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1.【答案】D A项,“摈弃”的“摈”读bìn; B项,“忸怩”的“怩”读ní; C项,“脊髓”的“髓”读suǐ; D项,注音全都正确。
2.答案:D A项,沧-苍;B项,候-侯;C项,和-合。
3.【答案】A 【解析】B项,偷换主语,“扼守着天山北麓咽喉要道,正越来越受到考古学者的青睐”的主语是“疏勒城这样的文化遗址”。C项,缺少宾语和搭配不当,“普及……(知识)”“提高……素养”。D项,去掉“确定”。
4.答案:D 解析:A.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使用正确。B.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使用正确。C.水乳交融:形容关系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使用正确。D.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不符合语境。
5.【答案】B 【解析】A项,“鸿篇巨著”指规模宏大的著作,用于敬称他人的作品。用于此处不合适。C项,谦敬错位,请商家来投资,使用“要求”一词不当。D项,“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此处用于向老先生请教,不得体。
6.C “散文集《呐喊》《彷徨》、小说集《朝花夕拾》”错误。应是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7.答案B A.“是因为它的字形结构中,有让人避之不及的‘疒’”以偏概全。根据原文第1段中“除了避之不及的‘疒’,它里面的部分其实是‘役’的省略,表示‘疫’的意思同‘役使’有关,因为古人认为,瘟疫大都是恶鬼驱役坏东西兴风作浪。”的论述,可知该项对原因的分析是不全面的。
C.“‘犁牛’的品相更加高贵”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4段论述“赤红色的牛马被视为品相高贵”,可知品相更高贵的是赤红色的牛马,而非“犁牛”。
D.“都非常重要”曲解文意。由原文第5段论述“耕牛外表的毛色与样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服务于农耕等事务的能力与态度”可知,耕牛的能力比样貌更重要。
8.D. “表明了作者‘不以出身论英雄’的主张”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4段“这句话表明了孔子‘不以出身论英雄’的主张”可知,这是孔子的主张。
9.D. “我们不再需要勤劳坚韧的‘耕牛’精神”说法绝对,也不符合文意,“耕牛”精神需要代代传承。
10.C. 本句意为: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齿”,指并列为伍,“不齿”既不屑与之同列,看不起,不屑一提。
11.选B。本句是柳宗元说自己对做文章的认识,从“幼”到“长”,故两个时间段不能错,“务釆色” “夸声音”是句式相同的对句,对断句也能起到帮助作用。原文标点为: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釆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
译文:当初我年轻又不懂事,写文章时把文辞漂亮当作工巧。到了年纪大一些,才知道文章是用来阐明道的,因此不再轻率地讲究形式的美观、追求辞采的华美、炫耀声韵的铿锵,并把这些当作自己的才能了。凡是我所呈给您看的文章,都自认为接近于道,但不晓得果真离道近呢,还是远呢 您喜爱道而又赞许我的文章,也许它离道不远了。
12.D.“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错误,原文说的是“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可见作者是说这种现象十分奇怪,并不是真的认为是君子的智力不如他们,而是要表达这是因为君子不肯从师学习的缘故。
13.(1)那些教育儿童的老师,教孩子们读书让他们学会停顿断句的,并非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的老师。
(2)巫师、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一提的,现在士大夫们的认识反而赶不上他们,这是多么奇怪啊!
