后,红磷接触到了氧气且温度已达到了红磷的着火点,符合燃烧的条件,故发生燃烧;由于细沙不是可燃物,不具有可燃性,故不能燃烧。
5.D 用嘴吹蜡烛,由于空气的流动,加快了热量的散失,使得蜡烛周围温度降到石蜡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故选D。
6.A 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会造成室内氧气更充足而使火势更大,A错;着火时,烟尘和有害气体等受热上升,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B正确;发现重大火灾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C正确;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油因隔绝氧气而熄灭,D正确。
7.(1)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增大了氧气(或空气)的量
[解析]。
(1)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A中缺少的条件是可燃物。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
(3)用扇子扇煤炉火,可以增大氧气(或空气)的量,促进燃烧。
8.A 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甲烷是可燃性气体,二氧化碳、氧气、氮气都不是可燃性气体。
9.(1)钻凿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转化为热能,钻凿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发生燃烧
(2)ABD
(3)火柴头斜向下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或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温度达不到火柴梗的着火点,容易熄灭)(两种情况都回答也对)
[解析]
(1)钻凿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转化为热能,钻凿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发生燃烧。
(2)A是爆炸品标志,B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C是腐蚀品标志,D是禁止烟火标志,E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
(3)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
模拟全练
10.A “灭火弹”释放出的超细干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A。
11.D ·迅速逃离现场会延误救火的时机而使火势蔓延,是错误的做法;酒精洒在桌上并燃烧起来,火势较小,可用湿抹布盖灭,不需惊动火警;深呼吸后吹不一定能吹灭,还可能引起火势的蔓延.故选D。
12.A 油为可燃物,“火上浇油”指向火中加入油,可使燃烧更旺.故选A。
13.(1)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使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
(3)①②
(4)严禁烟火(合理即可)
[解析]
(1)鼓入空气,使干燥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利于面粉燃烧。
(2)蜡烛燃烧放出热量,可使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
(3)①金属筒不加盖时形不成密闭空间,不会发生爆炸;②蜡烛不点燃时,面粉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会发生爆炸;③将面粉换成煤粉,也可以发生爆炸,因为煤粉也是易燃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