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行知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第一次线上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行知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第一次线上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0 17:5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行知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第一次线上月考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①科学精神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在继承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思想遗产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的积淀,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
②科学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信念。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不仅是一种崇高唯美的个人精神享受,而且是凸显人的力量的动力源泉,如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理性信念表现为对理智的崇尚。崇尚理智,就是强调任何东西都应该审慎地加以思考,同时鼓励人们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就是要通过智力的迂回冒险找到比直观所见更多更本质的东西,以便更深入地把握变动不居的现象。
③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使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正是有了科学的实验方法,人们才有可能辨别关于世界本原的众多猜测究竟哪个更符合事实真相,而数学则为人们提供了这些知识更为精确的形式。1638年,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出版,伽利略用数学的定量方法从经验现象中导出物理规律。这种追求实证化和数学精确化的研究方法成为近代以来科学的基本特征。
④批判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首先,批判态度反对将一切理论和假说神圣化。任何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都要经受反复检验,通过批判旧的理论使其得到修正甚至完全用新的理论取而代之。其次,批判态度是理论创新的动力。科学理论经受批判使自己的逻辑更严密,实验数据更精确,进而不断打破成见、推陈出新。再次,批判态度是科学真理客观性的保障。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但是,批判不是完全否定。日心说替代地心说,直到牛顿力学提出后才算基本完成。有时新和旧也是相对的,旧的理论也可以为新的理论所包容,如经典物理学就可以视为现代物理学的近似。当科学所秉持的批判态度延伸到科学外部之时,这意味着科学同样要坦然接受来自科学之外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质疑和批判,由此带来认识的多元性。这对于破除科学的神话、减少科学的独断性非常有益。
⑤批判和反驳之所以成为重要的科学理念和常态,关键在于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波普尔强调: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问,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试错模式。所谓试错模式,其基本路径是通过实验,正视错误、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通过新的实验,不断向前推进。哥白尼、伽利略对托勒密体系和亚里士多德力学的质疑,建立起了新的天体力学;拉瓦锡在对传统燃素说进行批评的基础上,创立了氧化说;达尔文对上帝创世说进行批判,创立了进化论;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体系进行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建立起了相对论学说;等等。科学所追求的正是不断试错而向真理逐渐逼近的过程。
(摘编自刘大椿《论科学精神》)
1.【单选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科学精神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其发展与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密切相关。
B.崇尚理智,就是既要对任何东西都加以审慎地思考,也要大胆假设,认真求证。
C.实证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也可提供这些知识更精确的形式。
D.批判态度保障了科学真理客观性,能使任何人都无法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
2.【单选题】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以“总—分”的结构,阐述了科学精神极其丰富的内涵,体现了辩证的科学态度。
B.第④段从科学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论证了批判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
C.文章从理性信念、实验方法、批判态度、试错模式四个方面对科学精神展开了论述。
D.第⑤段引用哥白尼、拉瓦锡等例是为了证明科学上的进步与发展都是通过试错模式获得的。
3.【单选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体现了科学精神中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
B.理性信念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而实证方法使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
C.现代物理学正是在对经典物理学的批判和否定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D.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意味着错误不可避免,正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在今年的“两会”上,成都又火了一把,被媒体称为“地摊经济”的实践,先是被报道,然后被代表委员点赞,到最后直接被总理说上了记者会。
疫情冲击下,很多人就业面临挑战。成都在确保不影响居民交通,不影响市容市貌,不扰乱环境秩序情况下,允许商贩临时占道设置摊点摊区,临街店铺可以越门经营,也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这一举措增加了十多万个就业岗位,中心城区餐饮复工率超过98%,市民消费更方便。在一片点赞声中,中央文明办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今年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入文明城市的测评考核内容。
(摘编自《央视新闻·看流动民生,感受城市烟火气》)
材料二:
早在明末清初时期,每天就有城市外的农户及买卖人,一早进城售卖时令蔬菜、水果、北京小吃等产品。有的走街串巷,有的在一些指定地点售卖,卖完或到时间就回家去。由于没有租金,相对就实惠,是百姓人家不可或缺的购买方式。买卖较好的就租个门面或买个门面,但大部分还是以地摊为主。
解放后,这些个体经济基本没有了,一些城外的个体也就在各个村生产队里种地拿工分了。
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一些返城知青和城市待业青年,开始做起各种小生意买卖,从分散的地摊,逐步到有组织的售货摊位或临时小屋,规范升级。
这时形成的王府井、隆福寺等夜市,成为当时北京市民的一种文化生活。夜市改变了天一黑就回家的单调的生活习惯,市民有事没事儿就到夜市逛逛,吃点小吃,买点东西,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
到了九十年代,有些下岗人员及外来人员也加入到个体经济浪潮中,做起各种买卖。温州等地的个体人员到北京做一些服装生意,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后来形成了永定门、温州商城等几个比较集中的商圈。这一批人基本上结束了那个时期的地摊生意。到了2000年,地摊经济主要就是以供应人们日常蔬菜、水果为主,也就是相对集中在一些大市场,散户很少见。
(摘编自《今日新闻·以北京为例看地摊经济演变》)
材料三:
其实,我是一直不太认同媒体报道当中的把成都的实践称之为“地摊经济”。“地摊”二字有往回走的意味,而且也容易让大家误解成都的举动。其实它就是室外经营,是流动摊贩有序占道经营。因此,不应该把地摊经济理解成回到过去的一种1.0版,而是希望经过观念的改变,管理的细化,升级为未来的3.0版或4.0版。在气温合适的情况下,餐饮、酒吧等行业的室外经营是全世界的惯例,更是中国要打造的地摊经济必有的内容,而流动摊点和有序占道经营,在有效管理情况下也同样是人们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应有内容。恐怕不能只当应急之策,而应该快速成为面向未来的升级举动。当然我们依然要卫生,要健康,要整洁,千万不要走向一个怪圈,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别小看这室外经营,这也是对我们城市管理的一次考验。
(摘编自白岩松《流动摊点,有序占道经营不能只当应急之策》)
4.【单选题】下列有关材料二中“地摊经济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京早在明末清初时期就出现了流动商贩,有的走街串巷,有的在指定地点售卖,卖完或到时间就回家。
B.大部分商贩以地摊为主,他们不交租金,经济实惠,但生意好的商贩也有租门面或买门面经营的。
C.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一些个体商贩离开城市回乡种地,地摊经济萧条乃至个体经济基本没有了。
D.改革开放后,地摊经济复苏,政府允许商贩摆摊设点,占道经营,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
5.【单选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成都允许商贩临时占道设置摊点摊区,临街店铺还可以越门经营,这是疫情这一特殊情况下的惠民政策。
B.成都的“地摊经济”举措增加了十多万个就业岗位,这一实践得到了百姓拥护、中央政府肯定。
C.八十年代初期,北京一些青年人开始做各种小买卖,从地摊到售货摊位、临时小屋,规范逐渐升级。
D.白岩松是认同成都的“地摊经济”这一举动的,他不认同媒体把成都的实践称之为“地摊经济”。
6.【主观题】“地摊经济”一时火热,怎样才能使其健康持续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高手
吴宏庆
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他下来做帮手,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
帅子的家乡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几百年前,这里商贾云集,府宅遍地,现在败落了,但那些文物却是不会消失的。
就有人来找他鉴定古玩。来人自报姓名,叫李士方。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帅子知道,这种人手中往往有好货。
李士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帅子打开,里面是只青铜酒杯。帅子没看两眼,就顺手扔在桌子上。李士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我说你干吗用这么大的力?”