14.C“颇有‘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不正确。本诗颈联中的情感是悲伤而不是惊喜。
15.参考答案:①一别多年,不能相见的悲伤;②白发如丝,容颜已老的悲叹;③暮春时节,落花飘零的悲凉;④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悲哀。(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要结合诗中关键字词分析。“不相见”是“悲”,“发似丝”是“悲”,“落花”让人“悲”,“忽忽期”还是“悲”。用简要的语言分析即可。
16(1)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7.选D“以静衬动"不正确,应是“以动衬静”。
18.描写湖荡的秀美风光,为小说增添了诗情画意;照应标题,并为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做铺垫;展现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有助于烘托棒子等新四军战士的美好形象。
19.使小说情节发生逆转,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张叔叔的日军间谍身份被棒子识别,充分表现了棒子的细心、机智,突出了他的形象特点;日军间谍冒充新四军通讯员,可见对敌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从而深化了小说主题。
20. B “文艺高峰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是比喻,把文艺高峰比作“镜中花、水中月”,说明其可望而不可即的特点;“广大文艺工作者才能以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的需求,赢得社会的赞誉,无愧时代的期许”是排比;“扎根人民群众,积蓄创作力量”是对偶。
21. ①原文在内容上更丰富具体,较为详细地展现了发扬劳作上手精神的具体做法;②原文表达效果更加鲜明清晰,有深度,更全面;③原文与上下文句式风格更为协调,整体感较好。
22答案 ①容易沾满铜臭味 ②树立锐意创新的意识
23.答案:①杜甫和苏东坡,感怀时事,遭贬谪吟歌赋,一代才子做出伟大的文学贡献。
②岳飞和张自忠,保家卫国,战沙场驱敌寇,一代军人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③张衡和钱学森,探物究理,埋头干创新见,一代巨匠创造杰出的科技成就。
24.【解析】
【材料一中习近平主席主要强调了青年的价值取向的重要作用,以及要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的养成。围绕这则材料的内容,可从青年如何养成正确的价值观角度写作,如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还可从青年的价值取向对社会、国家的作用角度立意,如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广大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
材料二是金庸先生的一句话:大闹一场,悄然离去。“大闹一场”指人在活的时候要活的轰轰烈烈,有所作为。别等你的大好青春流逝,才去感叹少壮不努力。所以,还是趁着年轻,多折腾,给自己多些选择,等到老了,回顾一生,也不会后悔。人生短短数十年,不折腾你怎么心甘?“悄然离去”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不抱怨、不后悔,只会感谢自己的曾经努力和付出。可从要活得有价值,活得轰轰烈烈,不辜负自己的青春,要勇于拼搏,勇于创造等角度写作。
材料三是著名演员树木希林的一句话,“请不要问我这么难的问题。如果我是年轻人,老年人说什么我都是不会听的”,这句话突出了青年人的特点,任性、狂放、大胆;太过于有自己的主见,不懂得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且自尊心很强,说不得,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可是,事实上自己的思想有很多欠缺。可从如何塑造青年的正确价值观角度写作,如要尊重客观,顺应潮流,与时俱进;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态度,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结构示例:
1、珍惜韶光:联系个人的成长,用议论说理的方式,谈论青春的宝贵和重要。
青春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生命中最宝贵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我们拥有花一样的年华,充沛的精力和灵活的头脑。青春是一个人告别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我们从少年时代走来,经过青春期的过渡即将走向成熟。青春对每一个人来说是一个有所作为的时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古训督促着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时期中我们将为以后的人生打下牢固的基础。青春是如此的宝贵和重要,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青春,好好把握自己的青春。
2、青春随想曲:用抒情散文的方式,讲述自己对青春的认识。
