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落花生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落花生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1 10:0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上)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2《落花生》
难点名称 体会落花生中借物喻人的方法,表达感情。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通过落花生中“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谈花生”这一系列深入的过程。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体会落花生中借物喻人的方法,表达感情。
难点教学方法 懂得借助具体的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猜猜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 2、(出示花生的图片)说说花生的作用。 3、思考:为什么叫落花生呢?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4、落花生不仅是农作物的名字也是本篇作者的笔名,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留着这个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5、板书:2.落花生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3.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5、你能说说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吗?(认识详略) 详写:议花生 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 6、作者写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都只有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花了很多的笔墨,为什么 教师点拨:课文主要是借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叙述上有详略之分,目的是要突出主旨。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种花生的过程: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2.提问:写“种花生”和“收花生”时,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1)“我”从母亲的话里知道.这里本是荒地,而且姐弟几个又是第一次种花生时间也仅仅几个月。这种结果当然令作者感到意外。 (2)“居然”的意思是“竟然",表示“出乎预料”。收获了花生出乎作者一家人的意料。 (3)这意外的收获,也可以看出花生的好种、易活,生命力强。 2.学生自主练读,体会作者收获花生的喜悦。 3.教师补充资料,提问:仔细阅读下面的资料,想想这些资料能帮助你读懂文中的哪些内容。 教师补充关于许地山父亲的资料:许地山的父亲叫许南英,进士出身,是位爱国诗人,也是颇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他曾率领台湾人民苦撑危局,死守孤城台南。战争失败之后,他不愿当亡国奴,就携家眷搬到祖籍福建龙溪。他曾出任广东省三水县县令.因公务繁忙,很少参与家庭活动。 点拨:“请你们的父亲”“实在很难得”也为后文父亲的出场以及他对孩子的教育打下基础。 四、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感受作者对花生的喜爱之情 1.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2.全班展示。 3.教师指导朗读:要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读孩子们的话时,要关注描写花生好处的词语。读孩子们在抢着回答父亲的问话时,语气要轻快,要表现出对花生的喜欢。读父亲的话时语气要略显深沉,要表现出父亲的语重心。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五、把握文章主旨,理解课文借助花生所讲的道理 1.引导学生默读第3—14 自然段,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堂小结:从课文的插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多幸福的一家人呀!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作者,去感受花生带给我们的人生道理。
小结 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突出。第一课时应以读代讲,让学生从读中感受文章中的真谛,在分析时没有注重这一点。 2.高段教学中。课文理解是学习时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中,学生自主理解缺少,然后交流汇报时,效果不佳,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应该在这个关键环节多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3.语言不够精炼。在提问时,问题太过啰嗦,语言不够准确,导致学生在回答时,会理解不清,思维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