帅子冷笑道:“什么玩意儿! 民间仿造的,十块钱一个!”
李士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这次是块玉佩,帅子眼就亮了,连连细看,口中赞道:“好东西! 好东西!”李士方见他这样,欢喜地问:“值多少钱?”帅子轻轻地把玉佩放下,说:“这是汉代的蓝田玉。 上面的八条龙栩棚如生,堪称绝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汉代哪位王公的爱物。”
李士方呼吸也急促起来:“卖给你怎么样?”
帅子摇头:“买不起。 这是无价之宝!”
“我等钱急用,亏一点卖给你?”
“亏一点也买不起。我劝你还是把它收好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卖它。
李士方感激地说:“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 如果你蒙我,随便给两个我也会卖给你的。可是你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你心肠好,值得信赖。我还有几件东西。过几天拿来请你鉴定一下。“
有朋友知道了此事,说帅子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帅子不置可否,神秘地笑了。
几天后,李士方又来了。他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帅子知道他等待的东西要出现了。
李士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帅子一看,脑袋嗡一声响开了,我的老天爷,竟是玉玺!
帅子的手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接过。玉玺高二十公分, 长宽各十五公分。印面阴文刻着“广德王国,永享天恩”八个字。帅子定了定心,幸好不是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否则心脏怕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玉玺的把手是一条独角龙,形态怪异,造型古朴,隐约可见帝王之气。
一千三百年前,这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史称“广德王国”,三代而亡。广德国的图腾就是独角龙。这个玉玺就是广德国的玉玺。这可是一件真正的宝贝,帅子也难以鉴定它真正的价值。
“还有什么东西?”
李士方又掏出一件东西,是个小小的金鼎,看到它,帅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李士方一定是找到了广德国王的葬地。金鼎上刻着“夏王三年”,也就是这年广德亡国的。“这玩意儿你想怎么卖?”帅子眼盯着金鼎问。
“那这个呢?”李士方指着玉玺问。
“不管那个,我是问这个!”
“这个嘛,我用秤称了称,有一斤二两重,十万元怎么样?”
帅子笑了:“这是包金而不是赤金, 哪有用秤称的道理?最多两万元!”
李士方颇难为情地笑了,一跺脚:“好, 两万就两万吧!这个呢?”他又指着玉玺。
帅子不回答,从屋里拿出两万元,就要送客。
“别别!有话好说,价钱可以商量嘛,你说清楚,这玉玺到底值多少钱?”
帅子重新坐下来,吸了根烟说:“这玩意真是个古董, 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但古董就一定值钱吗?我看未必。实话对你说,这玉质不算太好。你看,上面还有瑕垢疵洼的。”帅子又对李士方说了一大通专业术语。李士方听得头都大了。最后帅子伸出手掌晃了晃:“你要出这个价,我就收下了,否则,另请高明!”
“五十万?”
“五万!
李士方犹豫起来,半天才说:“你是个公道人, 不会太骗我。这样吧,二十万! 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帅子就用二十万买回了玉玺。第二天,他就带着玉玺赶了几千里路到了大师那里。大师用放大镜足足端详了半个小时,最后开口说:“这东西你用多少钱弄来的?’
“三十万。”帅子撒了个谎。他想卖给大师。大师完全有能力吃下。
“好眼力!”大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准备卖多少? ”
“您是我的恩人,您看着给!”
大师伸出一个巴掌晃了晃。
“五十万?”