青春,你是春天里的第一抹新绿,突破严冬的萧瑟和荒凉,给人们送来春天的问候;青春,你是孩子灿烂的笑脸,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活力;青春,你是老人在公园健身时所练的太极拳,所跳的迪斯科,“人老心不老”的信念使每个人对你都不陌生;青春,你是祖国经济腾飞的坚定步伐,是听到北京申奥成功后人民的欢呼,积极向上、永不停步是对你最好的解释。
3、灰色青春: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自己在青春期的某些经历和感受。
4、不同的青春:采用童话、寓言的方式讲述人们对待青春的不同态度。哈密市第八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 )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18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摈弃(bìng) 遒劲(jìng) 蜡炬(jù) 百舸(gě)争流
B.忸怩(niǔ nī) 铆钉(mǎo) 慰藉(jiè) 峥嵘(zhēng)岁月
C.寥廓(liáo) 脊髓(jǐ suí) 包扎(zā) 虫咬鼠啮(niè)
D.掂量(liang) 间歇(jiàn) 辟谣(pì) 磕磕绊绊(b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沧茫 萧瑟 油纸伞 意气风发
B.惆怅 芬芳 万户候 枯燥无味
C.挑衅 抱歉 明信片 貌和神离
D.荆棘 伫立 挖墙脚 凄婉迷茫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 在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就复杂系统人因设计的概念与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探讨。
B. 丝绸之路传递着人类文明,也形成了像疏勒城这样的文化遗址,扼守着天山北麓咽喉要道,正越来越受到考古学者的青睐。
C. 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儿童“触网”年龄越来越小,学校应尽早普及网络安全教育,让儿童学习更多的网络素养。
D. 话剧作品《百合花》近日在我市宣布公开售票,第一场将于下月26日确定在水上大戏院首演。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3分)
A.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中国共产党都在抗战中做出了贡献,但到底谁才是中流砥柱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B.我们还年轻,风华正茂,应像伟人毛泽东一样树立远大目标,不要浪费自己的大好青春。
C.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再别康桥》表现的情和景虽然多,但具有内在联系,水乳交融。
D.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支持南京市做出的相关决定。
5.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3分)
A. 奉上我近日出版的鸿篇巨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敬请斧正。
B. 姥姥,今天是您生日,感谢您对我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祝愿您长命百岁,喜乐安康。
C. 中方代表在法国举行的招商会上发言:“为加快我国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我们竭诚要求各位商家到中国投资……”
D. 关于这幅宋绢本山水画的真伪问题,我请教了很多人都没有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老先生请教。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冕,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在举行祭祀等大典时所戴的大礼冠。南北朝以后,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而用以专称皇帝的礼冠。
B.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C.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呐喊》《彷徨》、小说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华盖集》等。
D.羹,汉族传统食物,指以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如肉羹等。炙,烧烤,把去毛的兽肉串起来在火上薰烤,后可指烤熟的肉食。
二、现代文阅读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疫”这个字人人散而远之,但就它的字形结构看,除了避之不及的“疒”,它里面的部分其实是“役”的省略,表示“疫”的意思同“役使”有关,因为古人认为,瘟疫大都是恶鬼驱役坏东西兴风作浪。
“役使”这种行为是人类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所付出的努力,是人类智慧与社会进步的体现。在我国古代,牛早已成为可供人们役使的一种富力。比如在“犁”字中,“牛”表示犁这种农具以及用农具耕田都与役使牛有关。《诗经》有一句:“皖彼牵牛,不以服箱。”其中“皖”的意思是明亮。“服箱”是驾车、拉车,因为“箱”最初指古代的大车,这两句诗说的是天空中闪闪发光的牵牛星它虽然名叫“牵牛”,却并不是被用来驾车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断,当时牛已经成为人们在生活中用于负重、运输的一种重要工具了。
