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 (说课课件)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角的初步认识 (说课课件)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10 11:2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角的初步认识
说教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3
教学目标
2
1
教材分析
01
引导探索法
02
动手操作法
魔术表演,激趣引入
>
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
闯关游戏,巩固新知
>
回顾总结,深化提高
>
板书设计结构清晰,一目了然,再现过程,重点突出,可以说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3
重点、难点
学情分析
A
教材分析
B
学情分析
C
教学目标
1、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作为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份子
2、学生已经学过基本的几何图形,对角有初步的感知。
3、它为日后深入学习角的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前起后的作用。
重点、难点
说教材
A
教材分析
B
教学目标
C
重点、难点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对“角”的感知仅仅停留在生活实际上,较难把握数学意义上抽象的角,因此教材只是把对角的概念建立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
学情分析
说教材
教材
A
教材分析
B
教学目标
C
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全面认识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情分析
说教材
教材
A
教材分析
B
教学目标
C
重点、难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难点
1
2
学情分析
说教材
引导探索法
动手操作法
观察
演示
操作
实验
看一看
找一找
画一画
比一比
摸一摸
教法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实操感知
巩固练习
归纳总结
魔术表演,激趣引入
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闯关游戏,巩固新知
课后总结,教学反思
知识升华
知识升华,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魔术表演,激趣引入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魔术表演,激趣引入
1、利用儿童的游戏心理,用魔术导入新课,引发兴趣
2、利用魔术,由学过的内容引入新知识
教学过程
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1、本环节设计五个活动:找角—摸角—画角—做角—比角,让学生在多种实践中参与,充分感知角
2、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大脑的分析活动,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角。
情境创设
实操感知
巩固练习
知识升华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利用生活实例感知角的存在和形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找角
找课室中含有角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摸角
用手感受角的顶点是尖的,两条边是直的,从而加深印象,也更好的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画角
让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并复述画角的要领,并在纸上画出一个角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闯关游戏,巩固新知
1、本环节设计三个活动:从识角、数角、做角等方面巩固练习
2、练习既有针对性,又有趣味性,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
情境创设
实操感知
巩固练习
知识升华
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闯关游戏,巩固新知
从1个顶点,2条边出发学会认识角,找到角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闯关游戏,巩固新知
通过数角,加深对角的理解,也考验同学们对角的辨别能力
教学过程
[]
教学过程
闯关游戏,巩固新知
做角,本题开放性强,思维空间大,摆法灵活多样,可以更好的拓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升华知识,突破难点
让学生用活动角做角的大小游戏,感知角的大小和张口有关系
并通过播放“红蓝角之争”得出:角的大小和边长无关
知识升华
归纳总结
巩固练习
实操感知
情景创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后总结,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又一个的探究平台,整个过程将转化的思想与具体的知识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构建新知的过程中深刻感悟“转化”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数学素养。
情境创设
实操感知
巩固练习
知识升华
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角的初步认识
板书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本节课重难点,方便学生重点把握重难点。
说板书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