大师笑了:“五千元。 我说的是这假玉玺的手艺,而这玉玺本身大约也就两百元左右。”
“什么?”帅子跳了起来。
大师将他按下,说:“鉴定古玩必先要懂赝品。你跟我学了几年,只学会了怎祥鉴定真品,而没有学会怎祥鉴别赝品。当初我要你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教你这一招,只是你太急于自立门户了,学艺不精,吃亏上当是迟早的事。”大师又拿起“玉玺”,感慨地摇摇头,“玉是老玉,字是新刻的。这造赝人真是高手,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连我也几乎被骗。”
李士方,高手?帅子瘫倒在地。
7.【单选题】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的题目很有特点,一语双关。“高手” 既指小说中的帅子,又指李士方,而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自愧不如。
B.小说中“李士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这里的“哆哆嗦嗦”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地刻画出李土方当时紧张的心理。
C.帅子故意不买李士方的玉佩,是他用的一计。他是想让李士方拿出更好的宝物,而这也正中李士方的下怀。
D.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全部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8.【主观题】小说第一段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主观题】小说中的李士方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节选)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节选)
10.【单选题】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有错误的一项为( )(3分)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尊师学习的风尚。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羞:感到羞辱。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迷惑。
11.【单选题】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或师焉,或不焉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士大夫之族
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吾尝跂而望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12.【单选题】以下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为( )(3分)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能已”。认为人变得聪慧的一个重要的标识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末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愿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立场。
13.【主观题】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五、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共8分)
阅读并鉴赏诗歌,完成14-15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4.【单选题】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名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B.后人评价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C.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D.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的所思、所感、所痛。
15.【主观题】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16.【填空题】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在《登高》一诗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漂泊异乡的凄苦和年老体衰的惆怅。
(2)《琵琶行并序》中写乐曲暂歌后余音袅袅,余味无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4)《声声慢》通过写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愁绪,酒味淡了,来衬托词人晚年凄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语言文字运用)
17.【单选题】下列加点字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撂下(liào) 讷讷(nà) 忸怩(niǔ ní)
B.憨憨(hān) 执拗(niù) 磕磕绊绊(kē)
C.尴尬(gān gà) 讪讪(shàn) 瞅(chǒu)
D.挟持(xié) 嬷嬷(mó) 鹿寨(zhài)
18.【单选题】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摈弃  彩云追月  酣畅淋漓  柔波万顷
B.衷心  昂首挺胸  虎穴龙谭  泉水清澈
C.采虹  矫揉造作  光辉灿烂  不事雕琢
D.富饶  离愁别恨  悄然逝去  吹笙弄萧
19.【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5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向污染宣战,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B.志愿者已成为大型博物馆服务公众的重要力量,故宫博物院自2004年开始,累计注册3000人次左右。
C.“法医神探”黄墁,2009年入警至今协助破获重大疑难案件70多起,她以细致的工作,还社会公平,还案件真相。
D.从枪杆子打天下、打开国门看天下到敞开胸怀迎天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就是怀揣着梦想走来的,我们仍要坚定地走下去。
20.【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各位营员从哪所学校来,又实际编排在哪一兴趣班,他都洞若观火,一清二楚。
B.这一批年轻的科学家,正以无所不为的勇气不懈行进在追求科学真理的征程上。
C.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
D.合作小组协力公关,无暇他顾,有人却趁机大肆侵吞公关结果,坐收渔人之利。
答案:C
难易程度:较易
21.【填空题】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要养成道德的勇气,必定要有两个先决条件,①______,第二是体魄的雄健。就第一个条件说,一个人有无作为,先要看他的天性是否敦厚。不要说看人能否担当国家大事,就是我们结交朋友,也要先认定他天性是敦厚还是凉薄。_②_______,则体力与胆量关系,实在密切极了。体力好的人不一定胆子大;体力差的人却常常易于胆子小。具备这两个先决条件,然后才可以谈③_______。
22.【填空题】仿写(4分)
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向子。要求另选两个不同的补写对象,字数与划线句相同,句式与划线句一致或相近,意蕴与划线句符合。
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广博;
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3.【简答题】写作(60分)
请以“____的青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明确体裁,立意自定;(3)不少于800字。
行知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第一次线上月考
语文答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①科学精神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在继承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思想遗产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的积淀,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
②科学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信念。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不仅是一种崇高唯美的个人精神享受,而且是凸显人的力量的动力源泉,如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理性信念表现为对理智的崇尚。崇尚理智,就是强调任何东西都应该审慎地加以思考,同时鼓励人们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就是要通过智力的迂回冒险找到比直观所见更多更本质的东西,以便更深入地把握变动不居的现象。
