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十三章章末复习
内能
分子
原子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剧烈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引力和斥力
内能
动
分子势
温度
质量
状态
热传递
做功
转化
内能
种类
状态
J/(kg·℃)
cmΔt
4.2×103 J/(kg·℃)
1 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冬天在北方的地窖中放一桶水,用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来保持地窖的温度
知识点一 分子热运动
1.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分子动理论基本知识的是 ( )
A.物质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C.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D.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
C
2.(2020·湖南)关于分子动理论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端午节粽子飘香,是扩散现象
B.盐放到热汤里,“化”得更快一些,说明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
C.50 mL酒精和50 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100 mL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
D
3.(2020·海南)腌海南粉是海南的特色名吃.在米粉中加入调味汁拌匀,调味汁充分进入米粉中俗称“入味”,米粉腌得越入味越好吃.从物理的角度看,入味是 的结果.热米粉比冷米粉更容易入味,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_
.
扩散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在取得数据和事实后,再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下列叙述是事实或推论的是 ( )
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 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 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A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知识点二 内能
5.(2020·吉林)手指在衣服上来回快速摩擦会发热,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手指的内能增大;我国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输运能量的介质,是因为水的 较大.
做功
比热容
6.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
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B
7.(2021·广东模拟)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0 ℃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
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D
8.(2020·浙江)如右图所示,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塞进塞子后,用气筒往瓶内打气,当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
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变小
C.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D.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
B
9.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相同的物体,其内能的大小一定相同
B.熔点越高的物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越多
C.物体的内能减小,一定是对外做了功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
知识点三 比热容
10.(2020·广西改编)从比热容表可知,水的比热容是煤油的2倍.用规格相同的两支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隔着石棉网用相同热源同时对两试管均匀加热,实验后,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其中能正确反映该实验情况的图象是 ( )
C
11.(2021·广东模拟)质量和温度相同的铜块和水(c铜A.铜块的内能减小,水的内能增大
B.铜块的内能增大,水的内能减小
C.铜块和水的内能都增大
D.铜块和水的内能都减小
B
12.甲铁块质量是乙铁块的3倍,升高相同的温度,则甲、乙两铁块的比热容之比和吸收的热量之比分别为 ( )
A.1∶1,1∶3 B.1∶3,1∶3
C.1∶1,3∶1 D.3∶1,3∶1
C
13.如图1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的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如图2所示的水温与时间的图线,则 ( )
D
A.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32 ℃
B.加热相同的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C.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多
D.甲杯的水加热2 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 min吸收的热量相同
14.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20 27 34 41 48
乙的温度/℃ 20 35 50 65 80
(1)该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秒表和 .
(2)实验中应选用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初温相同且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并记录实验数据.
天平
相同
质量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此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
(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变化”)来判断吸热能力强弱的,所以 (选填“甲”或“乙”)液体吸热本领强.
(4)该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转换法和 .
温度变化
甲
控制变量法
15.(2020·黑龙江)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水和色拉油的两支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水和色拉油良好接触,两支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如图所示.
(1)试管中加入的水和色拉油除初温相同外,还应保证
(选填“体积”或“质量”)相同.
(2)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
(3)由于没有直接测量比热容的仪器,因此,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 的变化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质量
加热时间
温度
(4)根据表中数据算出加热6 min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 J.[c水=4.2×103 J/(kg·℃)]
(5)色拉油的比热容是 J/(kg·℃).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末温/℃
水 200 20 6 45
色拉油 200 20 6 75
2.1×104
1.9×103
16.(2020·呼和浩特)已知铁的比热容为0.46×103 J/(kg·℃),铝的比热容为0.88×103J/(kg·℃).
(1)相同质量的铁和铝,吸收相同的热量,上升温度较高的是 (选填“铁”或“铝”).
铁
(2)一根烧红的铁钉,质量为2 g,温度从800 ℃降低到700 ℃,放出多少热量?
解:c=0.46×103 J/(kg·℃),m=2 g=2×10-3 kg,
Δt=800 ℃-700 ℃=100 ℃,
Q吸=cmΔt=0.46×103 J/(kg·℃)×2×10-3 kg×100 ℃=92 J.
答:铁钉放出的热量是92 J
17.如图所示,是某液体的凝固图象,当该液体凝固后,它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15 min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 min的内能;若500 g该液体从点A降温到点B,
共放出 J的热量.
[c液=4.2×103 J/(kg·℃)]
晶体
小于
4.2×104
18.(2020·山东)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为0.5 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象可以得出: (选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
这种液体在0~15 min放出的热量
为 J.
甲
2.1×103
4.2×104
19.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1)仅增加水的质量;(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3)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 、 和 (选填图中“a”“b”“c”或“d”).
c
b
d
20.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设备,太阳能热水器每小时平均接收4.2×106 J的太阳能,在5 h的有效照射时间内,将热水器中体积为100 L、初温为20 ℃的水温度升高到40 ℃.[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水的比热容c=4.2×103 J/(kg·℃)].求:
(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Q;
(2)热水器5 h内接收到的太阳能E;
(3)热水器的效率η.
解:(1)太阳能热水器中水的体积:
V=100 L=100 dm3=0.1 m3,
由 可得,水的质量:m=ρV=1.0×103 kg/m3×0.1 m3=100 kg.
在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Δt=4.2×103 J/(kg·℃)×100 kg×(40 ℃-20 ℃)=8.4×106 J.
答:(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为8.4×106 J;
(2)E=4.2×106 J/h×5 h=2.1×107 J.
(2)热水器5小时内接收到的太阳能E为2.1×107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