大文豪苏东坡在一首题为《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的词中写道:“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这首词既写了春天的景色,同时也是一幅立春时节的民俗风情画卷,其中的“春牛”,是传统民俗中人们用泥土、芦苇或纸于立春前一日做成的“牛”,在立春那天用“春杖”鞭打“春牛”,以示迎春、劝农和催耕,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比较有趣的是“耕牛”从古至今指的都是耕田的牛;可是与之相对的“犁牛”,在许多古代的工具书中却被解释为“杂色牛”。因为《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犁牛之子骅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句中“驻”原本指赤色马,随之也指赤色牛等,后来还表示赤红色。我国古代有崇尚“正色”的传统“赤”与“青、黄、白、黑”同属五种正色,所以,赤红色的牛马被视为品相高贵。因此,孔子的这句话是说有杂色皮毛的公牛,生下来的小牛犊却毛色赤红,人们可能因为小牛犊出身卑微而不让它当主角,可是圣明的山神水神也会像人一样舍弃它吗?这句话表明了孔子“不以出身论英雄”的主张。由这句话后来还引出了“犁牛骅角、犁生骅角”等成语,大意是普普通通、甚至有些卑微的父辈,却生下了鹤立鸡群的儿女。
实际上,耕牛外表的毛色与样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服务于农耕等事务的能力与态度。农业是立国之本,勤劳坚韧的耕牛,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农耕的得力助手。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耕牛也正在让位于人称“铁牛”的拖拉机等一系列农业机械,见证了新中国建设事业中新农业的气象与辉煌。
从另一个角度看,“犁牛骅角”正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一种写照。中华祖先筚路蓝缕,从在大自然中寻觅食物,到草创农耕文明,学会种植、发明农具、蓄养牲畜和兴修水利,一步又一步、一代接一代地建立并发展了灿烂的中华农业文化。在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全国人民更是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抚今追昔,正是中华民族这种坚忍不拔、默默奉献的“耕牛”精神,让中华民族如山如阜,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摘编自张一清《“耕牛”精神代代传》)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疫”字让人敬而远之,是因为它的字形结构中,有让人避之不及的“疒”。
B.在宋代,立春之日有鞭打“春牛”,以示迎春、催耕、祈求风调雨顺的习俗。
C.“耕牛”与“犁牛”不同,“耕牛”是耕田的牛,“犁牛”的品相更加高贵。
D.耕牛的毛色与样貌同它们服务于农耕等事务的能力与态度一样,都非常重要。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从农耕时代讲到农业现代化时代,抚今追昔,展现了我国“耕牛”精神的代代传承。
B.文章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兼顾论述逻辑与文化底蕴。
C.文章第二段以《诗经》中的诗句为例,得出牛已经成为当时人们生活中重要工具的结论。
D.文章第四段引用孔子关于小牛犊出身卑微的话,表明了作者“不以出身论英雄”的主张。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耕牛是灿烂的中华农业文化的助推者,是新中国建设事业中新农业的辉煌的见证者。
B.现代化农业中将不再有耕牛的一席之地拖拉机等一系列农业机械正逐步取代耕牛。
C.中华祖先建立并发展中华农业文化的过程正是坚忍不拔的“耕牛”精神的真实写照。
D.今天中华民族已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不再需要勤劳坚韧的“耕牛”精神。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19分)
①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②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釆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 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
(选自《河东先生集》,有删改)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
B.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齿:同“耻”
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过一般人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釆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
B.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釆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