③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使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正是有了科学的实验方法,人们才有可能辨别关于世界本原的众多猜测究竟哪个更符合事实真相,而数学则为人们提供了这些知识更为精确的形式。1638年,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出版,伽利略用数学的定量方法从经验现象中导出物理规律。这种追求实证化和数学精确化的研究方法成为近代以来科学的基本特征。
④批判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首先,批判态度反对将一切理论和假说神圣化。任何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都要经受反复检验,通过批判旧的理论使其得到修正甚至完全用新的理论取而代之。其次,批判态度是理论创新的动力。科学理论经受批判使自己的逻辑更严密,实验数据更精确,进而不断打破成见、推陈出新。再次,批判态度是科学真理客观性的保障。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但是,批判不是完全否定。日心说替代地心说,直到牛顿力学提出后才算基本完成。有时新和旧也是相对的,旧的理论也可以为新的理论所包容,如经典物理学就可以视为现代物理学的近似。当科学所秉持的批判态度延伸到科学外部之时,这意味着科学同样要坦然接受来自科学之外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质疑和批判,由此带来认识的多元性。这对于破除科学的神话、减少科学的独断性非常有益。
⑤批判和反驳之所以成为重要的科学理念和常态,关键在于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波普尔强调: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问,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试错模式。所谓试错模式,其基本路径是通过实验,正视错误、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通过新的实验,不断向前推进。哥白尼、伽利略对托勒密体系和亚里士多德力学的质疑,建立起了新的天体力学;拉瓦锡在对传统燃素说进行批评的基础上,创立了氧化说;达尔文对上帝创世说进行批判,创立了进化论;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体系进行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建立起了相对论学说;等等。科学所追求的正是不断试错而向真理逐渐逼近的过程。
(摘编自刘大椿《论科学精神》)
1.【单选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科学精神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其发展与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密切相关。
B.崇尚理智,就是既要对任何东西都加以审慎地思考,也要大胆假设,认真求证。
C.实证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也可提供这些知识更精确的形式。
D.批判态度保障了科学真理客观性,能使任何人都无法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
答案:D
难易程度:易
答案解析:D项,“批判态度保障了科学真理客观性,能使任何人都无法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理解错误。原文第④段说“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文中是说“……要受到严厉批判”,批判不是完全否定,并非“无法……搞伪科学”,故选项曲解文意了。
2.【单选题】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以“总—分”的结构,阐述了科学精神极其丰富的内涵,体现了辩证的科学态度。
B.第④段从科学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论证了批判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
C.文章从理性信念、实验方法、批判态度、试错模式四个方面对科学精神展开了论述。
D.第⑤段引用哥白尼、拉瓦锡等例是为了证明科学上的进步与发展都是通过试错模式获得的。
答案:C
难易程度:易
答案解析:C项,“实验方法”理解错误。根据文章第三段开头说“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可见应为“实证方法”,实证方法包括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而非“实验方法”,故此项混淆范围了。
3.【单选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体现了科学精神中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
B.理性信念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而实证方法使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
C.现代物理学正是在对经典物理学的批判和否定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D.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意味着错误不可避免,正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
答案:A
难易程度:较易
答案解析:B项,“理性信念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理解错误。依据第三段开头“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分析可知,“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
C项,“现代物理学正是在对经典物理学的批判和否定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④段“旧的理论……视为现代物理学的近似”可知,语中是说“批判不是完全否定”,可见并没有对经典物理学进行否定。
D项,“正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⑤段可知,文中是说“波普尔强调: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问,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试错模式。所谓试错模式,其基本路径是通过实验,正视错误、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通过新的实验,不断向前推进”,并不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而是“试错模式”。科学是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在今年的“两会”上,成都又火了一把,被媒体称为“地摊经济”的实践,先是被报道,然后被代表委员点赞,到最后直接被总理说上了记者会。
疫情冲击下,很多人就业面临挑战。成都在确保不影响居民交通,不影响市容市貌,不扰乱环境秩序情况下,允许商贩临时占道设置摊点摊区,临街店铺可以越门经营,也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这一举措增加了十多万个就业岗位,中心城区餐饮复工率超过98%,市民消费更方便。在一片点赞声中,中央文明办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今年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入文明城市的测评考核内容。
(摘编自《央视新闻·看流动民生,感受城市烟火气》)
材料二:
早在明末清初时期,每天就有城市外的农户及买卖人,一早进城售卖时令蔬菜、水果、北京小吃等产品。有的走街串巷,有的在一些指定地点售卖,卖完或到时间就回家去。由于没有租金,相对就实惠,是百姓人家不可或缺的购买方式。买卖较好的就租个门面或买个门面,但大部分还是以地摊为主。
解放后,这些个体经济基本没有了,一些城外的个体也就在各个村生产队里种地拿工分了。
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一些返城知青和城市待业青年,开始做起各种小生意买卖,从分散的地摊,逐步到有组织的售货摊位或临时小屋,规范升级。
这时形成的王府井、隆福寺等夜市,成为当时北京市民的一种文化生活。夜市改变了天一黑就回家的单调的生活习惯,市民有事没事儿就到夜市逛逛,吃点小吃,买点东西,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
到了九十年代,有些下岗人员及外来人员也加入到个体经济浪潮中,做起各种买卖。温州等地的个体人员到北京做一些服装生意,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后来形成了永定门、温州商城等几个比较集中的商圈。这一批人基本上结束了那个时期的地摊生意。到了2000年,地摊经济主要就是以供应人们日常蔬菜、水果为主,也就是相对集中在一些大市场,散户很少见。
(摘编自《今日新闻·以北京为例看地摊经济演变》)
材料三:
