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十三章测验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满分:100分 时间: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
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
D
2.(2020·湘西州)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B
3.(2020·南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
B.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
C.把0 ℃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 ℃的水,若不考虑水的蒸发,其内能不变
D.若没有外界做功时,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得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D
4. (2020·衢州)将冰块放在泡沫箱中可制成简易“冰箱”,把一瓶饮料放入“冰箱”后,冰块和饮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在两物体温度达到相同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冰块
B.乙吸收热量
C.甲内能增加
D.乙内能减少
B
5.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小一半
B.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变化温度、吸放热无关
C.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
B
6.铜、铅的比热容之比是3∶1,一铜块和一铅块质量之比是2∶3,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则升高温度之比是 ( )
A.1∶2
B.2∶1
C.2∶9
D.9∶2
A
7.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铝块和铁块(c铝>c铁)吸收相同的热量之后,将它们互相接触,则 ( )
A.铝块将热量传给铁块
B.铁块将热量传给铝块
C.不发生热传递
D.无法判断
B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8.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或原子构成的;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微观特性:通常 态物质内的分子之间的 最大,彼此间几乎没有作用力;而固态物质内的分子间 最大,宏观表现为既不容易压缩又不容易拉伸.
作用力
气
距离
9.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瓶口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最终发现两瓶内气体颜色基本相同,这是 现象,说明气体分子 .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选填“A”或“B”)瓶.
B
扩散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0.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分子间有 ,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 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
剧烈
引力
温度
11.(2020·杭州)如图一只瓶子,内装一些铁屑.我们既可以通过振荡,也可以通过加热,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来看,前者是通过____方法,后者是通过______方法来增大铁屑内能的.如果你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仅凭铁屑温度的改变,能否确定采用了什么方法改变了铁屑的内能?____(选填“能”或“不能”).
不能
做功
热传递
12.(2020·青海)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是因为水的_________.质量为1 t的热水放出2.1×108 J热量后温度降低___℃.暖气能使室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实现的.[c水=4.2×103 J/(kg·℃)]
热传递
比热容大
50
13.(2019·广东)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注入一定的热水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会跳起来.木塞跳起时,瓶内气体的内能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少”),木塞的机械能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选填“热传递”或“做功”).
做功
减少
增大
14.在完全隔热的装置中,用同一热源给100 g水和100 g油加热,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那么100 g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是 J,100 g油每分钟吸收的热量为 J,油的比热容是 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2.1×103
1 050
1 050
三、实验题(共4小题,共27分)
15.(7分)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探究做功是否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1)如图甲所示,将手中的铁丝同一位置快速地弯折十余次,用手指触摸被弯折的部位,会感觉到弯折部位的______ 升高,表明铁丝的内能 W.
温度
变大
(2)如图乙所示,在厚壁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将活塞压下,我们会看到:棉絮燃烧起来了,这表明用力压下活塞时,玻璃筒内的温度 并达到了棉絮的 ,所以出现了我们所看到的现象.
(3)上述的这两个现象都说明了 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用能量的观点来分析上述的两个现象,我们发现,用这种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时,能量是在 能和 能之间相互转化的.
内
升高
着火点
做功
机械
16.(5分)课堂上,杨老师将断成两段的均匀圆柱形铅块A、B的两端面磨平.将磨平的端面相对,用力压紧,两段铅块合在了一起,就像没有断开过一样.接着杨老师按图的方式把合在一起的铅块竖直悬挂于铁架台上,然后在铅块下面悬吊了多个钩码.两铅块仍未分离.面对出乎意料的现象,同学们议论纷纷.
(1)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粗略地测出如图所示状态下铅块A、B的接触面A对B的分子作用力大小,小李、小赵同学找来了以下器材:
A.刻度尺,B.停表,C.弹簧测力计,D.温度计,E.量筒
分子间存在引力
①他们应该选择的器材是其中的 (填器材的字母代号);
②他们应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和__________
(填所测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如:GA、GB、G1);
③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接触面上A对B的分子作用力大小的表达式是 .