C.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釆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
D.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釆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
12.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语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逢 故 人
杜 牧
年年不相见,相见却成悲。
教我泪如霰,嗟君发似丝。
正伤携手处,况值落花时。
莫惜今宵醉,人间忽忽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首联上句言不见之久,下句叙相见之情;相见“成悲”看似反常却真实。
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描写诗人悲伤之态,又揭示诗人悲伤之由。
C.颈联进一步描述与故人相逢后的情景,颇有“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
D.尾联既是劝慰故人亦是自劝,珍惜相逢时的美好时光,今宵不惜一醉方休。
15.结合全诗,说说诗中之“悲”有哪些。 (6分)
(三)情景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沁园春·长沙》中能展现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劈波斩浪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2《劝学》中用乘马致远、驾舟渡河为喻,来说明“ , ”,也就是说君子擅长利用外物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3)韩愈在《师说》中,从“传道”出发推论从师即是学道,指明择师标准是学道的两句是“ , ”。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5分)
月白湖荡
余显斌
六月,湖里绿了一片,绿的是苇草,是荷叶,是其它水草。水草下当然有鱼,有虾。水面有菱角,青嫩嫩的,随手捞起一个,洗一洗就可以生吃,味道青鲜鲜的。
水下呢,还有嫩嫩的藕。
这儿的湖泥很软,提一根荷梗,轻轻地扯起来,就带出一根藕来,白嫩嫩的。用水一洗,吃上一口,满嘴都是莲藕的香味。
棒子捞了几个菱角,还有几个嫩藕,不是自己吃,是给小王叔叔的。
每次等待小王叔叔时,棒子都会这么做。等到芦苇那边传来两声鸟鸣,小王叔叔就会出现,来时,骑着匹大白马。小王叔叔吃着菱角,还有嫩藕。棒子就跑过去,羡慕地摸着大白马的鬃毛。
小王叔叔笑道,想骑 棒子点点头, 当然。
小王叔叔就老气横秋地说,小鬼,太矮了,脑袋高过马背时,才能骑。棒子噘着嘴,暗地里和白马比比,头刚刚挨着马背。
他想,再过一年就高过马背了,就可以了。
可是,离开后,小王叔叔却再没有来过,他牺牲了。那天,棒子撑着一只小划子,藏在苇草里,等着小王叔叔送信来,没有等到,几声鸟鸣后,他等来的是一个陌生人,是张叔叔。棒子忙问,小王叔叔呢
张叔叔红了眼圈,轻声告诉他,小王叔叔遭遇了小鬼子,牺牲了。
棒子眼睛顿时模糊了,远处的天,近处的水,还有苇草,还有荷叶荷花,都一片朦胧。他喃喃地道, 怎么会 小王叔叔有大白马,又高又大,跑起来飞快。
张叔叔叹息,小鬼子的东洋马比新四军的马更高更大,跑起来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快多了。
棒子咬着牙,狠狠地道,东洋马,真可恨!张叔叔也点点头咬着牙说, 我们要报仇。
报仇的机会就在眼前。原来,张叔叔这次来,是传达上级命令的,最近,一支新四军骑兵营要经过这儿,准备和湖东新四军二团会合,端掉小鬼子的碉堡。张叔叔告诉棒子,骑兵营来时,希望棒子能给带路。
棒子高兴极了,说声是。
张叔叔拍拍棒子的肩膀叮嘱,小鬼,注意安全啊。
棒子点点头,送走了张叔叔,-一日日撑着小划子,出没在密密的苇丛里,等着骑兵营的到来。
骑兵营来时是在一个晚上,月光水亮亮的一片,罩着湖面。湖面浮荡着淡蓝的雾,苇草和荷叶在雾里如淡墨画的一般,朦朦胧胧的。
张叔叔带头,将骑兵营长介绍给棒子。骑兵营长笑着夸棒子是好样的。
棒子很高兴,看看这匹骏马,又摸摸那匹。骑兵营长开玩笑说,没骑过吧 棒子使劲地点头,傻乎乎的样子,逗得骑兵营长笑了,张叔叔也笑了。
湖里芦苇丛中隐藏着一条暗道,在湖中间,有新四军的监察哨把守着,有可疑人经过,监察哨马上鸣枪报警,对岸的新四军二团听到枪声,立即做好战斗准备。因此,鬼子几次来袭,都大败而归。
棒子当然能带人顺利通过,因为棒子是新四军的通讯员啊。他手一挥,带着骑兵营出发了。
已经是后半夜了,湖上月光变得更亮更白。苇草深处,不时传来露珠滴落声,还有“咚”的一响,是青蛙跳水的声音。槔子带着部队,静静地走着,沿着那条路走着,新四军监察哨看见了,没有阻拦。
棒子带着骑兵营走到一处湖湾处,将两根手指插入嘴里,“嘘” 地吹响一声口哨。在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已抱着身边的张叔叔,“噗通 ”跳入湖水深处的苇草丛里。
湖里的月光顿时碎了。枪声响起,打破湖面的寂静。
骑兵营士兵一个个在枪声中倒下,不一会儿,全被消灭。
新四军战士划着水,从苇丛里浮出来打扫战场,同时寻找着棒子。一片荷叶下,一个声音道,在这儿呢。随着声音,棒子浮出水面,拖着肚子已经灌满水的张叔叔。
张叔叔不是什么通讯员,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
大木三郎一直想破获新四军的交通线,就悄悄盯上了小王叔叔,摸清一切后,他枪杀了小王叔叔。.然后,自己扮成通讯员,哄骗棒子,准备带着日军特种部队,假扮做新四军骑兵营,将湖东新四军一举歼灭。