其实,我是一直不太认同媒体报道当中的把成都的实践称之为“地摊经济”。“地摊”二字有往回走的意味,而且也容易让大家误解成都的举动。其实它就是室外经营,是流动摊贩有序占道经营。因此,不应该把地摊经济理解成回到过去的一种1.0版,而是希望经过观念的改变,管理的细化,升级为未来的3.0版或4.0版。在气温合适的情况下,餐饮、酒吧等行业的室外经营是全世界的惯例,更是中国要打造的地摊经济必有的内容,而流动摊点和有序占道经营,在有效管理情况下也同样是人们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应有内容。恐怕不能只当应急之策,而应该快速成为面向未来的升级举动。当然我们依然要卫生,要健康,要整洁,千万不要走向一个怪圈,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别小看这室外经营,这也是对我们城市管理的一次考验。
(摘编自白岩松《流动摊点,有序占道经营不能只当应急之策》)
4.【单选题】下列有关材料二中“地摊经济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京早在明末清初时期就出现了流动商贩,有的走街串巷,有的在指定地点售卖,卖完或到时间就回家。
B.大部分商贩以地摊为主,他们不交租金,经济实惠,但生意好的商贩也有租门面或买门面经营的。
C.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一些个体商贩离开城市回乡种地,地摊经济萧条乃至个体经济基本没有了。
D.改革开放后,地摊经济复苏,政府允许商贩摆摊设点,占道经营,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
答案:D
难易程度:易
答案解析:D项,“政府允许商贩摆摊设点,占道经营”说法错误,原文是说“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一些返城知青和城市待业青年,开始做起各种小生意买卖,从分散的地摊,逐步到有组织的售货摊位或临时小屋,规范升级”,而不是“政府允许商贩摆摊设点,占道经营”,选项说法无中生有。
5.【单选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成都允许商贩临时占道设置摊点摊区,临街店铺还可以越门经营,这是疫情这一特殊情况下的惠民政策。
B.成都的“地摊经济”举措增加了十多万个就业岗位,这一实践得到了百姓拥护、中央政府肯定。
C.八十年代初期,北京一些青年人开始做各种小买卖,从地摊到售货摊位、临时小屋,规范逐渐升级。
D.白岩松是认同成都的“地摊经济”这一举动的,他不认同媒体把成都的实践称之为“地摊经济”。
答案:A
难易程度:较易
答案解析:A项,“这是疫情这一特殊情况下的惠民政策”理解错误,文本中说“疫情冲击下,很多人就业面临挑战……这一举措增加了十多万个就业岗位,中心城区餐饮复工率超过98%,市民消费更方便”,可见,成都允许商贩临时占道设置摊点摊区,临街店铺还可以越门经营,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就业岗位,不是特殊情况下的“惠民政策”。
6.【主观题】“地摊经济”一时火热,怎样才能使其健康持续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大众要正确认识“地摊经济”,不能简单地认为它就是过去的1.0版、走回头路。②地摊经营者要遵纪守法,自觉遵守政府相关规定,合法经营。③相关职能部门要改变观念,细化管理,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摊经济。
难易程度:较易
答案解析:本题中,根据材料三中“‘地摊’二字有往回走的意味,而且也容易让大家误解成都的举动。其实它就是室外经营,是流动摊贩有序占道经营。因此,不应该把地摊经济理解成回到过去的一种l.0版”,可知要使“地摊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首先要从思想上对“地摊经济”有正确的认识,不能简单地认为它就是过去的1.0版、走回头路。根据材料一中“成都在确保不影响居民交通,不影响市容市貌,不扰乱环境秩序情况下,允许商贩临时占道设置摊点摊区,临街店铺可以越门经营,也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流动摊点和有序占道经营,在有效管理情况下也同样是人们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应有内容”,可知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地摊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经营者的遵纪守法,自觉遵守政府相关规定,要合法经营。根据材料三中“不应该把地摊经济理解成回到过去的一种l.0版,而是希望经过观念的改变,管理的细化,升级为未来的3.0版或4.0版”“我们依然要卫生,要健康,要整洁,千万不要走向一个怪圈,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可知从管理的角度来看,相关职能部门要改变观念,细化管理,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摊经济。
三、文学类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高手
吴宏庆
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他下来做帮手,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
帅子的家乡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几百年前,这里商贾云集,府宅遍地,现在败落了,但那些文物却是不会消失的。
就有人来找他鉴定古玩。来人自报姓名,叫李士方。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帅子知道,这种人手中往往有好货。
李士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帅子打开,里面是只青铜酒杯。帅子没看两眼,就顺手扔在桌子上。李士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我说你干吗用这么大的力?”
帅子冷笑道:“什么玩意儿! 民间仿造的,十块钱一个!”
李士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这次是块玉佩,帅子眼就亮了,连连细看,口中赞道:“好东西! 好东西!”李士方见他这样,欢喜地问:“值多少钱?”帅子轻轻地把玉佩放下,说:“这是汉代的蓝田玉。 上面的八条龙栩棚如生,堪称绝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汉代哪位王公的爱物。”
李士方呼吸也急促起来:“卖给你怎么样?”
帅子摇头:“买不起。 这是无价之宝!”
“我等钱急用,亏一点卖给你?”
“亏一点也买不起。我劝你还是把它收好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卖它。
李士方感激地说:“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 如果你蒙我,随便给两个我也会卖给你的。可是你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你心肠好,值得信赖。我还有几件东西。过几天拿来请你鉴定一下。“
有朋友知道了此事,说帅子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帅子不置可否,神秘地笑了。
几天后,李士方又来了。他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帅子知道他等待的东西要出现了。
李士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帅子一看,脑袋嗡一声响开了,我的老天爷,竟是玉玺!
帅子的手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接过。玉玺高二十公分, 长宽各十五公分。印面阴文刻着“广德王国,永享天恩”八个字。帅子定了定心,幸好不是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否则心脏怕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玉玺的把手是一条独角龙,形态怪异,造型古朴,隐约可见帝王之气。
一千三百年前,这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史称“广德王国”,三代而亡。广德国的图腾就是独角龙。这个玉玺就是广德国的玉玺。这可是一件真正的宝贝,帅子也难以鉴定它真正的价值。
“还有什么东西?”
李士方又掏出一件东西,是个小小的金鼎,看到它,帅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李士方一定是找到了广德国王的葬地。金鼎上刻着“夏王三年”,也就是这年广德亡国的。“这玩意儿你想怎么卖?”帅子眼盯着金鼎问。
“那这个呢?”李士方指着玉玺问。
“不管那个,我是问这个!”
“这个嘛,我用秤称了称,有一斤二两重,十万元怎么样?”
帅子笑了:“这是包金而不是赤金, 哪有用秤称的道理?最多两万元!”
李士方颇难为情地笑了,一跺脚:“好, 两万就两万吧!这个呢?”他又指着玉玺。
帅子不回答,从屋里拿出两万元,就要送客。
“别别!有话好说,价钱可以商量嘛,你说清楚,这玉玺到底值多少钱?”
帅子重新坐下来,吸了根烟说:“这玩意真是个古董, 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但古董就一定值钱吗?我看未必。实话对你说,这玉质不算太好。你看,上面还有瑕垢疵洼的。”帅子又对李士方说了一大通专业术语。李士方听得头都大了。最后帅子伸出手掌晃了晃:“你要出这个价,我就收下了,否则,另请高明!”
“五十万?”
“五万!
李士方犹豫起来,半天才说:“你是个公道人, 不会太骗我。这样吧,二十万! 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帅子就用二十万买回了玉玺。第二天,他就带着玉玺赶了几千里路到了大师那里。大师用放大镜足足端详了半个小时,最后开口说:“这东西你用多少钱弄来的?’
“三十万。”帅子撒了个谎。他想卖给大师。大师完全有能力吃下。
“好眼力!”大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准备卖多少? ”
“您是我的恩人,您看着给!”
大师伸出一个巴掌晃了晃。
“五十万?”
