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1)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重点)
2.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重点)
阅读课本P2~5,完成以下问题:
1.通常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______ 构成的,人们通常以 m= nm为单位来量度的.可以用 帮助我们观察.
2.扩散: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 对方的现象.
分子
原子
10-10
0.1
电子显微镜
进入
(1)扩散现象表明:
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 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 ).
②分子间有 .
(2)温度越高,扩散越 ,分子热运动越 .
(3)相同条件下, 体最容易扩散, 体最难扩散.
无规则
温度
热运动
间隙
快
剧烈
气
固
3.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 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 ,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 有关.
4.分子之间的 和 是同时存在的.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 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 力.
扩散
加快
温度
引力
斥力
斥
引
如图,为防蛀虫,人们常在衣柜里放樟脑丸.一段时间后樟脑丸变小了,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同时能闻到樟脑的气味,樟脑的气味是怎样跑到我们的鼻子里去的?这个现象本质与扫地时尘土飞扬一样吗?有什么区别呢?
升华
知识点一 物质的构成
1.学生观看视频和课本P2“物质的构成”部分,回答知识归纳的内容.
知识归纳:
通常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 构成的,人们通常以 m为单位来量度的.可以用
帮助我们观察.
分子
原子
10-10
电子显微镜
例1 (回归课本)把分子看成球,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像每个围棋格子中放一个棋子一样),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 cm.分子的直径约为__________m,1 cm的长度内能并列排列 个分子.边长为1 cm的正方形中能排列的分子数为 个分子.世界人口总数约为74亿(7.4×109)人,1 cm2的正方形中分子数约是世界人口总数的1.35×106倍.
10-10
108
1016
变式训练1 (2021·广东模拟)当空气中的尘埃物超过PM2.5,空气质量就严重污染.PM2.5是指尘埃物直径为2.5 μm,合 nm,空气中的尘埃物 (选填“是”或“不是”)分子.
2.5×103
不是
2.演示实验1:如右图,将50 mL的水和50 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 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
如果换用直玻璃管做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前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 ,目的是便于记录水和酒精混合前的 .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 的玻璃管.
小于
间隙
水
总体积
细
知识归纳:
分子间有间隙.
知识点二 分子热运动
1.气体扩散
演示实验2:气体扩散
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是演示气体 现象的实验,其中装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瓶.这样做的目的: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 力作用的结果.抽掉玻璃板后,在常温下经过 (选填“30 s”“1 min”或
扩散
B
重
20 min
“20 min”)可以明显观察到上下两个瓶子内气体的颜色变 .说明了二氧化氮和空气发生 现象.
均匀
扩散
2.液体扩散
(1)(观看硫酸铜溶液和水的扩散视频)如图甲,用细管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液体界面变得模糊,说明了硫酸铜和 发生 现象.
(2)演示实验3:液体扩散
如图乙,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热水中,稍等一会儿,你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了红墨水和水发生 现象.
水
扩散
整杯热水变红
扩散
3.固体扩散
(1)(观看金和铅的扩散视频)如右图,说明了金和铅发生 现象.
(2)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会变黑,用扫帚扫都扫不干净.说明了煤发生 现象,进入墙体.
扩散
扩散
4.演示实验4: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
如右图,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往两个杯里注入一滴墨水,不要搅动杯子中的水.(温馨提示:等量的冷水和热水,墨水只滴一滴即可)
观察到的现象: .
现象表明 .
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更快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知识归纳:
1.扩散现象直接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间接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2.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
3.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注意:用肉眼直接看到的物体的运动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且该种现象也不属于扩散现象.(如尘土飞扬、雪花飞舞、树叶飘舞、沙尘暴等)
例2 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的是 ( )
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B.粉笔蹭到衣服,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
C.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
D.秋天到来,树叶飘落
C
变式训练2 (回归课本)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
杯的水更甜.这是因为物体温度越 ,分子运动越剧烈.
热水
高
知识点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1.演示实验5:如图甲(回归课本),结论为____________
.
2.演示实验6:如图乙(回归课本),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示数.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则示数将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此现象间接说明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
分子间存在引力
变大
引力
3.演示实验7:如图丙,压缩封闭注射器筒中的空气,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该实验说明分子间有 ,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被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有 .
间隙
斥力
4.(回归课本)自学课本P5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如图,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
物态 微观特性 宏观特性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有无固定形状 有无固定体积
固态 很大
液态 较大 较大
气态 很大
很小
有
有
无
有
很小
无
无
知识归纳:
1.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是有时引力起主要作用,有时斥力起主要作用,这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2.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若分子之间的距离很远,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
例3 炒菜时闻到香味,这一现象说明分子_______________
.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要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着 力.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分子的 (选填“大”或“小”).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厚度约3×10-8 m,合 nm.如右上图,水在“纳米纸”表面呈露珠状,两水滴靠近时常会自动结合在一起,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斥
小
30
分子间存在引力
变式训练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裂开的橡胶鞋可以用101胶水将其粘起来,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进入化学实验室时闻到浓浓的氯气味,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D.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D
1.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 (选填“吸热”或“放热”).
引力
汽化
吸热
2.(2019·河北)如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D
A.图甲: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图乙:抽掉玻璃板后,两瓶内气体颜色发生变化,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图丙: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D.图丁:不再蹬地,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滑板车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2020·绵阳)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 ( )
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