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3.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3.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0 17:5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课外阅读训练
(2021山东邹城高二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9分)
材料一:
典型传播是媒体通过人物典型形象的塑造去反映、倡导某种社会主流价值的传播样式。在以往,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在榜样示范、政策宣传、凝聚社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作用,历史功绩不可抹杀:如今,发生了巨大变迁的社会无疑仍然需要极具感召力、代表时代精神内核的精神楷模,而典型传播在现时的社会整合功能恰好能契合这种需要。
一方面,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现时社会还是一个同质化程度相当高的社会,“典型的认识与实践功能仍然是有效的”。从另一方面来讲,社会问题越多,结构越是复杂,转型速度越快,越是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与价值观念来引导,典型人物报道可以用新闻的手法在某一社会层面提供多种不同的典型形象,为人们提供一种行为参照,乃至情感诉求的渠道。
(摘编自麦尚文《中国典型人物报道创新研究》)
材料二:
媒介形象的建构是一个历史演化的过程。从历史发展来看,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曾先后以报纸、电影、电视剧为载体,而在不同时期,不同媒介形式对于焦裕禄形象建构的侧重点有所差异。焦裕禄媒介形象建构的过程也就是大众媒介再现历史、建构历史的过程,而在信息社会中,大众媒介对历史的再现无疑是建构人们集体记忆的一种重要机制。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不同的媒介形象事实上在建构着不同的集体记忆。因此,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变迁实际上涉及媒介建构和集体记忆两个方面。
一方面,媒介形象建构是由大众媒介来主导的生产性活动。我们知道,大众媒介在进行媒介生产活动的同时,总会受制于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力量。媒体作为政党和政府的喉舌,首先就承载着政治宣传、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功能。中国的焦裕禄是共产党员干部的模范代表,对焦裕禄这一模范人物形象的建构事实上正是中国政府宣传工作的一部分,因而,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必然要与主流意识形态紧密结合。另一方面,集体记忆是经由文化的、社会的因素联结起来的“想象的共同体”所拥有的共同记忆,它虽然是关于过去的概念,但并不仅仅指涉过去,它是连接现在与过去的桥梁。我们对过去的回忆总是受到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的心态的影响,在每个时代,集体记忆的建构必然与当时的社会需求尤其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相呼应。对焦裕禄集体记忆的建构,事实上也是从现实社会语境出发,通过提炼过去的人物和事件来回应当下的一种表现。
回到不同时期的具体社会背景,我们不难发现社会语境对焦裕禄媒介形象建构的制约作用。首先是20世纪60年代的典型报道。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一方面整个社会的阶级意识、革命色彩还很浓厚;另一方面,严重的自然灾害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典型报道的形式将焦裕禄突出建构为“困境中的英雄”和“毛泽东思想的实践者”。再到20世纪90年代电影《焦裕禄》上映,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已步入正轨,社会建设也已取得了一定的业绩。然而,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却是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滋生,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也逐渐疏离。因此,电影着重建构了焦裕禄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正是意在通过这一集体记忆来重新拉近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之间的关系。那么,现在的电视剧《焦裕禄》所建构的焦裕禄形象及相应的集体记忆又是如何与当下的现实语境相契合的呢?细细究之,也不难发现其内在关联。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的浪潮如今正势不可挡地涌入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而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领地却多有荒芜。电视剧《焦裕禄》将另一种人生哲学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剧中,焦裕禄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穿着朴素的衣裳,奔波于泥土地中。可以说,他对信仰的坚持和对理想的执着正是当下物欲社会所最缺乏的一种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当时官与民之间关系疏离的现状却并未得到有效的改善。电视剧《焦裕禄》通过诸多细节讲述了作为党员干部的焦裕禄对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他在寒冷的冬夜给偏远的公社送去棉衣,他亲力亲为给老百姓解决买煤的问题……通过对历史细节进行影像还原,焦裕禄形象的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剧中得以凸显,而这种精神无疑是对当下党员干部的一次心灵洗礼。
综上所述,从新闻报道到电影再到电视剧,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表征的不仅仅是时间流逝所带来的变化,抑或是传播形式的创新,在本质上它还是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一种镜像折射。透过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变迁,我们所观照的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脉络。就当下而言,和谐社会的建设迫切需要这方面精神力量的支撑,我们期盼,通过典型人物媒介形象的建构,能将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以集体记忆的形式转化为现实社会中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蔡骐、曹慧丹《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与发展》)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有关“典型传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作为一种媒体传播样式,典型传播都产生了巨大的不可抹杀的历史功绩。