大师笑了:“五千元。 我说的是这假玉玺的手艺,而这玉玺本身大约也就两百元左右。”
“什么?”帅子跳了起来。
大师将他按下,说:“鉴定古玩必先要懂赝品。你跟我学了几年,只学会了怎祥鉴定真品,而没有学会怎祥鉴别赝品。当初我要你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教你这一招,只是你太急于自立门户了,学艺不精,吃亏上当是迟早的事。”大师又拿起“玉玺”,感慨地摇摇头,“玉是老玉,字是新刻的。这造赝人真是高手,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连我也几乎被骗。”
李士方,高手?帅子瘫倒在地。
7.【单选题】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的题目很有特点,一语双关。“高手” 既指小说中的帅子,又指李士方,而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自愧不如。
B.小说中“李士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这里的“哆哆嗦嗦”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地刻画出李土方当时紧张的心理。
C.帅子故意不买李士方的玉佩,是他用的一计。他是想让李士方拿出更好的宝物,而这也正中李士方的下怀。
D.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全部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案:C
难易程度:较易
答案解析:A项,“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自愧不如”错误,由原文“李士方,高手?帅子瘫倒在地”可知,“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正确,但是“自愧不如”原文没有相关表述。
B项,“细致地刻画出李士方当时紧张的心理”错误,由文中大师的话“玉是老玉,字是新刻的。这造赝人真是高手,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连我也几乎被骗”可知,李士方当时的“紧张”是装出来的,并不是他的真实心理。
D项,“全部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错误,文中“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是对李士方的正面描写,“这造赝人真是高手,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连我也几乎被骗了”是对李士方的侧面描写,所以“全部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说法错误。
8.【主观题】小说第一段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第一段写“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照应题目“高手”;②交代人物身份,是“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③“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为下文故事情节展开做铺垫;④“大师要留他下来做帮手”,为故事结尾埋下伏笔。
难易程度:较易
答案解析:从情节结构上看,由文中“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可知,帅子也是鉴定高手,照应标题“高手”;由文中“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可知,帅子没有选择留在师父身边,而是自立门户,为下文写李士方来找他鉴定古玩做铺垫;由“大师要留他下来做帮手”可知,大师原本要他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教他鉴别赝品的方法,但是因为他太急于自立门户了,为故事结尾他因学艺不精而吃亏上当埋下伏笔。
从塑造人物上看,由“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可知,第一段交代了人物身份,他是一位古玩鉴定家。
9.【主观题】小说中的李士方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答案:①外表普通,长相土气。“此人矮壮结实,……农民打扮”,从外貌上看,很普通,非常土气。②狡诈,富有心机,善于伪装自己,从中间一步一步将帅子引导到“套”中的表现来看,他非常狡诈,很善于伪装自己,比如“神神秘秘”“颇难为情地笑了,一跺脚”“犹豫起来,半天才说”。③制造赝品水平高。从大师对他的评价来看,“这造赝人真是高手,……连我也几乎被骗了”,侧面衬托其制造赝品的水平之高。
难易程度:较易
答案解析:由文中“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 可知,的文章通过对李士方的正面描写表明他是一个外表普通,长相土气的人。
由文中“李士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李士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李士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李土方感激地说”“李士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李士方颇难为情地笑了,一跺脚”“李士土方犹豫起来,半天才说:‘你是个公道人,不会太骗我。这样吧,二十万!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等语句可知,文章通过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了李士方狡诈,富有心机,且善于伪装自己的形象。
由文中“玉是老玉,字是新刻的。这造赝人真是高手,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连我也几乎被骗了” 可知,文中通过大师的话侧面衬托李士方是一个制造赝品技艺高超的人。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节选)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节选)
10.【单选题】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有错误的一项为( )(3分)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尊师学习的风尚。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羞:感到羞辱。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迷惑。
答案:D
难易程度:易
答案解析:D.“惑”:糊涂。句意: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
故选D。
11.【单选题】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或师焉,或不焉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士大夫之族
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吾尝跂而望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答案:A
难易程度:易
答案解析:A.“焉”:句末语气词。句意: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焉”:句末语气词。句意: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
B.“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之”:这些。句意:士大夫这些人。
C.“其”:语气词,表示推测的语气,大概。句意: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其”:其中。句意: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
D.“而”:连词,表修饰关系。句意:我曾经踮起脚远望。/“而”:连词,表顺承关系。句意: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
12.【单选题】以下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为( )(3分)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能已”。认为人变得聪慧的一个重要的标识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末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愿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立场。
答案:B
难易程度:较易
答案解析:B.“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错误。选段未提到注重积累。
13.【主观题】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答案:(1)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钝。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会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吧?
(2)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难易程度:易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是故”,所以,因此;第一个“圣”“愚”,是名词,圣人,愚人;第二个“圣”“愚”,是形容词,圣明,愚笨;“所以”,……的原因;“其”,大概。
(2)“句读”,文句的停顿;“……者……也”,判断句;“惑”,疑难问题。
参考译文: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劝学》节选)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钝。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会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学习了小的却丢了大的。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作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作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师说》节选)