他最终自投罗网,却弄不清自己究竟在哪儿露了马脚。棒子得意地说,是你自己吐露了真相的。
棒子说,大木三郎曾告诉自己,东洋马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高大。当骑兵营出现时,自己走过去,站在马旁暗暗一比,那些马都高过了自己的脑袋,而大白马和自己脑袋齐平。他终于清楚,他遭遇了日军。因此,发出鸟鸣,让提前防备着的新四军出击。
大木三郎一听,傻了眼。
棒子随着新四军战士押着垂头丧气的大木三郎,迅速消失在月光下的苇丛中。月光慢慢变淡了,照着湖面,苇丛里有只小划子,如一牙月亮,一晃一晃的。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1期)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3 分)
A.棒子没等到小王叔叔却等来子一个陌生的张叔叔,这一蹊跷的情节为下文揭露此人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埋下了伏笔。
B.小说中反复出现“月光”这形象,不但展示了那天晚上的特定环境,还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与故事情节相映成趣。
C.小说主人公棒子的形象生动鲜明:作为新四军通讯员,尽管他年纪还小,但机智勇敢,临危不乱,令人敬佩。
D.小说的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简练传神,如写月下苇草深处的露珠滴落声、青蛙跳水声,以静衬动,细致入微。
18.小说开头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6 分)
19.小说结尾部分说,“ 张叔叔不是什么通讯员,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这样安排有什么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4分)
文艺创作贵在“情”,就是要充盈文艺追求的深情。如果对文艺事业没有深情厚谊,缺乏传世之心,仅仅将其当作谋生的手段、牟利的工具,这样的文艺工作就 ① ,这样的文艺工作者就容易成为市场的奴隶。坚定艺术追求,一往情深、不改初心、矢志不渝,是艺术创作的必然要求。也唯有如此,广大文艺工作者才能以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的需求,赢得社会的赞誉,无愧时代的期许。
文艺创作贵在“实”,就是要增强扎根生活的笃实。生活是艺术之母,越是攀登文艺高峰,越要深入火热生活,扎根人民群众,积蓄创作力量。人民生活中存在着文学艺术的丰富矿藏,只有发扬劳作上手的精神,走出书斋画室,走进人民群众,投身基层一线,用脚丈量大地,才能创作出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文艺佳作。
文艺创作贵在“意”,就是要 ② 。文艺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可以说,没有创新动力、创作活力的持续迸发,精品力作就难以迸发涌现,文艺高峰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倡导创新精神,并不是要标新立异,而是倡导将创新精神、创新教育融入到艺术学习创作过程中,在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深入实践基础上,融会贯通、激发灵感、厚积薄发,提升艺术原创能力,推动文艺不断繁荣发展。
20.下列关于本文使用的修辞手法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比喻、夸张 B.比喻、排比 C.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走进群众,扎根基层,才能创作出上乘的文艺作品。”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分)
答: =======================================================================================================================================================
22.请补写文中画横线处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3.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二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4分)
示例:康德和黑格尔,著书立说,善思辨敢批判,一代哲人具有鲜明的理性精神。
材料:
爱国精神 科技成就 文学贡献
杜甫 岳飞 苏东坡 张衡 张自忠 钱学森遭贬谪吟歌赋 战沙场驱敌寇 埋头干创新见探物究理 保家卫国 感怀时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材料1:习近平主席到北京大学参观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材料2:多年前,有人问金庸先生:人生该如何度过?他答曰: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材料3:记者采访《小偷家族》中老奶奶的扮演者树木希林:“对于年轻人,你有什么样的人生建议?”她回答说:“请不要问我这么难的问题。如果我是年轻人,老年人说什么我都是不会听的。”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触?请选好角度,以“致正值青春的我们”为副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