GB+3G1
C
GB
G1
17.(8分)(2021·昆明模拟)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的实验装置,小华用两个相同的容器(图中用虚线形表示)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
(1)实验前,按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
(2)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_______(选填“烧杯”或“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_________(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比较,可以用 _____(填测量工具)来获取.
自下而上
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
易拉罐
停表
加热时间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__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__升温较高.
(5)冬天,小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暖物质,则应选择__液体.
B
A
A
18.(7分)(2019·江苏)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用同一套装置先后加热并不断搅拌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
(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2)小明设计的记录数据的表格如上表,分析表格可知:他是用 相同比较 的方法来完成探究实验的.
(3)实验结束后小明查表知道水的比热容为 4.2×10 3 J/(kg·℃),则 500 g 水温度升高20 ℃吸收的热量是______ J.
天平
停表
温度的变化
吸收热量
4.2×104
(4)在受太阳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内陆地区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 ,这是因为干泥土和水相比 较小.
比热容
大
四、计算题(共2小题,共13分)
19.(5分)餐馆里有一道美食叫“铁板牛肉”,已知一块质量为3 kg、初温为590 ℃的铁板,当温度降低到30 ℃时放出了7.56×105 J的热量,求铁的比热容.
解:Q放 =7.56×105 J m=3 kg
Δt=590 ℃-30 ℃=560 ℃
c===0.45×103 J/(kg·℃)
答:铁的比热容为0.45×103 J/(kg·℃)
20.(8分)(2020·济宁)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刚烧开的2 L热水倒入保温瓶中,两天后小明估测水温约为50 ℃,则热水的质量为多少kg?保温瓶散失的热量约为多少J
已知:ρ水=1×103 kg/m3 c水=4.2×103 J/(kg·℃)
解:水的体积V=2 L=2×10-3 m3,
由ρ=可得,热水的质量为:
m=ρ水V=1×103 kg/m3×2×10-3 m3=2 kg.
保温瓶散失的热量约为:
Q放=cmΔt=4.2×103 J/(kg·℃)×2 kg×(100 ℃-50 ℃)=4.2×105 J.
答:热水的质量为2 kg;保温瓶散失的热量约为4.2×105 J.
五、综合能力题(共3小题,共18分)
21.(4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指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进而引起的城市小气候变化现象.该现象属于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吸热率和更小的比热容,使得相同的
日照情况下,城市地区升温较快,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大量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在“热岛效应”的作用下,城市中每个地方的温度并不一样,而是呈现出一个个闭合的高温中心.在这些高温区内,空气密度小,气压低,容易产生气旋式上升气流,使得周围各种废气和化学有害气体不断对高温区进行补充.在这些
有害气体作用下,高温区的居民极易患上呼吸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
(1)在相同的日照情况下,城市地区比郊区升温较 (选填“快”或“慢”).
(2)减弱热岛效应的措施之一: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这主要是利用了水的 的特性.
快
比热容大
(3)减弱热岛效应的措施之二:人工蒸发补偿,采用喷雾系统是一种高效且经济的办法.这是利用了水蒸发有 的作用.
(4)减弱热岛效应的措施之三:绿色出行.如: 等(答一种情况即可).
骑车出行
吸热致冷
22.(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布朗运动
证明液体、气体分子做杂乱无章运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布朗运动.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改变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
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情况.由此,把被分子撞击的悬浮微粒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1)布朗运动是 (选填“分子”“原子”或“微粒”)运动;
(2)布朗的实验中,实质上反映了 (选填“水”“花粉”或“空气”)分子的运动;
(3)如何使布朗运动加快?(2分)
微粒
水
提高水的温度
23.(10分)在研究物质的三态变化时,小明取了200 g冰块放在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如图是小明画出的冰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忽略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质量变化):
(1)冰块的熔点是 ℃,在第6 min时冰块处于 态.冰块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
6
0
固液共存
(2)B点和C点温度一样,但内能 ,原因是熔化过程要 .物体在AB段比CD段升温 ,原因是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 .
(3)图中CD段水吸收了 J热量,图中AB段冰块吸收了 J热量.[c水=4.2×103 J/(kg·℃)]
(4)根据图象求出冰的比热容是 J/(kg·℃).
小
不同
吸热
更快
8.4×103
8.4×103
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