五、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共8分)
阅读并鉴赏诗歌,完成14-15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4.【单选题】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名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B.后人评价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C.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D.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的所思、所感、所痛。
答案:C
难易程度:较易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准确细致地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题干要求“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C项,“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理解有误。颔联“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的意思是“看北斗星柄渐渐横斜,仿佛就落在洞庭湖畔广阔的原野;听画角声声凄惨欲绝,萦绕在这泊舟近处的岳阳城”,颔联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视听结合,写“野泊”所见之景。天上参横斗转,地下洞庭茫茫,为视觉;角声悲鸣,声断岳阳城,为听觉。使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15.【主观题】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答案:①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②忧国伤时之情。“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意思对即可)
难易程度:较易
答案解析:具体分析,先从整体上理解诗歌,此诗的大意是:在这乱世之中,江月依然那么明亮可爱,但它应该懂得流亡在外的病人的心情。看北斗星柄渐渐横斜,仿佛就落在洞庭湖畔广阔的原野;听画角声声凄惨欲绝,萦绕在这泊舟近处的岳阳城。饮酒解愁,反而增添了眼泪,我的愁思就像酒和泪一样四处飞溅;浪涛卷起,引发了我的思归之心,让我暗自吃惊。多么想打听一下南宋朝廷近来的消息啊,可眼前,群盗正在四处流窜纵横。
诗中首联写诗人对月兴叹,表现了时荒世乱的局势;颔联转写野泊时所见景色;颈联道出了诗人沉痛的心情;尾联转笔写到国家的动乱,境界陡然开阔。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承第二句来,以酒浇愁,酒随泪溅,所谓“举杯消愁愁更愁”。听浪思归,而无所归,故暗自惊心。这两句表面对仗,意实相连而下,“酒添客泪”和“浪卷归心”互为表里,而“浪卷”字又扣“野泊”字。“愁”“惊”两字引出尾联。若至五六为止,只见作客野泊思归,所感只在一家。忧国伤时之情,尾联忽然推开,遥应第一句的“乱”字。而两句亦有顿挫。“欲问行朝近消息”从一身乱离,想到朝廷迁流不定,由忧一身到忧朝廷,结句把遍地兵荒马乱的情景写足,消息虽欲问而无由,其为忧愤,更何以堪。
故可总结后两联表达的情感:结合注释,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尾联“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从“客泪”“愁仍溅”直接表现身在客中,要借酒浇愁,但愁绪仍在的心情;“归心”表现了诗人的漂泊思归之情;尾联“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中的“欲问行朝”体现忧国之情,“行朝”的注释,指朝廷迁移不定。“盗贼纵横”的内容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考生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16.【填空题】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在《登高》一诗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漂泊异乡的凄苦和年老体衰的惆怅。
(2)《琵琶行并序》中写乐曲暂歌后余音袅袅,余味无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4)《声声慢》通过写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愁绪,酒味淡了,来衬托词人晚年凄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4)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难易程度:易
答案解析:见课文
第Ⅱ卷(语言文字运用)
17.【单选题】下列加点字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撂下(liào) 讷讷(nà) 忸怩(niǔ ní)
B.憨憨(hān) 执拗(niù) 磕磕绊绊(kē)
C.尴尬(gān gà) 讪讪(shàn) 瞅(chǒu)
D.挟持(xié) 嬷嬷(mó) 鹿寨(zhài)
答案:A
难易程度:易
答案解析:A.“讷讷”的“讷”应读作nè。
18.【单选题】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摈弃  彩云追月  酣畅淋漓  柔波万顷
B.衷心  昂首挺胸  虎穴龙谭  泉水清澈
C.采虹  矫揉造作  光辉灿烂  不事雕琢
D.富饶  离愁别恨  悄然逝去  吹笙弄萧
答案:A
难易程度:易
答案解析:A.正确。B.“虎穴龙谭”中“谭”应为“潭”。C.“采虹”中“采”应为“彩”。D.“吹笙弄萧”中“萧”应为“箫”。
19.【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5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向污染宣战,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B.志愿者已成为大型博物馆服务公众的重要力量,故宫博物院自2004年开始,累计注册3000人次左右。
C.“法医神探”黄墁,2009年入警至今协助破获重大疑难案件70多起,她以细致的工作,还社会公平,还案件真相。
D.从枪杆子打天下、打开国门看天下到敞开胸怀迎天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就是怀揣着梦想走来的,我们仍要坚定地走下去。
答案:D
难易程度:易
答案解析:A项,成分残缺,“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前缺少介词,可在“中国”后面加“以”;B项,搭配不当,“人次”和“左右”不能搭配,可去掉“次”;C项,语序不当,“还社会公平,还案件真相”并列短语排列语序不当,改为“还案件真相,还社会公平”。
20.【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各位营员从哪所学校来,又实际编排在哪一兴趣班,他都洞若观火,一清二楚。
B.这一批年轻的科学家,正以无所不为的勇气不懈行进在追求科学真理的征程上。
C.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
D.合作小组协力公关,无暇他顾,有人却趁机大肆侵吞公关结果,坐收渔人之利。
答案:C
难易程度:较易
答案解析:A.“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或现象非常透彻,能清楚地看出其本质。这里指他对营员的来处、在哪班的情况非常清楚明白,涉及不到“本质”的东西,可改为“一清二楚”。B.“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无所不为”不能修饰“勇气”,此处褒贬失当,可改为“无所畏惧”。C.“戛然而止”,形容突然停止的样子,多指声音。这里指生命突然停止,使用正确。D.“渔人之利”,比喻第三者利用另外双方的矛盾冲突而取得的利益。句中说“协力攻关,无暇他顾”,这里不存在“另外双方的矛盾”,使用不当。
21.【填空题】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要养成道德的勇气,必定要有两个先决条件,①______,第二是体魄的雄健。就第一个条件说,一个人有无作为,先要看他的天性是否敦厚。不要说看人能否担当国家大事,就是我们结交朋友,也要先认定他天性是敦厚还是凉薄。_②_______,则体力与胆量关系,实在密切极了。体力好的人不一定胆子大;体力差的人却常常易于胆子小。具备这两个先决条件,然后才可以谈③_______。
答案:第一是天性的敦厚;就第二个条件说;如何修养道德的勇气
难易程度:较易
答案解析:第一空根据后文的“就第一个条件说,一个人有无作为,先要看他的天性是否敦厚”可得出答案;第二空是从谈第一个条件到第二条件的转变,因此可从仿照第一个条件说从“就第二个条件说”概括作答;第三空是对语段内容的总结,因此可根据语段第一句得出答案。
22.【填空题】仿写(4分)
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向子。要求另选两个不同的补写对象,字数与划线句相同,句式与划线句一致或相近,意蕴与划线句符合。
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广博;
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读大海,读出了它壮阔磅礴的豪迈;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
难易程度:较易
答案解析:本题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分析例句,句式为“读……,读出了它……”。强调“读”,结合所读的事物特征,思考读出的感悟。如可以读高树、高山、大海等。结合所读事物,用流畅的语言表述感悟即可。
23.【简答题】写作(60分)
请以“____的青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明确体裁,立意自定;(3)不少于800字。
答案:无
难易程度:较易
答案解析:例文:
奋斗的青春
青春是美好的,它是一个人人生中最美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中,我们奋力拼搏,挥洒无数辛勤的汗水,只为了让我们心里的种子有一天能够破土而出,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它使我们的未来更加灿烂,美好!