B.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同质化程度高,结构复杂,转型速度快,因此典型传播的存在是很必要的。
C.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过程,就是一次不断变化的典型传播,体现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迁。
D.典型人物媒介形象的塑造,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下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精神力量的支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媒介形象建构是由大众媒介来主导的,而这种大众媒介又始终受制于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力量。
B.集体记忆既指涉过去,又把过去和现在相连接,它的建构必然会与当时的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相呼应。
C.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滋生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这成为电影《焦裕禄》重构焦裕禄形象的重要原因。
D.电视剧《焦裕禄》凸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抑制的是消费主义的无节制的物欲追求。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媒体塑造典型形象除了能够借以倡导主流价值,同时也为人们的情感诉求提供了渠道。
B.焦裕禄这一媒体形象的集体记忆关联着文化的、社会的因素,并将现在与过去相连接。
C.焦裕禄的媒介形象如果始终以某一种媒介为载体进行建构,就不会出现侧重点的差异。
D.在新的时代,如果重拍以焦裕禄为主角的电影,他的媒介形象应该还会有新变化。
4.电影《焦裕禄》和电视剧《焦裕禄》都凸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题,但两部作品中这一主题的内涵并不一样。请结合材料二进行简析。(4分)
5.如果将来再拍有关焦裕禄的影视作品,重塑焦裕禄的媒介形象,应从哪些方面加以借鉴?请结合材料进行归纳。(6分)
答案
1.A “都产生了”错误,原文“如今,发生了巨大变迁的社会无疑仍然需要极具感召力、代表时代精神内核的精神楷模,而典型传播在现时的社会整合功能恰好能契合这种需要”不能表明其在现在已经产生了巨大的不可抹杀的历史功绩。
2.B A项,“这种大众媒介又始终受制于……”错,根据原文“大众媒介在进行媒介生产活动的同时,总会受制于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力量”可知,是“总是”而非“始终”,且这种情况是有“进行媒介生产活动”这一条件的限制的。C项,“必然会滋生……”说法绝对,于文无据。D项,“抑制的是消费主义的无节制的物欲追求”错,由原文“另一方面,当时官与民之间关系疏离的现状却并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剧中得以凸显,而这种精神无疑是对当下党员干部的一次心灵洗礼”可知,电视剧《焦裕禄》凸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了改善“官与民之间关系疏离的现状”。
3.C “焦裕禄的媒介形象如果……就不会出现侧重点的差异”错,结合材料二可知,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变迁涉及媒介构建和集体记忆两个方面:一方面,媒介形象建构“总会受制于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力量”“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必然要与主流意识形态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在每个时代,集体记忆的建构必然与当时的社会需求尤其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相呼应”“对焦裕禄集体记忆的建构,事实上也是从现实社会语境出发,通过提炼过去的人物和事件来回应当下的一种表现”,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变迁与以哪种媒介为载体进行建构没有必然联系,所以原文中的假设不成立。
4.①前者立足于“为官”,侧重于焦裕禄作为官员的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警醒的是当时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②后者立足于“为人”,侧重于焦裕禄作为普通人的人生哲学:节俭朴素、任劳任怨、心系百姓,警醒的是一些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的人。
解析:结合“然而,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却是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滋生……因此,电影着重建构了焦裕禄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正是意在通过这一集体记忆来重新拉近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之间的关系”可概括出电影《焦裕禄》的主题侧重点;结合“电视剧《焦裕禄》将另一种人生哲学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而这种精神无疑是对当下党员干部的一次心灵洗礼”可概括出电视剧《焦裕禄》的主题侧重点。
5.①要传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与价值观念,为人们提供一种行为参照和情感诉求的渠道。②要有一个鲜明的精神主题,并与主流意识形态紧密结合。③要从现实社会语境出发,通过提炼人物过去的事件为解决当下问题做出回应。
解析:材料一主要阐述了典型传播对我国社会发展曾经产生过的巨大作用及其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材料二以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变迁为例,阐述了媒介形象建构的特点。答题时,可以从这两个角度进行归纳。结合材料一中的“如今,发生了巨大变迁的社会无疑仍然需要极具感召力、代表时代精神内核的精神楷模,而典型传播在现时的社会整合功能恰好能契合这种需要”“社会问题越多,结构越是复杂,转型速度越快……为人们提供一种行为参照,乃至情感诉求的渠道”可归纳出答案第①点。结合材料二中的“一方面,媒介形象建构是由大众媒介来主导的生产性活动……因而,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必然要与主流意识形态紧密结合”可归纳出答案第②点。结合材料二中的“另一方面,集体记忆是经由文化的、社会的因素联结起来的‘想象的共同体’所拥有的共同记忆……对焦裕禄集体记忆的建构,事实上也是从现实社会语境出发,通过提炼过去的人物和事件来回应当下的一种表现”可以归纳出答案第③点。
5 / 6