步入高中,我们的功课增多,但我们的心智也在逐渐成熟。
那是在一次期中考的前一天,我刚从宿舍里走出来,门外皎洁的月光,撒在我惺松的脸上,空气还是那么静谧,使我不敢大声呼吸,生怕吵醒那正在熟睡的生灵!我小心地踮起脚尖,走到一楼。突然,我不经意间,看到一盏灯,它明亮,洁白,它伫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环境中,啊!那是我们教室的灯啊!我的心顿时像翻腾的大海,一刻也停不下来,深感惭愧,于是我赶紧准备好,就背上书包,疾步走到教室。
一阵阵朗读声在校园响起,回荡在同学们身边,在同学们的心河荡漾起一波波涟漪。灯光下,十几个同学在捧书朗读,这朗朗书声,一遍一遍地围绕在我的身旁,敲击着我的耳膜,我的心开始焦急起来,越来越感觉到,竞争已持续上升,到达了顶峰。于是我赶紧复习要考的科目,我从抽屉里搬出几本书来看,不知不觉,书上紧凑的字里行间出现了红色的墨迹,张牙舞爪地显现出各式各样的排名,这些数字像楔子一样钉在我的脑海,我想把一切数字都变成“1”,这样心里就会舒坦些,我偏头看了看外面的天空,天空已不觉染上一抹嫣红!
期中考终于来临,我一路无所顾及地向前冲去,我想:“这次,我一定得成功!”
最终,在那次期中考时,我拿到了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成绩。天空中高挂的太阳,发出了强烈的阳光,伴随着这抹阳光,我兴奋地回到家。
是的,我已经努力了,我奋力拼搏着,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都不后悔,因为我已经尽力了!
在这个生命中最美的年纪,我们必须奋力拼搏,虽然要我们付出很大的努力,但它却让人感到充实,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虚度年华,在以后的生活中感到无怨无悔!
青春,因奋斗而有意义;因奋斗而充满激情;因奋斗而无悔;因奋斗而美丽。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本题要求以“____的青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生活中真实的人与事以及环境、景物等一种文体。它是通过记载作者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接触到的人、事、景物等,比较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叙文可分为记人、记事、写景、状物四种类型。本题为半命题作文,要先补充好题目,题目中的关键词是“青春”。青春是一种动力,是一种拼搏,永不放弃的动力。青春岁月,有过挣扎,有过彷徨,但更多的是努力催人奋起,促人奋斗,催人向上。奋斗吧,努力吧,美丽的风景前面,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我们不再是懵懂的孩子了,而是一群怀着梦想的孩子。为了梦想而努力拼搏着,用辛勤地耕耘换来真实的快乐。因为我们是通过自己的双手,让我们这一张张洁白的“画纸”上多了几丝色彩,多了几丝荣誉感,多了几丝爽朗的笑容。
立意:
(1)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2)拼搏的青春;
(3)有担当的青春。
素材:
(1)青春,一个闪光又绚丽的字眼,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溢着无限的激情与期望,满载着无限的生机与阳光。它是作家耀眼的语言,是战士沸腾的热血,是明星在舞台上热情洋溢的歌声,它令多少人陶醉!又令多少人向往。然而每个人的青春却不尽相同,有的人利用宁愿放弃这上天给予他们的“天赋”,只是挥霍光阴,只是享受,整日的活在醉生梦死的时光中,不去奋斗拼搏,那么我想问一句,这对于我们来说还有什么意义 整天干着八十岁老奶奶都能干的事情,我们还能算拥有青春吗?所以我想说,只有在奋斗中度过的青春才叫青春,这样我们的青春才能最美丽,我们的青春才能最辉煌。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昭示着一代伟人奋斗的青春。他们的青春因充满奋斗和激情而洋溢着美好,而今,青春正我在我们手中,我们不能容忍青春在我们手中白白流逝,我们不能在叹息声中虚度光阴,我们更不能在叹息声中了结生命,那么我们就让奋斗的青春之花永远绽放在我们心中,用我们绚丽多彩的青春书写一卷有声有色的人生。  
(3)青春在奋斗中展现美丽,青春在奋斗中展现辉煌。就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他搏风击雨中,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正拥有青春的我们,何不以勇锐盖过怯懦,以进取压倒苟安,让我们扬起奋斗的帆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不断前行,展示我们新一代人青春的壮美与力量,让我们就像雄鹰一样搏击长空吧!让青春之歌扬出昂扬的旋律,让我们的声明发出耀眼的光芒。
(4)奉献的青春会闪光,拼搏的青春最耀眼,努力的青春最宝贵!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奋斗的青春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诗篇!是奋斗不止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在失败中奋起,是奋斗不止的步伐让爱因斯坦完成了一项项的发明,造福人类,照亮人间!是奋斗的旋律让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又是奋斗不止的节奏,催促着中国新一代,催促我们时刻努力,中国在发展,中国在前进,中国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的努力,中国的腾飞需要我们去奋斗,去努力,朋友们,青春是宝贵的,奋斗的青春更加美丽!
(5)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年轻时曾经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是多么豪气的一句话。毛主席在年轻时游湘江、洗冷水澡、晒日光浴。与天地相争,与人相斗。是什么给了他这样的毅力 是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动力。最终,毛主席成就了一统中国的霸业,完成了无数人民的心愿。无论哪一位成功人士的成功之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他们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凭借着强大的毅力披荆斩棘走到了这一步。雄鹰为什么可以在高空翱翔,是因为它在幼年时付出了更多,乃至生命。在幼鹰练习飞翔时,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它们从高空一纵而下,努力向天空冲去,可最后却因体力不支而坠地。折断了翅膀,然后再努力回到高崖,准备下一次的尝试。这是幸运的,又不幸的,被在崖下虎视眈眈的肉食者逮到,葬于其腹。
结构层次:文章叙述了我步入高中后,通过自己的奋斗,在期中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的过程。在一次期中考的前一天,我无意间看见同学们都在努力学习,我的心开始焦急起来,越来越感觉到,竞争已持续上升,所以赶紧努力学习。最终,在那次期中考时,我拿到了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成绩。青春,因奋斗而有意义,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答案第9页,共10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